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其不仅增加病人痛苦,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I类切口指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因感染后预后差,涉及心脑肾肝等重要脏器,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特别是I类切口感染,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手术前患者准备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
2、控制感染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如纠正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鼓励病人戒烟等。
3、尽量缩短病人术前等待日。
4、提倡手术前夜用抗菌药皂洗澡。
5、采用正确的术前皮肤准备方法:①用消毒皂沐浴。②尽可能不除毛发,如果需除毛发尽可能在术前剪毛。③严格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注意消毒范围与顺序。④铺无菌巾之前应对手术部位做标记,铺巾后不得移动无菌巾。无菌巾力求干燥,提倡使用防渗透材质的无菌巾。
6、对于肠道手术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应口服抗菌药物。
二、手术工作人员准备
1、进入手术室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可涂指甲油;
2、正确穿戴口罩、帽子、手术衣、无菌手套和规范的外科刷手;
3、有感染的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手术操作。
三、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
1、I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眼内手术等;(3)有植入物的手术,如骨折固定器植入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手
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I类切口,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3、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品种和注意事项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四、手术中预防控制措施
1、手术病人安臵遵循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分开的原则,如果选择同一手术室应该先非感染性后感染性手术。
2、特殊感染病人(如气性坏疽等)手术须安臵在“特殊感染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控制操作人数,并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
3、手术室温度22-25℃,维持病人正常体温,必要时使用温热盐水,保温垫进行保暖。
4、手术室至少保持换气15次/每小时,减少手术室内空气中尘埃粒子和细菌浓度,如控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保持手术室出入门关闭状态、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5、正确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规程,不断提高手术技巧,保持有效的止血、最小的组织损失和异物存留以及消除手术部位死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7、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手术器械、物品等如遇污染随时更换。
8、糖尿病和血糖不稳定者应在围术期监测并采取措施保持血糖稳定;
9、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根据病情尽早拔除引流管。
五、手术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1、切口缝合后覆盖吸附能力较好的敷料,渗湿后立即更换。对无敷料的开放性伤口不可用水冲洗。
2、手术后24~48h内须用敷料覆盖封闭的伤口,应严密监视切口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给主管医生,不提倡覆盖时间超过48h。
3、换药应遵循“先清洁切口、再污染切口、最后感染切口”的次序,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在病程中须做好切口情况记录。做好术后护理,强调正确的咳嗽方法和引流管的处理。
5、严密观察有无手术部位感染征象和临床表现,并积极防治。
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六、其他预防控制措施
1、临床发现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立即通过医院感染报告系统报告,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适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采取控制措施。
2、对部分科室部分手术进行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目标性监测。
3、对医务人员进行外科宣教工作。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篇2]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也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手术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还会使手术失败,甚至导致残疾,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预防和控制手术感染,是十分重要的,其任重而道远。
手术室的感染的来源主要有空气粉尘、手术物品、手术人员和患者。针对不同感染源,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控制感染发生,是手术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 预防措施
(1)加强学习感染知识,提高控制感染意识:定期组织手术室人员学习有关感染管理杂志及各项规章制度(如手术室一般制度、卫生制度、参观制度、门卫制度、消毒制度、洗手制度)。训练与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使其认识到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严格监测空气:手术室术后及每日必须进行清洁卫生消毒,每日常规紫外线照射1次,每次60min,连台手术之间照射0.5-1h,每周1次用95%乙醇纱擦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其强度;手术室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禁在手术间制作敷料或整理包布。每周清洁手术室物品表面2次,各手术间的拖把、抹布应固定2套使用,用后消毒液清洗,减少拖把、抹布的污染。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
(3)手术物品严格灭菌: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首选压力蒸气灭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对于基层医院,有的在急诊手术时把一些器械用酒精灼烧、沸水煮等处理,这是很不安全的。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严格灭菌。
(4)严把手的消毒: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手术人员感染最重要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 普通洗手,用肥皂按六步洗手法搓洗手掌手指,再流动水冲洗。在接触严重污染源时,可先用消毒剂洗手泡3分钟以上,有条件的可用电动感应热风机吹干,减少开关、水龙头及毛巾对手的污染。定期监测,保证工作人员手指带菌数不超过5cfu/cm2。 外科洗手, 诗乐诗原液刷手法,整个刷手过程不少于5分钟,保持双手高过肘部,避免污染。如有诗乐诗过敏者,可用肥皂水刷手酒精浸泡法,刷手过程为10分钟,浸泡5分钟,待酒精自然干后穿无菌手术衣、戴灭菌手套,才能参加手术。
(5)严格限制手术室人员数量:每个手术间除与手术有关的医生、护士、麻醉师,其参观人员不得超过2人,不得乱窜手术间。
(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手术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液是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预防、控制手术室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
(7)加强一次性物品使用前的检查使用前查看一次性灭菌物品;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包装密封性好才可使用,如遇有过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污染、潮湿、破裂、字迹模糊不清者均不可使用。
(8)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这是手术室护理人员最基本、最重要的操作之一,执行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危和预后。实践证明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则远远超过空气感染,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随时予以重视,只要在一个工作的细节上违反了原则,就会造成感染的机会。手术室护士的无菌技术非常重要,所有手术区的用物均需经过器械护士传递,他们有熟练的无菌技术,才不会造成污染。
(9)隔离与处理: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手术用过器械及物品双重高压灭菌处理,手术用敷料、布类及手套焚烧,手术室空气消毒按每立方米40%甲醛10ml;高锰酸钾和水是甲醛的半量熏蒸,密封24小时后通风。
(10)健全感染管理组织:手术室成立由护士长、监测员组成感染小组,主要负责手术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手术室感染工作督促,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2 体会
作为手术室的一员,要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把好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感染,控制手术感染的发生,以保证医疗质量的提高,从而改善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相关文章: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1-23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03-10
重点感染部位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1-23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0-09
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1-23
什么是外科手术部位感染07-06
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1-23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11-23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