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23-06-06 00:55:11 研修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校本研修是指学校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研修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研活动。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迎接新课标实施,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梁家湾镇九年制学校。

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一、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的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处室负总责,教研组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听课、说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基本形式的教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和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四、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坚持“四线”工作法

一线——校长、教导主任教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4、充分发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处室的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管理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线——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

一。教研组长应在教导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好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三定三有”:定时间、定场所、定内容;有记录、有存档、有检查。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新课标等理论,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本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并严格执行。

3、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核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的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5、校本教研课题应主要来自学校实际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每个学科组的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每学期组内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总结材料。

7、做好以老促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

8、继续做好教案检查工作,并注明等次和节次。

9、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制定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平时勤检查,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真正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和谐合作的教研组。

三线——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本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组织制定本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

4、做好学科的复习、命题、考试、平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5、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认真落实本组教研课题,以教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线——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 2

本教研工作的承担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的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3、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4、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每课写教学反思,保证完成学校要求的听课节数。

5、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五个一”: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研课题,上好一堂公开课,完成一份多媒体教案,写一篇教研论文。

6、要熟悉新课程计划、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能把握好新课标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上好课。

五、具体实施计划

(一)依托校本培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教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的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每月每位教师进行一次常规教学自我评价,一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由教导处进行检查评价。

(二)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助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1、交流:利用教研活动,围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的交谈讨论中,获得教师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在积极构建反思型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施行“学科分单元协作研讨----个人备课----资源共享----个性化使用”的备课模式,实行备课资源的适度共享。

3、帮助:充分发挥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的作用,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课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三)立足本校校本培训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立足教本培训,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管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教师与外界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教师的阶段性成果予以推广。

《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教师撰写的案例,展开论坛形成资源共享。每学期每人需写1

篇教学案例分析。

2、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的自学研讨活动,举行1次研讨交流。

3、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每学年学校进行两次面对全体教师的业务讲座,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备课组要进行教学反思;利用校园网采集前沿性信息等各种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4、继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会基本技能,会制作简单课件,用于教学,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兴趣。

(五)实施课题牵动,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提质量。

1、每个学科组根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教学疑点、教学难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教研课题,写出实验方案,期末写出阶段总结或教改论文。教务处组织人员对实验人员进行跟踪听课调查,随时和实验教师研讨交流。

2、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本学年的重点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我校资源和学生实际,每个学科组开发1--2门校本课程,将传统的学校兴趣活动和活动课,通过提升,成为正规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

总之,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我们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认真落实计划,努力开创我校校本研修新局面。

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基于学校研究,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二、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教科处全面负责,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总体目标

(一)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不能指向学校自身问题解决的倾向;

(二)、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三)、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改善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五、校本教研的实施原则

以校为本的教研,重点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的实践形式。研究的起点是唤醒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满;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研究的过程是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研究的结果则是切实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六、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指导、说课听课评课、名师沙龙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开放式教研、促进式教研、针对式教研、学科整合式教研等活动,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为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即教师的自我对话,教师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专业提高计划。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以教师或学生面对问题为研究内容,以组为单位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七、校本教研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和管理。

1、成立校本教研指导小组和校本教研工作小组。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以教导处、教科室、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成立校本教研工作小组,他们按计划深入年级组、班级听课、评课,力求做到融教研、科研、调研为一体,逐步成为校本教研的主力军。

2领导小组

组长:张启副组长:刘桂菊

组员:丁朝霞、刘德生、张铁铭、孙宏伟、徐洪波、王俊宝、范力为、崔秀志、陈光

3、加强校本教研的宏观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指导能力。

(1)、实行校本教研月报制度。各教研组每两个月采取书面形式集中或分散向指导小组至少汇报一次课题研究进展、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情况。

(2)、帮助教师将“有价值的问题”转化为“课题”。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办法,教研组每周向教导处提供一个(或多个)组内带有普遍性来源于教学实践中的有价值的问题。

(3)、实行小组专题教学月制度。每学期学校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一个主题,在一个月内,各学科按年级开展小组专题教学活动。围绕专题全组共同研究,人人做课,相互观摩,随时研讨,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相互交流的研究氛围。

(二)倡导自我反思,奠定校本教研基础

教学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教研才有基础。才能落到实处,为此,学校“钢性”推进,要求如下:

1、每位老师每一课必须在备课本上记录点滴反思。

2、每位老师每周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层次反思,并写出教学随笔。

3、学校在每月在上交(深层次)反思中评选出有价值的反思十篇并让本人在教师大会上交流,将其反思编辑成册。

只有长期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才能不断更改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和目的性,提升教学水平。

(三)、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校本教研的灵魂和标志,它的基本形式包括交谈、协作、帮助等。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的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的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已见,以教师指出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同时,校本教研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

1、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

学校明确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和以后的改进建议,为了保障老师们听课的节次,我校每期分别不定时安排有: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质课,新教师合格课等不同形式的校内公开课。除此之外还可以教师自主组织,听同事及同学科老师的课。为了探讨新课程的有效教育策略,我校将以备课组为单位,采用:“个人构思集中交流每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的备课方式,然后由一个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再次修改、反复磨合,直到满意为止。将“随堂听课,课后评课,一课例多阶段多反思”作为新教研常规,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师的发展。

2、以问题为中心,开展集体“会诊”活动

学校要求教师随时将本人在教学中在遇到疑难、困惑问题记录下来,每月以年级组为单位召开一次集体研究会。在研究会上,老师们把问题摆出来,由全组教师共同“会诊”找出解决的方法。

3、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我校规定,凡是从事本学科教龄未满3年的青年教师,必须主动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为指导教师。学校内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自觉履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责任,开展新老结队活动。学校教科室建立“师徒”档案,并做为一项常规管理活动落实。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同时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六)、专业引领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开展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它不是全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为了切实有效的抓好校本教研工作,借助专业引领这一基本要素,提高教师的发展层次,我校决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①提倡教师从专业的刊物和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

②培养并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③将本省市、区各级教研专家请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观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八、构建出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切实保障校本教研有效开展。

1、组织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领导领导教研制度。

〈2〉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学校教导处(教科室)是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教导(教科室)主任是主要责任人。学校制订出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教研的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有教导处(教科室)具体落实、检查,以保证教研效果。

〈3〉建立教研组管理制度。

2、教师教学研究制度。主要有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等。

3、学校内部教研的交流制度。为给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将建立集体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带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示范课、公开课展示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制度等。

4、学校内部教研的服务制度:

〈1〉建立教师教研专业支持制度,通过开展专题研讨、教师与专家对话、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和学校教研的层次;积极主动争取教研及专业研究人员以听课调研、亲身示范、现场研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发挥其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建立“校本培训”制度,为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使教师们受到空前的锻炼和提高,使学校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3〉建立民主教学和教研制度。结合学校民主制度建设,建立民主教学制度,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心。

5、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

【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11-23

校本研修实施方案11-23

简述学年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11-24

2017校本研修实施方案11-23

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11-23

12校本研修实施方案11-23

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方案11-23

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文档11-23

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