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11-23 14:59:16 预防措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出频繁,病种复杂,工作量繁重的科室,也是护患纠纷的多发场所。本院门诊输液室承担着门诊各科患者的输液、抢救等治疗工作,每天输液约200人次,其中1/3是婴幼儿。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门诊输液室共发生17起护患纠纷,针对其中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

1 临床资料

根据本院护理部的护患纠纷记录,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输液室共发生17起护患纠纷。其中:静脉穿刺未一次成功5例,服务态度生硬解释欠详尽4例,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换错静滴液2例,观察不仔细致液体外渗未及时发现3例,药物不良反应2例,药房少发药1例。

2 原因分析

2.1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要求日益提高,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2.2 护理技术不够硬 现在年轻护士多,工作经验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婴幼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不高,引起家属的不满。

2.3 责任心不强 工作中缺乏严谨的态度,不遵守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换错静滴液,不经常巡视患者,液体渗漏未及时发现引起局部肿胀。

2.4 护患沟通欠缺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告知不及时、不明确,解释工作不到位,造成护患沟通障碍,引起患者误解。

2.5 药物的不良反应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新闻媒体导向的原因,造成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又因患者缺乏基本的医疗知识,将药物的不良反应认为是护士的操作不当引起的,引起纠纷。

3 防范对策

3.1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为适应新形势下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护理人员要改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视患者需求,多进行换位思考,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3.2 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组织学习了《护士条例》《医疗事故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加自我保护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加强查对制度,本院采取由登记护士、配药护士、注射护士3名进行核对姓名和药物;更换静滴液时要先问患者姓名,再按照静滴液瓶上的姓名念一下,二者相符后更换。增加巡加护士的巡回质量,巡回班及时巡视患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纠纷发生。

3.3 加强业务学习和操作技术考核 对新护士组织岗前培训和专人帮教。对在职人员定期组织理论和操作培训及考试,不断提高专业理论和操作水平。重视静脉穿刺技术培训,快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穿刺不成功,要及时向患者和家属表示歉意,作出必要解释,安抚以取得谅解与支持。确有困难,及时请技术好护士进行穿刺。

3.4 提高护士沟通技巧 组织护士进行护患沟通技巧情景模拟及培训,护士要注意语音语调,要使用保护性语言、安慰性语言;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释;并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通俗易懂;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

3.5 实行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员 护士长根据实际工作量合理每日班次和护士人数。还要注意到人员搭配,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的合理组合,以确保护理工作到位。

4 小结

本院通过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进行了以上防范措施;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护患纠纷明显下降,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篇2]

[摘要]如何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和防范护理纠纷,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是新时期临床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对目前护理临床教学中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加以探讨,进而从四个方面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 护患纠纷 现代医疗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87-01

护理临床教学是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时期,传统的护理教学多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术及为患者提供满意护理的方法为主,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以及法律维权意识也越来越高。如何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新时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避免和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人员,渐成为临床护理教学中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对目前护理临床教学中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加以探讨,进而提出防范措施。

一、常见护患纠纷的原因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带教老师方面

目前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带教老师多由各医院的骨干护士担任,由于自身工作任务的繁重,加上部分带教老师教学经验和带教意识的缺乏,使其常常在教学过程中顾此失彼,无法根据护生的个体情况予以指导,从而为护理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护理学生方面

1.服务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对患者缺乏耐心和宽容,与病人的沟通方式简单、生硬,说话不注意技巧,忽视患者的身心感受,对护理、治疗、观察病情落实的不到位,造成患者情绪上的不满,引起矛盾。

2.防范意识淡薄,忽视患者隐私和安全意识。在临床实践中缺乏防范意识,常不注意场合谈论与治疗无关的话题;或者在做某些特殊的护理操作时,如为患者导尿、灌肠、搽洗身体时,未采取保护措施或因操作不顺利,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

3.责任心不强,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处置、执行医嘱及进行各种治疗前后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未按护理要求主动巡视病房,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相应的措施;未按护理常规为患者更换吸氧管、引流瓶等;对重病患者的生活护理不到位、敷衍应付,部分护理工作由家属替代完成;未能认真填写输液巡视卡,等等。

4.专业技能不熟练,业务素质欠缺。护生由于缺乏临床护理经验,业务技术不过关,如静脉注射未能一针见血或插胃管、导尿管未能一次成功,加重患者的痛苦,而引发纠纷;工作经验不足,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延误了治疗时机,引起严重后果;实际操作技能较差,不能熟练使用呼吸机、吸引器、除颤仪等医疗器械,导致患者产生了不信任或不合作的态度。

(三)病患方面

现代医学的高知识性和高专业性,导致患者普遍对医学临床诊断的复杂性、医生对疾病认识的局限性、当前医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等状况认识不足,而医学设备的发展和某些医学领域的突破,又使患者对医疗效果往往有着过高的期望。因此,一旦医疗过程出现并发症、后遗症及药物的副作用,甚至治疗失败时,患者就会将责任归咎为医护人员,最后发生纠纷。

二、护理纠纷防范措施

(一)重视带教老师的素质培养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名合格的护理带教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护理技能,能帮助护生分析临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技巧和方法;还要熟知一定的法律知识,来约束和规范自身和护生的护理行为,进而在教学活动中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和预防纠纷的发生。

(二)改善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生需加强个人服务意识,重视沟通技巧,及时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的询问,认真说明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介绍配合临床护理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等,从而有效减少护理纠纷。

(三)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行为

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是长期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确保护理质量及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护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认真执行医嘱,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掌握并熟悉患者的病情,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

(四)加强法制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

护生应定期参加“护理法”知识的学习,在知法、守法、执法的基础上,以法律法规规范个人的言行,提升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安全意识。同时,认真履行保护患者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义务,加强护患沟通,在保证严格执行医嘱、不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产生不利影响的提前下,多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有关的疾病知识,及时了解治疗进展和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使患者对医疗效果做出切合实际的期望,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总之,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了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娴熟的业务技能、高度的责任心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护理缺陷和差错的发生,进而预防、减少、杜绝护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明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7,40(05):376.

[2]李红娟.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3,4(04):267.

[3]陈淑凤,霍金华.引发夜间护理纠纷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病案,2017,6(08):25.

[4]王燕.护生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7(06):89-90.

责任编辑:张丽

用手机扫描以上二维码直接访问此文。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相关文章:

护患纠纷发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1-23

护患纠纷的诱发因素及其预防措施11-23

锅炉结渣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09-22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0-29

基坑坍塌常见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1-23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11-23

基坑施工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1-23

中空玻璃失效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1-23

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