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开学初,我就利用一节班会课,明确地提出了学生该遵守的各项规则,并列出了班规,班规里附上了违反班规后的惩戒措施,俨然成了班里的一部小法律。因学生年龄小,认知及生活经验不够,有些事情不能准确地明辨是非,因此,教师有义务告知学生那些是可以去做的,那些是不可以去做的:不该做的事情做了会有什么后果等。把规则贴在墙上,时时提醒学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自古以来的教育,都崇尚培养学生讲规则,守规矩。华人首富李嘉诚也说过过这样一句话:“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而且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必然应该有一些规则来约束大家的行为。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小学生,国家也制定了《小学生守则》,可见规则意识还是需要我们去培养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方法:
一、将规则摆在眼前,树立规则意识
1 、环境熏染,内化规则
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行为。一个良好、积极的校园环境是一个能够积极强化学生行为的环境。校园硬件的创设和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幼儿适应环境。首先,应规范教师的行为,以身作则,带动全校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其次,校园走廊及墙壁上展示一些标语、名人名言。如“请说好普通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内化种种规则,从而自觉演变成自身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学期开学初,我就利用一节班会课,明确地提出了学生该遵守的各项规则,并列出了班规,班规里附上了违反班规后的惩戒措施,俨然成了班里的一部小法律。因学生年龄小,认知及生活经验不够,有些事情不能准确地明辨是非,因此,教师有义务告知学生那些是可以去做的,那些是不可以去做的:不该做的事情做了会有什么后果等。把规则贴在墙上,时时提醒学生。
2、注意语言的暗示。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幼儿不能讲反话。因为他们存在着一种 “逆反心理”。你不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他们越是喜欢尝试着去做。如在学
生上下楼梯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这样会更安全、更方便”,而不能说“不要靠左边走,靠左边会很危险的”,从而出现过激行为。如果教师正面提出规则,就会让孩子感到老师是尊重他的,相信他的,更有助于增加遵守规则的意识。另一方面,禁止学生做的事,我们不能用商讨的口气来表达,和学生交流时,要让他们明白地感受到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而不是形成错误的或模糊的意识和判断。
3、预先暗示,规则在前。有的教师在活动之前不向学生提出任何要求,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怒气冲冲责问学生,其实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我们只有把要求提在活动前,学生才有可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4、民主协商,共定规则。我们不妨试试让学生和我们一起商量制定某方面的规则,如说错话时要主动道歉,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下课不在走廊到处乱跑等等,让他们懂得规则的严肃性。
5、长期坚持,巩固规则有些学生常规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做到始终如一,长期坚持。只是什么时候突然想起,什么时候才对学生提出要求;或者看到出现问题时才提出要求;有时活动前提了要求,活动后却没有进行检查评价。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长抓不懈,才能日积月累,使规则意识得到巩固。
总而言之,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在短期时间内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使我们的孩子更能健康成长!
二、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班规制定出来,还需要一个监督者,教师不是时时刻刻和学生待在一起,有些不良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因此需要每一位学生去监督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出现不良行为及时去制止,督促其改正:做了好事也要及时在班里表扬,让其他同学向做好事的同学学习。
三、了解规则,才能更好的执行规则
教师制定的规则,不能强硬的让学生去执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不懂规则的意义,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很可能会违反规则。因此,教师在制定规则后,
要耐心地为学生讲解为什么要制定这项规则,学生理解了规则,自然会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四、尊重学生意见,使规则-民主化
规则是为学生制定的,为了使学生心服口服的去接受、执行这些规则,我们要提供民主化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制定班规的制定。为使学生从思想上尊重规则,发挥学生在规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作为规则教育的突破口,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中自己教育自己,达成一致性。这样才能制定出更合理的规则。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五、奖惩及时明确,共同维护规则
班主任平时事情多,有事可能忙起来就顾不上去处理班里的一些事务。但是既然制定了班规,就要严格地去执行它,不能有懈怠,特别是制定之初。否则时间久了,班规就形同虚设,学生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违反了班规老师有时也不会惩罚他,这样学生的规则意识就会模糊,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不利。但同时要讲求惩罚的艺术性,惩罚要有一定的限度,并与说理和引导相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规则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因为学生的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学校和家庭不断地提醒、监督,帮助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明确、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这样,予学生,予社会都有好处,我们才可以真正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篇2]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自豪的集体能够做到的一切。” 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道德品德养成、健全人格形成以及素质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作为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班级氛围,发挥班级功能的班级文化建设,就象一个无形的磁场,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以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引领全班同学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执行班级管理制度,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小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一、民主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引导学生理解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班级规章制度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规则,是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行为准则等形成的文化形态,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约束机制,是形成班级良好风貌的必要条件,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手段。在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上,我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导向性和承接性。切实把公民规范、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的要求体现到班规班纪中来,把班级发展理念、价值取向融入到班级制度中去,并结合学生特点,形成有鲜明班级特色的学生行动指南;在内容上注重针对性和操作性。围绕学生学习纪律、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制度执行、班务管理等方面来把握重点内容、进行制度设计;在制定方式上,广泛听取学生想法、征求学生意见、吸纳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在制度设计中的能动因素和积极作用。如,2017年下期我担任五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开校初就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公民道德规范》、《小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的要求,认真总结上学年同学们的思想、行为、习惯情况,通过征集、讨论、民主推荐、全班同学通过,确定以“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培养你的习惯,让我们的家园蒸蒸日上。”为班级目标,制定了学习、纪律、文明礼仪、卫生、集会、课间活动等细化的动作规则。通过班级民主决议而产生班级规章制度,孩子们才能够理解,自觉接受,主动遵守。同时在执行中要认真总结,对不适应新情况、新变化的相关内容,要及时作出调整。
二、主动参与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这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念中对班级建设提出的核心要求。学生参与制定和认同的班级规章制度,他们没有理由不去执行。班主任要努力为班级规章制度的实施创设民主的管理氛围。充分相信、信任学生,真诚对待学生,给学生以自主管理的空间,通过岗位责任制和干部值日制,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我根据班级规章制度设置了“课堂常规监督岗”、“卫生监督岗”、“文明礼仪监督岗”、“安全监督岗”、“纪律监督岗”等,定期竞争上岗,尽量做到全方位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实行每天一个班干部轮流值日,对各个岗位人员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在放学之前组织由各个岗位人员进行总结、反馈。通过把班级里的各项工作都分配到人,实行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让学生管理集体,让学生会管理集体,让学生都受集体管理,教师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方法指导上,使每个学生学生在时时,处处要求以目标为中心,开展目标训练,在每天的“布置——督促——检查——总结”中,自觉树立目标,自觉服从目标,不断成长,逐渐形成规则意识。
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
有影响、有特色、有内涵的班级活动是活跃班级气氛,增强班级活力,促进班风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有效方式,也是展示学生风采、锻炼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我通过“祖国在我心中”、“我是守法小公民”、“环保小卫士”、“文明礼仪伴我行”等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把育人理念、目标、要求主题化、具体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能力素质;通过社区上调查、社区环境卫生治理、特长培训等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养成良好品格,提高学习能力,增强素质本领;通过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起到活跃班级气氛,增强团队合作,鼓舞班级士气的作用;通过法治宣传、安全知识讲座、文明礼仪报告、个人先进事迹报告等,规范学生言行,形成规则意识。每学期,我班除了重视学校指定的各种活动外,还长期坚持搞一些具有班级特色的活动。比如一月一承诺,即:每月承诺实现一个人生目标或改掉一种陋习;一日一思活动,让学生每天在家校联系本上写三句话:每日一得,每日一失,改进措施及启示,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每日省吾身的习惯。
四、树立典型,引领学生形成规则意识。
在班级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带领全班同学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执行班级管理制度,还要通过通过教师的表率作用和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来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要事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比如要说一不二,说过的话要算数,教育孩子讲究诚信;对学生不吝于说“谢谢”;当发生错误被学生指出时,不要恼火,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给学生一盏引路明灯。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于建设班级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班干部的选择中,教师不能一味强调从成绩出发,做班干部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有为同学服务的精神,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班干部,在同学中也才能有威信。班干部的任命应该本着个人自荐、同学推选、老师把关的原则,教师要将该下放的权力下放给班干部,逐渐培养班干部的能力,在他们的带领下,让整个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规则意识培养中,为让学生能自主管理自己,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我们还要重视在学生中树立好的榜样,尽力让大多数学生都成为先进典型,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集体的主人,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近年来,我班每月一次评选“文明礼仪之星”、“学习之星”、“纪律之星”、 “卫生之星”、“环境保护之星”、“遵规守纪行动楷模”等,通过评选一方面让这些行动之星自觉完善自我,另一方面为其他同学提供学习楷模,起到互相启迪作用。
五、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久熏幽兰人自香”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需要有说了算,定了干,言必行,行必果,需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教师要细心指导,学生不断地做,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过程,它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让我们以学生为本,一切本着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为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吧!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11-23
教育笔记-规则意识培养08-04
如何培养创业意识11-25
如何培养服务意识10-19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提问意识11-23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10-22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05-27
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02-16
如何培养员工服务意识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