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备考总结
2017年高考,我校共有95个学生选报地理(包括一个美术生和一个体育考生),生源较差(只有两个本科指标),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从期末考试到广一模、佛二模,再到高考,学生成绩一直稳中有升,在最后的高考中,虽然成绩在全区的排名仍不理想,但自己与自己比,现在与以前比,自我觉得对得住学校的信任,全面超额完成学校的指标。下面就备考过程中我们备课组教学工作做简单总结。
一、分析学生,因材施教。
地理专业班共有95个学生,其中重点班(7班和8班)5个,普通班(3班和12班)88个、体育和美术生各一个。普通班的学生很多都是被其他专业调济过来的,或者是其他科目都差,没有办法才选地理,基础非常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的策略是:努力培养学生的信心,立足基础,两轮复习。
在高三教学工作中,我把增强学生的自信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经常通过与学生交流、找学生谈心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平时我也注意在课余谈话和课堂讲课中用言语、眼神等给他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通过各种途径来锻炼自己、展示自己。
立足基础是着眼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而定的,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根本没有上地理课,没有任何空间感,地图感。所以我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通过扎实的基础知识复习培养学生的地理感觉,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从高三上学期起,我制定了两轮复习方法,第一轮复习尽可能的把相关的知识点讲细、讲清晰,把第一轮复习当作上新课。第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主要是突破重点与难点,但我还特别注重对知识结构的整理,把初中地理四本书,高中地理必修两本书及选修两本书进行知识体系的整合,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和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抓好高考复习中"讲"、"练"、"评"、"查"等各个环节。
"讲"是备考过程老师传授知识、方法、能力的最基本途径。因此,一方面要尽量讲详细,尤其是对一些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分析,尽量用地图或地球仪或其他实物进行讲解,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另一方面讲课时要注重对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例如,复习初中地理的区域地理时,对每个区域或国家的位置与范围都展开分析,由其位置联系到气候,再到植被、河流、地形等自然要素,使学生对每个区域都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练"是高考复习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通过练才能把课本上抽象的原理转为具体的问题,才能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答能力,才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知识上的缺陷,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但是,不能因为加强练习而使学生沉浸在"题海"之中,因为过多的题目使学生没有时间消化、反思。所以对练习题目要精选,尤其是套题。我一般都是把三套题组合成一套题,尽量避免错题,有争议的题,价值不大的题,使学生真正地能通过做题反映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评"可以使练习落到实处达到最佳效果,只做练习而不评讲,则练习效果不大。在教学实际中,评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让学生评析,也可以由老师直接评析。学生的评析可以反映学生正确或者错误的解题思路,从而使老师鼓励或纠正学生的思路,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较多的时间,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不宜使用,而应该由老师评讲,且应该非常细致的评讲,展开来讲,使学生不仅知道题目的答案,重要的是掌握解题的方法及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
"查"指老师对布置的作业进行检查,包括批改、抽查。对于学习基础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检查的意义不大,因为他们知道怎样学习。但我们这类学校的学生,学习的习惯很差,非常懒。记得在上学期的一天,我上一节练习评讲课,在讲评过程中,突然发现相当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完成作业,尤其是读图分析题,很多学生都是空白的,我问学生为什么不做完。他们很坦白地告诉我因为不用交作业,所以没有认真做。从这件事情我知道自己想法是错误的。后来我无论布置什么作业,都要收上来检查,不一定全部批改,主要是抽查一部分,了解学生答题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从而起到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目的。
三、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读图,析图,作图等地图综合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学科最具特色的知识工具,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但是,学生普遍对地图不熟,尤其是区域地图,空间定位能力很差。因此,在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过程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动手,动脑作图、析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作图加深对地图的理解。如学习区域地理时,课后作业就是要求学生描绘世界各区,各国家的轮廓;学习地形剖面图时,课后作业就是给出任意纬线,经线或区域,要求学生描出大致的剖面图;复习地球运动、大气环流、洋流等重难点知识时,要求学生画出相关日照图、风向图、热力环流图、洋流图等。对世界上重要的经线、纬线经过的地形区、气候区、海湾、岛屿等全部在课堂上由学生指图分析,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地图的印象,形成良好的地图空间感。
《高三高考备考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完善地理知识体系。
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而散,因而部分学生觉得地理不难学,但很难做题,尤其是第二卷,感觉到不知如何下笔答题,其实就是知识没有转化成能力。所以应该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知识迁移等思维活动,把从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最后的时间里要善于总结规律,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构建良好的思维模式,巩固学生的能力体系,如地图能力、地理计算能力、地理概念与原理的运用能力、地理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对热点问题与地区区域的分析能力、地理变式图像的判读能力、典型环境问题的说明分析评价能、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综合能力、审题与解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五、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
1、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地理选择题相对较容易做,因为没有不定项选择与多项选择题,训练学生做选择题的方法,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关系,往往试题要求以果推因,有时是以因推果;二是采取排除法,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对于双项选择题,由于只答一个且如果正确的话有一分,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尽量选两个,如果确实其中一个没把握,则只选有把握的一个,但是不宜太多。
2、综合题的解答技巧。综合题一般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侧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层面来设问。因此必须用区域研究的方法,有整体性思维,围绕着"在哪里 ""有什么 ""为什么 ""做什么 "来思考回答。答题的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楚,高考评分细则的制定是便于阅卷老师操作。每道大题的分值大,解答的题中包含若干个踩分点,按得分点给分。这就要求考生规范答题。另外,高考阅卷采取流水作业,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阅完一定数量的试卷,答题是否规范,是否"踩点"便成了给分的依据,字迹工整清楚能给阅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
3、学生的应试心理。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好,但到了正式考试时总时难以发挥,主要是考试心理不过关,遇到难题或者没见过的新题时过于紧张,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认为没希望了,从而导致全卷越做越差。所以在考前应该教育学生有平稳的考试心态,以不变应万变,
六、注重优生、临界生和差生的个别辅导
在高考之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定时间、定学生、定地点的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成绩。高三高考备考总结 [篇2]
2017年的高考已经成为了过去时,但在这其中的经历又是那么的令人难忘,2017届学生毕业了,与他们共同奋斗了三年的我,对自己在这三年,尤其是高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些感悟,在此做简要的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文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虽然这届学生是自己从高一带上来的,但毕竟到了高三最关键的时刻,还是感觉压力很大,因此,在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中,我从来都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丝毫不敢有所懈怠,惟恐出现任何差错,辜负了领导的期望,影响了学生的前途。如今高考尘埃落定,回顾这一年的教学轨迹,深深浅浅,得失兼杂。深入反省之后,在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的问题上得出了一些浅薄的体会。
一、教学情况回顾:
(1)紧扣学情和新的高考要求组织复习,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夯实,重视在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认真研究考纲和本学科的考试要求,注意收集、分析相关的高考信息,收集和筛选各地相关高考模拟试题并加以改造,针对学情精心编制平时练习,尽可能地提高题目的新颖度和信息含量,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复习效率。
二、试卷分析
1、今年的语文试题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考点稳定,题目平实。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在题型、题量上与去年一致,试卷结构、题型分布显示了较强的平稳性。绝大多数题目的命题思路也都是大众化的,拐弯抹角的题目基本没有,这不仅方便考生答题,也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
纵观今年高考语文试卷,除了第一大题第三小题a选项中提及到了有关甲型流感的内容外,并没有出现像预想的那样,试题中融入很多的新课程改革东西和热点问题。
第二个特点是紧跟生活,审美育人。
今年语文试题给的材料比较新颖,让人觉得这不仅是一套具有选拔功能的试题,更是一种阅读体验,是考生了解社会生活的窗口。比如第Ⅰ卷第二大题是有关中国古代文化的文章——《甲骨文的解秘》,第十二题的《次石湖书扇韵》属于宋诗鉴赏,第十三题的默写名句,第五大题的阅读理解和鉴赏《彩色的荒漠》。今年的现代文阅读,是继2017年《总想为你唱支歌》、2017年《阳光古道苍凉美》后,第三次有关大西北的文章,考查与社会生活同步,暗合国家关注大西北的政策。还有第三大题的文言文阅读和第七大题的写作对考生做人、做事、情感和成长的积极关注,这些让人觉得,高考不仅是一次考试,还是一次审美和教育的体验。
《高三高考备考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第三个特点是尝试创新,明确要求。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中名句名篇的考查定位明确,既考虑教学的实际,以课内为主,又重视课外引导,体现了一种先进的语文教育观。但今年课外的选文会难住一部分学生。
语言表达一向是语文考试改革的“试验田”,今年有了实质性的变化。针对“沈阳全民读书月”的标志进行创意解说,是道新题型。图表题多年未考,但每年都是复习重点,考生对此并不陌生,只是做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2、重难点浅析
今年高考语文卷总体来说难度适中,给人感觉比较平实、平易、平稳,考试题型比较平稳扎实。与平时常见的训练题相比,难度基本持平。和以往的试卷保持一致,2017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仍然是由积累理解、鉴赏运用、写作三大板块构成,设置题目21个,主客观题的计分模式还是采用30分+120分,各个考点及分值的分布也均沿袭了传统的考法。
与往年相比,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变化最大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名篇名句默写,常见的出题方式是:给出两道题目,让考生任选一道作答。两道题目中,通常一道是课内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另一道是课外的名篇名句。往年,考生只要掌握了课内的名篇名句,即可将此题拿下。今年的名篇名句默写,第一题考查的篇目是《论语·子罕》、《蜀道难》,第二题考查的名句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和《离骚》。两道题目中,《论语·子罕》是课外的名篇,《离骚》虽出自教材,但却不是背诵篇目,考查的也并非考生非常熟悉的名句,这无形之中给考试增添了一定难度。
今年的语文考试第一卷,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其中的成语使用题有一定难度,该题考查了春秋鼎盛、崇论宏议、明日黄花、寻根究底4个成语的使用。考生对前面两个成语感觉比较陌生,这可能会是考生的一个失分点。
文言文阅读题沿用了去年高考的考查方式,主要是考实词理解和文意理解,难度不大。科技文阅读的阅读材料读起来相对较难。
今年的阅读材料读起来不轻松,这是今年的难点。科技文阅读材料,是一篇关于甲骨文解读的专业论文。与学生熟悉的自然科学论文不同,这是一篇社会科学论文。学生反映,文字材料不太容易读懂。
诗歌鉴赏篇目,是姜夔的《次石湖书扇韵》。乍一看,诗歌读起来比较容易懂。但是,考生对诗歌中个别字句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如最后一句“藕花多处别开门”中的“别开门”,很多考生不理解它的含义。
散文阅读,选文是当代诗人、作家雷抒雁的《彩色的荒漠》,4道考题体现了清晰的命题层次和角度,题目的设立都非常规范。这些题目都需要考生准确把握题干信息,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排除干扰项,通过贴切的表达,显示得分点。
语言运用历来被称作是语文高考的"试验田",是语文试卷"稳中求变"的"变"字所在。此类题目复杂多变,较为成熟的题型包括综合改错、句式变换、归纳信息、图文转换、改写仿写等不一而足,而且题目轻巧、灵活、多变,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已出现的题目如撰写对联、拟写标语、写请柬、拟广告等,成为语文试卷的一大亮点。今年的语用题考查更为开放、灵活,18题的材料选自赵树理的名篇《小二黑结婚》,侧重对人称代词合理使用的考查,且巧妙涉及衔接与连贯,又包含深厚的文学色彩。19题要求从构形角度说明"沈阳全民读书月"的标识的创意,既是图文转换题目的沿用,又传达着对全民阅读的呼吁。20题的仿写,仿句内容平实、句式特点明显,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考查了考生对句式的把握,又启迪考生思考现实人生。这些题目的考查方向清晰,又集文学底蕴、时代气息、人生哲思于一体,实为语文试卷增色不少
作文题继续延续了近三年高考作文出题的思路,是材料命意作文。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出的不错,既贴近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又和我们国家社会的实际息息相关,命题的开放性和含蓄性都确保了学生们有话可说,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分度。立意是否全面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条理准确,文体是否明确,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有文采,这些都是可以将学生的作文等级区分出来的。
总体上来说,今年的语文卷关注现实生活,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没有什么新奇的题型,而是扎实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运用的基本能力,实实在在地体现了语文的实用本色。
三、高考复习反思:
把握学情、考纲和信息是前提;计划周密,步步为营,题题落实是关键。我一直认为加负是一种失败之举。一味地题海战术,四处抓题,只会和学生一起陷入两败俱伤的深渊。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常常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得不偿失。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消化吸收、补充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最忌在高考前夕还四处抓各地模拟题或重点中学的试题,然后照单全收,当珍宝似的发放给学生,反复叮嘱学生去做,其实这只能向学生显示老师的底气不足,人云亦云,反而造成学生的集体恐慌。另外,学生水平不同,重点中学的试题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望着一撂的提纲,我就是在这种劳而无功的失败情绪中度过。因为我弱化了学生自学的能力,消磨了本该可以运筹帷幄的宝贵时间。所以我常常在这两个问题上自省:
(1)、为什么高考语文知识和考点越来越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
(2)、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子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
我们把知识嚼得稀巴烂了才喂到学生的嘴里,这些精神食粮对年轻的学生来说是食而无味,脆生生的食物会更具诱-惑力、新鲜感、挑战性的。比如本备课组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言文实、虚词的整理和句段翻译上,并出了大量的配套练习和测试题,但因把学生所有的语文课堂时间都剥夺在讲评上,而课后学生又不可能全身心地用在语文的复习和训练中,所以学生自主知识消化的时间丧失了,结果一两个月消耗战下来,虽然老师用心良苦,但学生在文言文上似乎没有一点长进。指导方向对了,但教学手段却错了,而这样的错误依然在继续。
正确之举是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牢牢掌控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地考查。
首先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给课堂留一些空白,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
其次是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教学重在引导。汉语言内蕴深广,语文课堂上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九牛一毛,我认为语文教学管理的生命在于“导”,在于“启”,即引导学生投放精力,安排时间,催生主体欲望,激活学习激情。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这才是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
第三、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去学。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
四、 备考建议
1.搞好语文基础备考
语文备考任务只分布在几个板块上:对常用字的音与形的精确识记,对常用词、成语、熟语的准确辨析,对常规标点符号和病句类型的准确辨析,读懂浅易文言文并完成相应的题型要求,读懂常规的科学文并完成相应的题型要求,读懂古典诗歌并完成相应的题型要求,读懂文学作品并完成相应的题型要求,读懂题目的要求并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这些构成了高考语文的主体内容。没有庞杂的知识体系,也没有复杂的变化形式。只有几个核心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而这些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又依赖教学和备考的几个关键环节。
2.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
在高三语文极为有限的备考时间里,大量的知识体系、方法体系的讲解充斥课堂,挤占了宝贵的备考时间,而真正需要时间形成的能力与素养无法落实。高考语文考查的直接目标是能力和素养,非知识、方法。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必须有大量的时间和活动是直接针对能力的训练,这如同体育项目,长期的训练是第一位的,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讲解要以训练为前提。
过去的三个学年里我完成了一次循环教学,教学相长,在引领学生成长进步的同时我自己也有了不同的感受,总结过去的意义在于面向将来,我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带上2017届的经验与教训、思考与实践继续努力。
高三高考备考总结 [篇3]
2017届高考顺利结束了,高三(5)班的成绩让我感到欣慰也感到遗憾,欣慰的是总体还不错,遗憾的是:5班仍有几个同学发挥失常导致分数不高,且有2名同学没上重点。回想三年走过的路,有少许可取的想法和做法也有不足之处,总结与思考如下:
一、 培养全班好心态
“从不曾提起也无需放下”这句话是我看待做实验班老师的态度。很多老师都会把教实验班当做一种荣誉也就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当然也可能是动力。我从不渴望成为实验班老师,我觉得一样东西带给你的压力大小和你看重它的程度成正比,所以这三年我没有因为教的是实验班而比别的班主任承受更多的压力,也从没给自己定过要达到什么程度的目标,做好自己想做的,该做的,由过程决定的结果一般不会太离谱,只有老师放松了学生才会真正放松。
“放得下过去才经得住未来”这句话我经常对自己说,也用来鼓励和鞭策学生们整整三年。记得高二下学期市统考我们班不仅没拿到文科总分状元,数学单科状元也丢了,连进入全市前十名的也只有3名同学,我第一次感到了压力,我不想让级长在我这里承受压力,我向级长请辞,级长没同意还鼓励我要有信心。我打开电脑对着座位表仔细盘点了每个同学的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个性特点,思考我的教学方向,教学方法。我觉得我这里不是没牌打,是我自己没打好。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昨天失败不代表明天失败,一切结果都要看我们如何对待今天。看学生的成绩不是看分数而看排名,看学生能力不仅是看高考更重要的是看长远的发展,看一个班级水平不是看一次期末考而是看高考。
“呵呵呵呵备高考,哈哈哈哈上名校”这是进入高三楼换课室标语的时候我班班长黄耀原创经我改编过的对联,当时一看这对联我就乐了,呵呵哈哈是一种心态,我喜欢呵呵哈哈我要把它做成标语贴到前面墙上,同学们调侃说“老师,这就是你整天傻呵呵乐颠颠的写照,你不怕将这么不严肃的标语贴到班里会挨批吗?”大家一直用小字写了收藏在后墙,在仿真考试结束后我把这副对联用大字写到了前排黑板上。雅雀无声的教室顿时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告诉我:这是我们共同需要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呵呵哈哈。
二、营造“严肃活泼团结紧张”的班级氛围
三年坚持开展班会活动直到高考。刚分文理科组建高一(5)班时,班里一片死气沉沉,各科科任老师都向我反映课堂气氛沉闷,知道的低调不回答,不知道的自卑不出声,我顿时觉得问题很严重,如果不搞活班级气氛,从高一就这么沉闷到了高三肯定死定了,于是我的第一要务是找几个性格开朗活跃,有感染力的同学来配合我,先从有组织的开展班会再到每日的课堂内外,长久引导熏陶。我组织了第一次班会《我爱我家》把48个同学按我短期的观察再结合学习情况分成8组,每个组齐心协力做一份能代表自己组特点且代表组员心声的海报,在班会课上宣传自己的6人之家,我邀请了美术,语文,英语老师做评委评出最受欢迎的海报和最有爱的一家,这节班会课上,每组的同学都积极主动团结配合组长为自己组宣传,吹啦弹唱,话剧,小品,广告,舞蹈,中文的英文的,我能想到和不能想到的形式他们都用上了,8份海报色彩缤纷,语句优美,广告俏皮妥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甘露领导她的组员自创了一首《最炫5班风》,歌词写进了每个人的心里,旋律振奋了所有人,他们的笑声感染着全班,腼腆的同学看到大家真情流露也都放开手脚做回了真正的自我。看着墙上“泉映朝阳润佳木,娟然毅力奋流年”是他们融入六科老师的姓名自创的标语我不禁感慨到:只有我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学生的创造力只要激发,绝对无限。从此班级不再沉闷,我一直保留着这8张凝聚着学生们智慧和努力的海报,仿真考试结束后我把8份海报和那副对联一起贴在了前面的黑板上,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封住黑板不让老师们再上讲台,二是改变教室氛围让大家感觉温馨一点。最后毕业时大家都把自己组的海报取走表示要永远珍藏,这是友谊的成果也是最美好的回忆。从最初的只是为了活跃气氛到通过两周一次的班会来释放压力再到通过班会传递正能量,到最后一次为高考冲刺加油的振奋人心的主题班会《高考,我们5班来了》两年半从未间断,全程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参与,大家激情满怀,收获多多。
三、少牵多赶,学生自主,计划在先,重在落实
在家给孩子喂过饭的妈妈都知道,如果孩子自己想吃的时候几分钟就吃完了一碗饭,不用喂很轻松,如果他不想吃的时候,一口一口喂,大人很烦恼,孩子也很抗拒,双方都很累很难受,但是如果有一群小朋友一起比着吃饭,孩子又会吃的很快。学生学习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能让学生自己自觉的学习,并且一起学习,会学习,老师就轻松很多,只需要指点学什么,需要达到什么要求就好了。如果总是帮学生把每天每节课,每个晚修都安排的好好的,他们永远不会自己安排,永远只会听老师吩咐,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都做同样的事情,做同样多的量,最后大家都变成一样的水平,尖子也就被磨平了。有的时候老师做得太多学生失去的机会就多,老师牵制少一点学生的能力会强很多。去年12月我随彭校一行去衡水中学学习一周,粟级长很开明,没有安排其他老师做我们班的班主任,也没有安排其他老师带我的数学课,我走的时候只是告诉科代表自主复习。我回来的那天去课室看到黑板上还留着数学解题过程,明显有3个人的笔迹,我问这是谁来写的讲了什么,学生告诉我,这个星期科代表陈俏怡安排大家接着我之前的进度复习,两天一次解决大家普遍的问题,黑板上的字是卢洁宜上来讲了一道题,王静仪和陈俏怡对她的解题过程有疑问,上来讨论过,我听了很开心,第二天卢洁宜又在黑板的右下角写了一行字:“昨天我的解题过程确实有问题,但方法可行,过程已更正用纸贴在后墙请大家自己看”。有这样的领头羊在带着一个班的学生自觉学习和钻研,我有什么理由不放心非要牵着不放手呢?当然,我们放手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从高一开始我们整个年级很注重指导学生做计划,有计划就不会浪费自主的时间,如果高一高二形成了好习惯,也有一定的自主能力,高三的后期复习老师们就不用太担心。
四、供需对应,力求最大值
老师们在敬业的工作,呕心沥血的付出,想选最好的练习给他们,想把最重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学生也在努力的学习,但是老师的供给和学生的需求是不是对应上了,这是能否取得最大值的关键,所以做班主任我们要随时了解老师和学生的感受,让他们信息对称。在广州一模后我每周拿出两节数学课给学生自主整理归纳,4月中旬肇庆三模后除了讲每周考试的试卷里必须要讲的内容其他课时全部自习,五月中旬试卷也不讲了全面停了数学课。肇庆三模后文综各科都在上课,尖子学生向我反映缺少自主整理的时间,我跟科任老师商量每科每周腾出固定一节课留给学生自习,并且可以不在教室。五一放假前我向学生做了个调查了解学生对六科上课模式的需求,我给出三种选择:方式一是保持现状不变,方式二:每周讲课不超过2节,方式三:只准拿一节课讲试卷其余时间自习全面停课自主复习。收上来的选票我对各科做了个统计,学生大部分要求按方式二上课,每周讲课不超过两节,少数基础薄弱的也希望保持一直上课的方式,尖子生更希望按方案三安排后面的一个月。我听取了大部分学生的意见选择方案二,也和科任老师沟通,如果少数尖子生不想听课想去自习室也请允许,需要上课的薄弱生自己找老师问。成绩出来后当我再次跟同学们谈到这个上课方式的问题时,大家对我的做法和安排是很赞同的,他们用成绩告诉我:只有把老师讲的东西整理消化变成自己的才能最终变成分数,否则都是老师的不是学生的。
五、用文字跟学生交流,和学生妈妈结同盟
做这个班的班主任两年半,我很少主动找学生谈话,虽然很多杂志教了很多跟学生谈话的技巧,包括选择时间地点等等,但是我个人认为有一种方式是用技巧无可替代的,那就是文字交流。看电影和看小说会有不同的感觉,我们班主任整天在接触学生,级组事务性的工作,班级自创性的工作,一天到晚都在跟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整天都在动口,如果学生能看到一段鼓励他或者肯定他或者温馨提示的文字,我想感觉会很不一样,尤其对文科班的学生。文字交流的好处一是节约学生时间,二是感觉轻松,不用像面对面交流一样,立马给你一个反应,也让学生有一种在黑暗中看不清他伤疤的放心,放松的情况下就会有真情流露。了解的情况是最真实的也容易走进学生的心里。数学试卷批完了需要找学生谈谈,我不找,我会在他们的试卷上写上我要说的话,在他的答题旁提出要问的问题,他们再交给我一个反馈,不用找老师,大家都方便省时,也不存在怕老师不好意思找。除了跟学生交流,有些问题必须得跟家长沟通,一般我会选择学生的妈妈为沟通对象,因为我也是一个妈妈,从妈妈的角度去欣赏,去评价孩子去提建议他们很容易接受,大多数妈妈都会在我讲完后说:“是的,就是这样的,老师你想的跟我想的一样”交流多了,我和很多妈妈就自动同盟了,成了好朋友,比如陈俏怡妈妈,王静仪妈妈,黄梦晓妈妈,他们不跟孩子说的事会跟我说,他们有关孩子的事情都想听听我的意见。
如果说高三(5)班的成绩一定要和我有关,那就是我以上的所想和所做有可取之处,如果说为何产生了遗憾,必定是我以下几方面的不足造成的:
一、虽然我意识到了班级氛围的重要也做了活跃班级氛围的工作但营造整个班的学术交流和跨班交流氛围不够。大家虽然能够独立自觉地学习,能够一个人安静的研究,也能几个人之间交流,但总体交流合作的程度还是不够。如果文科生之间能多一些同学之间的交流,尤其是顶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多一些思维的碰撞,尖子生的集体的水平会大大提高。
以后可以从高一就开始多开展小组讨论,组内推荐上黑板讲题,组与组之间积分竞争,再和其他科任老师商量到各科加强交流合作,包括文综,语文英语可以尽量布置一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集体写稿完成的作业。
二、各科的作业量和晚修练量要控制。虽然高一高二我给学生规定了每天晚修9:20之后就不允许再做科任老师布置的硬性作业,但实际上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也不是每天都能做到。学生也觉得每科的作业单看不多,总体6科加起来就不少了,真正在晚修留给学生自主的时间也就不太能保证,如果高一高二上新课不能保证,这个习惯没养成到了高三,学生就不能自主把握自习课,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效果也不好。
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扬长避短争取做好不给自己留遗憾。
【高三高考备考总结】相关文章: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总结11-24
高三历史高考备考总结(精选10篇)07-06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计划11-25
高三历史高考备考计划11-24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方案11-24
学校高三高考备考方案11-24
高三级高考备考方案11-24
高考备考方法总结11-24
高考化学备考总结11-24
生物高考备考总结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