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退休年龄延迟的各方看法
日前,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先后表示,国家在明确最低退休年龄基础上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 在我国进入老年社会的大背景下,“弹性退休制度”一出,引发各方热议。
我们来看下韩国的情况是怎样的。为了长期财政稳定,韩国政府也对本国的国民年金体系(相当于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一是降低国民年金给付替代率,将参保满40年者的替代率逐步从现在的70%降低至60%,并于2017年降至55%。二是逐步提高享受国民年金的年龄,2017年享受国民年金的年龄将从现在的60岁提高到61岁,之后每5年提高1岁,到2033年提高到65岁。三是将享受老龄年金的最低交费年限从15年降低为10年,将提前退休年金和有收入者年金的享受条件从20年降低为10年。四是从2017年起至2030年将国民年金的缴费率每5年提高1.38%,由9%提高到15.9%。(jongnam, population aging and policy responses in korea: social safetynet and fiscal challeng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7. )五是废止享受伤残待遇、遗属年金需要缴费满1年的规定,并建立了离婚时无收入一方有权分享老龄年金的制度,这又是对弱者的一种保护。六是建立离婚无收入的一方有权分享老龄年金的制度,确保家庭主妇等无收入者的权益。韩国在解决年金改革的同时引进老年生活稳定服务体系。。可以看出韩国政府为应对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和低出生率问题,也正在努力延长人们的退休年龄。
其实对于现在的退休年龄问题,学者们早就开始讨论了。我们来看下我国现行退休年龄规定,最初源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工人为50周岁。这规定在当时是正确的,因为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40岁,女性为42.3岁。195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把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周岁。从此,女性退休年龄便有了“女职工”和“女干部”之分。后来,又对某些特殊情况做了规定:连续工龄满10年可以退休,高级知识分子中的少数高级专家可延长5~10年退休[2]。个别行业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可延长退休年龄,因此退休年龄各不相同。特殊规定体现出国家对特殊工种的保护和对人才的重视。
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就现在来看主要出现了这样几个矛盾:(参考邵国栋/翟晓静: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国现行退休年龄规定)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预期寿命提高的矛盾。我国现行退休年龄规定为男60周岁,女55/50周岁。50多年来,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50岁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70岁。偏低的法定退休年龄和提高的人口预期寿命之间就存在较大差距。退休年龄虚低与老龄劳动人口实高的矛盾。中国现存在一种怪现象:提前退休的人很多,提前退休后参加工作的人也很多。一些未满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提早进入退休行列,表面上看,可以为青年人提供就业岗位,减轻了企业改革的负担,实际上,这对新增就业没太大作用,更多是受到稳定退休金的诱-惑。退休年龄固定性与人力资本周期性的矛盾。中国退休年龄的规定搞“一刀切”,没考虑到劳动者本人的人力资本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硬性规定达到某年龄后强制退休是与人力资本的周期性背道而驰的。退休年龄的统一与地区老龄化差异的矛盾。我国各地区的退休年龄规定是统一的,均为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0/55岁。而步入人口老龄化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自西向东呈“阶梯式”分布格局:西部边远省区步入老龄化时间较晚,达到的程度较低;中部次之,构成中间过渡地带;东南沿海率先进入,21世纪20年代左右即可达到严重阶段。如:2003年65岁以上人口居首位的地区为江苏,占其总人口的比例为11.34%,居末位的地区为西藏,占其总人口的比例为6.07%,全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平均为8.51%;老年人口抚养比第一位是上海,为21.88%,最后一位是新疆,为7.78%,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平均为11.96%
延长退休年龄势在必行,但是不能按照“女职工从2017年开始,男职工从2017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这样的方案比较宏观和激进,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考虑我国的就业压力过大和三次银发浪潮(据预测,中国的第一次银发浪潮是2017年,第二次是2020年,第三次是2045年)。如何采取公平的方式来渐进地延长退休年龄以应对就业压力过大和三次银发浪潮?公平主要是实现女干部和女职工、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和享受退休待遇的公平,渐进主要是先快后慢的小幅度提高退休年龄。可以分四步走:
《退休年龄延迟的各方看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第一阶段:2017-2017年处于黄金劳动年龄的人就业对社会更有益,若延长退休年龄将会使这一优势转化为社会负担。故这阶段主要任务是抑制提前退休。采取以下两种政策:其一,约束和激励。现阶段低于法定退休年龄退休的(除国家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减少其每月可领取退休金的数额,反之,则增加其领取退休金的数额。其二,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企业下岗职工和长期失业者(连续失业达5年),国家应力促其再就业,并给与相应的经济补偿,以免其过早领取退休金。
第二阶段:近2亿人口2017年步入老年,就业人口从2020年又开始下降,所以,2017-2020年,将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以每两年增加1岁的方式逐渐延长至55岁,女职工的缴费年限从22增加至27,有利于缩小女职工和女干部之间退休待遇的差别,也减缓了就业人口下滑的趋势。
第三阶段:2020-2045年,2亿多人口陆续进入老年期将使劳动人口短缺,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年负担系数提高,政府和社会用于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支出更多,为了增加经济活动人口的数量,扩大养老保险基金,2020-2030年,应该以每2年增加1岁的方式将女性劳动人口的退休年龄延长至60岁。这有利于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将其缴费年限由27增加至32,男女退休待遇差别将被拉平,性别平等更进一步。2030年男女同至60岁退休是合理且可行的。2050年全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0岁,所以2030-2045年,将男、女退休年龄以每3年提高1岁的方式逐步延长至65岁,可以使缴费年限增加到37年。
上述新制度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退休年龄规定作了改革,虽然可以有效解决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预期寿命提高的矛盾、退休年龄虚低与老龄劳动人口实高的矛盾,但缺乏对人力资本周期和地区老龄化差异的考虑,所以有必要使退休年龄规定弹性化。
退休年龄延迟的各方看法 [篇2]
弹性延迟退休可以尝试
现代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天60岁的状态与古人60岁时的状态真的是今非昔比,用“宝刀未老”来形容也不为过,特别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它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体格,个人的经验、阅历很重要,甚至能力水平与年龄大小呈正向关系,所以适当地弹性延长退休年龄,无论从生理状态上,还是精神和能力状态上有这个可行性。
而当前人口的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子女的压力在加大,社会的压力在加大。特别是由于制度遗留的原因,如今很多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是国家现实低收入高福利的那拨人,那时候并没有交纳个人社保的概念,用这一代人去支付上一代人的养老金,这里面注定有一个缺口,存在怎么去填平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过程中,提前退休的现象也很多,加上现在正值人口老龄化高峰,养老金收支不平衡更加日益突出。
问题和压力客观存在,我们需要做的是正视它和应对它。如何应对,适当弹性延迟退休提供了缓冲。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延长退休年龄也有不人性,不公平的地方,是利是弊,对于个人来说,因为立场不同,受益程度不同,是非观念肯定也不一,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对于长远来说,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如果适当地牺牲个人利益换取的是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那适当的牺牲也是需要的和必要的,当然了这里面牵涉到一个度的把握,需要好好的顶层设计一下,最好也能够以牺牲最小的个人利益为代价。
弹性退休应多考虑国情
怕是再没有哪样东西比对待退休这件事,更具两面性了。一部分人认为目前规定的退休年龄正是年富力强、干得最顺手的时候啊,革命工作咋能就戛然而止了呢?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日常工作已经疲于奔命了,压力大、身体越来越透支不说,收入还不高,还不如早享清福。这是国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工作性质等有着很大关系。而对政策制定者来说,策将安出?怕是同样绕不开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以及就业、社保等重大社会民生,而不该是心里私藏小九九,来窥探与撩拨民意。
笔者注意到,主张适当弹性延长退休年龄的意见,首要考虑的是“适应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似乎考虑了目前我们的国情。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个人若干年之后的寿命长短,与当下的工作生活状态有什么关联?活得长些,就可以晚些退休?这当中有逻辑关系吗?我看反过来倒是有逻辑关系的,工作时间长了兴许会影响寿命!拿如此不相干的所谓国情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岂不是瞎掰?而真正相关的中国国情,试举一例:对绝大数人来说,目前的退休年龄正是后辈们结婚生子的年龄,也正是这一代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带孩子的年龄,虽说带孩子不是啥革命大事,但对于目前最具中国特色的家庭结构来说,同样不失为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贡献。
《退休年龄延迟的各方看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这样的“国情”有考虑过吗?该考虑哪样的“国情”更利于最广大百姓的民生呢?
亏空不能让百姓埋单
据社科院公布的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近半数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养老金结余收益率大大低于通货膨胀率。巨大的养老金亏空成为人社部动议“弹性退休”的现实依据。该不该“弹性退休”的争议,其核心矛盾就是,养老金的巨大窟窿,谁来埋单?
现行的养老金制度生于上世纪90年代经济转轨时期,可谓先天不足。表现最明显的是,历史欠账多。现在领养老金的部分人员,当年个人账户是“零元”账户,亏空了一代人的养老金的积累。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到来,人口红利不断消减,又导致了养老金基金账户来源不足。此外,社保体系改革前,相当部门国有企业未能足额为员工缴纳养老金,以及个别地方人为挪用养老金,也是养老金难以维系的重要原因。
一言以蔽之,养老金入不敷出,严重亏空,问题出于体制性缺陷上。现行养老制度,确有必要重新进行“顶层设计”,跳脱传统的城乡二元分治思维和部门利益,从更大范围内通盘考量。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养老金的补贴力度,这也是全世界的通行做法。其次,上调国企上缴红利比例,将红利拿出相当部分补助养老金;三要通过减税,提高养老金的缴存比例。依我之见,养老金亏空不能让百姓埋单。事实上,单纯依靠延迟退休年龄,也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可能减缓养老金不足的压力。
用人单位做好返聘就行
近年来,从人才市场的用人方式发生的变化来看,用人单位利用返聘办法,留用一些技术型和管理型的退休人员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看中的就是这些退休人员的高超技术和丰富经验,采用返聘的办法也弥补了人才使用的短缺问题。
应该说,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返聘热”是一种正常现象,即便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很多老年人到了退休年龄,其实还处于个人事业的巅峰时期,这个时候离开工作岗位对个人和单位来说都是损失。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离退休人员能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实际上,返聘热反映目前实用性人才缺乏,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出现急需人才短缺而马上推出全国性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措施,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不仅不能最有效地解决人才需求问题,反而容易引起更大范围的社会问题。
所以,关键问题不是要延迟退休年龄,而是如何更有效地解决人才使用问题。在这方面,做好返聘工作就是更为切实之举。当然,要完善此项工作,还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使“返聘热”能够在更为健康的轨道上运作,以获得最好的用人效应。
别亏待作贡献者
有关方面之所以提出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最主要的一条,是因为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养老金缺口大了。很显然,那些本当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可以享受清福的人,将要继续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国家分担责任了。所以,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对于这些作出贡献的人们,国家是不能亏待他(她)们的。
道理很简单,养老金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福利,而是职工多年辛勤工作的一种积累。这从养老金的组成和来源,就不难得出结论了。养老金的基本来源有三项:用人单位缴费、个人缴费,以及社会调节基金即财政投入。如果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那么可以确定的是,用人单位缴费、个人缴费都将很明显地增加,以一个员工30年工龄为例,如果推迟5年退休,那么其个人和所在单位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将是极为明显的,因为老员工的工资基数通常都是很高的,所以缴费基数相应也会很高。那么,如果等到5年之后,那个结束延迟退休的员工,领取养老金的标准,势必也应当相应地进行提高,不再是5年前的那个档次了,至于到底应当提高多少,那是可以测算出来的,否则这些推迟退休的人们,就仅仅是作贡献,显然只有尽责任而没有享受权利了,这是有失公平的。
再说了,如何填补养老金的缺口,除了用人单位、个人要作贡献外,社会调节基金即财政投入也是需要想办法的,能不能与当地的gdp增长速度也挂个钩?因为,这毕竟也是让老百姓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渠道之一。仅仅停留在让员工自己缴、自己领,“蜻蜓咬尾巴自吃自”,是肯定不够的。
退休年龄延迟的各方看法 [篇3]
一、新闻背景:
6月7日,《人民网》上报道了一则消息:据新华社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在答复网友提问时说,“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这一表态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日,《中国经济网》上发表了《众议:推迟退休年龄 一厢情愿还是大势所趋?》;《法制日报》上发表了《时评:弹性退休制几家欢乐几家愁》等一系列关于讨论推迟退休年龄方面的帖子,引发网民强烈反响,各方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有赞同也有反对。
二、网民观点
广大网民至今不用自己缴养老保险的群体无疑会举双手欢迎,因为这意味着可以继续得到较高收入,而且在这个阶段仍不用负担相关费用。至于大量企业,则将为高龄雇员支付较多的社会保障税费,而无法用较低成本招募更有创造力的新人(由于公共财政缺位,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在内,目前企业的缴费率已经达到70%),即使本来就打算留用的有技术专长或管理能力的员工,现行政策也能减少开支(返聘一般不用付全薪)。一些员工认为,他们已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也缴纳了多年保险,凭什么再多干5年?真想多赚一点钱的话,也可在退休后另寻工作。一些员工认为,他们已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也缴纳了多年保险,凭什么再多干5年?真想多赚一点钱的话,也可在
退休后另寻工作。
至于那些做小生意甚至于无业的,靠自己缴纳社保费用,以期到时候能领取基本的养老金,那么实行新政策则要交更多的钱而享受更少的保障,而他们本来就是一些弱势群体。
由此看来,对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晚退”实施的后果是大不一样的。问题在于现行体制,决策者往往可能是一些政策受益群体,并且因而忽略了其他广大群体的利益。
赞同的意见
(一)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高级专业人员等“短缺”群体的作用,拓展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加退休后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
(二)从世界各国的通则来看,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晚退”恐怕是迟早要实行的办法,然而在眼前的情况下,处理这个问题一定要慎重,否则很可能把最近几年各级政府一直在做的努力———诸如通过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工资等办法以达成较为公平的社会分配———毁于一旦。
(三)赞成延长年龄退休,更赞成弹性退休,更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体力的承受能力退休制度,从事脑力劳动和坐办公室人员和体力劳动者不同的退休制度,工人干满30年或35年工龄的弹性退休制度,因为体力劳动随着年龄身体状况不佳本人自愿的弹性退休制度,有的体力劳动者55岁身体不好早退对个人和国家都有力减少医药开支等。。。。。。。
反对的声音
(一)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仍是供大于求,延长退休年龄,可能会挤压岗位供给,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形势。对于单位不愿意用的老同志,怎样保证延迟期限的工资,总不能又不退休,又得靠边站,工资待遇还低吧。
(二)在我国首先要解决工人与教师、公务员、国家干部退休金比例统一的问题,同是退休的人待遇差距太大了,分配不公导致社会矛盾剧增,中国共产党应该真正学习别国好的管理经验,而不是在口头上。
(三)工人做工累死人,上有太阳,下有热气,干嘛要做工到老的时候退休,年青人又进不工厂。我要是干部,天热有空调想受,又有水喝,我就做工到100岁,做到死哪天。给下岗工人点出路吧,延长退休年龄,就等于要过早饿死我们。
三、网民意见和建议
是否延迟退休?大家众说纷纭。但有两点越辩越明:一是在社会利益高度分化的当下,一刀切的延迟退休不可能平衡各方利益,达成公平社会分配。在社会保障覆盖率低、保障水平不高、不同性质的单位养老待遇差距悬殊、养老基金长期空账运行的脆弱基础上讨论延迟退休,也缺乏达成社会共识的可能性。二是区别性的延迟退休不能成为既得利益者的大餐,必须有公平公开的制度保障留下的不是养尊处优的冗员,而是货真价实的精英。对此网民建议:
(一)对企业来说,应该提前退休,才有利就业;对公务员来说,应该推迟退休,但应防止人浮于事,公务员工龄满30年可以提前退休,
但要达到退休年龄才能领取退休工资。
(二)物价年年涨,退休金也必然跟着年年涨。照这样发展下去,退休金缺口越来越大。延迟退休5年根本不够,需要延迟更长的年限。控制物价,制定灵活、自愿的退休政策是大势所趋。
(三)建议采用“减负渐退”:50岁时可每周工作4个工作日,55岁时可每周工作3个工作日,60岁时可每周工作2个工作日,65岁时可退休,不愿退休的〃可每周工作1个工作日到70岁退休。这样老同志既能把自己的经验传给精力旺盛的人,又能有一定的时间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四)建议制定这项政策的部门,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真正考虑到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千万不要想一出、是一出、照搬国外的那套,作为政策制定机关的“业绩”出台违背民意的“政策”。出台的政策老百姓是不是欢迎,能不能接受,千万不要“一厢情愿”,“一刀切”。
(五)考虑到政策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延迟政策采取“弹性+自愿”原则是必要且明智的。上海部分行业此前已开展试点,调查称有七成参与人员赞成弹性方式。有了这种地方政策探路,全国性的政策调整更需要关注另外不赞同人员的“少数派意见”,更关注不同行业部门具体标准的公平性,更关注防范公权滥用的法治体系完善,以避免加深社会转型时期不同利益阶层的矛盾冲突。
【退休年龄延迟的各方看法】相关文章:
谈谈对延迟退休的看法04-24
对延长退休年龄的看法11-24
客户对喜帖的看法05-03
对钱的看法作文07-11
谈谈对中医的看法11-23
我的看法作文12-12
对就业创业的看法11-25
对另类创业的看法11-25
浅谈对创业的看法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