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24-04-13 09:49:13 泽彪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有个人曾被这样形容“怪道有人说是相貌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别人疼不疼……大雨淋得跟水鸡似的,他反倒告诉别人‘下雨了,快去避雨吧’”,他,便是贾宝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玉人物形象分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1

  一、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

  古今中外人们对男性的一般要求是刚强果敢、事业有成、沉稳干练、不拘小节等。对女性则有温柔贤惠、举止端庄、三从四德等要求。如果符合上述要求,会被视为正常、健康,甚至杰出的人物;如果背道而驰,即为反常、病态乃至打入另类为社会所不容。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形象,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这几乎成了今天广大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共识。而当我们以初民思想和男人解放思想为背景重读《红楼梦》时,便会发现,曹雪芹对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处处流露出对传统的男性社会性别角色的颠覆。毫不夸张地说,曹雪芹是具有初民主主义思想与男人解放思想的作家。让我们试以男人解放的视角,重视审视一下宝玉的形象。

  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儒家文化观念下的理想男人应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贾宝玉是其家族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然而,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在贾宝玉那里,与功名相对的,是“风月诗酒”,他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

  贾宝玉颠覆了“男女授受不亲”的性别角色要求。在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规范中,男孩子从小便被教育他们是不同于女孩子的,他们应该与女性保持距离。一个“成熟”的男人如果整天和女性混在一起,会被认为“没出息”。贾宝玉毫不理睬这一切,整日与女孩儿厮混。袭人因此在三十四回中说:“他偏又好在我们队里闹”。贾母因此说:“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男人本应有男人的事情去做,什么事情呢,自然是求取功名。但贾宝玉却偏对女孩子们做的事情感兴趣。这或许出于他的性别平等意识的初民主义思想。宝玉具有男人解放主义所要求的对女人的尊重,他曾说:“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沫而已。”

  他与女性-交往的平等观,以及对女性的爱护,通过许多细节表现出来。第二十一回,宝玉用湘云洗过脸的水洗脸,这绝对是传统的“大男人”形象所不容的。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宝玉同样没有身为男性或“主子”便高人一等的观念,如晴雯爱吃豆腐皮的包子,他便特意给她留出来,还在天冷时为晴雯捂手等这些细节都可见到他关爱女性的细腻之处。

  贾宝玉周围人士对男人解放倾向的态度。当男人解放作为一种理论提出的今天,在全世界仍有很多的反对者。贾宝玉的生活中,几乎都是这样的反对者。传统男人性别角色的代表人物贾政自不必说,包括贾母、薛宝钗、凤姐、袭人等人在内,亦是这样的反对者。

  举凡荣宁二府,真正欣赏贾宝玉男人解放倾向的,也只有林黛玉一人。正是那次史湘云劝宝玉“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时,宝玉说:“林妹妹从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早和她生分了。”黛玉无意中听到此言,不禁“惊喜交集”,觉得“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已。

  关于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以往的红学研究多强调他的阶级叛逆性,而我们这里试图从性别角色叛逆这一视角,特别是男人解放这一最新理念出发,对其进行审视与解读。阶级叛逆与性别叛逆尽管有时交插错位,但在很多情况下又能彼此关联,相互生发,具有统一性。

  二、贾宝玉性格形成的原因浅析

  贾宝玉的性格特征是复杂多端的,但民主主义却无疑是最为主要的内容。我们知道,人的性格是生活中的诸多复杂的条件和因素,于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贾宝玉的这些典型性格也和他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他生活的环境是一个腐朽衰败的“侯门公府”的封建贵族

  大家庭,但这个大家庭的“荣华富贵”已经面临着无法长久持续下去的境况了。在全书中有这样的具体描写:以男性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封建统治权力,到儿孙们时已是腐朽无能了。贾政算是他们之中的一面旗帜。但是他的毫无办法和极端庸陋,从他管教子侄、结交门客和言谈治事等等方面可以看出来。

  贾母这个利己享乐主义者对于孙儿的庇护和骄纵也是贾宝玉性格形成的一个原因。贾宝玉自幼受祖母溺爱,在祖母这边屋里居住,“和姐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无人敢管”[第三回]。贾政来叫,贾宝玉吓得“死也不敢去”。贾母就说:“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第二十三回]很好地概括了贾宝玉在受封建主义教育方面的特点。贾宝玉虽然生长在贵族统治阶级家庭里,但自幼并没有受到封建主义统治势力的熏陶教育。

  贾宝玉生活中的其他因素对他的影响:在贾宝玉的现实环境里,却有一个和罪恶腐败的统治势力鲜明地对照着的女孩子们的世界。这些女孩子们,除了为数不多的姑娘,绝大多数都是丫鬟。贾家的丫鬟有两种:一种是如鸳鸯和小红一类的所谓“家生子儿”;一种是如袭人和晴雯一类买来的。另外还有唱戏的女孩儿,是从苏州采买来的贫家女孩子,如芳官、龄官等。她们所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影响各有深浅,思想品格也各有不同,但在客观上都处于被奴役和被蹂躏的地位,各有一番辛酸悲苦、混和着血与泪的身世经历,还各有一个惨淡的未来命运等在前面:这方面她们是完全共同的。贾宝玉实际就是在这些以丫鬟们为主的女孩子群里长大的。其中许多女孩子服侍他,看护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围绕着他,倾注着他。贾宝玉自幼不止在生活上跟她们亲密,精神上也是亲爱着她们的。

  三、曹雪芹对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态度所折射出的个人思想浅析

  众所周知,《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贵族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是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生活经历作了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顾。这就定下了《红楼梦》的基调,那就是抱着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对贾宝玉以热烈的赞扬的肯定态度来创作。

  开头安排了一系列的神话,突出地渲染主人公为世俗所不容的新的性格和他跟林黛玉的悲剧关系。关于他的前身,一面说它是“顽石”、“蠢物”,一面说它是“通灵”、“宝玉”;一面说它“无才补天”、“灵性已通”。整个神话以及这种正反两面的口吻,都表露着作者反对世俗之见,寄予主人公特殊的揄扬和赞美。

  贾宝玉的叛逆是阶级叛逆与社会性别角色叛逆的统一,正是这一双重叛逆决定了他背叛的彻底性,也使其人物形象变得更生动而鲜明。

  如果认真深入地以社会性别角色理论全面解读《红楼梦》,还将会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可以说两性平权意识贯穿全书。正因为此,我们更有充分的理由说,曹雪芹是一个具备了初步民主主义,以及男人解放主义思想的伟大著作家。

  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2

  若是将《石头记》中的社会大环境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林黛玉与贾宝玉便是这其中最不和谐的两个个体了。一个多愁善感,一个伤春悲秋;一个才情四溢,一个墨香满身;一个沉酣于意境,一个背道于现实……而今日,暂不谈那我所极爱的黛玉,且说这多情的“顽劣”小儿——贾宝玉。

  总觉得,宝玉是个生错了年代的孩子,渴望的东西得不到,得到了的东西却不想要。他看眼之处分明并非官禄名利,却偏投生在这么个“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一样的,他爱的分明是黛玉,头顶上却始终笼着“金玉姻缘”的阴影。又如何不知,宝玉已尽了他的全力?当他一次次将通灵宝玉朝地下狠砸去,当他一遍遍梦呓“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前盟!”当他一再为着他的林妹妹犯痴病……我便已知,他是勇敢的。在那个年代,父母之命,又岂是一个理当讲求“忠孝节义”的大丈夫能违抗的?而他又是那样子的突兀。满园子的人皆知宝黛之间是不寻常的,纵是宝钗,心下也明了,在宝玉心中,“金玉姻缘”无论大人们如何强求,终是抵不过“木石前盟”。试问当时,谁人敢如此坦白自己的爱?但他还是败了,败在这整个世界,就独他二人不和谐。

  宝玉是个公子,接触的人自然也当是些文人墨客,高官显位之人。偏偏他极看不起那些闷头于科考之人,对权贵亦是万般不入眼,却极爱在内帏厮混,且与这些个“社会边缘”之人相交颇深。琪官蒋玉函,虽是个名角儿,却也毕竟只是个戏子。贾政、贾珍之人,顶多也只多听他几出戏而已,又何来会想到与其深交呢?然宝玉不但将他待作自己极好的朋友,生活中亦是处处想着他,遇上能帮琪官的机会,更是不在话下。相同的还有柳湘莲、醉金刚倪二、云儿、秦钟……更有他身边那群让他喜忧参半的丫头们。晴雯,摆在王夫人眼里是极不顺眼的,到了宝玉这儿却成了极宠爱的。宝玉任其耍小性子,撕扇作千金一笑;不顾自己“宝二爷”的身份,与其嬉笑打闹成一片;晴雯被王夫人驱出府后,宝玉辗转着前去探望病中的她,泪湿满襟;她去逝后,宝玉更是作出连黛玉都啧啧赞叹的《芙蓉诔》祭她……凡此种种,皆非当时一个“纨绔膏粱”所能行出之事。然他最终亦只能眼看身边“水做的骨肉”一个个香消玉殒,长长叹息……社会容不下这些如花美眷,最后亦容不下他这“不和谐”的多情公子,徒留我们欷歔着感怀这一段似水流年……

  世道不济,人心苍凉。所以人们心里最后仅存的温暖必定是留与自己的。他们可以巴结奉承,泰然自若地言些个违心之话,可以冷眼旁观一树花开花谢的两相无情,可以熟视街角凄苦的人们因受饿挨冻而死去却视若无睹。直至内心最后一点儿温暖亦游丝般地散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时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矣!幸而,有一人是不同的。宝玉是病神瑛,到了人间亦是时常犯些个痴病。人们总笑他痴傻,但在我看来,他是那么干净纯粹的一人啊!他见花便与花谈心,见鸟便与鸟诉情,见流水,亦是喜不自禁的。想来他那“情不情”的考语,便是从这之中来罢!因而也只有他,才会与黛玉一同去葬那满地的落英,迎看冷风偷洒泪。时人又何来闲暇去顾及这可有可无的自然呵?偏偏他傻到极致。

  宝玉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肮脏浑浊的泥水。其实不尽然。宝玉本身便是“男子”中一个特殊的存在,而至于他“浑浊”在何处,我实在看不出来。他厌弃的生活,是多少人寻死觅活想要得到的啊:万般的宠爱,权力、地位、金钱、婚姻……然而他始终不愿妥协于这般的“幸福”。这个“情极”的孩子,最后累了,乏到甘愿放下自己的一切,痴痴地遁入空门,去追寻世人永远都不会了解的自在和洒脱,在那个“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的混沌年代里,还有谁解得宝玉心事呢?纵是今日,又有几人明了,这宝玉所为的“不和谐”,恰是世间最为隽永的和谐?

【宝玉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11-23

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03-07

贾宝玉人物形象08-03

贾宝玉的形象分析02-23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08-16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11-24

《心声》人物形象的分析11-24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10-13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