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业未来展望

时间:2022-12-31 14:51:15 展望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物流业未来展望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商品流通扩大和国际贸易增长,现代化物流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重视,中国物流业取得了很多成绩,主要表现在:

1、运输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综合运输系统。

2、设施技术进步。 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也开始起步,在仓储设备、通信等技术上取得了长足发展。

3、形成产业。 一些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也已启动,吧发展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公方向和支柱产业。

4、综合化发展。 已经出现了一些转变功能物流企业,开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物流方案设计及组织设施等,使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综合化。

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物流联盟程度低,大新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基础、物流中心匮乏,而且在整体规划、配套发展、标准化方面仍待改进。

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及水平很低,新装备、新技术较少,物流装备制造业基础薄弱,质量不稳定。

3、专业化物流市场极度分散,服务内容有限,商品流通速度慢、成本高,缺乏有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4、信息系统应用处于封闭状态,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竞争日益激烈。如何配置和利用资源,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是企业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实现这种战略,没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可靠快捷的物流系统是无法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物流的功能也不再是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发展成为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当前,物流产业正逐步形成七个发展趋势,它们分别为信息化、智能化、环保化、企业全球化与国际化、服务优质化、产业协同化以及第三方物流。

(一) 信息化趋势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普及,推动传统物流方式向物流信息化转变。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物流信息化一般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1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突破点

1.2 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将日益被重视

1.3 信息网络将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最佳平台

(二)智能化趋势

国际物流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方向。智能化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和决策.

目前,除了智能化交通运输外,无人搬运车、机器人堆码、无人叉车、自动分类分拣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等现代物流技术,都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还出现了虚拟仓库、

虚拟银行的供应链管理,这都必将把国际物流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三)环保化趋势

物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现代物流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又在另一方面成为消费生活高度化发展的支柱。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就是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催促经济和消费生活同时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环保型、循环型物流转变。

绿色物流正在这一背景下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体系的净化和优化,从而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我国,由于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绿色消费理念的提高,绿色物流正日益受到广泛和高度的重视,初步搭建起企业绿色物流的平台。不少企业使用“绿色”运输工具,采用小型货车等低排放运输工具,降低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采用绿色包装,使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开展绿色流通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四)企业全球化与国际化趋势

近些年,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走进来”和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推动国内物流产业融入全球经济。这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服务优质化趋势

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使得社会和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物流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进而使得物流发展出现服务优质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优质化努力实现“5 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

《我国物流业未来展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六)产业协同化趋势 21世纪是一个物流全球化的时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使得经济中的物流规模日趋庞大和复杂,传统的、分散的物流活动正逐步拓展,整个供应链向集约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物流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七)第三方物流趋势

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资金在途费用的有效手段,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经过调查统计,全世界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性。它的潜力性集中表现在它极高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节约费用,减少资本积压2集中主业3减少库存4提升企业形象,给企业和顾客带来了众多益处。此外,大多数公司开始时并不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而是逐渐发展进入该行业的。可见,它的发展空间很大。

小结:综合可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二十一世纪,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选择最佳的物流服务,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必将成为商家在激烈的商战中取胜的主要手段。物流必将以多方向的趋势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未来中国物流业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以下七个发展趋势:

一、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物流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

二、与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物流产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三、随着物流产业不断扩大,内部分工也会越来越明确;

四、物流服务不再单一,将会向着现代信息技术等多元化发展;

五、物流产业技术步伐加快,向着现代化进军;

六、互相合作将成为物流业扩大规模的重要途径;

七、物流业制度日趋规范,市场秩序也越来越好。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晚,经验少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才开始传到我国,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多半为原先的仓储、运输企业改造而成,业务多局限于传统范围,机械化程度低、运输方式单一、规模小、市场份额少、融资能力弱、结构单一、货源不稳定、服务功能少、竞争力弱。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缺乏一个高效和广泛的服务网络量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及管理软件缺乏、高素质人才少。而且,在货物处理、配载、运输计划的制订以及资产管理的实际运作方面,也缺乏切实有效的营运保证。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结构也不够完善

第一是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企业占主导地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第二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第三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

(三)国际态势对第三方物流的影响

由于政策的限制,外企的投资还主要限于物流基础设施,通过独资、合资或合作,涉足驳船、内陆集卡甚至航空货运等。另外,外资进入我国物流业的主要目的是为外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提供分销运输服务,以便保证外商在中国市场流通的效率,从而确保和提高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总之,随着物流热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物流服务功能显著改善,出现像中远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业。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分析

(一)物流需求不足,观念落后

物流需求不足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发展历程较短,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而使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占有率不高;另一方面,我国的物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领导和职工习惯于传统物资营销方式,与物流企业要求的创新发展能力差距较大,再加上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完全破除,专业化程度低。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管理策略,在认识上还没有意识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应该成为企

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二)改制改组未到位,企业机制不适应

一是省市、地市级物资部门虽然成建制改,但大多是换个牌子的“翻牌公司”,产权模糊、权责不清,现代企业制度远未建成。二是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不够深化。三是企业约束机制乏力。

(三)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

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人才缺乏,素质不高。主要在第三方物流业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它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自动化技术,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达到第三方物流概念的要求,提供综合物流业务;同时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还缺乏有关实施Out—sourcing策略的业务素质。第三方物流不但对物流企业管理自身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求企业有在复杂情况下(兼顾多方需求)的管理和协调能力;而我国的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粗放管理阶段,未能解决好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的落后,致使管理水平难以上台阶。

《我国物流业未来展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综上所述,为了加快我国物流中心向第三方物流基地转化,拓展物流服务市场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应对策略:

(一)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物流理念

物流企业转型首要的是转变观念,提高物流企业职工的物流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的物流意识。目前应着力抓好“三转变”:一是由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二是由市场垄断分割观念向市场一体化观念转变。三是在企业管理观念上,要在企业的思想观念、经营战略、内部管理、服务水平、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根本改变,使现代物流理念深入人心。

(二)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

物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都应按照符合市场规律的产权形式规范,走先改制、后转型的路子。但从现状看,要物资企业全部退出市场也不现实。由于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相关政策也未完全到位,因而为平稳过渡,避免震荡,保持社会安定,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改制方式包括资产置换、重组再生、兼并联合、整体或部分买断等,使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职工参股、控股或全部职工股的多元产权主体,国有资本实现部分退出或全部退出。经营上实行承包、租赁、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等多种方式。同时,结合转换企业机制,并在围绕和抓住企业主要优势的基础上,向相关领域延伸,发展现代物流。

(二) 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总之,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据

可依;二是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三是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物流业未来展望 [篇2]

在当今社会,物流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物流在社会生产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物流从业者,了解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温故而知新,对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流这一名词是我国在1978年从日本引进的,它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在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概念中只有传统的“储运”意识,即传统的物资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等。从现在的观念来看,这实际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活动,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具有了物流活动的雏形。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开始由最初的国内储运为主,向以国内道路运输、仓储分拨等为支持、海空运为重心、国外物流网点服务为后续的全球性进出口物流发展。在这三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带来的理念冲击,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许多新式物流如金融物流、绿色(环保)物流、港口物流、物流地产等。这些新式物流的产生,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把握好了,就可以完善自身的业务构成网络、增强自身在物流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在整个行业内都先人一步。

既然已经说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就不得不提在此发展期间的三个里程碑事件。也正是这三个里程碑事件,促使整个物流行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首先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物流正式做为一个经济行业登上了经济舞台。一大批在如今物流行业占有龙头地位的企业走入人们的视野,如中海物流、中远物流、中外运、中铁物流等,这些企业在整个物流行业都起着行业风向标的带头作用,而在这些国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批如海丰、新时代、天地华宇、大田、顺丰等为代表的业务面包含了海陆空各个运输版块的民营企业也应势而起。

其次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一事件直接带领中国物流行业进入了外资大举入侵的时代。以UPS和Fedex为代表的国际快递物流巨头、以马士基和德国邮政为代表的国际港口物流巨头、以DHL、Schenker全球、CEVA为代表的国际货代巨头等纷纷在国内进行一系列的资本进入和网点扩张活动。这些外资的进入,不但带来了激烈的竞争,更导致了国内物流行业大批优秀人才的流失。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所造成的冲击,使得国内的传统物流企业在变中求生存、在变中求发展,促使自身更加适应了国际化物流行业的要求,极高地提升了国内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是2017年的“十一五规划”,这是中国物流业第一次被正式写入五年计划。事实证明,任何行业在任何国度的发展,都是与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宏观上的激励、实际运作上的促进和推动是密不可分的。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个个新兴的保税园区、物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物流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

内高校开设的物流专业已经从十几年前的一两个增加为现在的一百多个。在可预见的将来,一批批接受过专业教育的生力军将成为物流行业的新鲜血液。

综上可见,自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至今,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物流行业已经在短短的三十几年时间里,迅速地发展、壮大并且规范起来。我们可喜地看到,一个个物流系统软件被开发并且应用起来,取代了原始的手工操作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一种种新兴的物流模式被研发出来,取代了传统、机械、程式化的搬运送;一份份各具特点的SOP流程被定制出来,满足了国内外不同客户的需求。中国的国内物流企业正在一步步走向国际舞台,并且发展壮大起来。

所以,成绩是喜人的。我们不应妄自菲薄,看低自己在过去取得的成就。同样,我们也不能因此自得自满、原地踏步、不思进取,因为形式也同样是严峻的。

首先,在国家鼓励出口、控制进口的大环境下,出口货物占据了远超进口货物的物流比重。而对于出口货物而言,国外买家占据了更大的话语权。许多的预付货在一段时间后都变成了国外指定货。在指定货中,又有大部分客源会被外资物流瓜分,因为他们在国外有完善的自有网络和强大的本土优势,这就造成了国内物流行业的许多客户的流失。

其次,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立足已稳以后,正在开始大规模的行业扩张及兼并。比如从国际快递来说,UPS在1988年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是和中外运合资运作的,但是16年后,UPS宁可违约支付1亿美元,也要“赎身”以开始在中国的独资运作。而事实上,通过这一操作,UPS获得了在中国最主要商业城市的国际快递业务的独立经营权。

如果说ups独立事件的时间尚算久远,我们不妨来看近期发生在占据物流行业重心的货代业的收购:2017年,马士基集团下的专业物流公司Damco物流重金收购了中国民营排名第一的北京新时代空运。而就在2017年,为了完善自身的物流产业链和网点布局,新时代空运收购了当时国内最大的零担卡车公司通成物流。因此,通过2017年的收购,Damco物流一下子从以海运物流为主,变身成了国内少有的海陆空网点布局全面完善的外资物流公司。可见,国内的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外资物流在市场上的竞争,还需要警惕国际行业大鳄的扩张兼并。毕竟在市场竞争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慢鱼”的规律是恒久有效的。

最后,受经济危机影响,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式并不乐观。有专家指出,2012年全球经济很有可能二次探底。与经济下滑或者说复苏缓慢相对应的,则是生产的减少以及生产速度放缓的表象。而货物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流领域,也必然因此受到严重的冲击。如果经济复苏需要的时间过长,那么许多小型的或者业务面比较单一狭隘的国内物流公司,将会是第一批倒下的。

但是,即使面临再严峻的危机和挑战,也降低不了我们对中国物流行业的信心。因为我们坚信,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的!逆水行舟,方显男儿本色!中国的物流行业自改革开放以后,历经体制改革、行业调整、外资进入等种种风潮之后,已经形成了国企、民营、外资三分天下的局面。在经济形式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优化产业布局、完善物流体系、搭建先进信息平台、合理降低成本和有效进行资源整合等积极面对的举措,是中国所有物流企业都应当去思考并且落到实处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在国际化经济浪潮中的弄潮能力。我们始终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下、在充分发挥本土化优势的经营下,中国的物流行业,必然能熬过经济浪潮中的寒冷冬夜,迎来阳光灿烂的明媚新春!

我国物流业未来展望 [篇3]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

我国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从国外引进了“物流”概念,随即进行了物流概念和物流管理方式的普及,并首先在天津、苏州、沈阳、石家庄等地进行了物流、配送方面的试点。但由于我国当时商品市场供求总体上还处于“卖方市场”,缺货断档的情况经常出现,因此使得物流无物可流,配送无货可送,试点工作难以大范围推广。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总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商品的供应也日益丰富,多数商品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出现所谓结构上的过剩经济。与此同时,我国逐渐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以及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项涉及经济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来抓。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物流技术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开发了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巷道堆垛机、机器人穿梭车等技术,同时在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技术、网上仓库管理系统和汽车调度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配送物流系统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水平的差距还很大,与加入wto以后新形势的要求还差的很远,亟须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现以2017年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为例,借以引出现阶段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二、2017年物流业发展的三大特点

(一)在油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冲击下实现了平稳增长。(1)原先设想的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十一五”期间能下降2个百分点,现在照实际情况看来难度很大。从2001年的18.8%到2017年的18.4%,六年才下降0.4个百分点,这就说明中国物流粗放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还没有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2)社会物流总额增长26%,说明中国确实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国内大宗商品流量也极大,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都是世界第一。

(二)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调整、重组,我国国有、民营、外资物流企业与物流市场的集中度有所提高。(1)2017年物流企业50强排序的入门门槛有所提高。2017年第50名主营业务收入为3.5亿元,2017年为6.2亿元。2017年超10亿元的有35家,超30亿元的有18家,超40亿元的有11家,超50亿元的有8家,超100亿元的有3家。(2)工业企业、流通企业、物流企业加快供应链整合。比如,上汽与安吉天地、联想与中铁快运、中石化与中外运、鞍钢与中远等。这种以供应链为纽带建立的战略联盟将加速发展。

(三)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新的改善。(1)各地各级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2)物流企业税制改革与配送车辆进城有一定突破。(3)物流人才短缺有一定缓解。(4)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有一定程度提速。(5)物流相关固定资产投资2017年达到9,430亿元,同比增长18.8%,运力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

由以上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1、观念障碍、体制分割,研究缺乏整体性。在运输管理体制上,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和协调;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地区各管一块,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实行一种分段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不仅无法适应和满足物流业发展的要求,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物流企业的发展。

2、物流技术装备落后,物流标准不统一。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物流基础设施大都简易、落后,运输设施通达程度还不高,运输主通道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物流基础设施一般投入大、见效慢,物流产业社会效益大,但物流企业自身利润率低,仅靠企业投入难以奏效。而现阶段物流标准的不统一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向规范化、高效化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

3、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是物流升级为“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模式。目前,我国物流成本约占gdp比重的21%,但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仅为10%。近年来,代表全球先进物流配送方式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其在国内的市场规模虽以年增30%的速度发展,但其开支仅占国内物流业开支总额的3.2%,远低于美欧的8%~10%,并且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还限于简单的传统运输、仓储等基本业务,增值服务有限。

三、中国企业物流未来发展战略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国际上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这两个“转变”和“转移”,必将推动物流业结构调整。

1、企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的趋势在物流需求扩大、成本上升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经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向钢铁、建材、汽车等上游企业扩展。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将会加强深度合作,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2、企业物流的专业化趋势也相当明显。一些具有强势品牌的生产企业,如海尔、联想、双汇等已发展了大批连锁专卖店,并相应发展自身的物流配送网络。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

3、随着物流服务需求的高速增长,物流企业业务量上升较快。物流企业规模化与个性化的趋势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1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调查的综合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增长37.9%,仓储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增长22%,运输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只增长了1.3%。物流企业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传统服务的整合和专业化服务的创新。

4、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的物流市场正在成为国外企业关注的重点,投资的热点。一些国际化的企业将加快并购国内企业,完善在中国的网络布局,国内物流网络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一部分。同时,随着全球化配置资源的推进和中国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优势的减弱,国外企业也会把产业转移的目标选择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

5、区域物流集聚与扩散的趋势。区域物流集聚的“亮点”有:一是围绕沿海港口形成的“物流区”。除传统的“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等地以外,厦门港、连云港,特别是处于北部湾地区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都有大的动作。二是围绕城市群崛起的“物流带”,“如成、渝地区的综改试验区,辽宁中部城市群,黑龙江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等。三是围绕产业链形成的“物流圈”,如青岛的家电、长春的汽车、上海的钢铁、汽车和化工等。

区域物流扩散的“热点”有:一是配合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物流发展稳步提升,物流服务向中西部地区渗透和转移。二是农产品进城和日用工业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下乡推动的城乡“双向物流”,带来现代物流方式由城入乡的扩散。三是大量依靠国外进口的资源型企业由内地向沿海外迁,以优化产业布局,降低物流成本。四是区域间物流合作逐步加强。

6、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与建设趋势。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有相当规模。2017年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7.8万公里。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57.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6万公里。我国拥有1,400多个港口,各类生产性泊位35,753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1,403个,内河通航里程12.3万公里。全国运输机场总数从2017年底的147个增加至152个。

7、物流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的趋势。2017年有可能是物流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最多的一年。物流资源要素全面紧缺,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平均利润率将会进一步下降。现有的仓储能力已显不足,新建物流设施取得土地难度加大,所需费用大增;企业发展资金短缺,融资困难;高端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操作性员工成本持续上升,稳定性下降等问题。

四、总论

在新的发展时期,物流业的发展还需要一些新思路和一些新政策措施来加以推进。

首先,要结合“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意见来提出进一步细化我国物流业发展思路和指导性意见。

其次,要加大投入。加大投入的目的是要提升整个物流业的发展能力和设施水平,要从基础设施、人才和创新等方面来加大投入的力量。

第三,要改善和加强政府在物流领域的一些公共服务,特别是强化政府职能,包括信息服务和公共的服务设施的平台建设以及加强物流领域的全行业的管理。

第四,就是体制的改革和机制的创新。因为整个物流领域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制度性障碍,特别是在一些基础的物流领域,包括铁路体制、交通运输体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造成了我国物流市场存在着过度竞争的环节,也存在着高度垄断的环节。

第五,要强化一些规划,特别是从省和区域的角度和城市发展的角度来出台一些具体的物流发展规划,这对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物流业未来展望】相关文章:

我国环境保护未来展望(精选7篇)02-19

我国对物流业发展前景的投入08-03

对未来展望的句子07-18

对部门未来的展望11-23

对未来的效果展望11-25

对未来教育的展望11-17

遥感对未来的展望11-25

对医院未来的展望11-25

对医学未来的展望11-25

企业对未来的展望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