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建议

时间:2023-05-13 21:33:46 补贴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建议

  粮食补贴是国家对种田农户进行补贴,不是对有田农户进行补贴。粮食补贴与土地承包没有关系,只要你种了田,不管是否该田是你承包,国家只对该田种植者进行补贴。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建议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建议 篇1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投入,实行了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四类补贴。这些补贴政策,对于充分调动农民粮食的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发挥了较好的政策作用。但是,在几年的实践中,粮食补贴政策也显露出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的政策效应日渐弱化。不断上涨的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已经抵消了农民得到的国家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与计税补贴面积不符。粮食直补一直以计税面积作为补贴依据,不少地方的实际种粮面积大于补贴面积,多出的种粮耕地得不到补贴。如河南省安阳市种粮补贴面积470.71万亩,实际种粮面积超出补贴面积约40万~50万亩。主要原因:一是在土地承包时,有打折计算的土地;二是村组集体耕地,在确定农业税计税面积时未计入;三是因土地整理、复耕土地形成新的可耕地。

  三、按地亩补贴缺乏粮食补贴的针对性。按计税面积进行补贴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补贴方式,但是难以细分种粮耕地与非种粮耕地,致使一些地区产生了非种粮耕地也同样得到了种粮补贴的问题,影响了真正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四、良种补贴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国家的良种补贴方法是农民必须到指定的供种企业购买良种才能获得补贴。这种补贴方法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是有悖于《种子法》第三十九条“种子使用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种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的规定;二是由于国家良种补贴的现价低,种子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宁可放弃利润较低的新良种,却选择数量多、价格便宜的`品种作为补贴用良种,不利于新良种的推广;三是种子企业竞标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一些种子企业是先竞标到手再组织筹措良种种子,致使出现良种种子不够时以粮代种的现象,严重损害了种粮农民的利益。

  五、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小、补贴机具面窄。目前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与农民购买热情仍存在着一定差距,补贴资金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购机需求。同时,随着机具价格和柴油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种粮成本不断加大,收益降低,并且补贴折机具种类不全,如17~40马力的小型农用拖拉机、小型玉米收获机、蔬菜大棚卷帘机等,都不在补贴目录中。

  为此建议:

  一、调整粮食直补方式,使种粮农民多受益。应在以计税面积为补贴依据的基础上,测算各地区实际种植面积与计税面积的比例系数,利用测算系数对直补数量进行微调。应鼓励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以及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粮食连片生产的农户和专业合作社成员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应加强补贴资金的监督,使补贴资金真正补到种粮农民手中。

  二、加大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为使补贴能够尽可能弥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因素,应根据粮食价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进行调整,确保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稳定在较高的水平,激发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三、提高良种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发放方式。应提高补贴标准,按照农户根据种植规范要求每亩实际用种量进行全额补贴。应改招标模式为直接将补贴款发放给农民,划定项目实施区域,按补贴标准直接将补贴款打到农民良种补贴“一卡-通”上。应对供种企业采用“准入”资格制,即由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制定要求和标准,将面积落实到各县(市),由各地推荐符合标准的供种企业,再由省农业主管部门审核,确定入选企业具有品种开发权、已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品种均可作为良种补贴品种。农民可根据需要自主购买良种。

  四、增加农机补贴资金总量,提高补贴比例。应充分考虑农机具和燃油涨价等因素,将农机购置补贴率由30%提高到40%以上,并根据农民的需求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增加农机具的补贴种类。

  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建议 篇2

  从2004年起,国家相继实行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支农惠农政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粮食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支农惠农政策,是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有效手段。

  广大农民对补贴政策是十分欢迎和衷心拥护的。总的来说,党的惠农补贴政策在基层执行是比较到位。但在政策规定和操作措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于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主要表现在:

  一、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到位时间不一。每年的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一般于6月底发到农民手中,难以满足不同耕作期农民的需要,影响直补政策落实的最佳效果,政府补贴资金一般不能在当季发挥作用。

  二、对个别补贴对象的直补办法不明确。如:农田代耕或转包流转后,是补给农田法定承包人还是实际耕种者?目前,农民外出务工增多,承包的耕地流转频繁,大多数转入方每年只负责向转出方付地租,国家的粮食补贴补给了转出方,而真正的种粮农民转入方得不到补贴。

  三、补贴过程轻监管。从2017年开始转变为“一卡-通”,即粮食直补资金从财政——银行——农户的“一折通”,发放效率和准确度大大提高。从而简化了手续,方便了群众,确保了直补款的及时足额发放,有效防止了过去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和人员在粮补过程中存在的扣压、挪用现象,是一项便民工程。但有些乡镇却无农村信用社,部分地方甚至存在通过农村信用社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为农民发放惠农资金,不方便且到位不及时。还有一些种植面积较少的农户,采用“一折通”存折发放也显得十分不便。另外,许多针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落实情况,特别对良种的种植效益等缺乏跟踪监管。

  四、补贴品种较少。中央提出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补的主要对象是种粮农民,补贴范围主要玉米、小麦、杂粮,而在山西省平川和山区都种植大量的土豆等农作物,尤其是山区,土豆和油料种植面积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近占30%,甚至更大,却未能列入补贴范围。可是在我们统计中五斤土豆折一斤粮,而且土豆为我们这个地方一年四季不可少的主要食粮,土豆收入也是农业收入和增收中的一项重要来源,不能享受补贴,老百姓不能理解。

  因此建议:

  惠农政策是我国经济发展、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更是党中央高度关注民生的体现。必须把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和温暖准确送到千家万户,把各项惠农补贴不折不扣地兑现到农民手中,做到政策不走样,实惠不截留。

  一、加大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对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宣传,使农民了解补贴的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补贴的效应。各级干部应正确理解,全力落实好惠农补贴政策,这不仅仅是能否把有限的资金按要求发放给农民的经济问题,更是关系民心向背的政治问题,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切实做到更加关心农民、更加支持农业、更加关注农村,以深入贯彻落实惠农政策为突破口,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促进农民增收。

  二、补贴资金应提前及时到位。建议补贴资金在统一发放时,能够充分考虑不同耕种期农民的需求,每年2月份前就应到位,便于农民春耕备耕和提前安排生产,使补贴能及时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要改进补贴方式,渠道统一、畅通,发放及时。

  三、要因地制宜加大政策补贴的范围。建议各级出台政策,象财政补贴小杂娘、玉米那样,把士豆等作物,也列入补贴范围。

  四、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约束。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完善农民补贴信息网,确保政策的准确性;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全面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坚决查处截留、挪用、贪污、倾占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政策的严肃性。

  【拓展知识】

  补贴政策

  简介

  1、国家粮食补贴分: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

  2、补贴品种:小麦、玉米、油菜、棉花(2009年)、水稻(早稻、中稻、晚稻);

  3、补贴面积:粮食补贴面积与农资综合补贴面积是指种植小麦、玉米、水稻面积;良种补贴面积是指种植早稻、中稻、晚稻、油菜、棉花(2009年)面积;

  4、计算方式:面积乘以当年国家规定各项补贴的标准;

  5、发放方式:本区粮食补贴从2005年开始全部纳入“一折通”系统,通过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存折发放;

  6、发放年度:隔年发放,例如,2009年种植的粮食面积,作为2010年粮食补贴面积的依据。

  工作程序

  1、补贴面积调查:由财政所驻村管乡员会同村委会干部上门逐户调查并登记填写《粮食种植面积登记表》;

  2、补贴面积公示:将登记完成的《粮食种植面积登记表》张榜公示七天,接受农户监督;

  3、补贴面积核算汇总:将公示无异议的《粮食种植面积登记表》核算汇总;

  4、补贴面积系统录入:将各农户补贴面积录入“一折通”系统;

  5、补贴面积上报:将审核无误的补贴面积上报区财政局;

  6、补贴资金的发放:根据上报面积,按当年国家规定的.补贴标准换算后将补贴资金通过银行发放到各种植农户存折账上,补贴发放过程结束。

  存在的问题

  1、基层财政所建设严重滞后,由于粮食补贴涉及千万种田农户,粮食补贴数据极其庞大而繁琐,而配到的办公设备太少,造成一台电脑、一张桌子办公轮流操作,大量的计算都是通过手工完成,甚至有的管乡员连基本的办公设施都没有,只有将补贴资料带回家中操作,这样势必会对整个粮食补贴工作带来延误和无谓的失误。现代化的此刻,而基层财政所还停留在半自动化办公与手工结合这样尴尬的条件。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决定补贴工作的效率。

  2、待遇过低,难以留住人才。由于基层财政的特性,补贴工作是个下乡走村串户很辛苦的事情,有的村落路途遥远,如果租车或骑摩托车的话,费用无法承受,如靠自行车或走路,吃饭又是个问题,这是个困扰基层财政职工两难的问题。所以就出现了,把财政工作当副业,补贴工作委托村干部,自己出去打工创收这样非常不好的社会现象,造成社会上部分人对财政所的误解。还有的基层财政人想尽办法调离,这都造成基层财政工作的紧张,出现1个管乡员驻多个村,涉及农户上万户的普遍现象。为了把粮食补贴工作做好,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身体严重透支,加上待遇过低无法过多考虑自己健康,造成部分基层财政干部带病坚持工作,甚至有的人倒在了粮食补贴工作的路上。

  补贴标准

  1、粮食直补及综合直补:各县区标准不一,约100元/亩,其中粮食直补约10元/亩。

  2、良种补贴:水稻:15元/亩、小麦:10元/亩、玉米:10元/亩、油菜:10元/亩。

  3、农机购置补贴:南江县因是全国地震重灾县,补贴标准为:50%;其余各县区补贴标准为:30%。

  4、能繁母猪补贴:100元/头。

  当前仔猪、待宰活猪价格分别为12.6元/公斤、7.3元/公斤。

  改进补贴方式

  将粮食补贴资金通过种子、农药、肥料等几种主要生产资料,以实物的形式免费配给农民,补在了生产环节,将更有效地推进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种补贴方式有以下好处:

  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以现金形式发放粮食补贴,钱补给了农民,但不一定补给了农业,钱补在了农田上,但不一定补在了农业生产上。把资金补在流通环节,在粮食市场放开的情况下,贩粮商人受益多,容易挤占种粮农民的利益,种粮农民受益不直接。而采取补农资的方式发放粮食补贴,粮补资金变成了种子、农药、肥料等实物,给农民一种种粮不需要太高成本的导向,同时生产资料价格涨与不涨与农民没有关系,会引导农民去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

  有利于农业生产资料向大户集中,推动规模化经营。相对于以现金形式发放粮补,粮农要想将粮补资金变现,必须种田,30元补贴的种子不可能干别的用,补农资,让种粮大户和能手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土地流转,促进种粮规模化和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

  有利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提高农产品品质、产量和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农民在接受政府统一采购的生产资料的同时,接受技术服务的主动性也会明显增强。另外,优良的生产资料本身就是新技术的结晶。补农资,就是推广良种良法;补农资的方式,就是调动粮农积极性和推广新技术的最佳结合点。

  有利于减少假冒伪劣农资,维护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减少坑农害农事件发生。补钱给农民,农民是主体,对农资生产经营单位没有约束力,相当多数农民对农资的鉴别力还不高。一些农资生产经营商借机扰乱市场秩序,混水摸鱼,巧取豪夺国家给农民的实惠。粮补由现金改为实物后,所采用的农资(种子、化肥、农药)经过政府采购、企业招标、部门监督等环节,全过程都处在阳光下操作,农资进货渠道正规,品质有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规范农资生产经营市场,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品种优化布局。国家种粮补贴改为实物后,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土壤、气候特性,因地制宜选择所种植作物和相关优良品种,推广“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模式,发展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和产品优质化,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和区域布局。

  有利于国家合理确定补贴标准。每亩究竟补多少,依据什么补贴,现行的办法随意性太大。而一旦改为实物的形式免费配给种子、农药、肥料等几种主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与采购价格的差距即要补贴的部分,国家将其补给生资生产厂家即可,容易掌握。

  现行粮食直补

  优点

  一是有利于让农民直接感受到党和国家重视农业,农民可以直接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二是有利于农民增收,每人每年等于实际增加收入100元以上。三是实际操作相对简便迅捷,直接补钱,实际上就传递了党和国家支持、保护粮食生产的重要信号。

  补在流通环节的优点,一是有利于农民提高售粮积极性,提高粮食商品率。按出售粮食数量给予粮食补贴,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农民售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流通。二是有利于农民稳定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粮食补贴按照出售商品粮的数量来进行,农民自然会选择生产熟悉、产品销路稳定、利润可观的粮食生产,并且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三是有利于农民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按出售商品粮的数量给予粮食直补,无论对过去粗放经营的农民,还是对外出务工的农民,都会带来新的动力。

  不足

  一是补在农民上,没有补在粮食上。本来是对粮食生产的“特惠”政策,事实上却变成了对农民或者农田进行补贴的“普惠”政策,不种粮也可以得补贴。二是金额不大。相对农资价格上扬、粮食比较效益持续偏低的状况,小额的补贴对粮农持续发展粮食生产并不能产生多大的推动力。三是不利于资金监管。粮食补贴资金发放环节多,浪费财力、人力,增大了补贴成本,也增大了补贴资金的监管难度。

  流通环节的不足一是容易诱发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制约居民消费水平和其它产业发展。二是容易诱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种粮农民受益少。三是贩卖粮食的商人受益多,制约粮食生产。四是补在流通环节相对于补在生产环节而言,是一种事后干预,加之粮食生产的季节性,信息传递缓慢,粮农作为粮食生产的主体受益不直接。

【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建议】相关文章:

关于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政策的建议03-11

林业补贴政策和标准11-25

对完善人大制度的建议08-03

完善公交线路建议08-03

完善计划生育建议08-03

大学生创业补贴政策11-23

完善薪酬体系建议书08-02

绩效管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02-18

税收政策建议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