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

时间:2024-09-09 11:42:25 俊豪 制度建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通用5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通用5篇)

  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 1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旨在建立一种自下而上、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开展校本教研的着眼点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它以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途径,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增强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革新的能力,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加快我市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现就相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对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

  加强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对确保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校为本,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改进教学研究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快教育教学创新、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实现“理想课程”向“现实课程”转化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学校文化、创建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各校要真正确立以校为本、主动发展、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充分认识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努力提高校本教研水平,加快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各校要在已有的课改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校本教研工作小组,负责规划和组织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成立专业指导小组,对校本教研进行专业引领,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学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深入实际,率先垂范,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真正成为校本教研、教学改革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促进者。 教育局将把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市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由相关科室负责人、部分学校领导参与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工作组,具体负责全市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规划、研究和实施工作。

  二、建立和健全以校为本的区域性教研网络

  根据以校为本的理念,教研工作实现重心下移。要坚持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这一指导思想,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多个层面的教研活动。根据我市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建立以校本为主体的市级、片级、校(镇)级三个层面的教学研究网络。

  1.市级教研活动。教研室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教研部门开展的课程培训和有关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教学观摩研讨、学科竞赛评优、教学调研测试、骨干教师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市级教研活动,组织开展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常规调研活动。高中学校以学科基地为依托开展教研活动、备课活动、课题研究、新课改研究等活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研究活动。

  2.片级教研活动。从方便学校和教师出发,在全市设立澄西、青阳、华士、长泾、要塞、直属校等6个教研协作片,每个协作片一所小学、一所中学为召集单位,确定1-2位教研员为协作片联络员,由教研室与召集单位合作组织开展面向全体幼教、小学、初中教师的学科教研活动,以及面向各校的课程改革、教学管理等专题研讨活动。教研室在各协作片确定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协助教研员开展本协作片的学科教研活动。协作片教研活动的具体组织将另行安排。

  3.校(镇)级教研活动。各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初中以校为单位在片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校内集体备课,各中心小学组织开展镇一级的教研活动,各中心小学要成为全镇小学课程改革的组织指挥中心、师资培训中心、课程资源中心和教研活动中心,要对全镇小学课程改革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和统一考核,切实加强对村级小学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建立和健全集体备课制度。要经常组织全镇小学教师开展“开课日”、“研讨会”、“学术沙龙”等教科研活动。要建立制度,落实责任,帮助村级小学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进区域内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努力创新学校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

  学校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主体。各校要大力倡导“学校即研究中心”、“学校即研究室”、“老师即研究者”的观念,把加强校本教研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学校文化、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努力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

  1.各校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本学期制定好培训与教研一体化的校本研训规划,确定具体的研训内容、研训方式和工作制度。各个学期,要制定具体的培训和教研计划。本学期教研室将在教学调研时了解各校校本研训规划情况。

  2.各校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规范和保证校本教研活动落实到位。建立业务学习制度。要确定具体的内容和时间,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精神和相关专业知识,帮助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理论素养。

  建立教研活动制度。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要协调安排,明确活动要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活动的时间、场所和经费,并加强考核评价,努力提高各项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各校要确立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主导性课题,组织教师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开展行动研究。要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过程管理,重视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学研究、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

  建立教研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对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的时间,要及时、正确地计入继续教育学时。对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态度、成果等进行综合考评,对优秀者以表彰奖励。 建立校本教研档案管理制度。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小组、各学科教研组,要注意各类文本、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并及时、分阶段进行研究和总结。

  3.各校要不断创新校本教研的'形式和方法。教师个人实践反思、教师集体的合作互助、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重要途径。校本教研有多种活动方式,如撰写教学日志、开展教学反思、教学观摩评议、教学案例分析、教师论坛、学术沙龙、专题研讨、与专家对话、外出参观、请进来上示范课等。各校要根据具体的教研内容和教师层次,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4.各校要根据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教师培养规划,并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要对教师的业务进修理论学习、教学研究等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要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学历教育、业务进修,以及人事部门、教科研部门组织的课程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要引导教师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良好习惯,养成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各校要建立起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

  5.各校要增加教师教育和教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增添图书资料、完善网络系统和信息技术装备,努力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创造良好条件。要积极与高等院校、上级教科研部门联系挂钩,加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要积极争取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科研骨干的支持和指导。

  6.教研室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科研活动,积极支持和帮助学校开展对外教学观摩、校际交流研讨等活动,努力为校本教研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指导。各学科教研员,要直接与学校、教师合作,研究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及时发现和总结校本教研先进经验。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创建特色教育。

  四、不断加强校本教研骨干队伍的能力建设

  1.进一步加强教研室、电教中心教研人员的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教研人员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教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教研人员要增强校本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教研方式,让更多的教师享受到教研成果,真正成为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研究者、指导者、服务者。

  2.教研室、电教中心要进一步加强教科研网站和课程资源库建设,为广大教师学习研究、合作交流、开拓创新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和交流平台。

  3.选择一批知名校长和教师为我市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教师,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确定教育教学理论讲座、教科研方法指导、教材教法辅导、开设教改示范课等专业引领项目,上网挂牌,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专业服务。

  4.加快培养教科研骨干教师。教研室重新选择我市小学、初中学科中心组成员,组建课程改革研究指导小组,高中教学研究指导小组,选择教学骨干重点培养,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各级教研工作和校本教研中的骨干作用、专业引领作用。

  5.加强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定期开展中小学优秀教务主任、先进学科教研组、优秀备课组等考核评比活动,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和教学管理的骨干力量。

  6.各校要加强对本校特级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骨干教师的后续培养,并落实他们在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中的工作责任。

  希望各校积极参与,加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为深入推进我市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

  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 2

  校本教研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与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基本研究目的的实践性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校本教研将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的一种迫切需要的发展策略。为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规范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校本教研活动质量,保障校本教研活动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和专业素质,推进校本教研的自主发展

  ⒈教师的专业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广大教师必须转变思想,适应新时期对教师职业多重角色的要求,牢固树立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也是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的观念,不断增强研究意识,使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自身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⒉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现实要求。教师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不断积累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从而提升思想认识,提高教学和研究的能力,促进自身发展。

  ⒊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教师要养成对自己教育教学各种现象和问题独立思考并提出创新性见解的习惯。尤其应注意将自我反思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成为个人自觉的行为。在实施课程前要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性的及时反思;在课程实施后对教学活动加以回顾,做好课后小记。在实践研究中,通过撰写教学札记、案例、课例、论文等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不是校本教研活动及制度建设被动的参与者和管理对象,而是真正的主人,要打破教学工作各自为战的传统思想束缚,以积极、主动、开放的姿态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中,与同事坦诚交流、精诚合作;向专家名师虚心求教;为本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进言献策,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与学校的持续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加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推进校本教研的规范发展

  ⒌强化校长的责任意识,明确校长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校长要树立以师为本、科研兴校的理念,精心构思,大胆创新,带头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着眼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的互动和统一,营造务实、求真、民主、和谐的研究氛围,挖掘教师潜质,依靠教师搞好校本教研。

  ⒍各学校要依托校级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和管理组织机构,建立“校本教研工作组”,制定教学研究的学期、学年计划,对校本教研活动进行中长期的整体规划,使每个阶段的任务,每项活动的开展均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监督四落实。

  ⒎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依,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⑴学习培训制度。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要分层次做好学习与培训规划。专题报告、专家讲座、教学观摩等接受性培训形式与以研究问题为中心,吸纳教师实践经验的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等学习培训方式相结合,把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统一起来,在保证时间的前提下,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成果的体现形式可以灵活多样,目的在于使每位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提高专业水平,提升研究能力。

  ⑵同伴互助制度。学校要确定每周的“校本教研日”、每学期的“教学研讨周”,适时召开本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总结会。学校要以学科组、年级组、课题组为单位组织开展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如教育教学信息发布、教学观摩、集体备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专题研讨、教育沙龙、教师论坛、与专家对话、结对帮扶、教育咨询与指导等。使教师在共同研究中,互帮互助、相互启发、分享经验、协作攻关。同时,学校要创设宽松浓厚的研究氛围,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之间进行自发的`、经常性的、非正式的教学交流与研究。

  ⑶课题研究制度。学校要将教研与课题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按照教学研究规范化,课题研究实用化的原则,根据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抓住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率提高等关键问题,确定课题研究内容,以学校重点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组织合作攻关研究力量,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使一批勇于实践探索的教师不断总结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带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⑷档案管理制度。学校要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活动预案、学习文献、教学案例、教学课例、教学媒体设计与使用说明、教育叙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等实践性、过程性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建立教学研究资料库,丰富教学研究的后备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⑸考核评价制度。学校要结合本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考核办法,每学年进行一次全面考评,对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教学研究成果突出,实践效果明显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表彰和奖励。

  ⑹资金保障制度。学校要把校本教研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教学设施及研究经费。

  ⑺总结汇报制度。教师个人、学科教研组、年级组、课题组要定期将校本教研的开展情况向“校本教研工作组”进行汇报,工作组将情况汇总,总结经验,明确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⒏各校在坚持以校为本,开展教研活动的同时,要积极鼓励本校教师参加跨校教研活动,主动建立校际联系,相互交流经验、合作攻关课题、互惠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条件请专业研究人员走进学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三、改进教研机构工作方式,推进校本教研的专业发展

  ⒐教研机构要将工作重心下移,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服务。教研员要主动与基层学校取得联系,参与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在学校里、在教师中、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高度的责任心,热情的服务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学校、为教师铺路搭桥、排忧解难,与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教师提供专业咨询和专业服务,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⒑教研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充分发挥研究和指导的作用。一方面能够主持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学科教师开展研训一体化的教研活动,在开展专题研究的过程中使教师学会研究。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对于校本教研的定位、实施前提、问题的确定、方案制定、方法综合运用、校本教研成果评价等具体问题有充分的认识,能为学校组织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给予切实有效的帮助。

  ⒒教研员应能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教研活动,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范例。在教研活动中注重引导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学会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促进教学反思,协助教师做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

  ⒓教研人员要借助对全区各学校、各学科教研组、教师全面了解的优势,帮助校际之间建立联系,开展跨校的信息交流、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四、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保障职能,推进校本教研的持续发展

  ⒔采取措施,不断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加强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的建设,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和教研机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⒕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及制度建设的督导和检查,与教研机构联合定期开展专项调研,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并就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全面推进本区域范围内校本教研深入持续发展。

  ⒖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邀请区外知名专家适时开展全区范围内的校本教研培训活动;适时组织不同层面的校际交流展示和研讨活动,促进校长之间、学科教研组之间以及教师之间就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体会与经验相互交流切磋。

  ⒗逐步建立区级教育教学专家库,充分发挥名师讲学团的作用,加强“1—4—1”骨干教师建设,汇集优秀人才,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使校本教研倡导的“专家引领”在实践中落在实处。

  ⒘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定期对卓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成果给予表彰并积极推介;定期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 3

  一、前言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依托学校自身资源和特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学校教研活动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提出以下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

  二、加强教研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制度化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 增强校内教研的针对性:以校为本的教研能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聚焦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 创建良好的教研氛围:一个完善的教研制度有助于形成重视教研的校园文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提出创新性意见。

  三、具体措施

  1. 完善教研管理机制

  设立专门的.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的职责与任务,确保教研活动有序开展。

  制定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每个学期有固定的教研主题和内容。

  2. 加大教研活动的频度和质量

  鼓励教研组定期召开教研会议,分享教学经验和反思,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组织教研活动的形式多样化,包括观摩课、示范课、教学比赛等,提升参与度和趣味性。

  3. 强化教师培训与学习

  定期邀请教育专家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鼓励教师参加校外教研活动,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借鉴成功经验。

  4. 建立教研成果评价机制

  制定教研成果的评估标准,定期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和回顾,对优秀的教研活动进行表彰。

  将教研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激励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5. 推动信息化教研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在线教研平台,方便教师交流和资源共享。

  通过网络直播、录播等形式,扩大教研活动的影响力,提高教师参与的便利性。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活动频度与质量、强化教师培训及建立评价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整体素质的提升。希望各校能积极响应,扎实推进教研制度的实施,共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 4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教研制度。为了加强学校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通过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建立健全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二)任务

  1. 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 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学科教研组织,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4. 建立健全教研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促进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教研内容与形式

  (一)教研内容

  1. 课程研究:深入研究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实施。

  2. 教材研究: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和内容特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教材的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3. 教学方法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4. 教学评价研究:研究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反馈功能。

  5. 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密切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趋势,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培养、教育信息化等,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二)教研形式

  1. 常规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和作业布置。主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设计,在集体备课时进行说课,其他教师进行讨论和补充,形成共案。教师在共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备课。

  听课评课:广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X]节。听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听课时要认真记录,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教学效果;听课后要及时进行评课,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学校要定期组织公开课、示范课等观摩教学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教学反思: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反思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存在的问题等。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主题教研活动

  专题讲座: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学者或优秀教师来校举办专题讲座,介绍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拓宽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校要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和管理,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课题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密切合作,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取得预期成果。

  教学研讨: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问题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激发教师的思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网络教研活动

  建设网络教研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学校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便捷的教研交流渠道。网络教研平台应具备资源共享、在线研讨、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功能,方便教师随时随地参与教研活动。

  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如在线备课、在线评课、专题讨论等。教师可以在网络教研平台上分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提出教学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学校要加强对网络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要高度重视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学校的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教研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教研工作顺利开展。

  (二)完善教研制度

  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教研制度,如教研活动考勤制度、教研成果奖励制度、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制度等,确保教研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强对教研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三)加强教研队伍建设

  1. 选拔培养教研组长:选拔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研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2. 培养骨干教师: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师徒结对、外出培训、课题研究等方式,为骨干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3. 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加强教师的教研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

  (四)提供经费保障

  学校要设立专项教研经费,用于支持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教师培训和教研成果的奖励等。确保教研经费专款专用,为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五)营造教研氛围

  学校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通过校园网、宣传栏、校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和教研成果,激发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建立健全教研激励机制,对在教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形成良好的教研导向。

  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各学校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本意见的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努力开创学校教研工作的新局面。

  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 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建立健全教研工作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研文化。

  三、主要措施

  (一)完善教研组织架构

  1. 设立专门教研机构:学校应设立独立的教研部门,负责全校教研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管理。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教研员,明确其工作职责和任务。

  2. 组建学科教研团队:按学科或年级组建教研团队,推选学科带头人或教研组长担任负责人。学科教研团队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材分析等工作。

  (二)加强教研队伍建设

  1. 提高教研员素质:选拔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担任教研员。加强教研员培训,定期组织教研员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和教学观摩活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研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2. 培养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通过专题讲座、培训课程、教学反思等方式,引导教师树立研究意识,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学改革实践等活动,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丰富教研活动内容与形式

  1. 开展常规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通过集体备课,发挥教师群体智慧,提高备课质量。

  听课评课: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制度,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听课要注重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效果,评课要客观公正,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反思:鼓励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日记或教学案例分析。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2. 组织专题教研活动

  主题研讨: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教研主题,组织教师开展主题研讨活动。通过主题研讨,深化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认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观摩: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邀请校内外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教学。通过观摩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学者到校举办讲座,介绍教育教学前沿理论和实践成果,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建立健全教研工作机制

  1. 完善教研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学校教研工作管理制度,明确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责和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对教研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研工作有序开展。

  2. 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对在教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教研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通过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强教研资源建设:学校要加大对教研工作的投入,保障教研活动经费。加强教研资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教研设施建设,为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优质教研资源,建立教研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五)强化教研工作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1. 以教研促教学:将教研工作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开展针对性的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探索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推动教学改革创新: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研部门要加强对教学改革项目的指导和管理,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学改革成果,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六)加强校际教研交流与合作

  1. 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加强与周边学校的教研交流与合作,定期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分享教研成果和经验。通过校际教研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促进学校教研水平的提高。

  2. 建立校际教研联盟:积极探索建立校际教研联盟,加强联盟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通过联盟平台,开展教师交流、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共享等活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要高度重视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教研工作,定期研究解决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强化督导评估

  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督导评估机制,加强对教研工作的过程性督导和终结性评估。定期对教研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将教研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教研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形成人人重视教研、人人参与教研的良好局面。

  各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相关文章:

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初探的论文11-24

加强制度建设的意义11-23

加强机关制度建设汇报11-23

加强人才制度建设11-23

如何加强制度建设06-12

加强慈善制度建设是关键11-23

如何加强企业制度建设11-24

园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心得体会12-04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范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