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3-06-08 00:51:38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建筑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为全面了解我市建筑企业发展状况,近日,市统计局对580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我市建筑企业能够抢抓机遇,全面出击,承包合同大幅增加,生产规模继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建筑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一、我市建筑业发展现状

(一)建筑业总产值快速增长,房屋工程仍占主体 上半年,我市建筑企业(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企业,下同)累计完成总产值400.58亿元,同比增长 22.8%,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2个百分点。从构成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仍占主导地位,全市上半年完成建筑工程产值385.77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 96.3%,增长23.1 %。

(二)在手合同额增速超二成,新签合同额略有下降 上半年,全市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金额达876.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6.34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金额392.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9.01亿元,同比增长92.9%;新签合同金额483.7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9.66亿元,同比下降3.9%。虽然大量建筑合同在手,为全市建筑业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新签合同

额增长不够,全市建筑企业若要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

签订的合同额完成情况

(三)、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施工进度明显加快 我市建筑企业积极拓展市场的同时,不断扩大施工规模,施工进度加快明显。上半年,全市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44.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3%;竣工面积1108.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0%,增幅比一季度上升了29.3个百分点;竣工产值226.35亿元,同比增长33.4%, 增幅比一季度上升了32.2个百分点。

施工面积及竣工情况

(四)生产经营状况好转,企业效益普遍提升

随着建筑业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更趋灵活,企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上半年我市建筑企业总收入达到303.03亿元,同比增长36.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302.21亿元,同比增长38.0%。实现利税总额25.71亿元,同比增长25.3%。产值利税率水平有所攀升,从去年同期的

6.2%上升到今年的6.4%,增长了0.2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11.55亿元,同比增长23.6%;实现利润总额13.05亿元,同比增长25.9%。

(五)从业人数进一步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

上半年,我市建筑企业从业人数进一步增加,期末从业人员达到46.42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56万人,带动了更多的劳动力就业。随着全市建筑企业队伍的不断壮大,就业人员整体素质也明显提高,在全市建筑业法人企业单位中,工程技术人员40777人,同比增长26.1%。其中,一级建造师1432人,同比增长23.1%,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数的8.7%,比去年上升0.8个百分点,工程技术人员在建筑队伍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上半年,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

8.63万元/人,同比增加0.32万元/人,增长3.8%。

二、制约建筑市场发展的四大瓶颈

我市建筑业企业在深化改革中积极探索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建筑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

重逐步增大,但也面临着激烈市场竞争和行业实力不足的双重压力,尤其是存在着建筑市场不够规范,龙头骨干企业缺乏,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

(一)市场秩序有待继续规范

由于建筑市场的发育尚不完善,各种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理顺,规模小而全的企业多,造成“僧多粥少”,恶性竞争,制约了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偏离建筑工程造价规律的让利、压级、压价、垫资、拖欠工程款等问题,已使施工企业难有多少利润空间可言,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缺少“航母级”企业

我市建筑业企业数量虽多,但缺乏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全市55家一级企业,年产值超30亿元的企业仅有一家,没有一家航母型特级资质企业,高资质企业上的相对落后使建筑业加快发展的动力存在严重不足。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核心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土建施工在规模、产值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三)企业科技水平较低

部分建筑企业管理水平仍然较低,施工现场管理粗放,仍处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发展低级阶段,生产方式主要靠拼人力、物力、设备。企业不重视科技投入,技术创新能力弱,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推广力度不大,科技转换

《建筑行业调研报告范文》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率不高,整个行业的科技含量和新技术的普及率还比较低,与建筑市场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高

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市建筑企业人才理念不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不同程度存在缺乏人才的问题。完全掌握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的企业家凤毛麟角,没有形成一支真正的企业家队伍。2012年,全市总专包建筑企业从业人员为48.32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为3.91万人,占从业人员的8.1%;一级建造师仅有0.12万人,占从业人员的0.2%。

三、几点建议

(一)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切实贯彻落实各项建设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完善激励机制,严格市场的准入和清出。加快建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合同、工资支付保障、工资支付监管等制度。加强外进队伍管理,完善外进企业管理办法,落实外地施工企业、监理招标代理企业进入市场备案登记制度。

(二)打造龙头骨干企业

鼓励企业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科学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着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自身优势,实施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以专精制胜的发展

战略。鼓励企业向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建材生产经营等行业渗透,延伸产业链,推进建筑业由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通过兼并重组,内引外联等多种形式实现强强联合,打造建筑业的“航空母舰”。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不断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与组合,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对内要因企制宜加强人才培养与启用,对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有条件的可以送到专业院校和大公司的项目上培训;对外加大投入力度,高薪引聘,为我所用,尽快解决各类专业高级人才的馈乏问题,把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企业专家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

(四)加快推进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鼓励企业提高开发应用各种新技术的能力,大力引进先进设备,研究探索节能环保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切实转变生产方式。把技术创新水平列为评优创先的重要指标,加大科技投入,促使企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更新。

建筑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2]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镇江在内的中国许多城市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留下大量的旧工业建筑,现实中绝大多数被夷为平地,这样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浪费,而且人为地割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一般旧工业建筑都为废弃的工业厂房,建筑历史时间短,其建筑空间大,大跨度的钢架梁柱、中性化的使用结构、宽大的楼层空间,都为空间的重塑提供了巨大的开发潜能,对一些创新形式的元素产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建筑的取材和工艺与现代技术水平相差不大,在改建时也有利于拆移清理和创造性地发挥。 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来看,我们应该对工业建筑进行再利用。一幢建筑结构造价约占其总造价的1/3,改造比新建可省去主体结构所花的大部分资金,节约资源,相比推倒重来,改造再利用的开发方式可减少大量的建筑垃圾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旧工业建筑记载着工业时代的元素,代表着一种历史文化,它们是城市文明进程的见证者,参与了文明进步,我们有必要通过改造再利用的方式将其延续。

2.研究目标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旧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改造问题。随着我国对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意识的加深,出现了大量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功能空间类型。现在很多地区将旧工业建筑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但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我们通过对现有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功能空间类型进行,改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潜能作用,本文把镇江西津渡重点分析。

3.研究的方法

3.1文献归纳

通过对书籍、网络上的关于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研究的专著与论文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作为我们研究课题的理论基础和借鉴对象。

3.2实地调研

除了文献资料的归纳外,将以西津渡实习对旧工业建筑的实地调研的资料以及实地调研和考察的方法进行研究。

3.3案例分析

在对旧工业建筑功能空间的改造与再利用研究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案例。通过对国内外这些优秀案例的分析,是我们的研究更具实际意义。

4.预期目标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成为城市再生的一个契机,旧工业建筑的朴素、简约、经济、宽达等优点,而改造后新带来的钢、木、玻璃等等材料与装饰,是现代人的风雅。建筑的安全性是最根本的要求,不能够为了保护历史价值或一味地追求空间塑造,而忽视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因此,破坏建筑结构安全来去的设计的突破方式不能提倡。建筑功能的重新布局和

《建筑行业调研报告范文》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调整,应该以结构安全为前提。考察镇江西津渡,对现有厂房进行重新设计,还其最大的使用价值。

二、正文

1.保护和再利用方式与原则

1.1保护与保存对于历史建筑,“保存”是保持原样不变,而 “保护”是保持总体特点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修缮整治,使其满足现代的功能要求,从而实现被再利用。“保存”往往通过行政或法令的强制性措施来实现,而 “保护”则通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协调来实现。如今,人们对历史建筑保护的理性认识和方法已经发生转变,从被动式的保护转变为主动式的再利用,这将推动建筑遗产保护运动的深入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保留建筑的完整性,同时也赋予它新的意义。了解其含义之后,才能对其做行之有效的分析与改造。

1.2产业建筑的再利用方式

1.2.1新建为主

从经济角度出发,主要采用大规模的更新开发方式。这主要是面对城市空间政策重大调整,有大规模的开发项目导入,而且原有的产业功能的任何调整方案都无法与现有的功能目标相容,这样的情况下,在整体战略目标的要求下,对原有的产业类建筑与地段进行彻底的拆除重建。这种可能多出现在城市更新运动的初期或一些项目的初期,如伦敦码头区 地区改造的第一阶段等。

1.2.2改造再利用为主

这种方式较为重视地区的历史文化、景观或生态等价值,改造中采取的是保护再利用,改变原有使用功能,但在空间与风貌上保存历史特色,对产业型历史建筑与历史地段进行保护性开发。成功的例子如德国奥塞火车站改造为艺术博物馆、德国耶拿卡尔·蔡司光学工厂改扩建为市民文化和经济生活中心等。

1.2.3原状保存为主

这种方式是针对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历史建筑,采用完整保存、严格修缮的方法,要求历史遗产具有原真性,主要适用于世界遗产地、国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这是一种较为保守的、静止的产业遗产保存方法,但对于少部分特殊重要的产业类历史建筑与历史地段却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德国萨尔州的弗尔克林铁工厂VolklingenIronworks),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是西欧和北美唯一的一个至今仍然在运作的、保留完好的建于 19世纪的铁工

1.3改造再利用的设计原则

城市更新中产生的大量工业废弃建筑,既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文化资源,也是阻碍城市发展的“包袱”。然而,正是这些积淀着历史与文化的“包袱”,成为今天城市发展的源泉和养分。我们应该运用更多的理性来探索在这些建筑本身的魅力,发掘其优秀的文化特色,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思维将其改造再利用,避免破坏其原有韵味。我们需要更加深入了解和剖析这些废弃建筑的空间构成,发掘建筑所蕴含的深层的文化内涵,运用现代的建筑设计手法,为这些工业废弃建筑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在工业废弃建筑改造设计中,研究和了解现有建筑的基本状况,建筑空间的逻辑关系,挖掘建筑蕴含的文化特色,在改造设计中建筑尊重、匹配、综合以及绿色的设计原则则是改造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1.4注意点

产业类建筑多位于城市的偏远地区,为便于排污和运输,都位于铁路、公路干道或水域的附近。但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目前中国城市一般的产业建筑都位于居住区的包围之中,周边环境一般较为复杂,因此在对产业建筑改造区的形态加以考虑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素:

1.4.1区域交通

一般来说,区域性的公共服务设施需要满足周边范围的社区人群和更大的辐射范围内的

来往人群的需求,因此规划需要明确产业建筑地块的出入口性质、不同类型的人流方向,以及主要的交通量,通过详细分析确定主要的改造地块结和服务设施布点位置

1.4.2区域景观资源

一般来说,城市产业类建筑所在区域土地资源丰富,外部环境优越,这些因素 将有利于未来城市在在功能完善时营造高品质的空间环境。在未来的规划建设中,产业建筑改造地段的规划需要全面考虑周边景观环境对区内的影响,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区域资源。

1.4.3现状建筑密度

通过对现状产业建筑地段的建筑分布模式和尺度、密度分析形成主要的建筑形态概念和分布模式,进而通过规划确定相对合理的城市空间尺度。

1.4.4区域道路与住宅肌理

通过对周边环境和建筑肌理的分析,可了解外部条件对内部建筑布局形态的影响,为未来建筑的布局提供参考。

1.4.5保留建筑的形态

通过对保留建筑的形态分析,确定周边规划建筑与其形态的呼应关系,保持形态的相对完整性。需要指出的是,产业建筑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需要综合周边环境考虑其在规划层面与周边建筑形态的良好融合关系。在镇江焦化厂的改造设计实践中,我们综合各方面不同因素,通过图解分析和分层设计形成基本的布局形态,巧妙地将需要保留的产业建筑融入整体的设计之中

1.5产业类建筑及历史地段的改造设计

大体上,改造设计可归纳为对原有建筑空间的改造、扩建、建筑形式设计与环境景观设计等几方面,每方面因各自不同特点又可分为若干方式,而往往在一项改造工程中上述几个方面均兼而有之从建筑与环境景观设计的角度来看,涉及3个方面建筑改扩建的空间形态设计 建筑改扩建的形式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

2.案例分析

2.1 法国弗雷斯-诺国家当代艺术中心非凡的创意---新旧建筑之间的融合

改造后的艺术中心 简化后的模型

艺术中心在原来的老建筑上罩了一个巨大的金属屋顶,推高了天花板。老房子基本完好地被保留并加以利用,与新增加部分和大屋顶形成新旧建筑的联系与共存,产生了许多新空间与内容,

在镇江西津渡改造中如内街也有应用,靠近头道券门的木结构店铺成为了当地

古玩字画的交易场所,仿古的建筑,富有现代化的设施,融汇于其中。镇江西津渡古建众多更能激发人参与和创造的愿望。

屈米增加的一个巨大金属屋面覆盖了整体建筑,并在北立面折下,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改变了天花的高度,实现新老建筑之间的共存关系,在镇江西津渡改造中必须考虑到新旧建筑的融合与共存,不能盲目改造失去原有魅力,去其糟粕留其精华辅以襄理。

2.2 德国柏林工业保护建筑的低能改造---节能改造为旧建筑增添新的活力

工业建筑模型

二战中曾用作军工厂,故战争时毁损严重。战后成为东柏林的工业重地,其外窗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开口部位,与厚实的砖墙相比,薄壁轻质的玻璃窗热工性能差是外立面上热传递最为活跃的地方。设计者在窗台内侧增设一道窗,两窗之间的空隙形成热交换和通风缓冲带,从而改善了外窗的保温性。

改造后的屋顶

屋面翻新是整个项目的亮点。顶层高达两层设回廊夹层夹层地面与弧形外窗脱开并留出空隙.便于上下空间和室内外的空气流通。作为镇江西津渡一座古城,古建筑的弊端明显,虽外表好看但内部构造实用性差,且不适宜居住更谈不上节能环保。于此,改造中也必须强调节能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减少改造中的浪费,体现其巨大的经济效益,传承产业建筑的文化,同时保护了现有生态文化,彰显文化内涵。

3.西津度的实地考察

3.1西津渡简介

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其中有大量民-国时期甚至清末的旧产业建筑,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这里共有文物保护单位 12 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西津渡护单位 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处。

3.2西津度的主要问题

保护与更新的矛盾突出:周边地区仍是老房屋,有些居民还在用煤炉,拆迁的愿望强烈,但是专家更倾向于保留这种原汁原味的生态原貌,在改造保证原生态,同时也要考虑到落后的老民众,由此更加体现出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

3.3调查问卷及其分析

为了了解调查游客对规划后西津渡旧产业建筑状况的看法,以及西津渡规划还存在的问题,我们对西津度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通过图书馆、网络、及自己的同学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并且对西津度的游客及周围居住民发放了调差问卷,以对后期规划研究以指导作用。 西津度发放调查问卷后,并结合网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一些问题:

3.3.1游客年龄段及对西津渡保护的印象

西津度的游客年龄段主要在20至40岁和40到60岁,很多年轻人来到镇江是慕名而来,而一些年长的人,将来到西津渡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进行散步散心的成分居多,并且会经常甚至每天来。

大多数年轻人表示来了第一次后,并不打算再来。而由饼状图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游客觉得西津渡现有的保护一般,甚至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游客觉得保护很差,有待改进。

3.3.2对西津度旧产业建筑改造的不足之处:

调查报告显示,超过50%的游客觉得西津渡现有的改造破坏了建筑旧时的面貌,失去了西津渡古色古香的建筑特色。当地的居民们也觉得西津渡现有的开发,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

通过网上的资料,我们发现镇江西津度招商是面对镇江文化机构、旅游协会、宗教协会、商业联合会、行业协会、相应商户等社会资源,将他们引进园区租户,共同推进招商活动,有效完成西津渡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策划目标,但是实际上,目前的西津度几乎都是一些商业商户,纯粹为了让游客来消费,刺激镇江的经济。显然,开发商们都注重了西津渡的经济价值,而对于它的里面众多的旧的产业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还不够

3.3.3调查对象对于西津度改造的担忧:

由表格可以看出大家认为政府的投入不够,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力方面。对过街石塔、救生会、观音洞的修复工作标志着西津度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开始,这是由政府一手引导的。政府主导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可是西津度的保护与该走措施,一直是断断续续的,政府应该加强管理,不能让其处于停滞状态,改变其完全商业化形态。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西津度以及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

4.解决方案

1、如今很多城市也在做古建文章,可是大同小异。旧产业建筑合理改造,同时结合其原有的结构功能和现有的技术有段,将其改造得负有特色,相信能够更加吸引游客。可以将西津渡作为镇江文化的核心,于此可以介绍整个镇江文化,一方面西津渡名声不够响亮,另一方面文化过于单薄。串联起整体之后,不仅对西津渡有利,更是推动镇江文化发展。

2、对于古建保护问题,首先立法保护是必须的,同时政府加强人员保护也是必须。作为镇江经济发展一部分而言,镇江旅游业一直不愠不火,追其原因,不够重视,对内对外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外不知,内不惜的局面。

3、西津渡改造的部分可以交与开发商,但是其设计方案必须政府审批通过才能施工。有特色才能吸引游客,清一色的商业需求反而会吓跑游客。利用西津渡本身文化特色,做长远发展打算。

三、结语

旧建筑是建筑生命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不断地对镇江西津渡进行更新改造并加以利用,同样可以使它恢复活力。产业类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其所承载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信息、曾经影响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甚至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要大得多。

在我们今后对镇江西津渡旧产业建筑的改造中,应该借鉴成功的经验,使改造后的建筑与旧建筑之间充分地联系,同时应该重环保和能源的再生以及充分利用,保护文物建筑的原真性、历史建筑的风貌特征、空间肌理的完整性、生活方式的地域性、人文精神的延续性,在更新过程中要避免大拆大建,在保护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开发,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文物“原真性”,吸取他人改造之中产生的不足和错误,将镇江西津渡产业建筑的改造推崇到一个新的高度.

【建筑行业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建筑行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11-24

建筑行业实习报告11-30

建筑行业述职报告11-23

调研的报告02-07

调研报告05-27

调研报告02-15

顶岗实习报告建筑行业08-03

建筑行业实习报告7篇02-07

建筑行业实习报告(精选10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