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备考总结
2012年是我省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第3年,语文试卷与去年相比,既保持稳定又有所创新,严格遵循《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命题,试卷结构、考点分布、题量、题型与去年大致相当。突出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养的考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试卷整体难度较去年有明显提高。各题得分分别是:客观题19分,主观题75.41分,作文均分41.4分,语用题6.28分,古诗文12.43,《论语》默写题8.41分,总均分95分。 与去年相比,今年试题及赋分有局部调整,具体表现为:现代文阅读由2017年的32分减少到29分;古代诗文阅读由2017年的34分增加到37分,即文言翻译题、古诗鉴赏题和《论语》考题各增加1分。内容的微调表明增加了“古代诗文阅读”的比重,强调对论语选读的教材。内容微调带来题型的变化,总量26题保持不变,但删除了第10题,其他题目前移,增加了第24题。此外具体考点考察形式也有变化,如第5题,由去年的“概括题”变为今年的“连贯题”,题型则由“填空”式转为今年的“选择”式。第6题同样考“句式仿用与修辞运用”,去年是仿句拆字,而今年是仿写句子,所要求的修辞方法有很大不同。第7题考察,则由去年的“拟写海报”,变为今年的“设计广告”并“评价广告图文的创意”,对能力的要求显然有了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则由去年的中国当代散文,又回归到外国小说。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关注现实生活,体现出极强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试题选材的内容上。例如第4题四个选项分别涉及网络、食品安全、药价下调、日本核泄露等今年社会热点问题。第7题设计公益广告,给出的材料是针对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的事实。现代文阅读中的“论述类文本”,以日本核泄漏事件引出“人们应该学会让真理向人类敞开”的论述。文学类文本,选择了俄罗斯小说《第9车厢》。这个作品讽刺了该国现实生活中的荒诞现象,对我们也有鉴戒作用。“作文题”所给的材料中涉及宗庆后、马化腾、刘翔等新时代人物,如果不关注社会热点信息,考生会对这些人物感到陌生的。与往年试题相比,今年的语料与学生当下的生活更为贴近。
今年xx省高考语文试题明显呈现出“突出价值”的特点。比如第7题要求学生设置一句广告宣传语,号召人类停止象牙贸易,考生要从“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角度答题。“现代文阅读”中的“论述类文本”材料涉及到价值观取向问题,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文言文阅读”所给材料表现出了张文瓘的“公正严明”和“敢于直谏”的性格特征,对于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正确引导作用。另外,今年古诗文默写和去年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去年注重情感,今年注重价值观的导向。语文“高考研究小组”在总结、反思09学年高考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于2017年年9月初特地召开小组会议,经反复论证,制订了《xx-xx学年语文高考研究小组工作计划》。该计划对全学年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确定了8项工作目标,6项工作措施,明确各成员的研究专题内容,并确定了学年的主要活动安排。除此之外,还帮助各校高三语文备课组,完善了符合各校实际的教学工作计划。提出了“考点、教材、写作三线并进”的复习策略,确定复习轮次及时段,明确每轮复习目标和教学措施。可以说,科学、严密的计划,为小组高效研究高考和各校有序开展备考,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一是小组内各成员的研究:1、对考试试题的研究,既研究必考题、易考题、常考题,更研究变式题、创新题,开放题,以准确把握高三教学的重点和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2、对《学科指导》的研究,着重了解高考命题的范围和程度。3、对《考试说明》的研究,重在研究新增或调整的内容,文字背后到底隐含着什么信息,以及会出现何种新题型。各成员经认真研究后,或撰写案例、或编写习题、或提出建议,经汇编后及时提供给各校高三备课组,用于教学指导。二是全体高三语文教师的研究:为推动各校高三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和分析研究近几年xx省高考试卷,于2017年9月至11月,特地举办高三语文教师“高考研究成果”竞赛活动,共评出一等奖6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13人。第一次论坛于2017年9月21日在昌硕高级中学举办。主要内容为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写作四个大题的专题讲座。由研究小组成员担任主讲。本人也讲了一个专题《深化课型研究,提高备考效率》。本次论坛主要为语文“一轮”全面复习提供教学指导。第二次论坛于2012年3月28日在安吉高级中学举办。主要内容为备考疑难问题的探讨。在向学校征集疑难问题的基础上,筛选确定8个主要问题,集中研讨交流,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次论坛为解决备考疑难问题,提高语文“二轮”重点复习的效率,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12月10日,在孝丰高级中学举办了教学研讨活动。孝高开设了四节质量较高的观摩课,分别是董红英老师的《高考作文发散思维训练》、金文珠老师的《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几种方法》、方昿老师的《作文立意(思辩)训练》和倪国林老师的《材料+命题的扣题方式》。课后,研究小组成员与开课教师,结合四节观摩课,对作文备考的诸多方面,做了深入广泛的研讨。特别是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作文水平,取得了很多共识。 12月16日,在昌硕高级中学举办了教学调研活动。在本次活动中,谢富银和李庆贵两位教师开设了作文专题复习课,任根娥与胡志宏开设了作文讲评课,四位教师准备充分,备课认真,所开的课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复习课与讲评课的特点。课后,研究小组成员,对听课情况做了精要的点评,并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开课教师一起做了深入的研讨。
考试是检测教学得失的有效手段,利用考试分析,做好反思总结,可有效调整教学。高考语文研究小组,对本学年的高三期中、期末、“一模”、“二模”四次考试都做了详细的分析:一是对抽样试卷做了数据统计;二是对学生失分原因、典型错例等进行分析;三是提出教学改进建议。所有分析都形成书面报告,传递给各校备课组长,为各校各班分析考试提供重要参考。语文考查最核心的内容是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即考生的知识面、思想层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在高三学年,语文知识体系包含哪些内容?狭义地说,是考点,也就是《学科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中规定要考的知识点;从广义地说,是中学生应该有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必需的课外语文储备。具体有两条线:一是课本,包括根据考点来编的各类复习指导书;二是课外,如对文化经典,文学名著的涉猎,等等。在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高三语文教学常有的遗憾是:一是没有系统性,大多在讲评试卷、练习中“蜻蜓点水”一下;二是尽管有计划,但常常被各种考试中断,无法贯彻下去。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要提高能力,就必须抓根本,也就是构建知识。考试与练习作为一种对教与学检测与促进的手段,毫无疑问是高三语文复习的重头戏。以考促进学习,以考调控教学,也是各校毕业班工作的重点。但过多的周练、月考及练习冲击了教师对语文知识的系统复习。学生语文基础没有铺实,缺乏语文学习之根本,当然不可能提高应试水平。科学的训练与考试,要突出两点:一是适度,包括考试次数与难易度,要注意降低考试频率、考试难度,使之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参考热情,真正体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二是导向与互补。就是试卷中体现的有效信息能给学生复习与应试以启迪,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架起桥梁,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齐头并进。作文占有60分,教师与学生不可谓不重视。但教学复习往往处于“无为”状态,放任学生作文“自由”发展。表现在作文训练的无计划性,无系统化,缺乏宏观的考虑。即使有作文指导,也有范围上贪大求全、指导上蜻蜓点水的毛病。写作是学生的一种思考,一种表达,一种超越,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语文水平的重要表现。学生作文的提高需要实实在在下苦功夫,月积月累,勤于思考,勤于笔耕。高三学年,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学生作文水平,语文老师责无旁贷:一要认真进行应试作文基本知识的指导,如审题、立意、构思,拟题、选材、开头、结尾,文采、卷面、表达,力求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作文技巧。二要根据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作文训练序列,真正着眼于学生作文素质的全面提升,不崇拜猜题、押题、套题这些所谓立竿见影的训练。作文命题要体现时代色彩,彰显人文精神面貌,贴近生活实际,题目朴素平实,让学生有感而发,有兴趣去写。三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从阅读中借词、借句、借意、借表现手法,为自己写作服务。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学生作为个体,无法做到人人一致。他们有自己的疑问,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方法,这都需要有一段属于他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放手让他们去把握。因而,教师在高三这段时间里,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割舍一些复习材料,减少不必要的考试,每周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去看书、练笔,去感悟,去补缺补漏。
【语文高考备考总结】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备考总结03-13
语文高考备考教学总结01-04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总结03-13
高考语文备考会总结03-13
语文组高考备考总结03-13
高考语文备考06-25
高考语文备考工作总结03-13
高三语文高考备考总结03-13
语文高考备考经验总结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