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游戏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纵观自网络游戏发展到如今,游戏市场,尤其是网络游戏市场已经达到空前的火爆。游戏市场由以前的一家独大,到如今的百家争鸣,由以前的横版2D发展到如今的2.5D、3D,进步不可谓不大。加上大量游戏玩家的加入使得这个肥硕的市场也拥挤起来,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之下于2017年作出,通过此调研了解游戏玩家的心理,作出对应措施来吸引以及留住游戏玩家。
通过调研得知:游戏的画面、游戏性以及服务器等诸多硬件软件设施成为玩家选择加入游戏的重要指标;而作为开发和代理商通过游戏道具收费、包月收费、在线时间收费等手段赢取了巨额的利润。而太过商业化的运做使得游戏的质量越来越差,玩家被宣传吸引又因服务器差、外挂、高收费等离开游戏,是游戏公司应该注意的问题。而提供高质量以及安全游戏环境,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措施才是吸引玩家,留住玩家的最好手段。
一、 调查背景和情况
1、调查背景
随着网络的越来越普及,网络游戏得不断更新、发展,使得众多网络游戏接踵诞生,面上已经存在的众多网络游戏产品,包括: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休闲动作类网络游戏、棋牌桌面类游戏、其他网络游戏,形成了网络游戏百家争鸣的热烈景象。在此情况之下,玩家如何选择游戏、选择什么游戏,游戏开发(代理)商如何推广以及留住现有玩家成为了巨大游戏市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2、调查目的
通过网络调查①,了解消费者即游戏玩家的消费心理,了解分析取得游戏玩家选择进入游戏,成为忠实玩家的条件,最终为游戏开发(代理)商赢利的目的。
3、调查时间及调查渠道
2017年4月通过网络调查发放问卷,回收汇总,分析。
二、调查内容②
1.消费者及网络游戏玩家的性别比例
从整体用户的比例来看,中国网络游戏用户仍以男性为主:
77.5%的网游用户为男性,而女性用户则为22.6%。男性比例较2017年提升了约2%。
2、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年龄分布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的主力是19-25岁之间用户,该年龄段用户占到了整体用户的60.6%,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是拥有时间和没有家庭压力。
高龄网络游戏用户比例仍有待提高,28岁以上用户占16.4%,随着网络的不断深入高龄游戏玩家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而高龄游戏玩家一般拥有高投入的潜在可能。
18岁以下用户群已经只占整体用户的9.5%,较2017年增长6%,“90后”逐渐成为网游用户群中的生力军。
图1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年龄分布
3、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职业构成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中33.5%为上班族。中国网络游戏用户的主体具有稳定的可支配收入,足以提供他们在游戏中的消费。
另外个体经营者、中高管理层人员的中高层收入人群,占整体用户的20.9%。拥有着高消费的潜力。
图2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职业构成
4、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游戏年龄构成
中国网游发展10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平均游戏年龄约4.6年,游戏年龄超过5年的用户占42.3%。
对比来看,中国网络游戏的发展,在用户游戏年龄的体现上看处于壮年时期。
图3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游戏年龄构成
5、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进行游戏的时间分布
18:00-22:00是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进行游戏的主要时间,其中27.2%的用户在18:00-20:00进行游戏。
图4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接触网络游戏时间
6、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对画面风格的偏好
64%的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偏好于拟真风格,而单独偏好Q版风格的用户只占8.3%。
27.2%的用户表示两种画风都接受。
图5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对画面风格的偏好
7、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对游戏类型的偏好
角色扮演类游戏仍是中国网络游戏用户钟爱的游戏类型,有58.8%的用户偏好,而动作类游戏超越了射击游戏达到29.8%。
动作、射击、体育竞技类游戏在2017年,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质量,均快速发展。该类型游戏拥有良好的用户认知度,前景良好。
图6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对游戏类型的偏好
8、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对收费模式的偏好
46.4%的游戏用户更偏爱道具收费,这也是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主流收费模式。
40.6%的用户更喜欢计时收费,在道具收费大行其道并难免破坏游戏性的环境下,时间收费模式逐渐回归。
13%的用户选择其它收费模式,包括时间/道具混合型收费、按游戏疲劳值收费、CD-KEY收费等模式。随着竞争的加剧,国际游戏的进入,新收费模式也将逐渐露出水面。
图7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对收费模式的偏好
《游戏市场调研报告范文》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9、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接受游戏广告信息的途径
互联网媒体几乎覆盖了网络游戏用户的全部信息渠道,57%的从官方网站得到信息,游戏网站及门户网站分别占用户接受信息渠道的39.5%、37%。
朋友推荐和网吧均是非媒体的广告,朋友推荐这一口碑方式拥有27.4%的用户认可。而网吧平台/媒体也具备了与专业游戏杂志相同的推广效果。
另外随着腾讯QQ的极大普及,预计其广告力度必将成为游戏广告的有效推广方式。
图8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接受游戏广告信息的途径
10、中国网络游戏用户选择游戏的标准
超过50%的用户认为游戏画面及游戏剧本是选择游戏的标准;游戏人气、操作、网络环境也是用户所关注的选择游戏的标准,分别达到了34%、29%、29%、29%。
图9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选择游戏的标准
11、中国网络游戏用户的游戏行为偏好
54%的网游用户在游戏中喜欢做的事情是游览游戏场景,超过练级行为的39%。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内涵正在上升,结交朋友和探索新鲜事务都超过33%。网络游戏用户正在脱离打怪、练级、PK的整体价值导向。
图10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的游戏行为偏好
12、中国网络游戏用户青睐的游戏内外活动
60%的用户对双倍经验活动尤为青睐,而选择增加掉宝几率和收益的道具的用户也达到了50%。
面对网络游戏内外的活动,用户更加在乎自己所获得的收益,相对更为理性的追求价值的最大化。
图11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青睐的游戏内外活动
13、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对网游不满之处
60.7%的用户不满意服务器质量,而57%的用户认为虚拟道具价格太高。54%的用户认为外挂严重。
以上三点超过50%的用户不满是中国网络游戏的弊病,长此以往不利于产业的发展,而这三点问题都是网游企业可以努力改变的。
图12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对网游不满之处
14、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消费意愿
超过88%的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有过消费行为,而点卡购买占到其中的
67.3%
图13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消费意愿
三、结论性分析
中国网络游戏玩家大多以男性为主;年龄分布在主要在19-25岁之间;以上班族和学生为主力军;在10年的游戏发展中,平均游戏年龄在4.6年左右;大多游戏时间在18-22点;对游戏风格偏重于拟真风格;角色扮演类游戏仍是中国网络游戏用户钟爱的游戏类型;46.4%的游戏用户更偏爱道具收费;官方网站是游戏玩家取得游戏信息的主要手段;游戏画面及游戏性是游戏玩家选择游戏得主要标准;游戏行为的偏好大多数为浏览游戏场景其次为练级、结交朋友、探索游戏;游戏活动玩家最为青睐为双倍经验活动;而对游戏得不满之处为主要服务器差、外挂猖獗以及道具价格;而消费意愿绝大多数玩家向游戏购买点卡。
通过以上结论不难看出玩家选择游戏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起到业余时间娱乐的效果,从这一点看来游戏得游戏性才是玩家选择游戏的最为基本的条件,玩家对游戏收费没有明确的反感,只是消费水平的问题,如此可以看出,如果游戏拥有可玩性,那么无论多寡,玩家必定会向游戏中投入资金,从而起到游戏开发(代理)上的盈利目的。
四、个人意见
1、宣传方面
作为一个产品,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大多数玩家获取游戏信息的方式是在游戏官方网站上,而如何推广官方网站就是重中之重的为题。
其次,游戏得游戏性也是吸引玩家尝试,加入,并且长期留在游戏成为忠实玩家的正途。
2、游戏的内容
中国大多是玩家是男性玩家,在这一大前提之下,所以强调“战争、竞争、团队、荣誉”的游戏题材仍是市场主要游戏题材。开通战场、排行榜等手段亦是刺激玩家前进的方向。
另外预防游戏外挂也是应该极度重视的问题,不少好游戏就倒在外挂之下,例如腾讯代理的游戏地下城与勇士。
加强游戏时间(即每天18点-22点)时间段的游戏活动等来刺激游戏玩家进入。
3、收费方面
游戏如今的盈利方式主要为通过各种手段收取费用,早起为在线时间收费,后来游戏进入的主流—道具收费,其言下之意就是玩家可以不花钱也玩游戏,这样低门槛进入游戏的手段,使得游戏得质量下降。而魔兽世界一在线收费的方式赢得网络游戏排行榜第一的成绩说明,不管门槛高低,好游戏就是好游戏,商家应该多注意游戏得质量,而不是只追求利润,这样会打坏品牌,得不偿失。
游戏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篇2]
一、调查背景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逐渐增多,对于精神上与生活中的娱乐方式也越发的多样化,其中增长最为迅速的则是中国游戏市场。2017 年,中国游戏(包括客户端游戏、网页游戏、社交游戏、移动游戏、单机游戏、电规游戏等)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407.0 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中国游戏市场的庞大,所以将对于市场的现状、未来等状况进行一个调查。
《游戏市场调研报告范文》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此次“中国游戏市场的调查”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中国游戏市场的整体趋势
◆目前市场的趋势
◆中国游戏市场的状况
2、消费者与游戏企业的现状
◆消费者对于游戏的态度与意向
◆企业的各种对于游戏行业的态度
◆未来的游戏企业该如何生存
(二)项目执行情况
本次调查历时一个星期多(2017年4月13号-0216年4月24号)。 此次调查主要是从互联网获取相关资料。
调查实施时间为4月16日至22日,先后从互联网获取了历年的中国游戏市场的状况以及各个时间的游戏行业的重大新闻,同时获取了部分全球游戏市场的资料状况。
此次调查的问卷有WPS软件制作然后发放于互联网,发放时间于2017年4月13号到至今。总计问卷共有5877份回收,统计合理数据共有约为5000份,877份为无效问卷。
(三)问卷者基本情况
在5000个有效样本中,男性为2512个,女性为2488个,男女比率约为1:1。
被访者年龄大体集中在55岁以下人群中,其中25岁以下的占51.9%,25-40岁的占29.2%,40岁以上的被访者占14.1%。
本次调查对象的收入水平处于中上等水平,其中月收入/生活费为800—3000元的被访者占70.9%,3001元以上的为23.2%。
三、调查结果
(一)现今游戏市场总体现状
中国游戏市场的整体趋势:
1、基数增大、缺乏新的增长点令增速放缓
2017 年,中国游戏产业规模增速放缓,这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首先,游戏产业多年的高速发展,规模基数增大,想要保持高速增长难度越来越大。其次,从业务角度来看,缺乏新的增长因素也是产业收入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客户端游戏增长乏力,在缺乏表现出色的新游下,经典老游戏收入大部分也呈下降姿态,这直接促使传统的大型 MMORPG 游戏出现负增长,休闲竞技类游戏则是小幅增长;另一方面,经过数年的快速增长,移动游戏增长趋缓,而电视游戏、H5 游戏、移动竞技游戏目前还都处于探索阶段,市场规模整体偏小,为整个产业增长做贡献能力十分有限。
2、游戏产业成本普遍攀升
在今年,中国游戏企业不论是研发成本还是运营成本都呈现整体攀升的特点。由几个主要细分市场都已经形成了早期粗放发展过程,市场留给新产品的市场空间有限,对产品品质的推广要求都较以前大幅提高,这推升了游戏经营成本。仍从研发来看:第一,人力成本提升。随着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团队搭建也需要更加完善。尤其在移动游戏领域,像市场发展早期一样3-5 人便组建一个工作室,早已不适应当今市场,目前游戏开发团队普遍达到数十人,重点产品的团队甚至过百人。第二,产品研发周期延长。产品投入提高加大了投入风险,往往需要经过多轮“测试—修改”来为赢得市场提供保障,这造成了研发周期的延长。第三,游戏运营成本继续提升,用户流量价格一路高涨,但转化率出现降低,游戏企业不得不通过多种方式推广来获得用户,如贩卖 IP、大量投放广告等,用于游戏推广的成本日渐增高。成本上升直接影响到了游戏企业的经营策略,市场中一大批企业坚信保证产品质量比以量取胜更为奏效。
3、市场中大企业逐渐控场、中小企业依然面临“优胜劣汰”
2017年,游戏产品总量开始减少,中国游戏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有所降低。第一,市场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大型企业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增强,客户端游戏市场趋于稳定,网页游戏则由掌控流量的少数几家发行商掌控,腾讯、网易等企业移动游戏品质普遍提高,市场门槛明显提升,中小企业依附大型企业生存或者被-迫转型。第二,产业集中度高,大部分流量依然是被巨头企业所占据,排名前十的移动游戏收入占移动游戏市场总收入的40%以上。
4、侵权、刷榜等恶性竞争现象依然存在
游戏产业的恶性竞争现象依然存在。首先,侵权、抄袭、窃取源代码、盗用 IP 等行为仍有发生,引发了一系列侵权诉讼官司。此外,以学习借鉴为名,打版权擦
边球,对热门游戏进行仿制,甚至抄袭,严重到“正版产品还未正式上线,山寨产品就已经就位”。其次,移动游戏领域存在自充值等刷榜行为,游戏企业自充值一方面提高本企业游戏在榜中的排名位置,获得更多的流量;另一方面,间接提高自身的收入流水数据,以获取更多资源。自充值可以带来短时间的市场效果,但这种欺骗行为无法代替好产品具有的吸引力,同时破坏了游戏产业的生态环境、破坏了游戏市场秩序。
(二)未来游戏市场发展趋势
未来趋势:
1、客户端游戏市场发展进入“固守”阶段
2017 年,中国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61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
客户端网游游戏市场保持平稳状态,用户群体固定。由于竞争者减少以及市场的逐渐成熟,企业在这一市场也选择了更为稳健的策略,新游戏推出节奏平稳,老游戏则通过“降价”的方式提升用户留存。在新游戏发布上,受研发成本提升的影响,产品数量降低,质量提高,每一个周期只有一两款产品収布;而针对一些老产品,不少企业选择减少游戏中的消费项目,提升用户体验,留住客户留存。此外,客户端游戏改编的同名移动游戏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使得客户端游戏市场的参与者将目先放得更长远,降低短期赢利的模式,转而以获取核心用户、树立品牌为主要目标。
2、中国单机游戏市场的快速发展
2017 年,中国单机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0.0%。由于游戏主机的入华以及相关政策的开放,使得国内单机游戏快速发展,增长率惊人,但是实际效果却仍是不明朗,由于用户接受度与国内市场的特殊性,单机游戏市场仍是发展初期,尚处于观望阶段。
3、“高投入高收入”模式冲击网页游戏生态
2017 年,中国网页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 219.6 亿元 人民币,同比增长
8.3%。
网页游戏呈现出“高投入高产出”的状态,这一趋势冲击了网页游戏原有生态。用户流量导入依然是网页游戏获取用户的重要手段,不过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化。弹窗广告、贴片广告依然是主要导量形式,但明星代言、IP 改编的用户导入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在影规、小说加速联动下,网页游戏已经成为重要选择。借助导量变现形成收入,如《花千骨》、《琅琊榜》等网页游戏均在影规剧热播的时候上线,将IP 的效用达到最大化。不过,过度依靠流量的发展模式也给网页游戏带来了隐忧,市场呈现“高投入高收入”的特征,如三七游戏仅半年的流量费用就接近 7 亿元。高成本的运营模式提高了行业的进入门槛,也增加了风险,
众多中小网页游戏企业转型移动游戏,整个网页游戏市场格局出现固化。
4、移动游戏市场的持续增长
2017 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51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2%。
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弱,移动游戏市场已经从单纯的获取流量,向深入挖掘用户价值转发,“流量至上”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第一,获取用户的形式更加多样,移动游戏正逐渐从比较单一的导量向多元转变,通过不同精品 IP 获取固定目标用户群体,而一些精品游戏甚至能够通过口碑获得用户,如《热血传奇》等。第二,导入用户转化率陈低,流量购买价格上涨。第三,产品质量提升以致研发为主的游戏企业掌握了更高的话语权,如移动游戏《梦幻西游》在面对安卓渠道商的旪候,十分强势。
5、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高速增长与独立游戏的崭露头角
2017 年,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高速增长,海外市场开拓继续加速,呈现出“保东协亚争美欧”的态势。一方面,在较早进入东南亚市场表现出色,老牌游戏依然能够为游戏企业带来不错的收入,新的精品游戏又快速获得成功。本年度,自主研发游戏在韩国市场上开始呈现类似情况。另一方面,一些游戏企业利用国外的Facebook、google 等渠道,在欧美市场取得新突破,如《COK 列王的纷争》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还有一些游戏可能在国内已经过了热度期,但是在国外市场却能避开不少同质化游戏,重新焕发活力,取得不小的成功。
小众游戏类型表现出色改善中国游戏生态。
6、以硬核联盟为代表的硬件渠道崛起
以硬核联盟为代表的移动游戏硬件渠道崛起,也成为移动游戏市场明显特征之一。2017年Q3国产手机销量超7成,其中硬核联盟出货量占国产手机市场57%。终端厂商庞大的用户数量等天然优势为硬件渠道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腾讯、百度等第三方软件占据了渠道市场强势地位。但数据显示,2017年Q2~2017年Q3,第三方应用商店用户总量呈现增长放缓趋势,低至1.8%;硬核用户中,有67%会使用手机中的自有商店,而不是另外下载第三方应用商店。 与之相对,硬核联盟用户增长率持续攀升,达到3.8%;应用商店打开比例也稳健增长。表明软件渠道市场存量已趋于饱和,增长乏力,而新兴的硬件渠道用户对自有应用商店认可度提升,使用习惯逐渐养成,开始进军市场。
目前,硬核联盟用户覆盖率为20.20%,仅次于腾讯、百度,位列第三位,且保持持续上涨趋势,潜力巨大。由此来看,硬核联盟未来将更受追捧。
7、电视、主机游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
2017年,中国电视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到达2.2亿元人民币。但总体上来说,电视游戏尚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在销量和产品产品数量上,尚未到达爆发的程
度。目前,国行电规游戏主机销售成绩不尽如人意,部分针对电规游戏主机游戏的体验店因入不敷出而关闭。在电规游戏的阵容上,正版产品虽然增多,但依然难以真正打开市场。而在硬件层面,除了国行两大主机外,国内其他以主机为概念的硬件产品尚不成熟,例如芒果玩+、miniStation等等....前期宣传虽然博人眼球,但是在销量与用户接受度都非常的低。而国内渠道多内容单一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看上去一面春意盎然,实际上却是杂乱无章,缺少精品,缺少一款能够引爆市场的产品。当然,除了厂商之外,用户自身的正版意识虽略有提升,但是整体消费观念还有待转变。由此可见,电视、主机市场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并且十分明显。
(三)调查报告结果分析
1、在5000份有效问卷里面,每天玩游戏的人数比例是约76%,由此可见游戏已经融入了中国大部分人的生活之中,无论是手游还是电脑上的端游,亦或者电视游戏。
2、其中玩3D的游戏玩家占比例82%。
3、在其游戏类型里面,动作类、冒险类、军事类、角色扮演类的基本上是100%,策略类与模拟经营养成比例是54%,体育类、棋牌类、文字冒险类、休闲益智类、其他类等占比例约为34%,其中仿真设备模拟类比例居然高达88%。
4、在其题材游戏里面,未来科幻与幻想世界所选比例最高,为87%左右,其中不受欢迎的则是现代商业,比例只有5%。
5、在游戏质量这一调查中,其中对于游戏画面和平衡设定还有操作手感选择占多数,比例分别为86%、97%、87%,其次是音乐音效的67%、特色创新65%,综合评价72%,由此可见未来的游戏制作应该偏向于游戏本身的画面质量,操作模式,以及游戏内部的游戏性和各方面机制的平衡设定,这是消费者对于游戏的未来要求趋向。
6、在玩家选择离开这款游戏的时候,外挂这个比例为100%,可见外挂对于一个游戏的破坏性是毁灭级别的,其次则是平衡性、账号被盗、花费太高、服务器不稳定、客户服务不好,这些比例分别为87%、95%、67%、76%、88%,没有时间与对游戏产生厌倦感的比例则是为34%和56%,余下的选项比例则是为20%以下。由此可见,未来的游戏不光要做好,还要在游戏外观,后续的服务里要得以加强,不然依然会流失大部分玩家。
7、游戏玩家在游戏中每月的开销,所占比例最高的是101-150,比例大概为29%,151-200的为26%,51-100的为24%,200以上的是13%,不充值的为8%,可得出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要制定合理的游戏商城或者点卡收费的开销,合理设定,才能保证自己的收入与玩家的长久的玩。
四、小结与建议
总结:
1、游戏行业的现在与未来
在国际游戏产业中,中国的游戏产业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整个游戏产业规模已经接近美国,目前仍在高速增长,游戏市场的发展态势也是十分健康、积极的。结合整个中国游戏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来看,移动游戏发展最为快速。随着国家对游戏机产业的解禁,至今年年底,游戏机的硬件产品将有一个小爆发,特别是今年下半年起,游戏行业对VR技术应用到游戏产业中,硬件游戏的增长势头十分乐观。
2、游戏企业研发抓重点
目前来看,游戏产业早已从小众玩家演变为大众的娱乐消费手段和工具。就游戏产品而言,现阶段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软件游戏,另一类是硬件游戏。两类产品的用户群是细分市场的用户群,有一定的区别,围绕用户群的年龄、知识结构等,其相互之间的融合趋势越来越强,统一归称游戏产业用户群。从产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来讲,目前趋势是朝着两极分化的形式发展,且产品两极分化的开发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极是面向重度玩家开发的重度游戏;另一极是面向广泛大众玩家而开发的休闲类、社交平台类的轻度游戏。
3、中国游戏要打造“泛交易+泛娱乐”平台
我们所理解的泛交易不仅仅指的是产品的交易,还包括IP交易、人才交易、投融资交易、产品之间的交易、跨平台间得交易、玩家与玩家之间的线下交流互动等,只要是与交流、互动相关的我们都统称为泛交易。而泛娱乐指的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其核心是IP,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角色或者其他任何大量用户喜爱的事物。泛娱乐打通了游戏、文学、动漫、影视、戏剧等多个业务领域的互动娱乐新生态。我认为,泛娱乐+泛交易是未来游戏产业发展的趋势。
游戏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篇3]
一、国内手机游戏发展历程
中国手机游戏的发展按时间顺序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2000年)以内置单机游戏为主,例如很多诺基亚手机内置了贪吃蛇游戏,这是很多手机用户都曾经玩过的一款简单游戏。这个阶段手机的普及率比较低,更不要说手机游戏的发展了,自然也是在刚刚起步阶段,手机游戏开发商将游戏产品销售给手机厂商,以手机出厂时内置游戏为主。
第二阶段(2001-2004年)出现了SMS文字游戏及可下载的单机游戏、WAP手机网络游戏,例如可下载的单机游戏有移动百宝箱单机游戏,“抢红包”是典型的SMS文字游戏。
第三阶段 (2017-目前)是以JAVA/BREW技术等为代表的CS( CLIENT –SERVER)架构手机网络游戏以及单机游戏,手机网络游戏开始出现,虽然在初期由于手机网络速度、手机终端产品的适用性等问题而未能快速发展起来,而仍以单机游戏为主,但在3G网络普及以后,迎来发展拐点,手机网络游戏开始迅猛发展。
二、国内手机游戏行业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与 3G 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相关业务,已逐渐成为文化产业各细分行业关注的焦点。
中国手机游戏市场目前仍然以单机版游戏为主,网游版产品所占比重较低。从整体行业来看,中国手机游戏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近两年来,在电信运营商和手机游戏开发商的联合推动下,中国的手机游戏行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目前,国内手机游戏行业,逐渐建立起包括产品研发、运营、分发、推广、支付等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避免电信运营商的制约与限制,手机游戏行业的参与者逐渐多元化,除原有的手机游戏厂商以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相继通过手机游戏基地化模式全面切入,传统影视行业厂商通过并购或联合运营方式、互联网游戏厂商通过产品外延方式等,均已加速在手机游戏领域进行布局。这种参与主体的多样化现象,一方面为手机游戏行业带来了发展思路与前进动力;另一方面,有实力的厂商入局将产生并购事件,加速行业洗牌与盘整。
从用户规模来看,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手机游戏用户累计规模已达2.86亿,手机游戏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度大幅增长。资本市场永远需要一个能给人带来超级想象空间的题材,目前手机游戏成为资本玩家竞相追逐的热点:相关概念股逆市狂飙;而其他文化传媒、通信板块上市公司则狂热地上马手游项目。2017年6月,停牌逾三个月的大唐电信公告拟收购网页游戏运营商兼移动终端游戏开发商,也开始介入手游-行业。
尽管移动互联网领域已经吸引大量PE/VC资金介入,但是真正找到商业模式并有稳定利润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却并不多,无
论是已经有庞大客户群的微博、微信、陌陌、唱吧,都还没见到“钱在哪里”。但是,手游-行业却是一个例外。艾媒咨询CEO张毅对媒体宣称:“手游是目前移动互联网行业唯一被验证成功的商业模式,这一行业也汇集了不少低调赚大钱的公司。”根据艾媒咨询的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达到58.7亿元,较2011年增长79.0%,其中手机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1.77亿元。
在手游开发领域,一方面小公司、小团队多而散,另一方面手游-行业已经在短时间内涌现出了数十家上规模的公司。艾瑞咨询宣称,“目前月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公司已经有十几家。”6月26日,“2017年腾讯合作伙伴大会”召开,未来腾讯微信游戏平台的开放对手游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利好。
三、手游-行业发展趋势:
1、手机游戏与其他创意型产业相互融合,呈现“多元娱乐”发展趋势。手机游戏在与其他创意产业融合,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将汲取融合优秀的动漫、影视、网络游戏、文学作品等相关创意产业特色内容资源,弥补本行业内容单一、创意不足的缺势,这就给我们版权中心介入手游-行业提供版权运营服务带来契机;另一方面,融合发展将使手机游戏产品多样化,在进一步融合网络游戏、网页游戏、SNS 等娱乐应用特色的同时,成长为“多元娱乐”产品,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2、手机游戏厂商逐渐脱离电信运营商的制约,建立起自主
控制的完整产业链。手机游戏行业,逐渐建立起包括产品研发、
运营、分发、推广、支付等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规避电信运营
商的制约与限制,自主运营能力日渐加强。
3、手机游戏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 手机游戏行业的参与者逐渐多元化,除原有的手机游戏厂商以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相继通过手机游戏基地化模式全面切入,传统影视行业厂商通过并购或联合运营方式、互联网游戏厂商通过产品外延方式等,均已加速在手机游戏领域进行布局。
4、手机游戏的盈利模式多样化发展,主体仍借鉴 PC 网游盈利模式。手机游戏盈利模式多样化,借鉴性的引入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如按时收费、包月收费、道具收费、广告内置收费等模式,尽管这些模式尚处于初探期,但却为手机游戏的盈利方式指明方向。
5、成功的手机游戏,将最大化利用手机游戏用户的“碎片时间”。一般手机游戏用户平均玩游戏的时间大约为 15 分钟,15分钟就能攻克 1-2 关,使得用户的黏性大大增加。其设计的过关难度和游戏时间的关系处理十分专业。从用户体验上看,一款优秀的手机游戏,必然考虑到了如何充分利用手机游戏用户的“碎片时间”。在上周投资二部举办的手游-行业发展研讨沙龙上,嘉宾老师提出,未来将出现利用1-3分钟碎片化时间的手游产品。
6、 手机游戏,其用户数量将远远超越传统 PC 游戏用户数量。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
64.4 亿元,同比增长 43.4%,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中国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 3G 业务上深入合作,中国乃至亚洲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潜力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手机上的游戏用户数量将超过传统 PC 游戏用户。
7、国内手机游戏用户,更多的喜欢单机版免费的手机游戏。 因为在国内,手机游戏用户在付费环节上,以及在使用习惯上,还是会和国外有所不同,截止目前,国内的手机游戏用户,在倾向上,更多的喜欢单机版免费的手机游戏。国内各个游戏厂商,可通过免费的手机游戏积累用户,达到一定量时,可通过合理的精准广告投放获得收益。
8、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的成熟,会逐渐形成各自的“游戏云平台”。PC 游戏与手机游戏的界限将会逐步消失,同一款游戏,可通过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进行参与,形成“游戏云平台”,同一款游戏,可通过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接入游戏云,例如:手机、PC、平板电脑、上网本,都可以作为同一款游戏的入口设备。
9、好的手机游戏产品,可以更多的进行延伸式发展。比如一个好的游戏,可以延伸成电子商务产品、社交平台、广告平台等,这种延伸式的发展优点在于能够给用户一种多-维的体验,并且游戏厂商可以通过延伸式发展,扩大收入范围,但与此同时,
风险在于模糊了游戏产品功能定位。
10、手机社交游戏市场目前处于空白期,未来的发展前景巨大。伴随着这几年国内互联网 SNS 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成功的社区游戏厂商。而将视角转移到移动互联网,进行移动社交游戏应用开发的开发商却异常稀缺,目前移动SNS腾讯微信一家独大,但是属于应用而不是游戏,因此手机社交游戏市场还处在空白期,未来前景巨大。
对以上论述进行总结,可形成以下12条观点:
观点 1:手机游戏与其他创意型产业相互融合,呈现“多元娱乐”发展趋势。
观点 2:手机游戏厂商逐渐脱离电信运营商的制约,建立起自主控制的完整产业链。
观点 3:手机游戏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 观点 4:手机游戏的盈利模式多样化发展,主体仍借鉴 PC 网游盈利模式。
观点 5:成功的手机游戏,将最大化利用手机游戏用户的“碎片时间”。
观点 6:手机游戏,其用户数量将远远超越传统 PC 游戏用户数量。
观点 7:国内手机游戏用户,更多的喜欢单机版免费的手机游戏。
观点 8:海纳预计,在未来 1-2 年内,中国手机网络游戏将会有较快的发展。
观点 9:PC 游戏与手机游戏的界限将会逐步消失,同一款游戏,可通过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进行参与,形成“游戏云平台”。
观点 10:手机游戏可以进行延伸式的发展,比如一个好的游戏,可以延伸成电子商务产品、社交平台、广告平台等。
观点 11:手机社交游戏市场目前处于空白期,未来的发展前景巨大。
观点 12:亚太地区将是未来手机游戏的潜在爆发市场。
四、国内手游-行业存在的问题(与版权相关部分) 1、游戏盗版侵权现象严重,中小游戏开发商维权困难 由于法律、技术与用户习惯的三重缺失,国内游戏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步履维艰。
首先,根据《知识产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目前侵权人仅需要赔偿被侵权人相应的损失及相应诉讼费用,且被侵权人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盗版的收益远大于成本。
其次,行业内目前并没有太好的对付盗版的技术手段,导致游戏破解的时间非常短,对正版游戏的冲击很大。
此外,由于习惯原因,中国消费者对于软件的支付意愿并不强烈。据了解,手机游戏公司此前也尝试过一些办法,但是到目前为止,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相应的防盗版措施会损耗手机性能,影响游戏性,而手机游戏通常为了用户体验而无法实施完善的防盗版措施。
这几项因素导致长期以来,版权纠纷制约着国内中小游戏开
发商的快速发展,盗版一直是游戏产业的不能承受之痛,许多机构称不断恶化的盗版形势给企业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尤其是部分中小型游戏开发商,面对层出不穷的盗版,即便有《禁止网络盗版法案》和《知识产权保护-法案》法案在前,但难以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去维权。在2012年,广受媒体关注的手游企业大连阿里奥斯科技咨询有限公司诉百度侵权案中,尽管手游企业胜诉,但仅仅得到7000元的赔偿,官司却打了半年之久。据该企业宣称,法院判赔的金额甚至比百度愿意支付的金额还低。盗版收益很大,而违法成本很低,盗版猖獗之风难以遏制。
2、游戏厂商自身在被盗版的同时,也在盗产业链上游的版 游戏形式相对简单的产品已经如同一些国外热门互联网产品在国内遭遇的窘境一样遭到群体性抄袭,这种群体性抄袭也造就了手机游戏中的如“三消体”、“愤怒体”、“捕鱼体”等类型的产品,但相当部分的游戏抄袭者对自己的行为则不以为然。
投资二部的文化沙龙上,嘉宾曾指出:手游厂商往往是小微型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往往直接盗版著名的动漫、影视作品研发手游。在游戏用户少的时候,版权方往往顾不上维权,“懒得理睬,甚至不知道自己被侵权”,一旦游戏用户数量上了规模,即使版权方来维权,游戏运营方也有了足够的资金来赔付。但随着产业链各个环节版权意识的加强,这种现象在逐渐减弱。
五、全版权中心可以对手游-行业提供哪些版权服务 随着业内版权意识的增强,以及为玩家提供优质游戏产品的
内在需求,手游企业越来越重视汲取融合拥有广大读者基础的优秀的动漫、影视、网络游戏、文学作品等相关创意产业特色内容资源,以弥补自身行业内容单一、创意不足的缺势,这就给我们版权中心介入手游-行业提供版权运营服务,开展全版权业务带来契机。
1、充当优质创意产品与手游产品融汇的桥梁
在充分了解手有市场的基础上,将境内外优质的文化创意产品,包括但不局限于影视剧、动漫、网游、文学作品等介绍给国内手游企业进行手游产品改编。可以在此过程中充当中介服务商,提供版权交易服务咨询或代理,也可以购买境外优质产品版权,拿回国内进行全版权运营。由于日本动漫在国内拥有数量庞大的读者,且这部分人群和游戏玩家重叠度较高,所以可以考虑从日本动漫产品入手,这也是国内手游企业比较认可的方向。
2、为手游企业提供著作权代理、维权等服务
根据调研,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小型知识产权服务公司,为游戏企业包括手游企业代理软件著作权登记服务。其服务内容往往包括:商标注册、专利申请、著作权登记、软件登记、域名注册、双软认证咨询、高企认证咨询、创新基金咨询、商品条码注册、知识产权海关备案等业务。
针对手游-行业维权困难的特点,可以将维权业务扩大到手游甚至整个游戏行业。
附:核心概念定义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手机游戏:借助手机或 PDA 等移动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游戏应用及服务;从产品形式来看,主要有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两类。
Andriod: Android 是基于 Linux 内核的操作系统,是 Google 公司在 2017年 11 月 5 日公布的手机操作系统。早期由原名为"Android"的公司开发,谷歌在 2017 年收购"Android.Inc"后,继续进行对 Android 系统开发运营,它采用了软件堆层(software stack,又名以软件叠层)的架构,主要分为三部分。底层 Linux 内核只提供基本功能,其他的应用软件则由各公司自行开发,部分程序以 Java 编写。
手机单机游戏: 以手机作为载体,只需一台手机而不用上网的就能玩的游戏的软件的总称。
手机网络游戏:手机网游是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 GPRS 网络与游戏网络服务器或其他客户发生互动的游戏,但不包括联网激活、上传积分等游戏。手机网络游戏根据是否存在客户端可分为:1) 客户端网游:可以是由 J2ME、 Symbian、 WindowsMobile、 Mophun 等语言开发,用户需要下载游戏客户端,登录客户端以后进行联网游戏。2)非客户端网游:即 WAP 网游,用户不需下载客户端,可以应用 WAP 网页而直接联网使
用的游戏,WAP 网游具备与客户端网游类似的用户在线交互功能。
游戏云平台:是指同一款游戏,可通过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接入游戏云,例如:手机、PC、平板电脑、上网本,都可以作为同一款游戏的入口设备。
手机社交游戏:所谓手机社交游戏,即采用手机作为载体,与社会化网络游戏(SNS)相结合的一种手机游戏类型。 手机游戏版权商——手机游戏内容的提供者
手游产业链各环节角色
游戏版权商——手机游戏内容的提供者
游戏版权商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由于中国手机游戏发展时间较短,远不够成熟,在发展初期出现版权不清、未经许可肆意开发的情况,导致手机游戏市场关于版权纠纷的问题时有发生。为了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产业环境,保护从业者、消费者的利益,就要对手机游戏内容版权、手机游戏版权进行严格界定,严厉打击盗版问题。
手机游戏开发商——手机游戏产业链中的生产者
手机游戏开发商是产业链的主力,是产业链中的生产者,由于具备开发商资质的门槛较低,目前大大小小的手机游戏开发商很多,导致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好坏掺半。一方面真正有势力的开发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开发出了受游戏玩家认可的产品,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一些资质较差的开发商,
浑水摸鱼,剽窃其他开发商的成果,给手机游戏真正的开发商造成了损失,同时还导致手机游戏市场上产品雷同,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手机游戏开发商处于产业链的底层,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研发游戏产品,然后通过游戏运营商的渠道到达移动运营商的通道,最后消费者通过手机联网下载到手机中;或者直接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或者建立自己的运营平台。因为开发商不直接与游戏玩家接触,游戏效果的反馈都是通过游戏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获得,所以时效性上就会存在滞后,不利于跟踪服务。
鉴于以上情况,一些实力较强的游戏开发商同时也运营游戏,绕过专职运营商,与移动运营商直接合作,更快更有效的跟踪游戏市场,及时反馈市场信息,及时做出调整,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手机游戏运营商——手机游戏产业链的衔接者
手机游戏运营商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沟通开发者和消费者的作用。由于全国大大小的手机开发商很多,移动运营商不可能一一与众多的游戏开发商接洽,所以手机开发商就把产品委托或者直接卖给游戏运营商,游戏运营商作为全权代表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共同将游戏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目前国内比较大的手机运营商有盛大数位红、新浪手机游戏、数字鱼、魔龙国际、华友世纪、空中网、掌上灵通、掌中米格、掌上明珠等。
随着手机游戏产业链的逐渐成熟,游戏开发商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凭借着手中的游戏产品可以直接与移动运营商合作而抛开游戏运营商的环节。游戏运营商考虑到这种威胁,很多游戏运营商通过入股、收购兼并手机游戏开发商的方式获得游戏开发商资格,集开发商与运营商于一身。
手机终端厂商——手机游戏产业链中的载体
手机终端厂商在手机游戏产业链中相当于手机游戏载体的提供者,但是考虑到手机游戏与PC游戏的不同,同一款手机游戏在不同品牌手机上的不具备兼容性,甚至同一品牌不同型号的手机之间也不具备兼容性,这就增加了游戏开发者的成本,需要根据不同的手机品牌手机型号来开发游戏,导致手机游戏的开发成本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手机用做游戏工具时,它的操作性、视觉感受、智能等方面都与PC游戏存在一定差距,所以目前很多手机厂商为了提升消费者在操作性、视觉效果上的满意度推出大屏幕、触摸屏、高分辨率的智能手机,以满足消费者娱乐性的需求。 移动运营商——手机游戏产业链中的通道
移动运营商在手机游戏产业链中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它与游戏运营商、开发商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监督者与监督者的关系。他们凭借着对移动网络的绝对控制权、有效的计费渠道及手机游戏所需要的应用平台(如短信平台、JAVA平台、BREW平台等)支撑,掌握着手机游戏产业的生杀大权。手机游戏作为移动
数据业务的亮点已经引起移动运营商的广泛关注,如何利用手机游戏拉动ARPU上升成为各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目前,移动运营商的手机游戏内容平台远远不能满足大部分手机用户方便了解和方便下载手机游戏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手机游戏运营商平台营运而生,弥补了移动运营商手机游戏平台的不足,使得用户实现更方便的游戏获取方式和下载途径。 但是,移动运营商不甘于仅仅作为手机游戏的下载通道而存在,移动运营商积极的组织自己的游戏开发、运营团队,利于自己网络通道的天然优势与手机游戏开发商、运营商展开竞争。2017年,中国移动在江苏投资建设手机游戏产品基地,以增强自己的手机游戏研发和服务能力;中国联通也开始建设包括手机游戏在内的六大增值业务基地。另外,3G网络的发展为手机网络游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道速度上有个很大提高。 手机游戏用户——手机游戏产业链中的消费者
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都是为了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目前手机游戏消费者呈现出三低状况,即以低收入、低年龄、低学历的手机游戏玩家为主,从性别上看,手机游戏用户男性以92.8%的比例远远超越女性手机游戏用户。鉴于以上游戏用户群体的现状,手机游戏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手机游戏开发商可以根据女性游戏用户对游戏的偏好,开发出更多适合女性游戏用户喜爱的产品,拓展手机游戏的消费群体规模。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层对游戏产品的喜好,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层喜好的
游戏产品,提高游戏产品的不同年龄层的渗透。
目前,中国手机游戏产业链基本形成,但是手机游戏产业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产业链从下到上每个环节的努力与配合,为手机游戏产业营造一个更健康更流畅的产业环境。
信息网络部
2017.07.05
【游戏市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市场调研的报告02-14
市场调研报告06-13
精选市场调研报告11-24
产品市场调研报告01-31
卷烟市场调研报告01-15
超市市场调研报告01-11
关于市场调研报告01-23
饮料市场调研报告01-19
陶瓷的市场调研报告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