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措施(通用5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很多场合都离不了措施,措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我们该怎么拟定措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措施,欢迎阅读与收藏。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措施 篇1
手术是医院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手术室是实施手术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着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 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手术室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当前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已成为手术室医护人员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1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存在因素
1.1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的伤口愈合和健康,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
一。如手术的接台手术频繁,术毕收拾物品、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流动都会引起粉尘微粒,污染手术室的内环境,手术间得不到充分的清洁消毒,导致空气洁净度降低。
1.2 手感染
由于护理工作都是由护理人员直接用手完成,被污染的手是医院内感染最主要的媒介,医护人员的普通洗手和手术人员的外科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据调查统计显示,由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而导致细菌直接传播造成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参加手术人员洗手程序不规范、时间不充足、擦手巾灭菌后管理不妥,可导致二次感染。手术者的手套破裂对手术的感染.据报道,术前手套未检出细菌,术后手套细菌检出率为31.25% 。另据调查,24%手术者术中手套刺破,监测8例,手术人员双手细菌培养带菌率100%,细菌通过手套破损处,植入手术伤口致手术感染。
1.3 手术器械物品清洁、消毒和灭菌
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若器械使用后清洁处理不彻底、灭菌不严,尤其是染有传染病患者血液的物品,当再次使用时,极易造成医院感染。消毒包大小不规范,包消毒包的布层数过多、消毒包内准备灭菌的容器盖未打开,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高压蒸汽灭菌的效果。手术中布类脱落的碎屑对手术的影响。一是手术单使用时间过长,反复高压消毒使布纤维变疏;二是上次手术中凝积的血块、碎骨、线头等清洗不彻底,致手术单包裹粘附成为下次使用的污染源。刺激性消毒液对手术切口的感染使用消毒液浸泡的引流管和精密仪器等,在使用中冲洗不彻底,术中浸泡器械的盐水更换不及时,均可造成手术切口的感染。
1.4 锐利器械损伤
手术室工作人员由于经常与缝合针、注射器、刀片等锐利器械接触,如传递锐利器械手法
不正确,用手直接上卸刀片,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回针帽内等,均易造成皮肤黏膜的损伤。
1.5 接送病人推车的污染
病人推车进出病房、手术室及其它地方,将有菌区细菌带入无菌区,有时甚至是一些强致病菌,据有关资料报道对病人推车的本身车轮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培养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由此可见病人推车也是手术室重要的污染源。
1.6 隔离鞋的'污染
按传统的消毒方法,隔离鞋每周清洗消毒1次。经检查发现隔离鞋在消毒后的第5天细菌培养,菌落数可达满视野,将对手术构成严重威胁!
1.7 相关因素
如手术室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防护意识薄弱,手术室缺乏原有的防护屏障或对防护屏障的使用不重视。门口未能及时坚持设有消毒液、脚垫,手术当中衣服有可能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危险,对消毒剂的有关知识掌握不全等。
1.8 麻醉期间病人低体温易致感染
麻醉期间病人处于低体温状态,免疫力降低,术后感染率增加,通常麻醉期间病人中心体温可比正常下降1-3℃下降幅度取决于麻醉的类型、外科手术暴露程度和手术间环境温度。
2预防对策
2.1 保持空气净化效果及做好手术室的细菌监测
手术室限制其他人员的进出,减少工作人员的走动,严格控制出入手术间的人数。大手术间(50m3以上)的手术人数不超过8人,小手术间(30m 3)的手术人数不超过5人,同时教育手术室护士加强责任心,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尽量减少出入手术间次数,并规定手术时间超过4h,使用空气净化机消毒0.5h,使空气中悬浮的细菌数降至最低,达到Ⅱ级洁净级别手术标准。覆盖切口的敷料不可太厚密,以免影响汗液蒸发,给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避免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遭受污染,降低切口感染率。接台手术间隙自然通风10min,稀释室内空气细菌指数,高层手术室自然通风效果尤佳,情况允许最好用消毒液擦手术间内物品包括地面,严禁在手术间制作敷料或整理包布。每周清洁空调过滤板1次。各手术间的拖把、抹布应固定两套使用,以保持一套在外风吹日晒使之干燥,减少拖把、抹布的污染。然后用消毒机消毒30min。严格控制外带物品如手机、患者外衣、器械外包装袋。病历夹使用消毒液擦拭后方能带入,以减少手术室的污染。每月坚持做细菌、空气培养一次。
2.2 注重洗手与手的消毒
外科洗手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普通洗手细菌总5Fu/cm2,外科洗手擦消毒液后为无菌生长。护理人员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均应洗手,上台人员应严格按刷手程序进行,不能求快而减少刷手的步骤和时间,洗手、擦手用消毒液抹手后才能上台。无菌擦手巾应放在清洁台面上,打开未用完超过4h后重新灭菌。洗手衣裤湿了及时更换。手术者应带双层手套,术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
2.3 无菌物品的有效灭菌
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手术器械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于不能耐高温、高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是有效的低湿灭菌的物品(橡胶类、塑料类)最佳消毒方法,HBsAg阳性、特殊感染手术机械先用0.2%有效氯浸泡30min,然后用水清洗彻底祛除器械表面的有机物,擦干上油打包,特殊手术用过的器
械需双重高压灭菌处理。我院使用预真空高压锅,打包体积不能超过30cm×30cm×50cm,器械重量<7kg,布类重量<5kg,包布层数不得超过4层,且准备灭菌的器械盖全部打开,这样才能保证高压蒸汽灭菌效果。转
2.4 严防锐利器械损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传递器械,使用持针器上卸刀片,用过的针头及留臵针不要再套回针帽内,正确使用锐器盒,防止在处理锐利器械的过程中造成自身伤害。如被锐器刺伤应遵循处理原则并抽血进行追踪检查。穿有跟的鞋避免脚被血液污染。隔离鞋应每日清洗并消毒,做到一人一鞋,专鞋专用。对有足部化脓性感染或脚癣者,采取隔离清洗,单独消毒。正确使用护目镜,防水衣等保护屏障。
2.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液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采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一次性物品使用前查看一次性灭菌物品;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包装密封性好才可使用,如遇有过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污染、潮湿、破裂、字迹模糊不清者均不可使用。
2.6 病人推车应每日清洗并消毒,同时在手术室门口与手术室内的推车进行交换,严禁病房的推车进入手术室内。及时更换不合格的手术单巾发现布纤维脱落变疏者及早更换。清洗过的物品如不合格应重新清洗,杂物彻底清除后再进行折叠打包。
2.7 无菌持物钳消毒方法改进
手术室无菌持物钳经历了由湿臵→干臵→取消的改进,其方法效果可靠、方便、节省成本。采用取消无菌持物钳属于最佳方法,方法简便易行,只需将手术室的物品单独打包高压灭菌。采取取消无菌持物钳减少了污染环节,使无菌物品免受二次污染,也降低了手术室医用材料的成本。所以取消无菌持物钳非常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及科室经济管理。
2.8 术中尽量减少暴露病人,通过加盖棉被和提高手术间环境温度,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以减少术后感染。
2.9 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净化手术室,减少感染。手术室和供应室的污染区和无菌区各设臵一条通道(直通电梯),将手术室与供应室联系在一起。在手术室有限的空间内清洗、消毒、灭菌器械,准备手术敷料包,不符合消毒隔离要求。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行后,手术用的敷料直接送至中心供应室打包间包装,手术器械由污染区送往供应室清洗、包装。采用这种方法既避免了无菌包在运输过程中被污染,也避免了手术室空气的污染。手术室仅留存部分备用无菌包,大部分无菌包存放于供应室的无菌物品存放室。
通过加强手术室各个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控制与管理,可使手术感染率降低,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通过监控,督促各级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真正有效地减少间接感染途径,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步入了科学管理的轨道。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措施 篇2
手术室感染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威胁健康潜在因素,其中以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最为多见。这不仅与患者身体状况和伤口本身因素有关,更与手术室中各类细菌造成的切口感染有关。手术病人如果被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额外痛苦,延长切口愈合时间,甚至还可能造成整个手术的失败而危机患者的生命。因此,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是手术室护理的重点及恒久目标。我院手术室经加强预防感染的管理,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护理控制措施,效果满意。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7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手术室共实施手术1531例,小儿(≤12岁)102例,青少年(12-18岁)222例,成年(18-55岁)886例,老年(≥55岁)321;其中i类手术409例,ⅱ类手术963例,ⅲ类手术159例。所有患者术前谈话解释手术原因、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取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并签订手术同意书。常规行血常规、血凝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心肺功能不全、凝血障碍等不适于手术的禁忌证。
2 护理措施
2.1 手术室及相关器材的无菌管理
2.1.1 手术室环境的整体控制 手术室布局合理,严格区别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无菌手术间、污染手术间等。手术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为40%-50%;手术前后采用紫外线照射、药物熏蒸、负离子空气消毒等措施进行空间消毒,物体表面用消毒剂擦拭;术中每2小时可用空气清新消毒器进行空气循环消毒,每次1小时;定期进行室内空气培养,清理通风管道,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做好相应的培养记录;每个月进行1次空气净化监测,使菌落数量控制在≤10cfu/m3;经过感染性手术后的手术间注意隔离并应及时消毒处理,避免病毒借助空气进行传播感染器械、物品,形成交叉感染;限制手术室参观人员及每台手术的人数,每个房间不超过5人。
2.1.2 无菌操作的普及 手术室内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入手术间更-衣、换鞋、衣帽整齐、保持清洁等,在手术开始前就认真做好各项消毒处理工作,手术器具准备齐全,不中途补加。其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手术室洁净度、细菌培养监测、消毒情况、污染处理等方面,在手术中应该积极配合的无菌技术操作。
2.2 手术前后的护理
2.2.1 术前护理 按外科护理常规对即将手术的所有患者进行皮肤准备,包括备皮、清洗;保证患者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以增强术后机体抗感染能力;完善术前检查,包括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对不符合手术要求的待临床纠正至合适水平后再进行手术;及时为进入手术间的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调整手术最佳位置。
2.2.2 术中护理 护士严格执行灭菌技术操作常规,手术区消毒规范、全面;选择与手术相配合的铺单;术中器械的传递在无菌区进行,用过与未用过的器械分开放置,污染的器械纱布等及时撤离手术台;准备湿润的无菌加盖巾,已备手术医生加盖手术切口;对有违反无菌操作原则的及时指出并指导更正。所有动作操作轻柔、简洁,以减少空气中细菌飘落到切口和手术器械上,增加感染机率。
2.2.3 术后护理 临近手术结束准备生理盐水或甲硝唑溶液以备手术结束后对伤口的冲洗;切口缝合时进行医学处理,以消除切口内的颗粒物质;用碘伏纱布擦拭切口周围,以减少切口感染的隐患;及时用薄膜贴附切口处皮肤,并用纱布覆盖切口,以防止手术切几出现感染。
3 护理效果
手术室、器械消毒灭菌合格;护士无菌操作规范;患者术前准备充足。2017年6月至
2017年6月1年间仅3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占0.20%。经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反复查找原因,系切口病变区的胶片、引流管更换不合格所致。
4 讨论
手术室正确、合理、严格的护理措施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密切,其中感染防控工作是保障患者安全,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手术室护士是预防和控制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主力军之一,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无菌操作技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是降低手术室护理感染的最大保障。手术室和手术器械的合理分布、灭菌消毒、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的特征性处理防止了病菌的交叉传播与在切口部位的沉着,在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中起了重要作用。患者术前基础营养的补给与相关术前检查,提高了患者手术的耐受力,增强了切口感染的抵抗力。
总之,手术中相应合理的护理措施对防止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非常重要。我院手术室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执行以上护理操作规范,一方面提高了手术人员的无菌观念,对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直接降低了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保证了手术的安全与质量。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措施 篇3
一、布局与流程要求
1、布局合理,洁污分开。介入手术室的整体布局要符合手术室的无菌要求,还要有适合X线机工作的环境。
2、按照手术室要求划分三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机房、手术室、无菌物品放置间;半限制区包括控制室、洗手间、导管冲洗间、敷料器械准备间;非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办公室、候诊室、污物处理间。
3、设医务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及污染通道。卫生间要远离机房、控制室、计算机室,有利于保持机房的湿度在正常范围内。
二、环境管理要求
1、日常清洁工作:手术室内物品必须保持整洁无尘,地面清洁无污渍。每次手术前后用清水湿式擦拭各种设施物表、地面,局部被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量小于10ml时可用清水擦拭干净,再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量大于10ml时,先将污染物、排泄物吸附掉后再清洁和消毒。辅助用房及走廊每日湿扫2次。
2、不同区域的保洁工作(抹布、拖把)应分开使用,每次用后清洁消毒后悬挂晾干(最好使用不易掉纤维的织物)。
3、接送患者推车每日清洁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被污染及时更换。
4、配备与手术间大小相匹配的循环风动态空气消毒机,每日2次消毒,并记录。每周对室内物表、门窗、动态消毒机风口彻底清洁,每月清洗动态空气消毒机滤网和空调滤网。
5、肿瘤患者介入手术最好与心脏介入手术分室进行,不能分室的应分时段进行。
三、工作人员感染管理要求
1、凡进入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换鞋、更衣、戴帽子,进入无菌区戴口罩,要做好自身防护。
2、患者入室应在清洁区换鞋或由推车经患者通道进入手术间。
3、限制其他人员进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4、手术者操作前应严格按照外科洗手法洗手,手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其他人员做好卫生洗手;不应再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用物,坠落在手术器械台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视为污染。
5、手术结束后,脱下手套、手术衣放到指定位置,洗手后离开。
6、使用后铅衣用95%酒精碰擦,有污染物及血渍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7、按照规范要求做好终末处理,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每天交接登记。
8、有传染病或需隔离的患者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按照其疾病的隔离要求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手术结束后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物品、环境的消毒处理。
四、手术器械及一次性物品管理
1、所有器械包、敷料必须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严禁采用浸泡消毒方法灭菌。
2、无菌物品包和一次性用品分类放置,确保在灭菌有效期内。
3、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包内指示卡和灭菌有效日期,如有疑问不得随便使用。
4、所有灭菌手术器械包外信息、植入物(支架、起搏器等)使用后有关条码应贴于病历便于追溯。
5、凡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由医院统一采购,包装符合要求,有灭菌方法、批号、有效期标识,一次性物品应当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6、一次性物品存放要求:放置在阴凉干燥的货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距屋顶≥50cm。
7、导管分类放于专用柜内,专人保管,做好登记,使用后导管作为感染性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焚烧处理。
五、监测和记录
1、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毛巾、湿化瓶、吸引瓶等应当每天更换、测试含氯浓度并记录。
2、每季度进行手术间空气菌落数,医务人员手表面、物表菌落数、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监测并记录。
3、科室内成立感控小组,每月有质量检查记录,每季度有活动记录和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记录。
4、有空气循环风动态消毒记录和过滤网清洗更换记录。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措施 篇4
一、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二、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功能分区应当包括:工作人员生活办公区;无菌物品储存区;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区标志明确,设专用通道,区域之间有实际屏障,避免交叉污染。
三、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四、配备流动水等洗手设施,严格手卫生管理。
洗手刷/海绵、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戴手套前后应洗手及手消毒。
五、手术室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六、手术室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七、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面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八、手术部应当选用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根据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周期性更换,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九、接送手术病人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
十、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活动,手术结束后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十一、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
十二、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其为污染;不得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应视为污染。
十三、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数,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十四、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
十五、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无菌,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区域。
十六、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十七、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括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或肉眼可见污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
十八、获准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查,应按手术器械的性能、用途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后方可使用。
十九、进入手术室无菌区和清洁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二十、病人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麻醉导管及面罩等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干燥或无菌保存。
二十一、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器械清洗、消毒相关知识,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正确的器械清洗、保养以及灭菌的方法进行。
耐热、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备用刀、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进行压力蒸汽灭菌,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特殊污染(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器械按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进行。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措施 篇5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拖布及一切卫生用品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2、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传染病患者及感染性患者的手术应当在隔离手术间进行。
4、进入手术室人员须换手术室专用鞋、帽、口罩、工作服,要求自己的衣服、头发与口鼻不能外露,手术人员工作鞋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洗。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手术衣、手套等物品放入手术间指定位置,洗手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5、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手术室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在开包前应再次检查有效期,符合无菌要求方能使用,术中均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各种无菌溶液,应注明开启日期、时间,棉花、棉签、纱布、酒精、络合碘尽可能使用小包装。
6、手术用器具、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由消毒供应室集中消毒供应。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8、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9、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分别安排,以免交叉感染。若条件不具备时,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一类手术不得接在二类手术后进行。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0、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时门窗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和在室内走动。
11、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12、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13、手术废弃物品应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于不同包装袋(盒)内,有专人收集并运送到指定地点,并做好交接登记手续。
14、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并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措施】相关文章:
院内感染预防措施06-07
口腔门诊感染的预防措施04-13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09-28
重点感染部位的预防与控制措施06-08
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06-22
诺如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02-15
手术室压疮预防措施03-14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06-05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