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浒传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
读完《水浒》,掩卷沉思。这部世情小说塑造了许多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历历在目,栩栩如生。读他们的事迹,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好象自己也已经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这众多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花和尚”鲁智深,有胆识有智勇的打虎英雄“行者”武松,心怀“忠义”的山东小吏人称“及时雨”的宋江,命途多舛的“豹子头”林冲和“青面兽”杨志,鲁莽纯真简单粗暴的“黑旋风”李逵等等。
但是,在众多人物形象中,我尤其欣赏的人物不是武松、宋江,也不是林冲、杨志、李逵,而是性格粗卤而心地善良、脾气急暴而粗中有细、嫉恶如仇且见义勇为、慷慨大方且重义轻财的“花和尚”鲁智深。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鲁智深活得潇洒坦荡,有佛性有慧根,最终“听潮而园,见信而寂”,终得善终,这是许多梦想成佛的所谓高僧们穷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
鲁智深在《水浒》中不平凡的出场就注定了他将是一个不平凡的传奇人物。从全书出场先后来看,继“九纹龙”史进之后,是“花和尚”鲁智深。他以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官身份到后来梁山泊头领再到后来杭州六合寺圆寂,这便是鲁智深的性格发展逐渐完善的历史。鲁智深具有丰富多面的性格特征,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一个极为成功的艺术形象。
首先,鲁智深性格粗卤而心地善良。他性格粗卤,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行动上,也表现在其语言上。他和史进为了请李忠喝酒,李忠叫他们等一会儿,他便道:“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第三回)然后却将看李忠卖膏药的人,一推一交,把众人赶散,使李忠被迫与他们喝酒。这里从语言和行为上都显示出了他的鲁莽,强请别人喝酒,怎么又显得自己蛮横无礼呢?又如“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鲁达道:‘坐甚么!你去便去,等甚么!’”(第三回)等也从行动上和语言上表现了他的粗鲁急躁。他自己也认为“洒家是一个粗卤的汉子……”(第四回)。他时常骂人为“腌舎泼才”“直娘贼”“鸟人”“鸟寺”等粗俗不堪的语言,更显其粗卤。更有甚者,他本在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可是却在神佛像后屙屎屙尿,不但不守寺院的清规戒律,而且更显得自己没有修养,狂放不羁,完全跟市井小人一样,粗俗不堪,不讲卫生,再显其粗卤的性格。但这些描写更贴近生活,使人物有血有肉,鲁智深的这些毛病并不能掩盖他英雄性格的光辉。俗语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如果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缺了,就会违反生活真实的。这样写使鲁智深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虽然他相貌粗恶,性格粗卤,但他却心地善良。鲁智深从没有恃强为恶,总是同情弱小,具有丰富的同情心。当他知道金氏父女的不幸遭遇后,他非常同情他们,用银子资助金氏父女逃脱牢笼,去寻找幸福;当他知道刘太公的独生女被小霸王强娶时,他感到愤怒,帮助刘太公打跑了周通,并彻底解决其后顾之忧;当他在瓦罐寺夺取一锅稀粥时,听到几个老和尚可怜的哀求声,他放下了夺到的粥;当他知道林冲被诬陷,刺配沧州时,他沿途细心保护。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他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
其次,鲁智深脾性急暴而用心精微,粗中有细,勇而有谋。他性急如火,当他听到金氏父女哭诉后,不能忍受,马上就要去打死郑屠,虽经史、李二人三番五次地劝住,仍愤恨不已。在酒楼上听到隔壁哭声,“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第三回),在这里反映出他焦急、暴躁的缺点。但从他救助金氏父女脱身的安排来看,却又心细如发、体贴、周到。鲁智深在“问苦”之后,盛怒之余立即想出一套救人的方案。他给盘缠,让金氏父女离开这是非之地,他不仅倾囊相赠,还向史进、李忠二人借钱相助,第二天又亲来护送,人走了还不放心,怕店小二赶去拦截,足足在店里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走远了。方才起身。”(第三回)这“安良”的一系列表现,包括“解囊”“借钱”“护送”“坐守”等,非但“黑旋风”李逵想不出,做不到,就是智勇双全的林冲、杨志也有所不及。这表现了他粗中有细,心细如发的特点。此外,鲁智深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还可以从妙计惩治郑屠、惩治大相国寺的地痞无赖以及保护林冲从东京平安到沧州等事情中很充分地显现出来。总之,鲁智深的粗中带细,与李逵的粗而兼蛮,武松的粗而兼狠是不同的。
第三,鲁智深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他在“除暴安良”中的表现,显示出他豪侠刚直、嫉恶如仇的品格,同时又体现出他的“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第九回)的禀性,他的行为不仅说明他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莽汉,而且说明他是一位颇有心计的壮士。他了解了金氏父女的不幸遭遇后,不但竭尽所能地帮助金氏父女逃出了是非之地,而且打死了“镇关西”,表现出疾恶如仇、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本性。他途经桃花村,知道了小霸王周通要强娶刘太公之独生女儿时,他异常气愤,毅然帮助刘太公之女解除了这场不幸的婚姻,痛打小霸王,如果没有他的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的性格,他能够帮助刘太公吗?后在东京获知林冲娘子被高衙内欺辱,林冲还“不怕官,只怕管”,而鲁智深则“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第七回)无论是恶霸地主,还是身居要职的高官,只要行凶作恶,欺辱善良百姓,鲁智深都会毫不客气的惩罚他们。他甚至想杀尽天下的所有恶人,还世间一个清平的世界。
《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
第四,鲁智深慷慨大方,重义轻财。他对钱财、名利、地位都看得很淡,但却十分重义气、重感情。如他救助金氏父女时,将身上的所有银两都拿了出来,并向史进、李忠借钱,但李忠只摸出二两银子给他,他看见李忠不爽快、吝啬,将二两银子还他。而在桃花山上,看见周通、李忠对他不真诚,明说送他盘缠,但又要等抢到后给他,他对他们的小气非常气愤,因而为了报复他们的不讲义气,他将他们的金银酒器踏扁后席卷一空而去。他视兄弟间的情分如生命,重视朋友间的义气,当他知道史进陷入华州城后,自己不顾生命危险,只身犯险而遭擒;他虽然仇视朝庭,不满当时的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不想与官场上的贪官污吏、奸臣贼子为伍,但碍于兄弟间的义气,和梁山泊众英雄接受招安。在后来的战斗中,为了兄弟间的情谊,他出生入死,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令人纳闷的是,鲁智深这样一个平生“杀人放火“的人,到最后怎么可能“立地成佛”呢?然而,在《水浒》中,围绕鲁智深的生平际遇来看,“杀人放火”和“立地成佛”却又是那么有机地统一起来。“忠义说”认为,《水浒》强调造反起义就是忠君报国,“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对于鲁智深来说,“俗缘未尽,要还杀生之债”,正所谓“杀尽不平方太平”,杀死一个恶人就做了一件善事,杀尽了恶人,自己也便成了佛。
《水浒》第九十回,宋江在平定辽国后班师回朝,路过五台山,便领着鲁智深等人去参拜智真长老。想不到师徒见面,智真长老第一句话就说:“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弄得平素机警敏捷的鲁智深,竟也“默默无语”,场面相当尴尬。智真长老说出这样的话是有原因的。当年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时,智真长老就对诸位和尚说:“(鲁智深)虽是如今眼下有些啰唣,后来却成得正果”。后来鲁智深前往相国寺时,智真长老送他四句:“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已经算定了鲁智深一生的行为际遇与结果。就连鲁智深自己也对宋江说:“洒家常想师父说,俺虽是杀人放火的性,久后却得正果真身。”
鲁智深的人生结局非常富有戏剧性:平定方腊后,鲁智深住在杭州六合寺,深夜听见钱塘江潮信声如巨雷,忽然记起五台山智真长老给他说的偈言“听潮而园,见信而寂”。鲁智深明白自己死期已至,便“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迭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花和尚”就这样“圆寂”了——爽快人干事爽快,死得也爽快。他写的颂是: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起,今日方知我是我。
主持火化仪式的径山大惠禅师指着鲁智深说:
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这两段话说的是一个意思:杀人放火照样可以立地成佛,而且只有杀尽恶人,方可成为真佛。
总而言之,和梁山泊众多因“官逼民反”而落草的英雄好汉相比,鲁智深上梁山,不是由于现实对他个人的迫害,而是因为恃强凌弱的统治集团横行霸道,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导致的结果。他本来可以“逍遥自在”地做他的提辖官,然而他却不能忍受他所生存的社会,对不合理的社会压迫他没有采取妥协的态度,而是采取了积极进攻的态度。他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是有极为突出的典型性。还有,鲁智深平生活得潇洒坦荡不虚伪不做作,最终立地成佛,实在令人敬仰不已。
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 [篇2]
鲁智深,小说《水浒传》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智深,人称花和尚,是《水浒传》开篇用了整整六回着力塑造的性格鲜明的第一个英雄人物。最早接触鲁智深的文学形象,是在中学语文课本名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这段在《水浒传》(七十回本)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节选的文字,通过对鲁提辖酒楼遇金氏父女,寻问啼哭的缘由,救助父女脱脸,并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精彩场面的描绘,生动而鲜活的向读者展现了鲁达的侠义性格和不朽的艺术形象。笔者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尝试对鲁智深人物形象优缺点进行细化分析,并就其形象所反映的文学作品价值观提出自己的评价。
一、传统价值观念视角下鲁智深的人物形象特点
文艺作品中总是蕴含了作者或一定时代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儒家思想特别是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价值理念对鲁智深大多持肯定褒奖的态度。李贽从假道学观念出发,把他看作“佛性反是完全的人”;金圣叹认为他是“上上人物、人中绝顶”;燕南尚生《新评水浒传》认为他是“才大心细之人”。[分别见:李贽,忠义水浒传一百回总评,《水浒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 1980年, 第91页;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同上,第34页。燕南尚生,新评水浒传,同上, 第51页。]《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不吝笔墨夸饰他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美德,赞扬他的勇武、直率, 张扬他不受佛门戒律约束的叛逆个性。
《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
1.爱憎分明,嫉恶如仇
在《水浒传》中,鲁智深一出场就是三拳打死镇关西。地痞恶棍郑屠横行一方,号为“镇关西”,公然强娶民女金翠莲做妾,先奸后弃,并讹诈虚钱实契的三千贯钱两,金氏父女无力和他争辩,只得含泪卖唱还债。郑屠还令店家代为监管,严防他们逃走。在听了素不相识的金氏父女的悲惨遭遇之后,鲁智深的表现异于常人,他一连问了三句:“你姓甚么?在哪个客店里歇?那个镇关西郑大官人在那里住?”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并且立刻就要去打死郑屠那厮。被劝住之后,“晚饭也不吃,气愤愤地睡了。”[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1月北京第二版,以下如无特殊说明,所引原文均据此。]第二天“天色微明”,鲁智深就赶到金氏父女住的店里,让店小二叫他们动身出发,等他们走远,方才起身去寻郑屠,故意用要精肉臊子、肥肉臊子、软骨臊子的办法来激怒郑屠,使他先动手,好有个打他的借口。果然郑屠发怒,抢刀扑打,鲁智深趁机三拳两脚就要了他的性命,除了心中一口恶气,为地方除了一害。这件事情把鲁智深身上所体现的英雄本色和善良仗义的品质都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嫉恶如仇、不畏权势、锄暴安良、好打不平、见义勇为、不计得失、主动出击,这些就是鲁智深性格品质的主要特色。
2.勇而有谋,粗中有细
在《水浒传》中,鲁智深为了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的离开,他几次“寻思”,就表现了他的精细。“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鲁智深如此性急粗犷之人,在旅店门口无所事事地坐了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这真是太难为他了,此处的鲁智深可谓心细如发。鲁智深之所以能够耐心坐四个小时,完全是因为他内心的责任感,他一定要让金氏父女安全离开渭州,而且他也知道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女子,他们可没有自己的好脚力,所以一坐就是四个小时。可是就在前一天,他一听说了金氏父女的遭遇后就迫不及待地要揍郑屠,被劝住回家后“晚饭也不吃,就气愤愤的睡了”;第二天,“天色微明”,他就早早地来替金家父女张罗。前面的急躁与此时的耐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于此更显示其粗中有细的特点。拳打镇关西时,没想到三拳把郑屠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单身一人无人送饭,于是假装气忿,指着郑屠尸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这样便脱身而去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3.率性而为,善良厚实
在《水浒传》中,鲁智深遇事便做,遇酒便吃,遇弱便扶,遇恶便打,率性而行,不拘小节。他从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总是凭着自己的良知,由着自己的性情去行动,做就做个痛快,做个彻底。当他听金氏父女哭诉投亲不着,流落异乡被人欺凌讹诈之后,当即就说:“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立即凑了十五两银子送与了金老。当听了镇关西恶行之后,他不计后果,出手教训他,三拳将他打死。这些突出地表现了鲁智深富有同情心,心地善良,慷慨大方的优良品质和豪爽性格,充分说明了鲁智深“率性而为,不拘小节”的“本色化”特点。金圣叹多次以“阔”字(意指厚实豁达)许鲁智深。如“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写鲁智深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鲁智深自由自在,海阔天空,心胸浩荡,童心烂漫,放荡不羁而合乎人情天理,这也是天性使然。
二、现代价值理念视角下鲁智深的人物性格缺陷
从不同的视角研究鲁智深的文学艺术形象,其得出的结论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有一点是文学界早已达成共识的,那就是鲁智深的形象塑造可以集中代表作者施耐庵的文学造诣,是中国文学史上人物塑造不可超越的经典之一。笔者认为,运用现代视角重新研读和分析鲁智深的文学形象,对于全面研究《水浒传》,丰富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知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现代价值理念”视角,是指“五四”以降“西风东渐”而来的以“民主、自由、平等”为核心的价值观(尽管该种价值观与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仍有待商榷)。运用人文化和现代化的价值观分析和研读经典文学作品,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实质放置于现代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体系下进行重新解析,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与以往研究完全不同的结论,即:《水浒传》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如实记录和刻画了鲁智深的缺陷:
1.粗卤急躁,蛮横无礼
鲁智深粗卤急躁,蛮横无礼的形象,不仅表现在他的行动上,也表现在其语言上。他和史进去喝酒,遇到史进以前的师父李忠,便要拉着一起去喝酒。李忠叫他们等一会儿,鲁智深便道:“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然后却将看李忠卖膏药的人,一推一交,把众人赶散,使李忠被迫与他们喝酒。这里从语言和行为上都显出了他的卤莽性急的性格。强请别人喝酒,却不觉得自己蛮横无礼。又如“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鲁达道:‘坐甚么!你去便去,等甚么!’”等也从行动上和语言上表现了他的急躁的性格。他时常骂人为“腌脏泼才”“直娘贼”“鸟人”“鸟寺”等粗俗不堪的语言,更显其粗卤。还有更厉害的,他本在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可是却抢人酒喝,并在神佛像后大小便,不但不守寺院的清规戒律,而且更显得自己没有修养,狂放不羁,粗俗不堪,再显其粗卤的性格。
2.行事轻率,不讲-法律
苛求身处封建社会的梁山好汉来依法办事,似乎颇有些吹毛求疵了;然而,细想来当时的鲁达乃是关西五路廉访使、经略府提辖(相当于今天一个地级市的纪委书记兼人武部部长),本就是主管此类事务的主官,他本来就有这个权力甚至可以说主要是义务依法作出处理。我们有理由提出这样的疑问,出现“金翠莲”案,是否本身就可以看作鲁大提辖的失职呢?鲁智深听了金氏父女的一面之词,就要去找人打架,这未免失之轻率。如果从一个更为严格的角度来讲,把这件事置换到一个法治社会的时空中,鲁提辖就应该再去仔细地调查一下事实的确切真相,再以法律的名义对郑屠实行制裁,这样,郑屠受到制裁也会心服口服。倘若司法太腐败了,所有可以救济的合法途径都已经尝试过,而且都失败了,郑屠还是没能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时再去把他揍一顿,岂不合情合理,又大快人心,而且法律的正义也得到了维护。显然,法律程序是很繁琐的,不比鲁大提辖三拳两脚来得干脆利落,来得痛快,来得解恨。[萧瀚,论鲁智深,新浪博客,网络。]作者这样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司法腐败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当时读者对于英雄好汉的“阅读期待”。
三、《水浒传》的价值观及对其评价所应持有的态度
如何评价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直是文学批评中的难题。笔者认为,是否能够做到“人物真实,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才是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优劣的标准。我们固然可以站在后来者的角度对作者所塑造角色的历史局限性加以批评,却更应该为作者真实而又细致的描绘其所处的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人物风尚和价值观念而喝彩。
1.《水浒传》的价值观及现代性批判
《水浒传》故事精彩,人物塑造也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一百零八个人物,个个面目不同”。但是,《水浒传》传递的价值观,水浒故事中用忠义美化暴力团伙的负面影响,也往往被现代学者诟病。《水浒传》的核心价值观有两个,一是忠义价值观,二是暴力价值观。英雄好汉虽然很暴力,但却必须是忠义之士。忠义之中,“义”是最重要的,“义”最后形成了中国社会最普遍的价值观,一直延续到现在。鲁迅甚至认为它参与塑造了中国人的“水浒气”。宋江在“义”之后又加上了“忠”,也就是要有国家及上下级概念。忠义文化一直是江湖帮派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当代学者中,刘再复、周思源等,在这方面也有严厉的批判,认为《水浒传》夸大了忠义,或是用忠义美化帮派、暴力团伙;除了反贪官不反皇帝、渴望被招安的历史局限之外,还有作者无意识传达的造反有理、暴力崇拜、漠视生命、歧视女性等。如在《水浒传》中,有几位“好汉”是嗜杀成性的暴力狂,更有一些“好汉”本身就是开黑店的,不仅打家劫舍,同时也谋财害命。等到梁山强大之后,梁山好汉的集体暴力更加恐怖,大量直接导致平民死亡。[北京晚报:《水浒传》讲的是忠义与暴力,2011年08月17日,北京晚报,网络版。]
2.对《水浒传》价值观评价所应持有的态度
文学作品要和历史、现实结合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意境和深刻的社会含义,“小说的意义在于它的对‘真确价值’的寻求,因为社会的衰变(无序)隐藏了本质的真实,而个体的人也处于这种衰变之中。他以个体的身份将无法承担拯救这衰变的责任,他必须在群体精神中找到守持真确性的源泉。”[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第22页。]孩提时代,便听老者念叨:“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当时还不解其意,现在方才明白,之所以有此说,是因为《水浒传》中有太多的杀人场面,少不更事者颇能轻狂仿效,而老来读之方解其中三昧。《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身处那个衰变的社会,以“忠义”观为理念承担起拯救这衰变的责任,试图改变这无“天道”的杜会现状,给中下层社会里困厄的人们以人性的关怀,其意义正如同鲁迅揭示“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文学作品的产生自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价值观念的形成也是与一定的社会时代紧密联系的,我们应当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其价值观给予考量,不能套用现时代的价值观念简单贴上标签以今绳古。《水浒传》如实客观的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流行的“忠义”价值观念,使得我们能够在六百多年后的今天了解到时人的辛酸、抗争和无奈。这正是我们将《水浒传》位列四大名著,而同样题材的《荡寇志》籍籍无名的原因。鲁智深的暴力,也应该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认识,“在社会秩序完全扭曲的情况下,他的这种暴力其实获得了某种合理性。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的侠义精神也成为值得弘扬的优秀价值观。即使用现在的标准来看,这种价值取向也应该适当地加以吸收。”鲁智深这个人物身上,既寄托著作者的理想和愿望,又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明初,由于长期遭受异族压制的历史原因,民众普遍崇拜豪杰品格,这就构成了他们特有的小说“阅读期待”——越是行为古怪,越是不循旧习不守常规,越是豪侠义烈,勇于入世,读者就越喜欢。鲁智深身上所表现出的“刚爽豪迈、率性狂放”特性,正好满足了读者对于特殊有个性英雄人物的期待。
3.鲁智深文学艺术形象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作用
笔者认为,用现代的视角分析鲁智深的文学艺术形象,对于现代文学艺术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有着很强的启示作用。我们阅读《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的描写,在佩服鲁提辖的仗义之举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学习和欣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片段的写作手法,描写细腻,动静结合,人物真实,有血有肉,不是“高大全”等等,甚至可以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力量,这就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真实性的魅力。我们之所以感觉鲁智深形象的生动鲜活,是由于他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性格的优缺点,这极大地区别于一些当代主流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高大全”的方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永远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根本原则。另外,作者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的鲁智深形象过程中采取的手段是现实主义的,这就值得我们充分地学习和借鉴。当代文学作品普遍充斥着些许浮躁的情绪,作者总是希望通过对现代主流价值理念的灌输塑造出最生动鲜活的人物,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不科学的。只有如实客观的记述社会生活中人物形象,并加以适当的艺术加工(但绝非刻意隐去所有缺陷强行炮制一个“完人”),才能刻画出如鲁智深一样家喻户晓的传奇英雄人物形象。
【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水浒传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03-13
《心声》人物形象的分析11-24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08-16
祥子人物形象分析11-23
孙权人物形象分析10-02
翠翠人物形象分析11-23
陈胜人物形象分析09-28
赵云人物形象分析11-23
人物形象分析模板11-23
人物形象分析理论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