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

时间:2022-11-23 14:22:52 应急措施 我要投稿

工伤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

工伤管理制度及预防措施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一、目的

1、规范工伤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2、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3、吸取教训,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事故重复发生。

二、工伤事故范围

(一)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即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业领导指派到企业外从事本企业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害(即轻伤、重伤、死亡)和急性中毒事故。

(二)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5、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六、工伤事故分类

1、轻伤事故:指一次事故中只发生轻伤的事故。

轻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一般指受伤职工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但够不上重伤者。

2、重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但无死亡的事故。

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失能伤害。

3、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员工1~2人的事故。(包括伴有重伤、轻伤)

4、重大死亡事故:

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七、事故的报告

1、事故现场(包括轻伤事故)有关人员必须立即向所在班组或车间负责人告,班组或车间负责人必须立即向安全科或企业负责人报告,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企业负责人报告。

2、紧急情况发生后,有重伤人员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通知相关人员。

八、事故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全称、性质等)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方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原因、类别)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

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死伤人数、姓名、性别、年龄、工种、籍贯、伤害程度);

5、已经采取的措施;(应急救护情况)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九、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

1、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救护受害者,只要有一线生机,就要尽快救护到就近医院。

2、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故扩大,防止二次伤害。应立即停产,撤离所有与事故无关人员。

3、保护好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禁止人员出入。有关物体痕迹不得破坏,清理现场必须经事故调查组或区安监局同意方可进行。

4、有关人员听候调查。①现场目击者;②班组、车间负责人;③安全干部;④企业主要领导等。

十、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一)调查处理职责分工

1、轻伤事故由安全科要立即组织人事、技术、车间、班组负责人及工会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归档。

2、重伤事故由企业安全科、人事科配合镇安监站参加事故调查组进行查处、结案、归档。

3、死亡事故由企业负责人、安全科配合镇安监站、区安监局参加事故调查组进行查处、结案、归档。

(二)发生工伤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是: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所属部门要配合调查组做好工伤事

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三)明确事故责任人,对责任人的处理要严肃认真,根据造成的工伤事故责任的大小和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或必要的行政处分,对于不服管理、违反安全规章制度、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经制止而不听所造成的重大伤亡事故,后果严重并构成犯罪的责任者,交由有关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人员要从重处理:

1、对发生工伤事故隐瞒不报或故意拖延报告的;

2、在事故调查过程中,隐瞒事故真-相、弄虚作假或嫁祸于人的;

3、工伤事故发生后,由于不负责、不积极组织抢救或抢救不力,造成重大伤亡的;

4、工伤事故发生后,不认真吸取教训、不采取防范措施,致同类事故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5、滥用职权、擅自处理和坦护、包庇事故责任者的。

《工伤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工伤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 [篇2]

对各岗位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要从"人一机一环境一管理"系统中的各要素着手。具体以下:

一、目的:为防止:工伤事故的发生,并确保本项目财产和工人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 对各岗位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所谓安全教育,是指用教育手段认识安全的本质含义、重要性、获得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提高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的过程。安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使之积极响应公司的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从而实现保持身体健康和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工厂和货物安全,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为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员工在工作中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良好的安全素质,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始终奉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中的责任和义务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在工作中有时刻保证安全的警觉性,避免随

意性和盲目性;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和处理不符合项、险情和事故;有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的能力;具有团结协作、互相关心、同舟共济、顾全大局的精神。 2、加强"人--机--环境--管理"体系诸要素的管理,预防常见工伤事故。

预防员工工伤事故,要从"人一机一环境一管理"系统中的各要素着手:对''人",重在通过教育和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职业安全素质和应变能力,减少或避免不安全行为发生;对"机",重在防止和消除机(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安全隐患,满足工厂安全生产的要求;对"环境",重在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必要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厂风,全体员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管理"上,重在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并予保证切实执行,有效落实。只有在全面安全管理和具体作业中,始终将人、机、环境、管理诸要素置于严格控制下,防止和及时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止和及时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特别是保证不使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同时出现,才能有效防止不幸事故的发生。另外,在目前的配员情况下,除了关键性作业和较大规模作业外,常常需要员工单独作业。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小心谨慎,安全操作,也是防止工伤事故的有效方法。

3、规范作业,注意安全,做到:

作业之前做四查,即查身体情况是否良好?查着装是否符合要求?查用具是否适用?查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作业准备六充分,即工作内容充分领会和理解;工作步骤及准备充分就绪;作业现场充分清理和整顿;机械、器具及工具、材料充分清点检查;有关规则及注意事项充分了解。安全装置和保护装置充分检查。

作业之后再四查,即查用完的工具、器具保养后是否放于规定位置?查现场是否良好地进行清理和整顿?查有无麻痹大意、疏忽松懈现象?查机械器具出现异常、工具不良或损坏是否已向上级领导报告?

4、注意增强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做到:

勤检查、保安全。作为机械操作员工,工作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安全,工作中要讲安全,生活中也要注意安全。员工在日常活动中也要注意检查自己的行为动作,注意检查周围环境。 细观察、再行动。无论在工厂工作,还是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都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否则,就容易发生碰头碰脚、滑倒跌伤、坠落摔伤、触电、轧伤等事故。当前,为了防止这一类事故的发生,项目部实行规范化管理,安全警示标识齐全、醒目,其目的就是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

身体好、精力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一句老话,也是一句实在话。试想,没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如何能完成高强度、满负何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以,我们要注意

饮食卫生、注意正常休息,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身体虚弱、注意力不集中等而引发事故。

离开外出、守纪律。下班后,同时也往往会放松了安全的警觉性,员工外出一方面要遵守涉外纪律,另一方面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有效措施。

讲关心、顾大局。员工在下班时间生活单调、尤其是时间一长,种种矛盾的滋生.情绪的反复常有发生,直接或淘接地影响到他人的安全,这就需要员工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互相帮助,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

安全--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位员工的行动;安全--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制约。人们需要安全、祈求安全,因为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安全才有保证。

【工伤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相关文章:

建筑工伤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11-23

预防中暑应急措施11-23

预防火灾的应急措施11-10

预防火灾的应急措施11-22

[精选]预防火灾的应急措施07-21

应急预案及预防措施11-23

煤气火灾的预防与应急措施11-29

预防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11-23

关于中毒预防措施及中毒应急措施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