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三历史高考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新教材、新课标和高考考纲要求,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及时关注高考政策,结合历史全国卷特点,精心备考,研究方法,提高效率。
二、备考背景
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在历史学习上存在三大问题:
1.学习主动精神差,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太差。
2.学习方法不科学,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理解分析,即使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做题中也不能灵活运用,迁移能力差。
3.做题能力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审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较差,答题习惯不规范。针对这一状况,复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现实,低起点,高要求,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重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高考意识和考试能力。
三、对全国卷高考命题的分析、思考
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在科学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俗地说,命题源于教材,但绝不拘泥于教材,往往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考查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特别是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1.回归知识,考试内容多依托教材中重要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因此在备考时切勿脱离课本,在考试中许多考生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不够严密,答题时出现漏洞,或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同学们阅读教材不仔细,知识点掌握不牢,观点理论理解不够深刻。因此,一定要克服思维惰性和认知定势,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整理知识,窜联知识,构建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
2.重视能力,学科特色鲜明。中学历史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前者体现在如何获取知识(包括获取材料和阅读材料等),处理材料(提取、甄别、解释材料的能力)和组织交流能力(概述、叙述、论述等能力);后者主要包括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逆向思维、历史形象思维等思维能力。我们常常借助于这些思维方式来解答主观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能够提高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有人简单地概括说:“记忆+理解+总结﹦能力”。对教材和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深入理解、有逻辑性的完整表达、及时地总结感悟,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训练环节,仅仅靠死记硬背和搞题海战术是难以大幅度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
四、针对高考全国卷的应对策略
1.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
目前高中历史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同一单元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但专题史的教学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最好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2.以教材为载体,强化历史思维的培养。
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教材为载体,借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多视角思考相关问题。例如当我们依据教材对新文化运动大加赞扬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一些学者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历史学习需要我们大胆质疑历史结论,有质疑,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3.用多元史观指导复习。
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内容呈现来看,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确实加大了对“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生态史观”等的考查力度。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只有掌握这些主要史观的内涵,才能准确分析、理解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才能理解、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才能在备考中运用其理论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还应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4.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新理论。
《高三历史高考备考计划》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五、备考时间安排
(1)、一轮时间:2017年9月—2017年3月初
阶段目标:夯实基础。即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专题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通过第一轮复习,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砸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二轮时间:2017年3月初——2017年4月底
阶段目标:对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把握对学科内知识综
合的规律认识,注重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重视论从史出能力的培养。使一轮专题复习得到升华和巩固。
(3)、三轮时间: 2017年4月底——2017年6月初。
阶段目标:针对选择题、综合题的题型、解题方法,答题技巧、注意事项进行严格训练。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综合测试讲评,精选精炼精讲。收集各地高考信息,对热点、重点进行针对性复习,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考前一周,做一至二套模拟题,使学生对高考试题的题型和题量、考场心态、时间分配、思维转换等方面都得到适应性的训练,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争取考出好的成绩。
2017年8月
高三历史高考备考计划 [篇2]
为了更好的完成届历史高考备考工作,根据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1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高三历史高考备考计划》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17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复习进度:
2017年8月27日-10月15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17年10月17日-12月1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17年12月17日-2017年1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17年2月16日-2017年2月底(20课时) 复习选修Ⅰ
2017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17年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17年8月27日-2017年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①认真研读新课标下的《课程标准》和《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这是高考备考的直接依据,也是展开高考备考工作的切入点。
②必须全面复习。全面复习是为了更好的解答高考历史中的问答理解题做基础, 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中,问答理解题分值站到历史总分的60%以上,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就要展开全面复习,课本前的引言,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都要引起重视,加深记忆。
③知识体系共同梳理。复习每一单元时,我都会把这一单元的知识体系予以整理,每一课有一课的体系,学生下去后自己还要再做整理。学生只有理清历史线索,才能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④ 重点难点知识重点讲解。全面复习,但也不能不分主次,每一单元,每一课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复习过程中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要有时间上的安排,那些该略,那些该详,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要暗示学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复习。
⑤ 有选择的做一些习题。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必须通过做社凉的习题进行巩固加深,通过资料上的填空题进行初步检测,课时作业上的部分选择题和资料上[史料研析]题进行基础知识测试. 每单元复习完之后进行一次测试。
⑥进行基本技能和纠错训练。基础知识测试一段时间后,逐渐向做材料题过渡,教会学生如何“判出处”,从而缩小答题范围,锻炼学生阅读材料能力,在单元测试中提高做题速度。每两单元复习完之后让学生进行一次对改纠错训练,
在对该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和别人的错误,在纠错中进一步掌握知识,同时明确别人和自己所答大题所得分值,懂得怎么去答题,答什么程度的多少分,掌握基本答题技能。
高三历史高考备考计划 [篇3]
为了更好的完成2017届历史高考备考工作,根据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1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17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复习进度:
2017年8月27日-10月15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17年10月17日-12月1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17年12月17日-2017年1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17年2月16日-2017年2月底(20课时) 复习选修Ⅰ
2017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17年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17年8月27日-2017年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①认真研读新课标下的《课程标准》和《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这是高考备考的直接依据,也是展开高考备考工作的切入点。
②必须全面复习。全面复习是为了更好的解答高考历史中的问答理解题做基础, 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中,问答理解题分值站到历史总分的60%以上,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就要展开全面复习,课本前的引言,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都要引起重视,加深记忆。
③知识体系共同梳理。复习每一单元时,我都会把这一单元的知识体系予以整理,每一课有一课的体系,学生下去后自己还要再做整理。学生只有理清历史线索,才能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④ 重点难点知识重点讲解。全面复习,但也不能不分主次,每一单元,每一课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复习过程中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要有时间上的安排,那些该略,那些该详,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要暗示学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复习。
⑤ 有选择的做一些习题。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必须通过做社凉的习题进行巩固加深,通过资料上的填空题进行初步检测,课时作业上的部分选择题和资料上[史料研析]题进行基础知识测试. 每单元复习完之后进行一次测试。
⑥进行基本技能和纠错训练。基础知识测试一段时间后,逐渐向做材料题过
渡,教会学生如何“判出处”,从而缩小答题范围,锻炼学生阅读材料能力,在单元测试中提高做题速度。每两单元复习完之后让学生进行一次对改纠错训练,在对该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和别人的错误,在纠错中进一步掌握知识,同时明确别人和自己所答大题所得分值,懂得怎么去答题,答什么程度的多少分,掌握基本答题技能。
【高三历史高考备考计划】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备考计划11-24
历史高考备考计划11-24
2016高考历史备考计划11-24
高三历史备考计划11-24
高三历史高考备考总结(精选10篇)07-06
历史高考备考工作计划11-24
2016高三历史备考计划11-24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计划11-25
届高三英语高考复习备考计划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