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医学未来的展望
细胞治疗是利用患者自体(或异体)的成体细胞(或干细胞)对组织、器官进行修复的治疗方法。广泛用于骨髓移植、晚期肝硬化、股骨头坏死、恶性肿瘤、心肌梗死等疾病。细胞治疗技术已经成为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虽然国内细胞治疗研究不断取得重要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会对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转化产生负面影响的不规范现象。
一般来讲,细胞治疗包括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以及干细胞治疗两大类。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模式,它从病人体内采集免疫细胞,然后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再回输到病人体内,来激发以及增强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以治疗肿瘤。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法。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四大类:过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非特异性免疫刺激、以及免疫检验点单克隆抗体。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是国际研发热点,主要包括TIL、TCR、CAR、LAK、CIK、DC、NK等几大类。美国前总统卡特在2017年12月宣布其接受4个月的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脑部的黑素瘤已经完全消失;且自美国5岁女孩Emily接受CAR-T疗法后病情得到完全缓解之后,癌症免疫疗法已经被列为当年排位第一的科技进步,自此世界各大药物和疾病研发巨头也加强了在该领域的研究。
目前,研究最为火热的免疫细胞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CAR-T疗法前景:
CAR-T技术是目前研究最为火热的一种免疫细胞疗法。在目前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中,美国的CAR-T临床试验数量稳居世界第一。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Carl H. June 团队在临床上的CAR-T研究相对较为领先,其治疗急性淋巴白血病的CD19的2期临床结果将会在今年的7、8月份公布。美国在研项目中临床项目仍然以CD19为主,在实体瘤方面大多扔处于I期,并且已公布的临床结果并不理想。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用 mRNA 暂时表达 SS1 抗 mesothelin 的临床 1 期实验中, 虽然观察到了腹水中癌细胞减少, 但是效果短暂, 很快病程就进一步恶化了。 这与初期研发采用了鼠源性抗体并产生了自身免疫有关。贝勒医学院采用 2 代 CAR-T 以 HER2 靶点治疗神经胶质瘤的 1 期临床中, 16 个病人只有 1 个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 7 个病情稳定( Stable disease, SD)。 贝勒医学院以 GD2 为靶点治疗神经胶质瘤 的早期研究中曾经有 3/11 的 病人达到短暂的完全缓解 ( Complete response, CR),但是具有共刺激因子的研究结果还需要观察。
中国的CAR-T临床疗法数量仅次于美国,但是由于我国存在很多技术初创公司,信息不对外公开,加上我国细胞治疗临床实验审批权下放在医院一级、缺乏中心化查询机构,还有技术来源不完全是医院自主建立等原因,使得我国很多的临床研究进展无法获得。就目前已知的CAR-T疗法临床研究情况来看,西比曼、科济生物、 博生吉、 雅科生物、 北大未名 等后发企业将目光同时瞄准了实体瘤和血液瘤:西比曼生物科技收购了 301 医院 4个 CAR-T产品并拥有后续产品的优先权;科济生物独有的 GPC3 靶点治疗肝癌和 EGFR治疗神经胶质瘤; 雅科生物在同济医院和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进行 CD19 产品临床试验;博生吉在精囊腺癌中 MUC1靶点的 CAR-T 产品取得初步疗效;北大未名生物研究所在安医
大二附院做 CD19临床。
由于国内相关技术企业数量的增多和国外技术的嫁接等原因,CAR-T疗法在国内的发展将会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而且有可能会在某些地方赶超欧美国家。但是由于国内政策的缺失,当前实验规范程度不够,所以预期在海外获批之后,国内才会跟进。
(二)基因编辑辅助细胞治疗
基因编辑技术指特异性剪切基因组DNA位点的技术。基因编辑特指在基因组上进行特定位点的剪切。基因编辑是指在基因组上剪切将基因编辑与传统的暂时性表达的质粒区分开来,对特定位点剪切将基因编辑与随机整合进入基因组的逆转录病毒区分开来。
基因编辑的优势在于特异性直接编辑基因组,具有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当前的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分为三种:ZFN、TALEN和CRISPR,它们的技术各具优势,这三种技术的比较图如下图:
基因编辑在临床应用上仍然处于早期,主要应用仍然在科研领域。传统上基因编辑技术主要用于缺失某种正常蛋白的的罕见病领域,例如Bluebird Bio在镰刀血病中就是利用 MegaTAL 实现基因编辑。在过继免疫细胞治疗领域,CAR-T 与 TCR-T公司( 例如Cellectis、 Adaptimmune)等都采用基因编辑敲除内在TCR 和MHC的方法制作通用细胞,另外敲除 CD52 也可以获得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总的来说,虽然前景广大,但是技术本身还处于临床研究期,离大面积进入应用还有段距离。另一方面在科研领域,CRISPR对于研制基因敲除动物模型有重大帮助。由于采用廉价的核酸识别,而不是费时费力的设计结合蛋白,极大的降低了模式动物创制的成本。
《对医学未来的展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TCR
T细胞受体(TCR)修饰的T细胞是当前过继性细胞治疗ACT技术中两大最新的技术之一(另一项是CAR-T),实现了从基础免疫学机制研究到临床免疫治疗应用的转变。目前有三种使用效应T
细胞的过继细胞疗法正朝着注册审批的方
向行进。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虽发展缓慢,但数十年来一直进步,近期一项针对转移性黑色素瘤的国际III期随机试验已经开始。新近组建的Lion Biotechnologies公司正商业化应用TILs治疗黑色素瘤和其他有T细胞浸润的肿瘤。
与TILs相比,开发转基因的方法克服对肿瘤特异性T细胞免疫耐受。这种方法通过转导嵌合抗原受体(融合抗原结合域及T细胞信号结构域)或者TCR α/β异二聚体,使T细胞能够重新高效的识别靶细胞。通过输注能够识别特异靶标的基因修饰T细胞,赋予免疫系统以新的非自然免疫活性。这种方法除了能像细胞毒性化疗和靶向治疗快速杀灭肿瘤外,还避免了疫苗和T细胞检查点疗法的延迟效应。除了极个别情况外,细胞疗法的个性化指的是自体的、源于患者的T细胞。正因如此,过继细胞治疗的开发主要依赖于学术界与制药行业的紧密合作。在这个模式中,学术界与工业界共存,前者开发和检验细胞工程技术的新思路,后者扩大和实现新方法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影响力。这种学界和工业界的合作伙伴关系已经在全球的许多机构中出现,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与诺华,贝勒医学院与Bluebird Bio、Celgene公司,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哈钦森弗莱德癌症研究中心与Juno Therapeutics公司,国立癌症研究所与Kite Pharma,西比曼与中国解放军总医院。总体来说,现在有数十家细胞治疗领域的企业总投资达数十亿美元。
这种合作关系的影响力仍不明确,学术界的学术自由与大型企业专注于价值相遇必将产生冲突,寻求校外的项目资金支持和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将成为创造这个领域的学者与谋求获得技术授权的制药公司之间激烈争论的话题。
干细胞(Stem Cell),在生物学界又被称为“万能细胞”,它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以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干细胞的英文“Stem”即为“起源”的意思。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各种克隆技术,如克隆羊、克隆牛,利用的就是基于干细胞的克隆技术。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其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眼球。
目前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的干细胞治疗主要有几种疾病的临床研究报道情况如下:
1).MSCs治疗脊髓损伤
通过搜索国内外相关的临床文献可知,接受脊髓损伤的患者的实验指标(ASIA触觉评分、Frankel评分总体改善率、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评分)具有更高的低热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损伤有一定的疗效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但是还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在2017年通过治疗结果首次证明了异体MSCs治疗SLE安全有效。且病人在移植MSCs后9个月及12个月时有一定的复发率,提示可在移植后6个月给予重复输注以维持疾病的长期缓解。
3).干细胞治疗急性植物抗宿主疾病
检索有关MSCs预防HSCT后GVHD方面的临床文献,通过研究文献试验结果可知:MSCs未能降低急、慢性GVHD发生率;MSCs未参加原发病复发率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率;MSCs未改善病人总体生存率。MSCs可能对GVHD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由于尚缺乏大样本的RCT证据支持,MSCs对GVHD的预防作用尚不能作出最后
结论。
4).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
海军总医院与国内11所医院及北科生物合作研究,进行了国内首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 WJ-MSCs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WJ-M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的,无免疫反应,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显著提高心脏收缩功能,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及心力衰竭发生,且另有证据表明,原始的 WJ-MSCs 确实远较自体的成体干细胞更具旁/自分泌效应,更具增殖活力及分化潜能。另有试验表明,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与急性心肌梗死对于减小患者梗死面积、提高左心室射血功能具备着确切的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
《对医学未来的展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5). 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 Karussis等人的对于干细胞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具有定向迁移的能录且较为安全,还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显著的免疫调控功能。
剑桥大学间充质干细胞在该领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前后没有观察到严重的不良事件,而且经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患者的视力以及视觉诱发反应均有所改善,而且视神经区域增加。
日本札幌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研究证明了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减少脑卒病灶;韩国亚洲大学的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安全有效。
6). 干细胞治疗肝功能衰竭
通过查找相关临床实验资料可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可以成为肝移植前的过渡治疗手段。
7).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
日本Kansai医科大学的医生和我国的科研人员对糖尿病足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发现该治疗手段使大多数患者达到了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的目的。目前我国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例数大约在8000例左右,从目前临床上反馈的结果证明了这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有效、值得推广的技术。
8). 干细胞治疗黄斑变性
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Stein眼科学院、 Wills眼科医院、 Bascorn Palmer眼科学院展开的hESC-RPE细胞悬液移植多中心I/ II期临床试验中, 采用 ACT公司提供的hESC-RPE对干性AMD和Stargardt病患者进行视网膜下腔注射。实验结果发现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目前,干细胞的研究正在向临床应用转化,干细胞的安全性数据多来自一些干细胞的早期探索研究和 I、 II 期临床试验。总体来看,胚胎干细胞已经在动物试验中发现,未经分化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后可以形成畸胎瘤;诱导多能干细胞已经被证明大约 20% 诱导多能干细胞后代会发生肿瘤,且其诱导过程中需使用反转录病毒,对临床使用的安全性也需要验证。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细胞资源需要同时符合几个重要条件,即培养方便、可以在体外大量增殖,获得的终末分化细胞需要具有功能,同时又具备较低的致瘤风险。然而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具备亚全能性的胚胎干细胞还是体细胞来源的诱导型多能性干细胞,直接进行体外分化,都无法同时满足这些要求;异体造血干细胞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急慢性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会影响移植成功的患者的存活。间充质干细胞目前的临床研究上没有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脂肪干细胞研究也未发现与移植有关的严重不良反
应。从目前的研究结果和文献来看,自体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成体干细胞移植,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干细胞研究进展:随着国际上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干细胞应用相关法规的颁布,干细胞产品的研发和在于疾病的应用研发也有了较好的成果和较大的突破。韩国在干细胞药物领域的研发为世界瞩目。如果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那么,干细胞研究将在生命科学中起着主导作用。相信,依靠人们的聪明才智,必定会在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喜人的成果,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带来希望。
对医学未来的展望 [篇2]
2017年1月7日,中国生命科学重要研究基地之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图书馆的三楼会议厅内,集聚了近十位中国检验医学领域的顶级专家。他们正在参加一个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检验医学走向何方”的非正式学术研讨会。而他们的主要议题就是——
“我认为,中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最重要是两个方面:技术和管理。”谈到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瘦削而富于激情的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主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申子喻立刻变得表情丰富起来。
未来路线图
按照申子喻的理解,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五种趋势:管理方面将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技术将向自动化发展,检验将向量知数源方向发展,人员分工向细分化方向发展,独立实验室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申子喻是有资格对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的。作为国家检验医学领域主管机构卫生部检验中心的主任,他对中国检验医学的现状有着比别人更为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而其对未来发展的判断正是基于此点而达成的。
其实按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王清涛的观点,对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走向进行探讨,可以基于两个方面:实际需要(包括政府需要、临床需要和实验室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市场规律(要考虑竞争的影响)。为此,他认为:“检验医学未来将向五化发展,即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人性化和临床化。”
技术路线图
对于检验医学技术,北京铁路总医院临检中心主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张曼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她看来,目前我国检验医学常规技术已经与世界接轨。而随着教育体制的完善,系统培训、专业培训的加强,我国检验医学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这就为将高精尖技术引入检验界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契机。 申子喻进一步指出:“自动化应该成为检验医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分子生物学也应该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亮点。”可以看得到的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突破性的解密,个性化治疗将会逐步成为发展的趋势。
因此,张曼断言,随着物理、化学方面的进步,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方面技术的进步和逐步引入,检验界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它不仅使疾病诊断由现在的事后检验向前瞻性转变,提高早期诊断的比重,还会对用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治疗效果进行积极的评价。
问题路线图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检验医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新的问题在不断地涌现出来。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对检验价格的强制性下调,似乎只有检验费用下降整个医疗费用才能降低。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很多情况下,通过认真细致的检验不仅能够为临床确诊提供帮助,还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避免花很多的冤枉钱”。国内检验医学界专家泰斗、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杨振华表示。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持,杨振华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指出,目前国内检验界在标准方面还非常薄弱,不仅一张检验单一个城市通用的目标遥不可及,就是在一家医院内也还不能实现检验结果的统一。
北京医院临检主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兼秘书长郭建则在总结之后提出,目前国内检验医学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标准问题、检验的发展和技术的发展、实验室管理、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检验成本和医疗成本关系、资源共享问题、如何做大检验问题。
就拿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来说,过去检验科的作用就是供给资料,因此要求检验科提供的结果要准确、及时。而现在在国外,检验科已经开始从供给资料向供给信息转变。杨振华表示,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实质上就是从供给资料向供给信息的转变。而供给信息就不仅要提供数据,还要把这些数据说清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一支真正检验医师队伍,而建立它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开始。 产业化路线图
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田亚平教授认为,目前检验医学行业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进一步推进产业化的问题。田亚平教授指出,由于对试剂配方、反应原理都没有研究,因此现在国内检验界做的事情实质上是拿别人的反应原理配成试剂。不仅如此,目前从产业现状来看,“国内只有试剂行业,仪器行业不发达,这样就形成仪器和试剂不配套”。杨振华表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观念问题,不注重配套。国外试剂为什么那么贵?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人家在配套仪器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气,使得产品质量非常可靠。
因此,国内检验医学行业如果只是搞最简单能够赚钱的试剂,仪器不做,原料不做,不加强自己的自主研发能力,就永远没有出路。
即使如此,专家们还是认为,中国检验医学界已经过了群雄并起的时代,并进入到规模化阶段。这个时候,就需要形成大的实力集团。为此,专家们认为,需要包括检验中心、有实力的检验科、独立实验室,以及厂家、科研单位共同参与进来,形成组合,以尽快完成产业整合。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乐斌对此表示了认同。他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产业链的概念,是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的三位一体。吴乐斌认为,只有三方形成一种真正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提升我们国家检验医学及其产业的水平。
结束语
为了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检验医学将走向何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我们预先为研讨会设置了四个相关主题。得益于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邀请到了近十位检验医学界的权威专家,针对上述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而随着专家们研讨的不断深入,中国检验医学的走向也开始在我们眼前逐渐明晰,我们姑且称之为“路线图”。
其实,此次研讨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还将针对此次研讨会上提出的观点和问题等继续展开相关研讨,我们更希望通过这样的讨论能推动中国检验医学更好的发展,更快的走在世界的前列。
[1] [2] [3] 下一页
需求决定检验医学发展方向
王清涛
检验医学是一门学科,一个产业,它的发展需要政府、医院、企业、实验室本身多方面的关注。其实,探讨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走向,可以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实际需求,二是市场规律。
需求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政府需求。政府需求是要求医疗机构质优价廉,目前更加关注的就是医疗安全这方面的内容。
提倡“医疗安全、服务绩效”,医院医疗资源的整合就显得非常重要,在2002年底、2003年初对于北京市医院的检查来看,我们发现一些三甲医院临床小实验室比较多,一个医院同一个项目多个实验室同时开展等突出问题都会使得我们的服务,我们的绩效,我们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就是降低成本,还有就是项目的优化和循证。再有就是绩效。
另外从临床需要来看,临床更关注的是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服务到不到位,检验报告的及时与否。从实验室的角度,告知与咨询常规化将来是一个趋势。为什么提到常规化?现在有好多检验科,好多实验室已经做到临床告知,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运输、保存等等这些方面。好的检验科做到了,不是所有的检验科都做到了,甚至有一些检验科不是常规化的一个工作。再有就是咨询,这样的软件可以称之为是临床检验的专家系统。因为我是搞微生物的,在细菌检验方面专家系统是早已经应用于临床了,尤其是一些自动化的检验设备,他们已经把细菌耐药的一些信息,一些表型特点和基因特点全部以软件化的形式编成了程序。比如说这种细菌表象是耐药的,表象和临床有效性是有差异的,这些特例都在专家系统中体现出来,所以就会把一些准确的信息提供给我们,我们就可以通过检验报告给临床以非常准确的建议。所以说对于整个检验来讲,专家系统将来也是一个趋势。
第三是实验室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验室要考虑政府,考虑医保,医院、临床等方面。所以我提到规范化、标准化的问题,这里面检验路径的优化是比较关键的方面。实际上我们检验医学也应该有一个检验医学的路径,检验医学的路径如何优化,如何持续的优化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说标本种类的规范化,实验室全自动化的启用,临床咨询队伍不断壮大,各个专业组的优化组合,这都是面临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就是竞争的影响。独立实验室,临床的POCT,医保的选择这些方面都对实验室有冲击,也就是说也存在着竞争。这就使我们实验室要向循证、规范、经济发展。对于独立实验室的发展问题,我认为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是市场影响,二是人为因素影响。如果哪个地方,哪个区域市场的因素大一些,人为因素小一些,这个土壤就比较适合独立实验室的发展,比如说将来的赢利性的医疗机构、个体诊所、体检中心,他们更加关注、更加注重的是市场的规律。经济经营这一块,所以这就使得独立实验室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再一个就是企业方面,企业对市场的关注,使得我们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检测指标不断出现。比如说现在DNP等等这些新的指标出现,很多都是用企业的实验室来研发的。
综上所述,我个人的观点,将来检验医学有这么五化:“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人性化和临床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未来发展呈现五大趋势
申子喻
中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技术和管理。第一,从管理方面来说,实验室是一个过程,标准化、规范化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像美国、德国、法国等,已经制定了一些关于临床检验的法律,其实这就是标准化、规范化的最高源头。
另外,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有大量的相关推荐性的指导原则出台,强调的也是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
第二就是技术。从技术方面来讲,自动化应该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另外分子生物学也应该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亮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突破性的解密,针对个体化的治疗以后会逐步成为趋势。个体化治疗的基础是什么?是要有个体化独特的诊断。比如说基因,每一个人都出现偏差不一样,不像我们现在治疗诊断,例如只要得肺炎基本上都是一个处方,同一个类型的病全用一个方案治疗。
第三,从检验角度讲,临床检验数源的准确性问题一直存在,甚至不同的厂家对同一检验做出的结果也不一样,同样的机器不同厂家生产的也不一样。而临床检验是给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服务的,因此上述情况的出现就会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困难。现在国际上比较强调量知数源的问题,这应该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第四人员分工问题。这个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但在我们国家却还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实际上现在在实验室、检验科,工作职能没有明确划分,与上述所说治疗诊断方案一样,不论什么层次的人员,基本上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没有真正体现出检验的内涵和价值。现在很多医院都在强调自己现在引进的都是博士生和硕士生,可问题是不管你引进的是博士生还是硕士生,关键要人尽其才,使其在不同的岗位上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检验岗位的人员分工必须要细分,也就是说需要有人专门做实验,有人专门做质量控制,有人专门对报告进行审核,有人专门和临床进行联系等等。
第五,独立实验室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独立实验室的主要好处在于节省资金、保证质量,有利于国家现有医疗资源的补充,而不是对现有国家医疗资源的冲击,于国于民任何一方面都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对医学未来的展望 [篇3]
目前,镇所在地有公立医院一所,市区有公立医院七所,民营医院十一所。医院如何在公立和民营医院的夹缝中生存、发展、壮大,应该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定位,科学布局,突出医院重点。医院的定位。是建立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还是朝着专科医院的方向发展。董事会要在医院建设的初期做好决策。综合性社区医院,其主要是对社区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上级医院搞好中间或院后服务见于医院目前的情况主要应以门诊病人为主,以多发病常见病为主,树立“中西医结合特色”,坚持特色就是品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形成个性鲜明的医院风格。专科医院以门诊和收住住院病人共同发展,且需要有专科特长和有临床丰富经验的住院医生。专科性医院也是民营医院的发展方向,也迎合了部分城市及农村富裕人口的医疗需求。
二.人才的培养及聘请。人才是医院竞争发展的根本,大力加强对医院现有人员的赛选和培养,建立淘汰和激励机制,对重点人才应建立长期的用人合同及奖励办法,在工资待遇方面,一方面要体现各级人员的层次,另一方面要让医生看到奖励的希望,对任务每半年或一季度进行一次调整,在现阶段任务不要过高是医生失去信心,对特殊岗位人员待
遇要进行适当补偿,是人才不要流失。一是不断引入特色人才(建立周末专家门诊或者每周定期专家门诊,并告知病人及家属,建立预约登记,专家门诊时间确定后,及时和预约登记病人联系,让其前来就诊)。二是要防止其他民营医院挖走人才。发挥办公室的作用,不断的搜集平凉及周边地区医院退休特色人才及专家,建立人才信息库,及时沟通和聘请。鼓励医院未取得执业资格人员积极参加资格考试,尽快取得从业资格。
三.发挥辅助科室作用。提高辅助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医生提供可信度高的辅助诊断数据。辅助科室是医院创收的关键,适当的开展体检、减少特诊费用等活动来发挥辅助科室作用,是设备成本尽快收回。
四.营造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积极与政府部门开展合作,参与有政府主导的有关为群众服务的活动,如医疗下乡、为敬老院人员进行体检并发放少量的常用药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宣讲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在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健康常识宣传栏,在春节前有集日派出部分人员发放医院宣传单,介绍医院特色及专家特长等形式,增加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和公立医院展开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助上级医院搞好院后服务(住院部功能健全后可作为大医院的康复治疗中心,费用低便于群众照顾病人),来吸引更多的病人。
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大力挖掘医院内部人员的资源潜力,不断增强医院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定期的召开会议(每次半小时左右)进行互相沟通,或者交流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如何能够更多的吸引来病人,建立奖惩制度,对医院发展和效益有好处的建议或者行动要及时发现并适当的给予物质奖励。对全院人员推销医院进行适当指导,现阶段应该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医疗质量,通过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降低服务和药品价格,来提升医院的信誉度。
六.加强内部管理,发挥职能部门(办公室)作用,搞好内部管理,降低内部损耗和成本。搞好外部联系,加强同卫生部门,社会保障部分,以及公立民营医院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了解和掌握国家及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尽可能的取得政府的扶持政策。尽早取得农村合作医疗资格,以群众效应带动医院事业。
以上建议还有许多考虑不到和不妥之处,请指正。
2017-12-27
【对医学未来的展望】相关文章:
对未来展望的句子07-18
企业对未来的展望11-25
对未来的展望范文11-25
对部门未来的展望11-23
对未来的效果展望11-25
对未来环境的展望11-25
对医院未来的展望11-25
对企业未来的展望11-25
遥感对未来的展望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