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时间:2022-11-23 12:33:51 效果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一、科学的分组

科学的分组对合作学习活动非常重要,它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常见的分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异质分组较为常见,也较具实效性。因为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使每个小组的学习资源相对均衡,同时能较好的发挥优秀学生在组内的作用,对学习困难学生有较大的帮助。另一种是把学生按照学习程度分成优良、中等、学习困难这些等级开展小组学习,这种分组方式常在分层教学时进行。

二、有序的组织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的。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要完成共同的任务,就必须与其他成员互相协助,有效沟通。要使这些沟通与合作取得效果,教师在课前就要进行有序地组织。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解决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地参与,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地课堂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事实。这些现象都是缺乏组织的表现。有序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规范操作与明确互助合作的角色任务

1.小组合作中,规范的操作是必要的。教师首先要制定一系列操作规范,有明确的合作要求,给予充分的时间,使小组间的交流能有序地进行。

2.教师要向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明确任务,让每个学生明白只有小组的任务完成了,个人才算真正完成任务。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每个组员所负的责任是双重的,既对个人负责任,对小组成员也负有支持鼓励、帮助辅导、合作的责任。这样学生会以争取完成小组任务为目的,主动进行合作交流。

3.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有专门化任务,还要制定支持有序完成任务的专门化角色。在一个小组中,必须确定一个能有效组织开展活动的人,即小组长。组长一般可以是相对固定的人选。对于小组长,教师应给予相应的任务和培训,教给他们一些组织合作学习的方法。如组织者必须对要学习讨论的内容非常明确,在学习中要顾及每个组员的实际学习情况,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能在组内进行一定的协调。同时,在全班交流时,每个小组要有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代表的是小组的意见。中心发言人的角色要求轮流担任,每个组员的机会均等。这样做能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同时也强化了组内的合作意识。

(二)良好合作习惯的养成

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和欣赏他人的机会,有利于学会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合作习惯,则合作只是空谈。在不少课堂上,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有些同学并没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一味地举着手说“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在别人发言时,勇敢地站起来,为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数次打断发言人的思路。由此可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习惯能使合作学习真正起到交流的作用。

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作为讨论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教师自己都要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讨论中去,并认真思考大家的发言而不是敷衍了事。其次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当出现不同意见时,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进行讨论,求同存异。再次要鼓励所有的人积极参与,大胆表达。教师要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三、形式的整合

所谓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在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优化组合,这样才能求得最佳的效果。如在合作学习之前,有的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这个组合非常重要。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很大程度是来自于不同看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来自于个体的独立思考。任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必须强调独立思考。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体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又如在小组合作交流后,进行全班的交流汇报与评议等,也能更好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恰当的评价

制定小组学习评价体系,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淡化竞争、增强合作,提高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往往侧重于对个体的评价,即使是在小组的汇报时,有的教师也往往只对小组中心发言人给予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表达的结果是小组整体合作努力所得,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组内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应明确对小组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应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组的整体感觉。其次,对小组的评价要注意不仅是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还包括小组合作的组织情况,每个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等等。

五、合作学习时机的适当选择

在一堂课上,我们会看到教师提供了很多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往往合作学习时讨论的问题缺乏思考性,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做答,而且答案单一,这种合作学习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浪费了不少的时间,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可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非常重要。什么时候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总结许多课堂实例情况,我们认为下类情况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策略:

(一)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热情高涨,举手如林,个别的回答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而且该问题的答案又是丰富多彩的。这时候让学生进行交流,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而且能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

(二)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或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顺利地完成任务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非常必要。

(三)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集合学生的力量,通过思维的交流碰撞来激发灵感,促成问题的解决。当遇到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有与别人交流探讨的欲望,寻求更多的思维支持。这时让学生进行合作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六、教师的指导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二)、发现火花:交流地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地解法,也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地想法。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教师在巡视时把有特点的题目记住,并在全班交流时进行展示评议。这样几个学生的思维火花便燃点成熊熊的智慧之光。

(三)、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有学生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参与交流。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排除障碍。如在小组合作编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因不懂此类应用题的结构时,及时给予点拨,使他们能顺利与其他同学交流,参与学习。

(四)、引导深化: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如教师要求学生对一个问题寻求多种解法,学生往往满足于解法地数量,而忽略了解法的类型和独特性。这是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注意的。同样在合作编题中,教师发现学生编题的数量较多,但基本上是从同一个角度去思考,于是便提醒学生能否换个角度思考。这样的深化引导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

以上只是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些初步的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引领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它的效果,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思考,不断探讨。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要走些弯路。但只要我们在风风火火的校本研修实践中多一份理性,多一点反思,新课程改革的路一定越走越宽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篇2]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探索性,有时甚至不假思索就能回答;有的问题虽有思考价值,但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匆忙展开讨论,学生对不同想法根本无法提出有价值的独立见解; 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分工不明确,或者部分优生“一言堂”,或者大家一哄而起……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是走进新课改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 考虑是否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 把握恰当时机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 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同时,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以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

四、 教师要转换角色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相关文章:

优化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果11-23

数学教学中提高合作学习效果之初探11-23

指导学法与提高学习效果11-23

初中生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方法11-23

怎样提高小组课堂合作学习的效果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11-23

如何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11-23

如何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08-17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