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时间:2023-01-02 13:27:25 效果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学鲁迅。"文言文首当其冲,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无奈、畏惧可见一斑。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文来教学。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也讲到:"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把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倦情绪,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当做语文教学首先突破的要点。经过近年来初中语文的教学的探索,笔者把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归纳为"四个注重"。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一、注重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中实现的。"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特别是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难度,兴趣、信心、方法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具备了浓厚的兴趣和充足的信心,学生就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掌握了正确、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很多学生对文言文可以说是"恨之入骨",每一次的语文考试文言文部分只能是碰运气。所以只有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在文言文的教学之前,我常常先让他们回忆一些文言文中的经典名句和成语: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七子之歌》中的"金诚所致,金石为开"等;成语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等。让他们在认知上首先给自己提了个醒:生活中处处都有文言文的存在。 而在实际的文言教学中,绝不是几句名言名句就可以让学生动心的。教学的第二步是一件较为繁琐的工作。

如,教学《口-技》一课时,必定要讲文言文中量词省略的知识。这个知识本身缺乏趣味性,如果直接出示例句用术语讲解,势必会有很多学生过耳即忘。若设计成讲笑话的方式,学生就会在笑声中掌握知识点:"老师这里有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学生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教师抓住时机说:"先请同学们举一个在文言文中可以省略,但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量词的例子。"一位学生答:"老师,如果把'给我一支枪',说成'给我一枪',那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听到这里,学生们笑了,此时抓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的契机,教师提问:"大家为什么笑?"学生自然能分析出:省略量词的说法在古汉语是常见的现象,可是同样一句话在现代汉语里,它的意义就迥然不同了。这时学生兴致正浓,教师展示要学习的内容:请读出本文中省略量词的句子。多数学生都可能找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句。之后,让学生译成现代汉语,区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异,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

二、注重学法指导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针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维持其学习兴趣不失为一良策。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习惯。养成了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1、学会读注解。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后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养成读注的习惯,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此外,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或义项过多的词,教师可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讨论、鉴别、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学习方法。

3、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古代私塾先生授课十分重视诵读、积累,他们让学生读古文,由初读而熟读,再由熟读而成诵,他们坚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正因为这种强化的诵读积累,才造就了古代众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文思泉涌的文学巨擘。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可采用教师范读(或听录音)、学生仿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揣摩着速度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变化,长期潜移默化,培养了较强的语感。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注重品味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实质上是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古人说得好:"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因此语文课堂只有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才能获得美的渲染和语感的培养,体现出人文的关怀。此外,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文言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教学《陈大丘与友期》,可以结合现实社会,谈谈诚信,《狼》可以排演成戏剧,《天净沙·秋思》不妨根据诗意,产生想象并绘画在纸上,比比看谁画得最好,《论语十则》可根据自己的切身学习经验,谈谈体会等等。

四、注重文本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比较容易关注与自己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情,也容易对与自己的生活有关联的事情感兴趣甚至产生共鸣。如果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能达到"用古人的话诉说学生自己"的这种共鸣效果,让古人和今人的心相通、历史与现实相通,化他人为自己,进行角色转换,文言文便不再与我们有隔膜。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不妨采用"以今度古"和"古为今用"的方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文言文教学也就活起来了。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篇2]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文言文与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词语、语用、词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学习生活中就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使文言文贴近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有益的。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重视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缩小。文言文教学语言应当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调动起来了。

二、加强诵读

诵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诵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读通文言文,是《大纲》的基本要求。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语感上,而诵读是加深文言文理解,培养学生语感素质、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诵读越多,越能触类旁通。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 教师一定要避免亦步亦趋的传统的文言文串讲-法指导学生诵读并形成习惯。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硬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每一篇文言文,都应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诵读等多种诵读方式相结合反复诵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扩大知识面, 读出“文言之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多种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文言文教学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教师要根据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言文教学通常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理解课文,把自己认为难的地方标注出来,互相解疑 解决不了的举手提问。这种教学方法,刚开始学生可能会感兴趣,而且比串讲花的时间要短。但现在的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如果每一篇文言文都如此上下去,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肯定会扼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教师要拓宽视野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有效利用网络、电视、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诵读法、表演法、改写法、竞赛法等等,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让学生改变成文言话剧剧本进行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比较法要比较古今字义异同、语法异同、词性变化活用、一字多义、多字一义。如“望桓侯而旋走”(《扁鹊见蔡恒公》)句中“走”是“跑”之意,“,“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句中“无论”是“不要说”之意,这些都古今异义的词,一定要比较使之清楚。更要比较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如《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位作者虽然都受贬,两篇文体基本相同,但抒发的感情却有区别,《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很难见到受贬后的抑郁之情;而《醉翁亭记》却流露出作者受贬后娱情山水以排谴抑郁的复杂感情。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我们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知识类化。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根据注释自主阅读,让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学习,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不求统解、甚解,力求从整体上理解全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方面提出问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变化。文言文学习中,积累越丰厚,相应的阅读分析能力也就越强。

总之,文言文教学要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实现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11-23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10-09

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11-24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1-23

如何才能提高化学教学效果11-23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体会11-23

论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11-23

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2-22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11-23

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一些做法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