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自控力

时间:2022-11-23 14:45:45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自控力

真正关于自我控制的实证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60 年代,其中认知—行为主义的研究尤为引人注意,Rotter(1966)认为个体心理控制源的期望决定了他对特定行为后果的态度[3],控制点分为两大类型:内控制点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和外控制点 (external locusof control),内控制点的人将个人行为后果归因于自己,他们会从成败中吸取教训,成长自己。外控制点的人将个人行为后果归因与外部原因,成功了也不会特别自豪,失败了就会怨天尤人,这种人自控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一旦外力撤销,就会失去自控。Seligman (1975)通过动物实验提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概念,习得性无助在人类身上表现为如果一个人长期体验到失败,就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其实是自控失败的一种表现。Mischel (1972)通过实验提出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概念。还用冷/热系统结构框架(Hot/Cool-System Framework) 来说明策略性注意调配(Strategic Attention Deployment)对自我延迟满足的作用机制。注意调配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控制的策略。Bandura (1977)提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自我效能是对自己能力和控制的主观评价[4]。一般认为,高自我效能的人认为自己有能力达到特定目标,因而会通过自我控 制,采取各种策略达到目标。低自我效能的人认为自己不能达到目标,可能会放弃自控。习得无助其实是低自我效能的极端表现。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自控力

学习自控的涵义

不同学者对自我控制的定义不同,主要有:(1) 在意图的方向上产生影响的能力 (Rodin, 1986);(2)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其行为发生可能性的能力(Harter,1983); (3)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和生理过程施加影响、调节和控制(Blankstein 和Polivy,1982);(4)不仅指服从权威及接受他人施加的行为标准,而且指根据自我选择的信念和目标行事(Savage 1991);(5)遵从、延迟或在缺少外部监督时,个体按照社会期待

行为的能力(Kodd.1982 );(6)个体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引发或制止特定的行为,包括五个方面: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境的行为(Kopp.1982 );

(7)以自我为主体,根据情境需要和主体意图来制定某种标准或规范,并以此为评估依据,对行为作出执行、停止、放弃或坚持[2]。

张灵聪[5] (2003)最早对学习自控力下了定义,他认为学习自控力是学生按照社会要求和自身观念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的能力,它表现在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两个方面。张叶云[6](2017)对此定义做了修补,认为学习自控力是个体为实现自身学业上的发展目标,以自我为主体,以个人身心和行为、外在环境和事件为对象,以社会要求和自身观念为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的能力。 以上概念虽然表达不同,但涵义相同,都包含了三个要素:(1)一定目标和准则;(2)抑制优势反应,如冲动、诱-惑;促进劣势反应,如坚持;(3)实施的主体是人。

本研究认为学习自控力是学生为实现学业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按照社会要求和一定的内在标准对外部环境,自己的情感,欲望、行为等加以控制的能力。 学习自控的影响因素

2.4.1 生理因素

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影响着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和发 展,随着大脑皮质的迅速发展,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另外大脑的成熟为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而在认知系统上加强自我控制提供了重要保证。中学生的大脑抑制机能和其他脑区分化已经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平,这为他们提高自控力提供很好的生理基础。

2.4.2 父母教养方式

研究表明,在以严厉、专断、限制或接受模式的家庭教养模式下,儿童一般自控能力较强。但严厉控制下的儿童有情绪压抑、盲目服从、退缩和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等过度自控或失控的特征。另外研究发现,适应性的、敏感的抚养方式,早期富于反应性的抚养方式、父母要求高的教养方式与儿童有较好的自我控制显著相关。而过度保护及忽视或放任控制的教养方式、父母要求低的教养方式的儿童有消极的自我控制特征。但近期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以后的自控力影响逐渐减弱。

2.4.3 言语指导

自我言语是重要的自我调节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儿童监督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儿童从接受外部的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从不自觉的行为渐渐发展起来自觉的行为。到了中学阶段,他们已经能够脱离外部言语指导,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言语指导对中学生的自控力没有太大的影响。

2.4.4 人格因素

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影响学习自控力的外部因素和客观因素如父母教养、言语指导、生理成熟、外界环境的干扰等逐渐不那么重要,取而代之的是个体的人格因素。通过对中学生学习自控力或自我控制的调查,人们发现自我效能感、归因风格、成就动机、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自控力 [篇2]

1、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孩子只有具备了规则意识,才能提高自控水平。家长可以现在生活常规方面着手,制定规则如按时起床、睡觉,不挑食等。家长要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孩子就会逐步约束自己。除了生活常规,爸爸妈妈还可以给孩子订立一些规矩并坚决执行。如带孩子逛商场前,给孩子明确说不能乱买东西。尽管如此,孩子可能还会乱要,这时家长就要果断拒绝。孩子经过一次次失败的体验,自然不会胡乱要了。

2、通过游戏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游戏中常常蕴含着规则,孩子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更容易形成自控能力。如妈妈可以和孩子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通过扮演“木头人”,学会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而产生自我控制的意识。

3、家长要做出自我控制的好榜样

爸爸妈妈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现好的话,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如带孩子外出,遇到堵车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戏消磨时光,避免把焦躁情绪传染给孩子,让等待的过程变得有趣。想对孩子发火的时候,深呼吸并说:“我要冷静,不能发火。”这些言行都会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你发现孩子道德品质方面是否发生了偏差?好的行为习惯是否有待于进一步养成?也只有与孩子经常性的沟通,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孩子从心底里感觉幸福,促成好的习惯的养成。

5、循序渐进,及时表扬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爸爸妈妈要有耐心,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内心世界,与孩子之间建起了绝对的信任,以便于树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效地增强了父母的教育影响,对于孩子的不良表现,要给予耐心的说服教育,切忌一味地训斥、压制。再有,对于孩子表现良好的自控行为,要给与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6、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

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良好自制力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自控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比如,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参加“户外拓展训练”等活动,训练孩子坚强的意志。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而要理智的去爱孩子。

自我控制能力是孩子以后顺利学习和生活的必要素质,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已经成为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自控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意志力11-18

怎样培养孩子自控力10-31

青少年如何与父母沟通05-06

如何轻易提高自控力的秘诀12-18

如何培养感悟能力05-02

如何培养良好的体态04-26

职业兴趣如何培养10-29

如何培养职业素质04-27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09-19

如何培养服务意识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