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霉变玉米对养猪的危害及其以预防措施
玉米为全球养殖业广泛使用的能量饲料,是发展养殖业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支柱饲料。世界玉米的70%~80%用作饲料,我国玉米的50%左右用作饲料,故有“饲料之王”的美誉。 世界上大约有25%的谷物遭受各种霉菌污染;据估计,中国仅养猪业因受霉菌毒素影响年损50亿元以上。高剂量的毒素会导致畜禽明显的临床症状,低剂量的毒素会导致免疫抑制进而间接的引发其它疾病,除了对畜牧产业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外,部分霉菌毒素还具有致癌性或致畸胎性,可经由食用肉乳汁传至人类。其中,玉米发霉严重影响母猪生产繁殖性能以及仔猪成活率,从而影响到生猪补栏,养猪业存栏量、出栏量受到较大的影响,波及到饲料需求,饲料企业因此损失惨重,玉米发霉对整个产业链产生了巨大影响。
1 霉变玉米对养猪生产的危害
霉变玉米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引起饲料变质。由于霉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把饲料中蛋白质、淀粉等营养成分破坏,同时,霉变后的玉米其适口性和消化率均降低。霉变饲料对猪肝的危害并不是霉菌本身,而是霉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猪的中毒。霉菌产生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能诱发多种动物疾病。对养猪业危害最重要的几种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素A、串珠镰孢菌毒素(烟曲霉毒素)、麦角碱、镰孢菌毒素(T-2 Toxin, DAS, DON)。 部分霉菌毒素对猪产生的危害
(1) 霉变对饲料适口性的影响
微生物在饲料上生长繁殖,使饲料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变化,造成饲料品质变劣的现象称为霉变。饲料霉变后会失去原有的味道,气味不正,脂肪酸度升高,营养成分破坏,适口性下降。因为微生物本身散发出来的气味,如许多青霉有强烈的霉味,可被饲料吸附,这种霉味很难消除
(2) 霉变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霉菌中的孢霉菌自身不仅不制造营养,而且常通过分泌多种酶分解饲料养分供其生长繁殖。因此,被霉菌污染的饲料,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另外霉菌消耗营养物质的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使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发生变化
(3) 霉菌毒素对猪产生免疫毒性作用
霉菌毒素是导致这些猪场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霉菌毒素对猪产生的免疫毒性如下表1所示:
表1部分霉菌毒素的免疫毒性作用
目前,在疫病流行季节如何减少或消除各种免疫抑制因素,使猪瘟等常见疫病的免疫合格率提高,是猪场急需解决的难题。就霉菌毒素而言,首先,采购霉菌毒素含量低的原料;其次,对饲料进行霉菌毒素含量检测(南昌金牧能进行检测),了解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量;第三,在饲料中添加高质量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减少或消除饲料中存在的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 2 预防玉米产生霉菌毒素的措施
2.1 加强饲料保管,防止霉变
(1)严格控制饲料和原料的水分含量
(2)物理防霉法,抑制霉菌生长。
(3)添加防霉剂化学出防霉法
(4)搞好 环境卫生 ,做到“一干 四无”
凡是玉米堆放 的场地或仓库 ,要做到“一干四无”。一干,即玉米 含水量应该控 制在 14%以内;四无,即无杂物、无垃圾、无污水、无虫霉。有条件的养 殖户要建立灭虫间,同时原料和成品要实行分仓储存,对加工机具及装运用具也要经常进行严格消毒。
2.2 玉米的初清
建议养猪场安装一个初清设备,即在玉米投入粉碎前过筛一下,将玉米中粉尘,小霉粒、杂质,大部分的霉变部分过筛出去,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这是去除霉菌毒素最重要也是最经济的方法。
备注:在目前疫病流行季节,建议猪场:
1)在母猪、保育猪饲料中长期添加古博士-吸霉灵,减少因霉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
2)饲料中添加爱乐新,控制支原体及提高肺脏巨噬细胞数量,提高抗病力;
3)进行抗体水平检测,了解猪的免疫状况,对免疫合格率不高的疫病及时加强免疫。
4)尽量购买东北、西北、新疆、河北,水分低、杂质少、颗粒饱满、金黄色、容重》700的玉米。
霉变玉米对养猪的危害及其以预防措施 [篇2]
一、玉米为什么容易发霉变质:
1、玉米胚大。玉米胚部几乎占全粒体积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2%,其呼吸强度大,吸湿性强,带菌量大,容易酸败。据实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呼吸强度大8—11倍;玉米胚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易感染大量的微生物,据测定玉米经过一段时间储藏后,其带菌量比其它禾谷类粮食高得多;玉米胚部含有整粒77%——89%的脂肪,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脂肪容易产生酸败,致使胚变色变味,不仅影响适口性,而且丧失发芽能力。
《霉变玉米对养猪的危害及其以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原始水分大。一般新收获玉米的水分在20%——35%,降雨使玉米难以充分干燥,自然也就增大了玉米的生理活性,使储藏稳定性大大降低,极易导致霉变。
3、易感染虫害。因玉米胚部富含营养,并有甜味,可溶性糖含量较大,所以很易感染虫害,这又加快了玉米发霉变质的程度。
二、霉变玉米有何危害:
霉菌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氧气及能源。当湿度大于85%,温度高于25℃时,霉菌就会大量迅速生长,并产生毒素。霉变玉米产生的毒素主要有黄曲霉菌、赤霉烯酮、伏马霉素及呕吐霉素等。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有毒的代谢物,改变饲料的营养组分,降低动物对养分的利用,使养分利用率最少下降10%
2、造成畜禽采食量减少、呕吐,甚至拒食饲料
3、生长缓慢和饲料利用率降低
4、种畜禽生殖系统破坏、繁殖力低下甚至失去生殖能力
5、免疫抑制,畜禽抗病能力下降
6、中毒严重者导致孕畜流产,甚至死亡。
三、怎样去除霉菌毒素
正常玉米籽粒皮色有黄色、白色、红色、紫色、黄褐色多种,以黄白色为最多见。正常玉米的颗粒饱满,无损害、无虫咬、虫蛀和发霉变质现象。发霉玉米可见胚部有黄色或绿色、黑色的菌丝,质地疏松,有霉味。受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玉米,应该废弃。对于轻度污染的玉米,经适当处理可以达到饲用标准的,仍可利用。
1、物理脱毒法
(1)水洗法:先将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将其倒进缸中,加入3~4倍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换水搅拌两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
(2)排除法:就是把饲料中有霉变的部分除去。
(3)脱胚去毒法:发霉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玉米的胚部。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磨成1.5~4.5mm的小颗粒,再加5~6倍清水,然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4)石灰水浸洗法:先将发霉玉米粉碎成直径1.5~5mm的小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l%的比例掺入发霉饲料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lmin,然后静止0.5~5h,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
(5)热处理法: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高热或高热高压可破坏毒素,如用260℃处理污染玉米,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下降85%。
(6)辐射法:紫外线和等离子体照射可以杀死霉菌也可破坏霉菌产生的毒素,但同时也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将污染黄曲霉毒素的饲料铺成薄层,用高压汞灯紫外线大剂量照射,去毒率可达97%~99%。
(7)吸附法:一些矿物质能够吸附并捕获霉菌毒素分子。如硅酸铝盐、沸石、膨润土、活性炭、硅藻土等,但大量添加这类吸附剂会降低养分浓度。
2、化学方法
(1)碱煮处理法:其方法是:按每1000g发霉饲料加入清水,再加入500g苏打粉或1000g石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
(2)中草药熏蒸法:用含芳香油的中草药如山苍子油在60℃条件下熏蒸饲料,对黄曲霉毒素有解毒去毒的作用。栓皮能加速黄曲霉毒素的氧化而分解其毒性。
(3)氧化剂法:氧化剂是有效的黄曲霉毒素钝化剂;过氧化氢能有效抑制饲料中的毒素。
3、微生物方法
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转化作用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常用的微生物菌种有乳酸菌、黑曲霉、米根霉、葡萄梨头菌、灰蓝毛菌、橙色黄杆菌等。
4、营养素法
(1)补加蛋白质或氨基酸:肝脏能够净化被动物吸收的霉菌毒素,该净化过程基于谷胱甘肽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蛋氨酸有利于谷胱甘肽的组成,因而额外添加蛋氨酸可以减少对动物生长和其它性能产生的不利作用。
(2)补充维生素:叶酸具有破坏黄曲霉毒素的能力,把叶酸加入到轻度发霉的饲料中,可以有效去除黄曲霉毒素。
(3)补充硒:硒对于火鸡、猪具有抗黄曲霉毒素的作用,因为硒可以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四、养殖场(户)须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广大养殖场(户)应当面对玉米霉变现象较为普遍的现实,必须经常而认真地检查所用原料。如果发现玉米霉变现象较为严重时,建议最好废弃不用;如果确需使用时,除应进行处理后并减少用量外,最好不要用来饲喂种畜和仔畜,特别是种公畜和妊娠母畜。现将玉米霉变后的处理方法以及畜禽中毒后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处理方法:
(1) 对于养殖数量不大的场或户,可以采用以上所介绍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去毒处理。
(2)对于养殖数量较大的场或户,最好采用能以吸附多种霉菌毒素的霉制剂进行去毒(小场、小户同样可以采用)经近阶段大量应用与实践效果表明,由比利时?英伟—纽埃特国际营养公司专门设计的纽埃特霉净剂,可为广大养殖场(户)经济而有效地解决霉菌毒素问题。
(3) 可以用30%的小麦代替玉米使用,但需添加0.1%的小麦型专用酶制剂;
2、防治方法:
(1) 于畜禽饲料中补加蛋白质(或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硒。
(2) 利用高锰酸钾进行洗胃,并内服吸服剂,然后再投缓泻剂。
(3)立即停止饲喂霉变玉米。
【霉变玉米对养猪的危害及其以预防措施】相关文章:
噪声危害的预防措施10-28
硝酸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1-23
氯气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1-24
地震危害及预防措施11-23
粉尘危害及预防措施06-17
盐酸的危害及预防措施09-22
蛔虫的危害与预防措施09-26
落枕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1-26
噪音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