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峰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22-11-23 12:42:02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萧峰人物形象分析

萧峰,作为金庸先生著名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主人公,历来受到众多“金庸迷”的追捧,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本书中最成功的一个,我们认为这个人物既合乎西方悲剧的特征,又展现了中国传统的英雄形象,具有非常典型的审美意义。

一、西方悲剧特征

萧峰这一人物形象,不同于中国古典的悲剧人物,他具有古希腊神话式的悲壮,正向鲁迅先生所讲——“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萧峰的一生就从多个方面诠释了对悲剧的这一理解。

(一) 主人公的身份

传统西方悲剧,其主角要么是皇室贵族,要么是英雄豪杰,从盗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到难脱命运摆布的俄狄浦斯王,从欧里庇得斯塑造的美狄亚到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无一不是如此,他们都不同于我国传统的悲剧主角——命运多舛的底层民众,尤其是柔弱没有反抗能力的女性。

萧峰作为《天龙八部》,甚至是金庸所有武侠小说中塑造的第一大英雄,无疑不是底层民众,更并非柔弱没有反抗能力。他本是中原第一大帮丐帮的帮主,是率领中原武林抵抗异族侵略的中坚力量。萧峰天生神勇,即使是宋朝街头巷尾的孩童都会打的“太祖长拳”,在萧峰用来也如绝世神功一般。继而萧峰机缘巧合地救了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又帮助辽皇平定叛乱,被封为辽国的南院大王,并与后来成为大理皇帝的段誉、灵鹫宫主人同时又是西夏驸马的虚竹结拜为兄弟,从当时的政治形势上看,他的地位可以说是放眼天下几乎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

这样的个人能力再加上相当的政治实力,萧峰和我国传统悲剧主角有着天壤之别,他更接近西方悲剧中那些有着较好出身的主人公。

(二) 主人公的精神

西方悲剧中,往往着重描写主人公与无法调和的异己力量之间的冲特和抗争,或命运如俄狄浦斯王,或性格如哈姆雷特,或社会如斯多克芒,但是无论阻挡在前边的是什么,主人公都会用自己所有的力量主动出击,希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但是正如易卜生在戏剧《人民公敌》中借斯多克芒说出的那样:“世上最强的人,就是那个最孤立的人。”

作为努力追求结果的萧峰来讲,他做一切事情,但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萧峰一直希望通过努力、进取和拼搏能够摆脱所谓冥冥之中的外力,他设法寻求身世的真像,苦苦寻找所谓的“大恶人”,却更不能离开掌握他命运的漩涡。他一生悲苦:身世的纠缠,江湖人对其的不理解,所爱之人死于自己手下。尽管如此,萧峰依然没有被打-倒,他依然尽自己的能力去追求真-相,直至在“王霸雄图 血海深恨 尽归尘土”一回中,萧峰才知道之前所谓的“大恶人”其实正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三) 主人公的结局

西方悲剧不会存在鲁迅先生讲的“廉价的大团圆”结局,英雄在结局中必须死去。别林斯基在《戏剧诗》中提到:“如果没有这个牺牲或死亡,他就不能成其为英雄,便不能以自己个人为代价实现永恒的本体力量,实现世界的不可逾越的生存规则。”①可见,西方悲剧中英雄的死亡才是剧情真正的高-潮,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意外的遭遇,不是悲剧。 ① 别林斯基:《戏剧诗》,杨-周涵主编:《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443页。

明知会朝这条路走下去,结果是悲剧,但仍然非朝这条路走去不可,这才是悲剧。”② 萧峰的结局是他自己选择的,他没有任何私心,没有为了哪个民族,也没有为了哪个国家。而是为了天下众多黎民,为了天下苍生的和平安详,萧峰选择了死亡。萧峰选择自尽以后,不同的人怀着不同的心思,却都展现出相同的悲伤和相同的崇敬。这一情节同时也把整部《天龙八部》推向了高-潮,而萧峰的个人形象也只有用少林寺扫地僧的赞誉——“唯大英雄能本色”才能够概括了。

二、传统英雄形象

(一)古代英雄特质

萧峰身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英雄特质,他武艺高强,慷慨好义,且一定要杀人。萧峰曾经发誓不会杀死一个汉人,但是他大战聚贤庄,杀死了不知道多少的昔日好友,然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苛责他,反而大声叫好,深有快意恩仇之感。

中国的英雄不好色爱喝酒,萧峰身世被揭开就是因为他不好色,康敏为了报复萧峰“不曾看过她一眼”才有了以下种种。身为大理世子的段誉第一次见到萧峰,就是看到萧峰在店中饮酒,他一见之下就有想结识的心意了。金庸也为这为英雄设计了一位红颜知己,但是为了增强悲剧性,萧峰亲手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阿朱是必须死的,因为这是传统英雄身边不允许出现的角色。

(二)传统母题借用

金庸先生在创作萧峰这个人物的时候,大量借用了我国传统母题。施爱东先生指出萧峰故事的发展中,基本完全遵循了我国“英雄杀嫂”模式。

除了这个母题的运用之外,笔者认为萧峰出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民间奇生”主题中“弃子不死”的一种发挥。萧峰在周岁之际全家遭遇大难,他不但没有丧命,还被汪帮主收为徒弟并继承了衣钵,成为了新一代的丐帮帮主。这既开创了其大难不死的奇特经历,也为今后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线。

小说中萧峰和阿朱之间的爱情结局我们认为是霸王别姬主题的异化。萧峰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追随阿朱而去,但是文章的最后阶段,萧峰还是选择了死亡,这也是对人生和爱情、民族私仇和天下苍生之间的深入思考。

(三)古典思想体现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在我国一直处于统治地位。萧峰在中原接受的“汉族独大”的思想其实一直影响着他,所以他在知道自己是契丹人之后曾经彷徨迷茫,也曾经一时迷失野性爆发,但是最后又理性地回归了自己,达到了自我思想的升华。

儒家的核心政治理念是《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精神和理想目标就是和谐。萧峰选择自杀,在一定程度上也正体现了这样的政治理念——以德治国。

萧峰是一位大英雄大豪杰,他意气豪迈、胸襟开阔、行事光明磊落,但是却难以逃脱不知名的力量的纠缠,聚贤庄大战、亲手打死阿朱、亲生父亲有意无意的伤害一直到最后的自杀,都给这位传统中国英雄笼罩了一层古希腊悲剧色彩。金庸先生塑造的这个天下第一豪杰的形象堪称达到了中西方文化文学的最终融合。

参考书目:

1、别林斯基:《戏剧诗》,杨-周涵主编:《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2、倪匡:《我看金庸小说》,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3、陈墨:《金庸小说神游》,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4、孔庆东:《笑书神侠》,重庆出版社2017年版 ② 倪匡:《我看金庸小说》,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61页。

5、金庸:《天龙八部》,三联书店1999年版

6、施爱东:《点评金庸》,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萧峰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10-13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09-06

李逵人物形象分析07-23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10-18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09-08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09-08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09-19

罪与罚人物形象分析10-18

貂蝉人物形象分析09-08

荆轲人物形象分析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