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三语文教学备考方案
一、2017年中考试题预测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遵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试题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要求,以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试题在传承以往中考命题经验的前提下将有一定的变化,考查内容将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具体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关注考生人文精神
2017年试题材料特别是三篇现代文阅读材料,文质兼美,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充分体现语文铸造灵魂,塑造人格的功用。试题与课本,与生活,与学生有机结合,注重调动学生情感,融发学生心灵,让学生袒露心扉。两道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自我与成长,关注人性人情中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加深对真善美的体验和向往;引导考生仔细品味和理性分析人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文题贴近学生思想与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生活的积累,从而表达真情实感。
2.充分体现能力立意
试题直接考查课本的内容很少(文言文及诗词),涉及课本知识的考查,多以动态和综合的形式呈现,简单识记考查基本取消,增加了理解的要求,加强了思维考查。语言实际运用考查的内容增多,体现出在运用中考查语言基本功的特点,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古诗词鉴赏题,对考生的鉴赏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个试题较以往更加灵活,更能有效甄别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体现出鲜明的能力立意的导向。
3.试题更具开放性
试题绝大部分为主观题型,许多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补全对联、语言的实际运用和阅读题的部分题目,没有标准答案。作文为材料和半命题的二选一模式,给考生选择的自由,有利于考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
4.体现与高中教学和高考接轨的趋向
命题者从中学教学和学习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的高度思考,注重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与过渡。积累运用和阅读的多个题型与高考一致(如古诗词鉴赏题、现代文阅读理解的部分题型等)。
二、目前九年级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和对课改课标理解的偏误,目前毕业年级的教学中存在下列问题:
1.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2.不能按课标要求全面落实教材中各板块的教学任务,淡化了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
3.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虚化,缺乏教学实效;无原则地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和创造性解读,解读脱离文本的现象严重,缺乏语文教学的科学性。
4.作文方面,学生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的随意性太大,目标性不强,缺乏必要的写作技法指导。
三、教学复习建议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深入解读2017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分析比较近两年中考试题,准确把握试题的传承和变化,认清改革走向,探寻变化规律。以课标和中考为导向,反思课堂教学,继承适应改革形势的传统做法,摒弃违背教学规律和课改形势的教学行为,积极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合理安排复习计划,以阅读和写作为重点,专项训练与综合复习相结合,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突出思维,注重过程,注重解题的方法与技巧。结合实际,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教学与备考策略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知识是语言运用、阅读、写作的基础,不可放松对字、词、句的学习。基础的夯实重在平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答问、作业、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对语法和修辞知识的教学标高不能只定位在了解的层面,对于句子的主干、短语的类型等语法知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等修辞知识,学生必须掌握,并且要将这些
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在训练中形成能力。
2.重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以中考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托,扎实上好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注意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迁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增强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古诗文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还要能够理解和运用名句,并进行浅层面的鉴赏。
3.树立大语文观,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1)增加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
增加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才能更好地提高认识,锻炼思维,丰富想象,完善表达,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各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每周的阅读量。增加阅读量,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毫无目标毫无选择地读书,教师要在读什么和怎么读上面花精力。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阅读材料必须具备四个要求:人文性、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其次要注意读的方式,可采用“主题引导”的方式,由教师选择一组同主题文章,引导学生解读,以直接探究一个个的主题为目标,不要停留在单篇文章的条分缕析上,同时要引导学生交流所读体会,通过相互砥砺,共同提高认知水平。
《初三语文教学备考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引导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认识自然,了解社会。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养成浏览当日报纸,翻阅近期杂志的习惯,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丰富情感阅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正确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4.现代文阅读教学
(1) 新课教学与中考接轨
正确认识课文的“例子”作用,既不要将教材神圣化,一课不落地全部作为精讲内容,又不能淡化教材,无视教材的精典性对教材弃之不顾。要以中考为导向,按“为我所用”的原则对教材作弹性处理。对于有价值的课文要精心上好,对于主题雷同,不能扩展学生视野的课文要作必要的整和,对于观念陈旧,内容单薄,不具备吸纳势能,以及远离学生实际,不能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课文可以删去不上。新课教学必须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目标必须与中考考点接轨。教学目标要明确集中,应是中考考点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落实,不要拘泥教参建议和课后习题的束缚,要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作大胆取舍。不要贪多求全,要坚持“一课一得”的思想,注重教学的实效。
(2) 全面培养阅读的六项能力。
通过对阅读题考查的能力点的拆分与整和,应对现代文阅读必须具备六种能力。
①基本辨识能力。要能准确辨识各类文体的要素、各种表达方式,如记叙的要素、叙述的顺序、论证的方式方法、散文的线索和表现手法等。
②基本分析能力。即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思路的能力,如分析某部分或某段落的层次,根据或抓住文中的语言标志分析文章的结构等。
③整体把握能力。要能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或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对象的特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人物的特点。
④阐释解说能力。要能联系主旨和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揭示含义复杂的词句(如比喻句)的话外之音。
⑤概括提炼能力。要能对文章、文段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概括,如对文章中心、大意的概括,对层意的概括,对思路的提炼等。概括提炼能力可分为两个能力层次,一级是筛选整合表达能力,二级是高度提炼能力,即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能力。
⑥比较鉴赏能力。要能对同题材或同主题的材料进行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的分析比较,要能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作出自己的评价和鉴赏。
这六项能力中第一、二项是隐性能力,不直接考查,但是是基础性的,是其它四项能力的前提;第三、四、五、六项能力是显性的,属直接考查的能力点。这六项能力中整体把握能力是重点,提炼能力是难点。
(3) 突出整体把握文章能力的培养
现代文阅读考查是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为基础和起点,侧重点考查整体感知阅读材料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准确理解写作意图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整体把握文章是阅读的重点,也是难点,阅读复习要将此项能力的训练作为重点贯穿始终。
整体把握要从文章的思路脉络入手,弄清文章的内容。要仔细琢磨文章的字、词、句,体味其中的含义,要敏锐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情感变化的词句,以及其它体现行文线索思路的词句,抓住文中的语言标志,诸如总述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等句子,指代性、转折性、递进性、解说性、呼
应性等词语,通过这些关键词句的提示理清行文的思路和脉络。再进一步联系文章题目、开头、结尾以及文中体现作者情感和态度的关键句或细节描写处,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思维加工,概括文章主旨或写作意图,从而真正把握文章整体。
(4) 教会答题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可按下列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整体感知。第二步,明确题意。认真阅读题干,抓住题眼,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内容,并进一步明确是部分内容的考查还是对全文的考查,确定考查内容的起讫。第三步,组织语言。方法有两种,一是筛选整合重要信息作答,根据题目要求,再次浏览考查内容,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整合;如果单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无法作答,则需要对信息进行再加工,以再加工得出的结论作答,这是第二种方法。第四步,连读验证。将题目与答案连读,审查答案与题目之间是否有逻辑对应关系,答案是否完整,表述是否规范,如有问题还需对答案加以修正。
(5) 培养学生耐心仔细读文本的习惯。
对于许多不踏实的学生而言,这种习惯的培养比阅读能力的训练还显得重要,要让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整体把握文章才能得心应手答题的道理,要树立读不懂原文不轻易答题的思想。
《初三语文教学备考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5.文言文阅读教学
教材中的文言文是精选的适应学生阅读水平的典范例文,要高度重视,精心上好。注重知识梳理和方法提炼,要以翻译为重点,注意重点实词的积累和内容的理解,课本上要求背诵默写的内容一定要按要求落实,以形成文言文语感。
文言文复习要梳理初中文言文中出现过的重点实词的意义,并让学生记住典型例句,重点关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教会学生依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简单的词义推断法有以下几种:(1)依上下文意推断。句子的诸因素间往往存在一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阐释的关系,如相同相近,相反相对,承接、补充、暗示等关系,于是可借助上下文的照应关系推断词义。(2)依事理推断。即依据人情事理来推断词义。(3)依语法推断,即根据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推断其词性和含义。(4)依语位推断。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中处在相对应位置上的词,意义上常有相近或相反相对的关系,可依此规律从已知词义来推断未知词义。
要教会学生翻译句子的基本方法,特别是直译的六种方法——“留、对、换、删、补、调。”“留”是指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及人名、地名、官名、年代名等;“对”是指对译,翻译时要一一对应;“换”是指替换,用现代词汇替代古代词汇,往往是双音词替换单音词;“删”是指删除无法翻译,删除后不影响意思表达的某些文言助词;“补”就是“补充”,主要是指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翻译时应根据语义补出;“调”就是调整语序,将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的句式。
6.作文教学
要按照写作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规律,紧扣评分标准,确定复习的内容和方法。
(1) 审题要准确
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及材料作文的区别。要正确认识话题作文题目中背景材料与题目的关系。话题是题目的核心,背景材料从属于话题,服务于话题,它为话题的思考提供一个思路,或一个出发点,或一个方面的内容,文章主旨确定后可以不管背景材料。审题的关键是要审话题,要准确把握题目要求的写作范围、对象、内容,以及需针对的最本质的核心含义或中心点。
(2) 立意要深刻新颖
话题作文的立意是写作的关键,要教会学生“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的思维方法。“化大为小”就是在话题可写的众多方面或众多内容中确定某一方面或某一点来写,即“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亦即“大题小作”。“以小见大”就是用具体的材料表达深刻、新颖的主旨。
立意的确定过程要遵循三字原则——熟、深、新。“熟”,即主旨要有可驾驭性,要依据自己的思想认知水平和掌握的材料确定驾轻就熟的主旨来表达;“深”,即主旨要有深刻性,是对现象的本质的揭示,是对问题的原因的探究,对读者有启发有教益;“新”即新颖、别致,有时代感,要能突破思维定势,跳出常规,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把握时代脉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阐述新观点。
“化大为小”的思维训练方法:围绕话题造句,将话题题目作为中心词或关键词镶嵌在句子中,然后按照“熟、深、新”的原则对造句进行推敲和修改,最后确定的句子即是文章的主旨。“以小见大”的训练方法:按照“熟”和“新”的原则选择能够表现或支撑主旨句的具体材料,反复推敲思考材料与主旨的必然逻辑关系。
(3) 材料要鲜活。
要尽量少用“通用材料”,少写古人、洋人、伟人、名人,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选择具有时代感、生活气息的素材,最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素材,反映出时代的风貌,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4) 文体要明晰
作文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写作文要有文体意识。首先要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写法。其次尽量选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去表达。最后,对优秀学生要提倡运用“新体”出新意,当然,这一定要在熟练几种基础文体写法的前提下运用,否则只能写出“四不像”的文章,与“出新”的愿望适得其反。
(5) 拟题要独特
具体方法如下:一、引用诗句、歌词或名言;二、化用名言或仿词;三、巧用修辞;四、运用设问反问,促人深思;五、利用反差,造成悬念。
(6) 文脉要流畅
文章结构要完整,谋篇布局要清晰周密,诸如开头,结尾,过渡衔接,起承转合都要处理得完备周全。一是要根据中心理清思想,如记叙文中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顺叙还是倒叙,详略怎么安排都要想清楚,理顺畅。议论文怎样入题立论,用什么方式展开,是横向并列展开,还是纵向逐层深入等都要立定框架,成竹在胸。二是要掌握一些文章结构的技巧,如记叙文的铺垫、对比、衬托,议论文的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等等。
(7)书写要规范
规范的书写和整洁的文面会得到一个良好的“印象分”。
作文训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1)每次作文的目标要明确,整个复习阶段的训练目标要形成系列。可以细化评分标准,从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结构、拟题五个方面进行专项训练。分项训练结束后,结合评分标准的八个方面(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材料的选择、材料的组织、详略处理、情感的表达、语言的运用、书写等)的要求进行综合训练。
(2)要突出思维训练,注意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诸项能力的协调发展。
(3)训练的过程要落实,要重视写前的“说”和写后的“评”与“改”,要结合评分标准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明确自己写作的优劣得失,悟得提高得分档次的方法,找到努力的方向。
(4)教师要从繁重而效率不高的作文详批详改中解放出来,要在指导和讲评上多用精力。每次训练的周期要短,反馈要快。
(5)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只将眼光盯着训练过程,要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思想认识觉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有了思想才能写出有价值有深度的文章来。
(三)复习程序
总复习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7.3.20——4.20)梳理课本知识,结合教材重点训练阅读与写作能力,迎接适应性考试。
第二阶段(4.21——5.20)专项训练为主,重点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第三阶段(5.21——6.10)综合训练为主,查缺补漏。
第四阶段(6.11——6.20)整合备考信息,进行模拟考试。
2017.3.20
【初三语文教学备考方案】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备考方案11-24
初三语文复习备考方案11-24
初三语文中考备考方案(精选5篇)06-03
初三英语备考方案11-24
初三体育备考方案11-24
初三数学备考方案11-24
初三政治备考方案11-24
初三物理备考方案11-24
初三语文备考方法指导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