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备考经验总结

时间:2022-12-31 19:52:34 备考 我要投稿

语文高考备考经验总结

刚刚结束的2011高考是我省全面深入贯彻新课改精神以来的第一次高考,也是我从教以来经历的第一次高考。一年来我主要负责高三(11)班和(12)班(都是理科班)的语文备考教学工作。这一年来,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本人与备课组老师一起勤奋耕耘,如期完成了高考备考工作。

语文高考备考经验总结

从我所了解的部分高考成绩看,我所带的班级高考成绩基本属于正常发挥,学生们都能在考场上体现出自己应有的实际能力,个别同学甚至能够超常规发挥,考出令人惊喜的优异成绩。

虽然今年我省处于课改区,可是今年实行“3+综合(文科或理科)”高考模式并没有大的变化,尽管考试题型经常变化,内容不断更新,但高考语文考点基本不变。因此我们认为要想考出好成绩,语文备考最主要的仍旧是扎实地打好基础,实现学生由知识积累向答题能力、应试能力的转变。为吸取经验教训,让日后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更好,特就2011年高考备考的主要做法作如下总结。

一、吃透《新课标》,制订计划。

在借鉴本校近三年高考语文备考策略的基础上,我们深入研究201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和《语文科考试大纲说明》,对比新旧《考纲说明》,深入研究,逐题解读,全面把握每一个考点,琢磨每一种题型的命题思路、考查角度、能力层级等,分析其中的“变”与“稳”。熟悉学生备考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实际,及时制订应对策略和复习计划,科学安排时间,跟同组老师的教学协调一致,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全面,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将高考备考计划贯彻到备考的各个环节。

二、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安排复习进度。

为提高备考效益,根据备课组计划将总复习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高三开学到高考100天前,是考点专项复习阶段,主要使用《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用书》。根据对往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研判,对考点逐个进行知识梳理,分语言知识及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写作五大板块进行。复习务求稳扎稳打,追求实效,复习每类知识时都要明确考点要求和能力要求,讲清方法,帮助学生构筑语文知识网络。

第二阶段从高考100天前到临考前一个月,是查漏补缺阶段,主要使用《金太阳》试题集,重点是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规范答题模式,并对新乡市前后三次模拟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消除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盲点、弱点,增强语文应试能力。

第三阶段高考前30天直至高考,是学生自主复习阶段。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回顾复习过的考点,注重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的整理和归纳,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以最佳状态参加高考。

三、努力夯实基础,争取提高能力,做到有效备考。

我所带领的班级是理科普通班,学生普遍语文基础较差,尖子生极少,中下层偏多,落后面较大,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写作能力普遍都不足,学生学习的信心薄弱,备考形势极为严峻。我们下功夫抓好基础,以熟语、病句及名句默写为抓手,从接手两班开始,就着力制定了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的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1、优化早读安排,夯实学生基础。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提前安排好复习进度,让学生从基础开始,加强基础识记,强化基础训练,不求难求快,宁可多耗一些时间,也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于此同时,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报,多积累新鲜可感的素材,扩大视野,积累素材,由读促写。

2、做到重点突出,能力提高。在复习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兴趣不同,所以我没有盲目要求学生全面提高,而是根据学生自身实际和学科本身特点,突出自我重点,突破自我难点,从而带动全面提高,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有的同学阅读能力强,写作能力相对较弱,我就引导他着重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以读促写;有的同学熟语能力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相对较弱,我就着重引导其对熟语出处的发现与流变的学习,从而溯本求源,逐步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同时还要求全体同学在阅读、写作过程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会比较归类,形成对文章阅读的感性基础和语言感知能力,提高阅读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3、加强检查批改,做到全程监控。语文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们的学生学习自觉性普遍不强,我加大力度,做好常规检查,对一些能力性的仿真试卷争取做到全批全改,全程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张弛有度,防止和应对学生出现“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这种 “高原现象”的例子在高三的学习生活中不胜枚举。为防止和应对学生出现“高原现象”,语文学习要安排的有张有弛,节奏合理,既要保持适当的训练强度,也不能一味紧绷,以致学生过分疲劳甚至厌倦。不要总是把课堂安排的满满的,满堂灌,而是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学,是学生学;练,是学生练;做;是学生做;解决问题,是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是学生在创新。我一直以为有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老师是合格的教师,而让学生具备这两样能力的老师才是优秀的教师。

《语文高考备考经验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细心研究、精心准备、做好考前准备工作。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之下,我对考前最后一个星期的备考工作尤为注意,除了按照学校要求做好“最后一课”的备课和讲授之外,还对考试中和考场之外的一些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环节和因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以免学生在最后的考试中出现技术性失常,影响到学生的最后成绩。

2011年高考已结束,这次高考在全局上除了达到为党和国家选拔人才的目的之外,也成为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发展的探索与尝试。今后我要秉承新课改精神,努力创新,放眼未来,开拓进取,争取把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争取让自己的学生的语文成绩获得更大的突破。

语文高考备考经验总结 [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方法和思路。一轮复习的重要性自然不必细说,同时,它又是一项系统、复杂、艰难的工程。如何行之有效的做好一轮复习工作确实需要做一番深入的思考的总结,本着落实市一轮复习会议的精神,针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文言文复习,我谈一下我们在教学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尝试,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指正。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居重要位置。相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文言文试题平稳,得分相对较易,因此是考生高考得分的一大亮点,也是考生在高考总复习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环节。那么,在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应该怎样进行文言文的复习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明确文言文的考试要求

在进行系统切块复习前,教师务必先整体讲解文言高考要求、高考选材以及历年高考相关情况,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使复习更具有方向和目的性。

(一)总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根据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总体要求在降低)。浅易的标准:1.词汇:以文言常用词(或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为主。2.语法结构: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3.体裁:叙事为主,写景、抒情、说明及一般的说理文次之。4.内容:较少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5.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所以古白话不在其列)。

(二)具体的考点要求:

具体考查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信息筛选,要点归纳,中心概括,作者观点的概括分析评价。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直译,字字落实)。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最后一题会涉及)。

(三)高考文言文试题的选材

1.近年来高考文言阅读材料多从经典史籍中选取。字数在四五百左右。

2002年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主人公李广;2003年所选文段为《旧唐书》人物传记和《资治通鉴》司马光的评说的组合文段。2004年全国一卷所选《后汉书·孟尝传》。2017年山东卷所选张惠言的《周维成列传》。2017年山东卷所选《史记·儒林列传》。2017年山东卷所选文段为《晋书·王戎列传》。

近几年所选文段均是人物传记,文面浅易,一些疑难生僻字句都有适当处理,或加注解。选材多为廉吏、义士、忠臣、勇将;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当然这些材料,也潜伏着变革的可能。

二、文言文备考的具体策略  

(一)狠抓课堂,力图纲举目张。

现在高三复习在不自觉中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似乎除了大量“做题”,并没有其他行之有效的办法,有的甚至严重忽视了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做题”进行复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感觉有“抓头”,而且短期内也似乎较容易见到成效,但与目前高考的趋向有些背反。高考要求的实质上是能力,而能力则又是综合指数的体现,大量的题目操练,却篇篇顾此失彼,或者以偏概全,更何况在这种形式下,知识是零散而不是系统的,训练是间歇的而不是连续的,因而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探索就是要力争改变这一现状,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纲”,尽量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目”全部张开。

《语文高考备考经验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就课堂教学来说,要完成以下任务:

⒈沟旧通新,归纳串联。由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比较重视文言文的学习,但有一点,就是平时的学习较为重视的是基本词句的理解,仅仅就课本上单独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现象作个别解释,这些远不是系统的,在学过之后学生很难说具备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旧有的知识系统化,目的是“温故而知新”。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归纳串联。在语文知识体系中,较能归纳的是文言知识。所以,第一步是系统归纳。将所有重要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常见通假字、文学文化常识进行归纳,使之系统化、规律化。第二步,是新旧串联。将旧有知识与新知识钩联起来,是复习中要完成的根本任务,具体做法是⑴将旧有知识延伸拓展,发现其新的内容。⑵将旧有知识与课外知识相联结,突出能力的形成和培养。⑶在训练过程中,要时时引导学生关涉旧有知识。

⒉网络知识,系统分类。知识如果不能形成网络,便是零散的,而支离破碎的知识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非常不利的。从系统论角度看,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就文言文的知识看,是很适宜将其网络在一起的。在网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是必要的,而且也只有在分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达到系统的目的和要求。

分类标准如下:

(1)文言实词(大约100个),归纳出常用义项,尽可能多的将课文和练习题中的例句找出来加以印证。

(2)文言虚词。重在体会语境、语气,培养语感。

(3)文言句式。对几种文言句式,找出有代表性的句式,对其规律进行总结,并进行延伸,以使学生在新语境中能够识辨。(4)词类活用和通假字。

(5)文学文化常识。

⒊迁移训练,点拨技巧。

高三复习过程中,进行“做题”训练是必要的,关键是教师对此如何认识。如果目的不明,或为练而练,效果是不容乐观的。我认为,训练的目的在于“迁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能力层级中的“应用”,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以点拨为手段,为迁移为追求,以技巧为保障。

(二)要专门练一练文言文翻译

翻译文言文不是能读懂文本就可以轻易做到的。因为心里边明白不等于嘴上能够说出来,嘴上能说出来不等于笔下能够写出来,它还涉及现代汉语的书面表达能力问题。这也正是高考将文言文翻译题改成主观性试题的考查目的之一。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更不能曲解。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地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是虽然忠实原文了,却译得别别扭扭,让人难读或难懂。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作到忠实于原文,还能够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要作到信、达、雅,还有个原则要遵循,即所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条原则的意义在于,遵循它可以避免文意上的随意增减和曲解,尽可能贴近原文的意思,这样才有“信”可言:而只有那些无法直译出来的地方才用意译的方法弥补,借以作到“达”,趋向“雅”。有的同学翻译文言文只满足于“大概其”,甚至把对文句的解释当作翻译,这样不行。翻译文言文要做到逐字逐句落在实处,特别是那些关键词语要仔细斟酌才能落笔。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做一些专题训练显然是不行的。训练题目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题就从课文中选取。原因是,课文经过反复诵读,文意几经揣摩,已经读通读懂,谙熟于心,剩下的就是语言转化工作了,也就是用现代汉语把心中的感悟忠实地传达出来。这样的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样做比随便碰到什么文本就拿来翻译要强得多。其中道理很简单:虽说心里明白的不一定译得出,但心里不明白的一定译不出。学过的课文心中已经明白,拿来翻译,才好作到信、讲究达、追求雅。这样的练习做过一些以后,翻译的决窍就摸索到了。凭着这样的本事再去翻译生疏一些的文句,才不至于不得门径而入。

在文言文翻译上,同学们常常表现为“眼高手低”,许多人自以为文意读懂了,翻译成现代汉语就不在话下了。其实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就以“其李将军之谓也”这个句子来说,直译出来是“大概说李将军吧?”,这样的译文在实词和虚词的理解以及句式的把握上都没问题,但是这样翻译连“信”都不足,因为译文没能把原文所包含的信息全部传达出来。原文上句是“《书》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前后联系起来看,标准答案给的“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才把原文的意思比较充分地传达出来,既“信”且“达”。答案给出的次选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呢?”也无可挑剔,从意蕴方面看,似乎后者反倒好一些。

要具体的翻译方法上,在平时就要训练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九字法,即“留、补、删、换、调、选、译、固、意译”的方法,明确知道哪些词可以照抄,哪些词必须准确的翻译,哪些内容需要补充上,甚至哪些词就是得分点。

三、掌握必要的文言文应试策略

高考试卷,不仅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考查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掌握必要的应试技巧,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文言文中,有哪些答题技巧呢?

实词释义类题目答题技巧:

1、从解题方法上看,最简单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2、如果设置选项的实词中有学生不熟悉的生僻词,那么对这个词的解释一般就是正确答案,它只不过是干扰项罢了;反之,如果设置选项的实词是常用词,题中给出的解答又正好与现代汉语的常见用法吻合,一般情况下,这类选项有可能就是错的。

3、有的实词词意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

虚词用法类题目答题技巧:

1、掌握虚词的关键,是要熟记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2003年的考试说明中要求我们掌握的18个虚词的基本用法一定要记住。

2、一定要利用每组中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3、要牢记文言虚词的固定格式。如“孰与”“然则”“奈何”“其……之谓也”等等。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

1、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将几个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来判断正误。建议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2、要注意审题,例如如果题中问的是“全都直接表现某某人热爱国家、不畏强敌的言行的一组是哪项”,有些考生往往忽略“直接”或“言行”这样的重要词语,造成所答非所问。

归纳概括题答题技巧:

1、注意区分“作者观点态度”还是“所述事件的内容”。主观臆断,这是做此类题目的大忌。做任何判断都必须有依据。

2、要尊重原文,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不要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

3、有时作者的思想观点分散在全文各处,需要适当的概括综合,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作者观点态度的全貌。遇到这种情况,切忌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4、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曲折,这就要注意挖掘有关词语的隐含信息。

语文高考备考经验总结 [篇3]

2017年高考已经过去了,下面我把所代班级的语文成绩、试卷情况及备考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一、班级的语文成绩

我代的是两个文科班既高三(5)、高三(6)班,高三(5)班(文科慢班)平均分92.11分,全班上100分的学生有3人,最高分102分,低于80分的有3人,最低分76分;高三(6)班(文科快班)平均分98.53分,全班上100分的学生有18人,最高分114分,低于90分的有3人,最低分86分。从今年的高考结果看,两个班的语文成绩还是令人满意的,考出了平时的成绩。

二.试卷分析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与我们平时所做的模拟试卷没有多大区别。与去年的试卷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阅读量的加大,而试卷在其他题目的设置上,适当增加了难度。如现代文阅读部分,科技文选的太深奥,考生读后找不到思路,对成绩影响很大。文言文中有一些生僻字,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翻译题的解答。最大的变革是作文,一改几年来坚持的关系类话题,采用了给材料作文的形式。而所给材料也不是为了引出话题,而是包含一种寓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立意。这多少给考生带来些迷乱,但细分析起来,这样考察是在降低难度,因为考生可以就材料中的任何一点体会,展开评析即可。它不象关系类话题那么受局限,还要找准关系才能写好。对于理性思维偏差的文科生来说,借助他们丰富的联想,更易突破材料。

整个试卷的知识结构模式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阅读题又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包括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选考题要求从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中选考一题。表达题又分为语言运用题和写作题,与我们平时所做的模拟试卷相同,这是稳。但试卷的难度较去年有所增加,特别是语言运用及作文难度明显大于平时训练,更突出了对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综合概括能力的考查,这是变。这种变化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一种考验。

三.备考总结

这一年虽在紧张复习中度过,感觉自己也很劳累、疲惫,但看到试题时才发现很多地方并未备足,并不是说经过了时间有了过程就有成果。

其一,文言文部分我们下的工夫最大,做的题最多,第一轮时细讲了所学的文言文课文,第二轮细讲了复习资料上的文言文题,第三轮又印发了文言文复习题,在模拟考试中,又把文言文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学生的答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从学生的高考后的反映看,问题还是最大,得分情况还是最差。教训是对文言文的学习应该从高一就抓起,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能忽视,要讲细讲全,更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其二,阅读题分析不细不深,我们在第一遍复习时就课内文章分类讲解了特点,专业术语等,第二遍综合各文体的常识边做题边分析,模拟时发现学生答题情况较差,就挑选几道专门的题集中训练,集中讲析,自认为准备好了,看到试题时却发现,讲的那些几乎没用,学生对文章都把握不准,有方法以怎么用得上?教训是提高能力比传授知识要重要的多。

不足很多,但细想起来,有几点经验也是仍可沿用的,权且表达如下:

(一)学好语文课本

刚进高三,我先领学生对语文必修一至五个模块的课文进行了系统复习,这一遍经单元为单位,分步骤细致串讲,先是利用早读时间重读课文,品味精典,课上再就课文的综合特点,文体的特点阐明概括,然后把四篇课文分类,从各类中挑一重点细讲,目的一是熟悉优美语句,这字音、字形、语病、写作、鉴赏等题打基础。

复习古文用时较长,这里古字通假,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的基本规则等,因为高考命题虽然考查课外的文言语段,但是考到的释词译句内容,都要靠课内学习的知识,形成的能力迁移出去来解答,而且还涉及到默写填空。所以这一面复习很重要。

(二)加强写作训练

从高一到高三,甚至开考前一周,都没放松对写作的要求,尤其高三后半年,由两周一次习作改为每周一次,而且都是当堂完成,不允许拖拉,这限制时间限制文体的做法,虽然有点残酷,但坚持下来,确实有益,经过这番训练,两个班的学生,很少有担心写不起的。

再就是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能发扬个性的写作内容及写作方式,根据三年来学生写作的情况,帮他们分析各自擅长的文体及熟练的材料,这样学生写作时就有话可说,驾轻就熟,运用自然,运用自然顺手。

作文的分值有60分多,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语文高考的成败,从功利的角度说,最后复习阶段背一些优秀的开头和结尾,收集一些较新的论证材料,也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三)强化课堂限时训练

在高三第二学期,由于学生复习内容多,负担重,我很少布置课后作业,而是将练习题在课堂上限时完成,以强化学生的答题能力和应试能力。还狠抓学生字体和卷面的整洁,使绝大多数学生的字体和卷面的整洁程度有了很大改善。还要求学生把以前用过的复习材料按知识点整理起来,到后期进行复习,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效果良好。从教研室,网上和各兄弟学校获取高考信息,分析筛选用于冲刺阶段的教学。

总之,不管是对考生还是对教师来说,语文都是一门难以准备的学科:试题灵活,与课文联系少,作文分值很大,考察能力多,历届高考可以说没有语文满分的。我们要抓住重点,总结经验,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使我校语文教学成绩能有大的提高。

语文高考备考经验总结 [篇4]

我校2017年对口高考录取二本143人,形势喜人。我所带的高三财二班虽然考取二本人数不是很多,但语文成绩还算可以。祝思怡同学语文86分,在校内名列前茅;在有两名学生没有参加系统复习拖了后退的情况下,人均分68(百分制,根据已公布的分数统计)也差强人意。

要说总结经验,其实没什么可说的,都是老套的常规的做法,细说起来,不外乎四个“紧扣”:

一、紧扣考纲。考试纲要是考试出题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复习不像平时上课,平时上课,我们还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课外知识的扩展、阅读兴趣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等等,复习就是为了考试,考试就是为了得分。因此考纲上规定的高考要考的内容我们就复习,考纲上规定高考不考的内容,哪怕再重要,我们都弃之不管。比如文言诗文,课本上选的20多篇(首),都是万里挑一精选的,都是名家名篇,都很经典,考纲只选定了其中的10篇(首),我们就只复习这10篇(首)。基础模块占60%,我们重点复习;拓展模块占40%,我们有选择性的复习;职业模块所选课文均不在考试之列,我们一概不“染指”。这样能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减少无用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二、紧扣教材。对口高考不像普通高考,普通高考试题材料都是取自课外,而对口高考,除了现代文阅读外,文言文完全取自课内,“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部分的语言材料,不管是字音、字形、词语的运用,还是文学常识也大多取自课文。因此我们以课文为抓手,必考的文言诗文反复讲解,反复训练,反复强化;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的音、形、义,要求学生反复的读、反复的写,反复的记;教材中出现的在考试范围的应用文,要求学生记住格式,找出特点,反复的模拟,反复训练。

三、紧扣学生。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不同,现在的职高学生与早期的职高学生不同。现在职高学生都是普高多次筛选剩下来的,他们基础差,能力弱,积极性不高。到了高三,他们中一部分人想考大学,想努力,但困难很大,难以达到高考要求。积极性不高,我就采取“强迫学习法”,规定的事一定要做,一定要做好:重要的字词一定要会读、会写、会运用;10篇文言诗文一定要会背、会写、会翻译;训练题一定要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规定的事没做好,就要批评,就要补做,甚至加罚。学生基础差、能力弱,而对口高考又以课本为主,以考知识为主,于是我就采取“死记硬背法”。应用文形式多样,规制不同,学生难以掌握,我就叫学生记住格式,记住范例,考试的时候依样画葫芦;文言文学生都怕,上了多遍还不会翻译,文中词语活用、特殊句式总是弄不清,我就将10篇文言诗文的翻译、活用的词语、特殊的句式一一找出来,印出来,发给他们,让他们去看,去念,去记。重点课文的标题、作者、文体、主要内容、主要特点学生掌握不了,我要求学生一一抄在笔记本上,死死的记在脑子里。这种办法很笨,也很死板,普高复习不能用,对成绩好的学生不能用,这样会制约他们的想象,束缚他们的思维,扼杀他们的创造,不利于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但对于知识的学习,对于应对对口高考还比较有效。

四、紧扣训练。复习必须强化训练。老师讲,只是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看、背只是强化记忆,最终还要通过各种训练形成解题能力、应考能力。高三两学期6个月下来,我让学生做的大大小小的训练、测试题足有上百份。训练形式多样,讲求实效:有的假期做,自己校对答案;有的课外做,课上集体评讲;有的课上规定时间做,老师一一批改,课上一题题评讲。

试想,考试内容就那么多,文言文就10篇,重点现代文也不过30来篇,同样一个语段反复设题,同样一个问题反复解答,同样一个病句类型反复出现,学生不会才怪呢!不过这样的怪事还真多,还真有许多学生多次出现的题考试还不会。

这次复习和考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能力训练重视不够,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强;作文提高训练偏少,高分作文比较少。还有就是复习不能临时抱佛脚,要从高一、高二抓起,高一、高二基础没打好,高三时间太短,学生缺差太多,内容太多,任务太重,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2017、4、21

【语文高考备考经验总结】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备考经验总结11-24

高考备考经验总结11-24

中学高考备考经验总结08-21

县高考备考经验总结11-24

高考英语备考经验总结11-24

高考化学备考经验总结11-24

高考语文备考计划11-24

2016语文高考备考计划11-24

2016高考语文备考计划11-24

2016高考语文备考方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