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刘备形象分析

时间:2022-11-23 12:42:04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刘备形象分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1)江渚上(2),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篇《临江仙》把我们带入了奇妙的三国世界,在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个性十足。先来说说蜀王刘备吧。 刘备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作为“明君”来描述的人物形象。作者重点刻画了他的宽仁爱民、敬贤爱士和足智多谋等性格特点。

一、宽仁爱民

在《演义》第一回,写刘关张桃园结义时,其誓词便赫然标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八个大字。这既是他们的政治目标,又是他们高高举起的一面道德旗帜。从此,宽仁爱民、深得人心就成了刘备区别于其他政治集团领袖的显著标志。

二、敬贤爱士 作品竭力渲染了刘备的敬贤爱士,知人善任。其中就有三顾茅庐的故事。历史上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仅有一句话:“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而《演义》却以两回半的篇幅,精心设计,将“三顾”的过程写得委婉曲折,令人悠然神往。刘备不辞辛劳,不顾两位义弟的埋怨,锲而不舍地三次往访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扑了空,途中每遇到诸葛亮的亲友,就误以为是诸葛亮本人,前后达四次之多。这些充满理想色彩的细节,把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渲染得淋漓尽致。 二、足智多谋

刘备投靠曹操时,曹一时兴起,曾邀刘备煮青梅酒以论当世英雄。当曹一再请刘备指出当世英雄时,刘备先后指出过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这里刘备为什么不提自己呢?因为按曹操的观点,凡英雄都是“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英雄当是不甘屈居人下者。刘备若自称英雄,就等于表明自己不甘久居曹操之下,必然引起曹操对他的警惕,自己非但永无出头之日,还将有性命危险。

宽仁爱民和敬贤爱士这两大品格的充分表现,使《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成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明君”范型。

三国演义刘备形象分析 [篇2]

刘备是中国老百姓中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关于其仁义、忠厚、有情有义的事迹也一直都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从事实的角度看,一个仅仅有以上特点的人,是不可能在当时的乱世中取得成功的。本文以《三国演义》为基础,通过对书中关于刘备事迹描述的分析,从伪装的汉室忠臣、伪造的仁义君子、伪饰的君臣情谊、伪善的王道统治四个层面,揭示出刘备以虚伪成就功业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 刘备 虚伪 《三国演义》

刘备,做为《三国演义》极力推崇和褒扬的封建理想君主的化身,作者罗贯中在塑造和刻画时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这也使得刘备成为《三国演义》中继曹操、诸葛亮、关羽之后最为出彩的人物形象之一。但所谓“过犹不及”,作者的热心过度,一意的追求“高大全”,反而使得刘备的形象变得单纯和虚无飘渺,成为一种类型化的形象,仿佛文学上的扁平人物形象,其所作所为也尽显得虚伪,使得人们不由自主的对形象本身产生怀疑。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的评价,可以说是精辟独到、入木三分。诚然,结合刘备成功的经验,细细品味一部《三国演义》,似乎极尽刘备虚伪之能事。

一、伪装的汉室忠臣

刘备的形象,最突出的表现是汉室正统的忠实捍卫者。的确,这个时时处处不忘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汉室宗胄”,无时无刻不在惦记汉室安危的大汉“皇叔”,无论如何与“伪装的忠臣”这几个字是沾不上边的。但是事实偏偏就是如此。

早在“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第一回)先不说这句话是有心还是无意,单是这句话本身,在当时封建统治下,就是大逆不道之言,足以满门抄斩、祸延九族。因此,要说这句话是刘备孩童时的嬉戏之言,几乎绝无可能。。引出谯周一番“天意归属”的言论来。然后就强化落实,“引大小官僚上表,请汉中王即皇帝位”,并极力为刘备凝聚人心,苦劝数次,不惜装病,联合群臣为其塑造合法继承形象。整个过程,以刘备生病起而以孔明诈病终,二人配合默契,合作无间,等到“汉中王惊曰:‘陷孤于不义,皆卿等也!’”时,刘备,作为汉室江山的合法继承者,以一个崭新的统治者面貌出现在历史的舞台。

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刘备作为皇叔,在汉帝被废后,所要做的应当是扶持、辅助汉帝的儿子继位,或者另找后人(哪怕是假的傀儡)接替,没有理由作为叔叔去继承侄儿的宝座,甚至还可能是跟汉帝的儿子自己的侄孙子争的位子。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长辈继承晚辈皇位的,除了刘备,似乎就只剩下明成祖了——那还是用武力强抢来的。

《三国演义刘备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伪造的仁义君子

刘备的仁义,是《三国演义》最为着力克化的一个层面。但究其实质,刘备的所谓仁义,则完全是出于树立名望的需要,其目的则是鸠占鹊巢,反客为主。

刘备一生,运用得最多、最熟练也是最有效的,就是“反客为主”,即先投奔某个有势力的人,在他手下发展势力,树立声望,同时观察一下该势力后继者的才智。若后继者资质平庸,就耐心地等待,等到有一天那人死了,就顺理成章的接收该股势力。

刘备第一个看上的目标是刘焉。黄巾之乱时,刘备投奔了刘焉,“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第 回)可惜后来刘备变成了通缉犯,只好四处躲藏,第一次行骗就失败了。乱世中的机会多,后来曹操攻打陶谦,刘备赶上吕布袭破衮州,进据濮阳的大好时光,因缘际会的退了曹操兵马之后,就赖在徐州不走了,弃朝廷托付管辖的平原不顾,实实在在的就驻扎在了小沛。等到陶谦年纪大了,临死之前发现自己的儿子不是刘备的对手,为了保住儿子的命,只好故作大方,把徐州让给了刘备。可是好景不长,接手徐州没过多久,就被吕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抢去了。没办法,只好又先后投靠了曹操、袁绍等人。但是那些人年纪都不算很老,刘备估计等他们死的时候自己也差不多半截入土了,所以都是稍微呆一下就离开了。其后他又发现了新目标——刘表,于是跑到刘表那里一呆就是七、八

年,期间努力笼络人心,极力网罗人才,尽力离间刘表后嗣,全力扩充自身实力,果然等到刘表死的一天了。可是正在他准备动手时,天有不测风云,曹操带兵杀向荆州了,刘琮的不战而降彻底打破了他的美梦,自己反而被打得到处逃窜。这使刘备的目光不得不放到了另一个强大的诸侯——孙权身上。通过表面上和谐的联盟,使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取得了东南一面的绝对霸权。此时,刘备再次使出他的惯用伎俩,从孙权这里“借”来了荆州,从此赖住不还了——以后就有了一句俗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不过,这一次刘备的如意算盘却打错了,他没有想到孙权是一个态度如此强硬“债权方”,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威胁,这使得刘备食不甘味,睡不安枕。在诸葛亮和庞统的提醒下,他于是想到了西川的刘璋。刘备故技重施,以帮助刘璋抵御汉中张鲁为名,明目张胆的把军队开进了蜀中

经过一个轮回,刘备的事业又转到了他的原点,最终赖以成就事业的,还是最先打主意的刘焉的地盘,也算是修成正果,功德圆满了。但是经过这一番周折,刘备反客为主的恶名却愈发彰显。然而世人只重其表,不重其里;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再加上后世南宋小朝廷的刻意美化,反使刘备得以成就仁义美名,嗟呼!

三、伪饰的君臣情谊

识人才、用人才、笼络人才,即通常所说的“人和”,是刘备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君臣之间良好默契的关系,则是最为历朝百姓津津乐道的美谈。我们并不否认刘备吸纳人才的高超技巧和本领。但是,刘备识人用人笼络人的目的,则是从其事业和统治需要出发的,聂绀弩说过:“封建统治需要忠臣,远过于需要明主。没有明主,只有忠臣,江山还是江山;只有明主而无忠臣,这明主就可能寸步难行。”这一点我们不能不加以注意。关于刘备的“君臣情谊”,我们不妨看看以下几个人的遭遇:

先看关羽。关羽是刘备桃园结义起事的原班人马,一直忠心耿耿。先期,刘备手头仅“三五个人,七八条枪”,着意笼络下,二人情同手足。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情况渐渐变得微妙起来,原因是关羽的发展太过迅猛,以致难以驾驭。尤其是下邳降汉不降曹后,曹操极力笼络,表奏为偏将军、汉寿亭侯,在官爵上已与刘备并驾齐驱。而在这同时,关羽只顾报答曹操恩情,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却使投身袁绍处的刘备身陷险境,性命堪虞。此后又收关平、纳周仓,自身实力膨胀,隐隐然竟有自成一派的风范,这是任何一个领导都很难容忍的。还好之后不久,刘备陆续得到了赵云和诸葛亮两大肱股,更兼有了魏延、马良、蒋琬等荆州的一帮文臣武将,二人的关系才慢慢修好,但是关羽的利用价值也大大降低了,于是开始受到冷落。如攻取长沙、赤壁挡曹等提议,都是加以诸多限制条件方才通过。其后,刘备西取益州,仅命关羽为诸葛亮副手镇守荆州,及庞统阵亡,无奈召诸葛亮救急后,才以荆州托付关羽。好不容易刘备领益州牧、进汉中王,挽回声望优势时,关羽却毫不示弱,置诸葛亮“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嘱咐不顾,一出“单刀赴宴”,不但声势上再度追赶,而且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是可忍孰不可忍?已经尽拥益州之地,有了根据地,再无后顾之忧的刘备终于狠下心来要干掉关羽,代价是荆州。首先,在东吴已议定一俟关羽攻取樊城,就遣兵暗取荆州的情况下,“令云长领兵取樊城”。至傅士仁、糜芳降吴,关羽败走麦城后,先是对求救文书置若罔闻,后又有刘封蹊跷的按兵不动,终于关羽为东吴所害。直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也!

再看赵云。赵云同属于刘备原从集团,论才干,前有伐取桂阳之功,后有据汉水不损一兵;论勇猛,长坂坡七进七出;论忠心更是无话可说。然终刘备一生,在西蜀群臣中,地位始终不高。当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群臣上表汉献帝。

【三国演义刘备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形象分析11-23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分析11-23

三国演义曹操形象分析11-23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11-23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10-17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11-23

哈姆雷特的形象分析11-23

对苏武的形象分析11-23

沙僧形象分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