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贡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22-11-23 12:42:04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阿巴贡人物形象分析

外国文学史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吝啬鬼》这本书,还给我们看了一下《吝啬鬼》的视频。老师介绍的十分有趣,几个视频片段也都十分的精彩,让我萌生了去看看这本著名的喜剧的想法。 《吝啬鬼》又译为《悭吝人》,是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的著名作品,可以与《伪君子》、《唐璜》齐名。《伪君子》是揭露批判虚伪的封建教会的杰作,《唐璜》是嘲笑讥讽腐朽的封建贵族的力作,而《吝啬鬼》则是揭开贪婪自私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卓作”。 主人公阿巴贡是个放高利贷的老鳏夫,认为“世上的东西,就数钱可贵”。他虽然拥有万贯家财,但是“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似乎被人挖掉了五脏六腑。由此可见他有多么爱钱。

在这种信念下,他早早失去母亲的一对儿女也没能得到他的关爱,他对待自己的儿女十分的苛刻。平时在生活中阿巴贡都不给自己的孩子置办体面的衣服,他的儿女已经到了谈对象的年龄,对外表自然会比较注意,此外,一个成年人手中总不能没有一点钱的。可是他就是不给自己的孩子多少钱,逼得他的儿子还要向自己的朋友借钱买衣服。多么讽刺,一个富翁的孩子还要向别人借钱买一身衣服。

除此以外,文中还有很多情节凸显了阿巴贡的吝啬。为了不花一文钱,以及获得一笔可观的嫁妆,他要儿子娶一个有钱的寡妇;为了不用陪嫁,他要女儿嫁给一个年已半百的老头;自己也打算娶一个年轻可爱的姑娘却不花分文。他不给儿子钱花,逼得儿子不得不去借高利贷。为了省几个菜钱,他把吃素的斋期延长一倍,让厨师用八个人

的饭菜招待十个客人。为了省一点马料,他半夜亲自去偷喂马的荞麦而遭到马夫的痛打。即使仆人的衣服很破烂、很脏了,他也想尽办法掩盖过去,又要不花钱又要有面子……

当然,即使阿巴贡十分的吝啬,但他也是要求享受的。喜剧真实地描写了阿巴贡身上“积累欲”和“享受欲”之间的冲突。

阿巴贡他不仅需要马车夫、厨师、女仆,也要请客喝酒,而且年逾花甲,仍希图女色,看中了年轻美貌的玛丽亚娜。这是他享受欲的体现,但是这一切享受都不能威胁到他的积累。

阿巴贡打算宴请女儿的订婚对象—昂赛米老爷,以及他自己的订婚对象—玛丽亚娜。于是召集了全家人安排活计。他派格罗特婆婆打扫卫生,并管理空酒瓶,警告她若丢失一个半个得扣工钱;派两个男仆擦洗酒杯和给客人斟酒,吩咐酒要多掺水,并且要等客人口渴想喝时再斟,至于仆人身上破烂脏污的衣服就想办法掩饰;派爱丽丝照管席上撤下来的东西,不要让仆人给糟蹋了,并招待玛丽亚娜;告诉厨师雅克大师傅他要邀请八至十个客人,不过只照着八位预备就行,八人够吃的十人吃也行,最重要的是要多准备些诸如什锦烂肉块等大家不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末了,阿巴贡又分派兼马车夫的雅克大师傅去刷洗马车,把马套好准备上集市。这可叫雅克大师傅叫苦不迭:那几匹马因为不做事,阿巴贡就实行严格的节食,一个个都憔悴的不成样子,怎么拖得动车?最后管家瓦赖尔出主意说请街坊比卡尔来赶车,气得雅克直骂他是马屁精。

这个场景十分的可笑,他拥有的财富很多,但他就是不舍得花。

自己拥有仆人、厨师兼马车夫,再拥有一个不用花钱的妻子,就已是他享受的极限了,真是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啊!以下的一个情节更能体现他在享受欲与积累欲的冲突中,选择了积累。

阿巴贡在花园中藏了一箱银币,因为他与自己的儿子同时喜欢上一个女人—玛丽亚娜,两人的矛盾冲突难以调和。仆人拉弗莱斯选择帮助他的儿子,于是将阿巴贡藏在花园里的钱箱偷了给他的儿子,失去箱子的阿巴贡歇斯底里,气急败坏,声嘶力竭地叫法官,叫天老爷,哭号:“我那可怜的钱啊!”“我的亲爱的朋友啊!”“我要死啦”。它生动地表明阿巴贡爱钱已超过爱惜生命,已达到入魔发狂的程度。最后在法庭上,他的儿子克雷央特以一万银币要挟他,让阿巴贡在要玛丽亚娜还是要一万银币之间进行选择时,阿巴贡宁可放弃玛丽亚娜。

资产阶级的本质就是贪婪的剥削,喜剧尖锐地揭露与鞭笞了阿巴贡重利盘剥的贪婪本质,他放债的手段狡黠,心肠更是狠毒。

阿巴贡的儿子在走投无路之下,通过西蒙师傅借15000法朗的高利贷。放债人即阿巴贡并不知道借贷的是他的儿子,他开的条件十分苛刻。起先他假惺惺地说:“为求良心上没有丝毫负担起见,情愿只收5厘利息。”但又接着说,自己手头并无款,需要转借,利息是2分。这样转弯抹角的结果,利息高达2分5厘。他还丧尽天良地声明,只付1万2千法郎的现款,其余的用衣服、什物、首饰折付。其实这折付部分充其量只值600法郎,而且只是一堆破铜烂铁,这些破旧东西显然是债户们被-逼得倾家荡产时被阿巴贡攫为己有的。最后要

《阿巴贡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给钱的时候阿巴贡才知道要跟他借款的是他的儿子,那场景不知有多滑稽可笑。

作者莫里哀擅长塑造概括性很强的艺术形象:集中写好人物的某一特征,某一欲念,从而突出人物的个性。阿巴贡的形象就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的典型。这样的写作方法使得阿巴贡的形象鲜明,但稍显单薄,近于批评家所说的“扁形人物”。

喜剧的故事曲折,情节复杂,矛盾集中,结构巧妙,富有情趣。作者在这出戏剧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爱财如命、以儿女婚嫁为致富手段的守财奴的丑恶面貌。作者通过阿巴贡这个人物形象,嘲讽了资产阶级,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

我十分喜欢《吝啬鬼》这个喜剧,首先来说就是十分的好笑,让我看了忍不住捧腹大笑。其次作者通过一出喜剧嘲讽了资产阶级,勇于突破了当时以悲剧为主的时代,他的创新精神和反叛精神让我十分的佩服。不管在哪个时代,都需要创新的人,难道不是吗?

阿巴贡人物形象分析 [篇2]

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成功塑造了一个“吝啬鬼”的经典形象——阿巴贡,这一人物也成为了欧洲文学中四大吝啬鬼之一。作者之所以能把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深入人心,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作者采用了三种并列而又关联的艺术手段:集中、夸张、巧合,这使得人物典型的吝啬性格得到充分刻画和大胆表现,从而经久不衰。

一、集中化

莫里哀十分擅长塑造概括性很强的典型人物形象,他常常将某一类的性格特征极度浓缩,然后集中表现在一个人物的身上并使之达到顶端。阿巴贡身上集中表现的一个典型性格就是:吝啬。在他的世界中,钱财是最重要的,它压倒一切、决定一切,是他的上帝、是他的命根。

对待他人,他极尽克扣之能事。他教仆人用荞麦杆儿的帽子放在制服前来遮盖上面的油渍,并让他们想办法背朝墙,总拿前脸儿冲人,只为掩盖后面破了窟窿的灯笼裤。甚至家里来了客人,他也要求要花最少的钱做出好吃的菜,要用八个人的饭菜款待十个人。他还告诉仆人不能轻易给客人倒酒,客人第一次要酒的时候别理睬,要多等一等,千万不能忘记大量掺水,他千叮万嘱厨师:“得预备一些人家不太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他家里的车夫除了要驾车之外,还要带上围裙、拿起勺子做厨师。

对于儿女的婚姻大事,他全然不顾他们自身的想法和往后的幸福,只求能从中捞点钱或省点钱。他给儿子看中一个寡妇,因为这是一个有钱的寡妇,这样一来儿子娶妻不仅不会花很多钱,反而能够大赚一笔。他将女儿许配给将近五十岁的昂赛末爵爷。他考虑的只是对方不要嫁妆,这是他对女儿婚事的唯一要求。但是自己又想分文不花地取回年轻漂亮的姑娘,甚至还赚些嫁妆。于是花言巧语地指使媒人对玛丽亚娜的母亲讲:“总得从自己身上出点血,因为一个女孩子一点嫁妆都不带过来,是没有人要的。”

当然,即使是对自己,他的吝啬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省几个菜钱,他自己制作了一本日历,把吃素的斋期延长一半。他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自己的马棚偷吃荞麦,还被马夫棒打了一顿。

莫里哀巧妙地将阿巴贡的吝啬贯穿到各种事件的方方面面,再由各个细枝末节的事件汇聚到一起集中表现他的吝啬。让读者感到可笑的同时不得不感叹他的可悲。

二、夸张化

夸张化是指作者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而对所描写的人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艺术手法,它能使塑造的形象典型化、深刻化、喜剧化,极具艺术表现力、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从外貌上看阿巴贡,“像一只扎了口的钱袋的嘴”、“疑神疑鬼的眼睛”、“一件磨得发亮的铁灰色的上衣”、“腰上束着一根小细绳”(正常情况下是三根)这一系列夸张的外貌描写将人物形象客观而真实地展现出来。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段关于阿巴贡丢失钱匣后的语言和心理结合的夸张化的描写:“哎哟,我那可怜的钱啊,我那可怜的钱啊,我的亲爱的朋友啊,他们硬从我手里把你给抢走啦,你一被抢走,我的依靠、我的安慰、我的快乐就全没有了,我算是整个完蛋了,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啊,没有你,我简直活不了啦。

全完啦,我实在受不了啦,我要死,我死啦,我死啦,我已经入土啦。”这段有名的独白把丢失钱匣这件事对一个人的影响夸张化,夸张到没有这些钱整个人都要死掉,如此把一个守财奴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钱就是他的生命。

三、巧合化

巧合化是戏剧结构布局和安排情节的技巧手段,用来刻画、凸显人物性格特征时,能起到影响人物性格发展的微妙作用,最能造成讽刺的效果。

在《悭吝人》中,人物关系到处充斥着巧合。例如:阿尔巴贡的情敌是儿子,而债户也是儿子,莫里哀把阿巴贡和克莱昂特设置为“父与子”关系的同时,也巧妙地把金钱和爱情的矛盾扭结在这种关系上;阿巴贡准备娶的姑娘碰巧是儿子的梦中情人,他逼迫女儿嫁的年过半百的老头恰恰正是女儿情人和儿子情人失散多年的父亲这些都是十分巧合、颇具偶然性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得阿巴贡身上的个性和喜剧性表露无遗。

通过以上三点的简要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把阿巴贡这个人物的特点用两个字来概括——吝啬。虽然有批评家指出,莫里哀笔下的这位吝啬鬼阿巴贡是一种“扁形人物”,因为只用一个简单的词就可以很好地概括人物了。但我认为“扁形人物”这个词不是批评,反而可以算作是一种褒扬。首先,人物往往具有相似的复杂性格,每个人都可能有邪-恶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有世俗的一面也有超脱的一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无私的一面人本来就是一种自我矛盾的动物,如果每个人都去塑造“圆形人物”,刻画人物全面的性格特点的话,文学作品里都将是大同小异的形象,何来能够被世人铭记万世的经典、个性的人物呢?其次,人物典型化、高度概括化,并不代表人物特征的浅薄,缺乏丰富内涵,缺乏再思考、再创造的空间。反而,将某一种典型性格演绎到极致,才能发掘这种性格中蕴含的更深更广的东西,使读者深刻铭记这一形象的同时能透过人物对其典型性格有更深入、透彻的认识,引发更多的思考。所以,总的说来,阿巴贡这一人物形象实际上宣告了“扁平人物”的胜利。

【阿巴贡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阿q人物形象分析10-16

阿q正传人物形象分析10-09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09-06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11-23

浮士德人物形象分析11-23

保尔人物形象分析11-23

李逵人物形象分析07-23

蔺相如人物形象分析11-23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