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现代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
去年以来,我镇始终按照“建设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科技农业,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战略构想和发展定位,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以产业化经营促发展,以市场化运作创效益,以生态化要求增优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全镇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011年,我镇以项目建设为平台,加强乡间道路、农田林网、村级渠系配套建设、重点实施节水改造工程、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理、农村安全饮水等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2、积极引导农民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之路
2011年,全镇有生猪规模化养殖大户3个,建设年出栏头数4万头;生猪年存栏2.8万头;规划完善的标准化畜禽养殖大户2个,建设年出笼37.4万只,家禽存笼26.8万只,全镇大牲畜总数达到600头。
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特色种植业发展
2011年,全镇温室大棚200亩,绿色水稻种植面积3.8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50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1万亩,水产品淡水养殖面积1.7万亩。
4、搭建营销平台,走品牌化产销路子
2011年,我镇充分利用交通、基地、资源三大优势,做大做强“丹宇”牌粮米加工企业,加快“三袁”、“渔口子”牌大米的市场化动作,走“农户+基地+企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全区品牌性的农牧业产业加工企业,走品牌化产销路子。
二、“十二五”工作思路和重点
按照强项提升、弱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四项工作,全力开启我镇发展现代农业新局面。
1、逐步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合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夯实“三农”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维护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的重要组织形式。切实落实好扶持政策,开展示范社建设活动,加强资金支持、法律宣传和人才培训。鼓励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合作组织,推进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有效对接,为合作社和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全面推进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以入股、产权联合等方式,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依托龙头企业,吸纳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建立有序的行业自律机制,规范行业竞争,增强服务功能,维护行业内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地缘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我镇走“特色+规模+效益”的路子,培植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走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道路,着眼于大农业、大市场,特色产业要向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以绿色产品为重点的特色农业,重点发展有机水稻、瓜果、蔬菜、水产品等绿色、有机、高效、无公害特色产品。 2
3、组建劳务公司,引导农民就业。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出现了一些失地无业农民,因此,应结合实际,让有那些有能力的农民组建农民自己的劳务公司,充分发挥现有劳动力的作用,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公司负责联系工程、培训农民、监督质量、结算工钱,农民们只管干活挣钱。这里所说的公司是指有一定资质、具备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公司,比如一些个体打工队不能承包的大工程它都可以承包,可以承接难度较高的技术工程。这样,农民们就不用到处联系,就有干不完的工程,打工中出了问题由公司出面交涉。
4、加快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突出示范带动。坚持“科学规划、以点示范、点面结合、成片推进”的思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在村组建设上,应由县规划局拿出统一建设规划方案,坚决制止私搭滥建,无序化建房。第二,突出示范带动。大力实施新农村示范点创建工程,以“三化同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第三,组织农业部门,整合现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一套固有的发展模式。第四,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合理引导失地农民参与养老保险。第五,大力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户、卫生之家、守法之家等活动,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第五,加大扶贫力度,整合扶贫资源。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员培训、科技推广等科技扶贫项目,以扶贫开发为载体,大力整合部门项目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参与扶贫开发。
三、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二是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仍需加强。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 3
《现代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大、精深加工企业较少、品牌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农业科技推广缓慢,表现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推广能力还不强等。四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五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2、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农民培训工作;二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四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五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2012年4月18日
现代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2]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上的应用,是科技发展和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一项涵盖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的长期工作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等明显优势,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空间的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点播式、交互式和现场直播式”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卢村乡辖13个行政村,包括政府在内共有远程教育“电视上网”站点14个。自从20*年远程教育各站点建立以来,通过*县电教中心的培训以及各站点管理员的努力探索,广大党员干部对远程教育有了新的认识,管理与服务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现结合对卢村乡现阶段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与服务情况的调查,作如下分析与探讨。
一、做好宣传工作,使农民充分认识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重要性、实效性
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就是使广大党员群众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载体,一是直接获取党的先进理论、党的最新政策、党内先进典型,以党的先进理论武更好地装自己头脑,按照最新政策更好地发展壮大自己,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来鞭策激励自己。二是获取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农业科技成果和最新市场信息等,掌握并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现阶段,虽然农村远教工作已全面展开,但农民对远教工作的认识不足。据此次对所辖13个村中的11个村的调查来看,每次村级远教集中学习次数一般3-4次,参学时机为党员、村民组长集中开会时间,有1个村只在“七一”和年底总结时才组织学习,人数多在30-50人之间,而且村党员干部占一定比例,农民群众参学率相对较低,通过调查发现,广大群众对远程教育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有相当部分群众不知道有远程教育这个平台,这样就使远程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为提高群众的参学率,应把宣传工作重要位置,采取书写标语、远教宣传栏、村民会议宣传等各种宣传措施大力宣传远教工作,使得群众对远程教育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变“要群众看”为“群众要看”,使群众意识远程教育所带来的优越,为远教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把开展远程教育和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紧密结合
一支工作能力强、作风硬、能为农民办实事的农村基层组织是远教工作持续不断开展的保证,而远教工作的开展又能够促进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加强。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斗堡垒。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关键在于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作用发挥好。卢村乡目前各村级站点管理员都是村支委的组织委员,除两名年龄在35岁以下外,其余年龄均在40岁以上,高中7人,初中6人,管理员中均没有电脑基础知识,对站点的管理技能只是来自于县电教中心的两次培训,实际运用的也较少,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他们在站点的管理上显得很被动,因此,笄山在村干部干部人手少的情况下,聘请了一个年轻的干部协助此项工作,就是一个好的作法,让年轻人充实到队伍中来,一是可以更好的培养村后备干部,二是可以使远教工作可以在年轻人中间显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建立一支远教播放队伍和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一支远教播放队伍和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是远教工作开展的根本,目前我乡已配备了远教设备,条件具备了,如果管理不好,甚至不会使用,不能发挥作用,将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其次,我乡建立了一支能适应远程教育开展的村级管理和技术队伍,并且作为远教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技术人员,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并且就远教教学和设备管理进行相应的分工,但责任还没有具体落实到人,在村级站点管理与服务中,实行支书负责制,把责任落实到人,有利于远教工作的更好实施。
再次,政府要协调电信部门及时地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由于各种原因,各站点设备故障率较高,通过与电信部门的联系,维修的也比较及时,但目前根据电信部门反馈的信息,由于我乡是山区,线路较远,有部分村的信号不好,造成不能够正常播放,因此,需要对电信线路进行改造升级,以保证远教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现代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建立强大的远教网络,发挥远教的最大作用
目前,我乡在各村站点设置上,只在各村部设立了远教站点,在20*年撤村并村后,村域面积普遍较大,人口较多,加之我们属山区,这样不便于群众及时的学习最新知识,接受先进的教育,对11个村的调查中,大多村反映可适当在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增设远教站点,这样,再加上强有力的宣传,可方便广大群众就近的收看远教节目,设置新的站点后,每个站点可聘请专人进行管理,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训,给付一定的报酬,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五、强化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我乡新农村建设
1、强化职能部门对远程教育的利用
在远教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强职能部门对远程教育的利用,例如农业部门在进行农技培训工作,计生部门在计生工作宣传,政法部门在开展普法宣传时都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开展等,这样一是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涉及广、覆盖率高的特性;二是在开展相关职能工作时可以推动远程教育在农村工作中的应用;三是提高了远教设备的利用率;四是可以缩减上述职能工作在开展中所产生的费用。
2、对远程教育的开支,列入财政预算给予补贴
随着远程教育工作走入正规化、经常化、规范化,运行费用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我乡及所属各村都比较落后,专门经费有限,都不能很好的落实运转和维持经费问题,在远程设备的运转和维护、资料库的建立、学习组织等方面,一定程度影响了远教工作的开展。为此建议,建立长效机制,落实远教经费,保障远教工作的正常运行。
3、整合部门资源,转变政府部门职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各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的技能等培训任务加大,可以考虑每年由县级以上远教办牵头,各职能部门针对具体人的培训任务。在年初拟定工作计划,交由县远教办统一制作年度培训计划,即具体培训工作由远教办利用远教网络开展,职能部门转为以教学辅导为主,以切实让接受培训方能学、真学、学懂。
4、加强加快本地课件的开发
目前远教课程中的课件特别是农业技术性的课件大都是国家相关部门制作,而我乡无论是气候、地形,还是农村、农业以及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有些课件并不适合本地情况,要做到农民对远教课件“愿意看、看得懂、能够用”,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参学积极性,所以应加快针对本地实际情况的课件开发。一次在一个村的集中收看过程中,曾经就出现过群众想看但没有搜索到相关课件的情况,要实现当前“一村一品”的目标,可以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制作相应课件,而不是坐等上级发放实用技术光盘,或是在远教平台上搜索。
5、实施“远教平台”与光盘、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在现有课件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新农村建设等共性强的课件上,以“先锋在线”远教为主,在符合当地村情的实用技术和致富信息上,以制作光盘教学为主,同时辅以职能部门技术人员的授课,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尽最大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
现代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3]
为贯彻落实好市委书记陈耀光最近率队前往遂溪、徐闻县,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开展调研并作重要讲话的精神,根据市委棠委邓碧泉的要求,市委农办联合湛江日报社从11月18日起,用了9天时间,到各县(市、区)和湛江农垦局进行调研采访,旨在挖掘和宣传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从一个个鲜活的成功典型中寻找农业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探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加快实现湛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资源大市向农业经济强市“两个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采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湛江这片农业的热土上,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取得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呈现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各地发挥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大力调整作物结构,引进、推广良种良法,种植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高效农作物,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强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如浙江老板今年在雷州市松竹镇共租地10000多亩,每亩租金950元,其中较大的老板蔡法达租地1000多亩,种植“彭氏玉麟”牌西瓜,预计亩产8000多斤,以目前每斤1.5元计,每亩产值1.2万元,亩均纯利润4000多元。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流转160多亩土地,建立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代化大棚生产基地,由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1年可种10造叶菜,每亩纯利润达4—5万元。吴川市长岐镇农民今年种植7000多亩“金银粟”(美国品种)甜玉米,每亩产量2500—3000斤,仅3个多月就可获纯利润2000多元。位于遂溪县的台商企业——巨杨花卉有限公司种植“凤梨花”,每亩纯利润高达8—10万元。
(二)农业科技化程度不断提升。努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创造性地推广、应用农作物种植的先进技术,提高了农业科技化水平。如徐闻县大力推广薄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取得了“双节(节水、节肥)”、“双保(保温、保湿)”、“双增(增产、增效)”等“三双”的良好成效,农作物节水约2/3,节肥60%,收获期提前5天左右,增产增收20%左右,目前已在全县经济作物中推广20%的面积。湛江农垦局在甘蔗生产中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收割、电脑精准控制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组培脱毒健康种苗、赤眼蜂防虫等“五大生产技术”,使甘蔗的产量大大增加,品质不断提升,亩产从过去的4吨多提高到现在的6吨多。
(三)土地集约化经营不断推进。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导,推动土地流转有序开展。2017年7月,市委书记陈耀光、市长阮日生主持召开了全市土地流转暨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场会,全面部署工作,参加会议人员有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及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等,推动力度之大为往年少有。另外,市正在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办法》,为推动土地流转的开展提供政策指导。二是各地党委、政府加强引导、抓好服务,从实际出发探索土地流转模式,推动土地流转深入开展。如徐闻县通过互换的形式,针对农户地块零星分散、不易集中耕作管理、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将土地重新规划调整成块,实现连片经营和规模化种植。遂溪县成立了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负责土地流转的情况排查、登记造册、数据管理等工作;创设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土地流转服务机构与信息中心的合作,网上发布土地流转、农业招商引资等信息,方便客商了解可供转让土地等情况。位于雷州市英利镇的广东伊齐爽食品实业公司,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创办雷州市惠农菠萝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组织农民以每亩每年400元地租入股,并可按照菠萝市场价格与公司3:7分成(保底价为0.4元/斤);公司给予镇村每年每亩20元土地管理费,招聘当地农民种植、管理菠萝,每天工资50元。今年2月20日成立的廉江市青平那毛角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外出务工的社员将承包经营的土地委托其进行流转。合作社出让给当地种植专业户和外来投资者。由合作社与承包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手续简单,快捷方便。吴川市黄坡镇上马梁村把分包到户的零散土地集中起来,连片租赁给发展农业项目的业主经营生产“好柿连连”优质番茄,亩产6000公斤以上,亩产值达到2万多元,每亩纯利润1万元以上;农民既有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又可为业主打工,每天工资性收入为30—50元。据统计,到目前止,全市共流转土地面积124.5万亩。
(四)新型农业合作化发展不断加快。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树立市场意识,走新型农业合作化道路,改变了农业生产“小、散、乱”的局面,促进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特色化和规模化方向迈进。一是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各地结合市场需求,创新思路,成立了荔枝、香蕉、蔬菜、甜玉米、渔业、农机、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及水产养殖、花卉协会等,将单家独户的农民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种苗供给、统一种植技术、统一用药施肥、统一管理服务、统一销售经营,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增收致富。如吴川市长岐镇黎屋甜玉米专业合作社,有6个股份,收购农产品销往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地,1个股份1年的纯利润达10多万元。该社通过赊种子给本村农民种植甜玉米1500亩,带动周边农民种植6000多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麻章区鸭曹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合作,树立绿色观念,申报绿色商标,种植“天然萃”牌绿色蔬菜,产品打进多家超市。目前,该社有社员40多户,带动种植面积约1000亩,有5个面积近400亩的加盟基地。廉江市西莲塘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有社员17人,有农业机械27台套(含收割机,中拖、高、低速插秧机、农用小四轮等),初步形成一个“会管理、善经营、强服务、有盈利”的农技服务实体。目前,该社纯积累3万多元,服务由本村向其他乡村辐射,面积达3000多亩。机械化程度由原来的“耕、插”向“耕、播、插、收”一条龙服务模式转变,把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今年前三季度已发展356个,比去年同期增长3.3倍。二是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我市把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建立健全行政村、自然村两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经营好集体资产,有效地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霞山区北边村股份合作经济社对集体资产实行规范化经营管理,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年收益达725万元,其中40%用于集体公益事业和进一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60%用于分红,股民每月分红最低的有730元、最高的有940多元,股民的收入平均每人每月比过去增加200多元,经济社社员得到了实惠,对成立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社感到满意。
(五)农业品牌化经营取得新进展。深入实施农业创名牌战略,积极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市培育了一批市场占有率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了有一定影响的农业品牌,全市绿色食品和农业类名牌产品数量连续七年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如广东湛江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湛江欢乐家食品有限公司、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等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品牌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内外,有的甚至在本行业中处于领军地位。广东湛江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对虾、罗非鱼养殖和加工业,在对虾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湛江农垦生产的白沙糖、菠萝罐头、绿茶等农产品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在树立“天然、绿色、健康”的营销观念,发展种植生态健康茶,精制新一代中国名茶的基础上,抓好品牌的宣传、推介和销售,荣获第三、四、五、六届全国茶质量评比金奖,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国家aa级绿色食品认证、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国家qs质量安全认证等,该公司近5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并带领廉江市长山镇6000多农民通过种茶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品牌和社会效应。湛江欢乐家食品有限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开发菠萝、木瓜、桔子、荔枝、龙眼、芒果、芦荟、椰子等热带、亚热带水果系列产品,并到北方地区办厂,生产黄桃、苹果、雪梨等罐头产品;同时,采取培养经销商等方式,着力拓展市场,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果罐头生产企业,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和品牌效应均列全国前茅。
(六)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突破。运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围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木浆造纸、蔗糖、水产、畜牧、果菜、剑麻、花卉等优势产业,努力构建特色产业链,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目前,水产、蔗糖、菠箩等产业链已日趋完善,畜牧、浆纸产业链已具雏形。水产产业链从种苗繁殖、饲料生产、科学养殖、加工保鲜、市场销售到出口创汇,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2017年,全市水产品加工量38.2万吨,产值63.8亿元,出口创汇5.56亿美元,占全省水产品出口额和全市出口额三分之一以上,均居全省第一。如赤坎区宏嘉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无公害蔬菜种植及禽畜优良新品种引进、繁育和健康养殖、示范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养殖的“鲁西小尾寒羊”具有体格大、肉质好、低脂肪等特点,是天然的绿色食品,为广东省唯一一家北羊南养养殖公司。该公司大力推行产业化经营模式,将“产+加+销”融为一体,自办羊庄搞餐饮,生产、加工的羊肉肉鲜味美,比市场价高1倍,经济效益及市场前景良好。
(七)农业投资热潮方兴未艾。我市优良的农业资源,日益完善的农业投资环境,有效地吸引大批客商纷纷进军农业领域,正在掀起农业投资的热潮。徐闻县2017年5月引进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的广东原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进行芦荟规范化种植,开展芦荟加工,产品提供给可口可乐公司、美容化妆和药品生产企业等,每年每亩种植芦荟纯利可达5000元以上,加工利润更为可观,这将有利于进一步调整、优化作物结构。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借助中科石化项目及钢铁项目落户的契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立蔬菜基地,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目前,蔬菜专业合作社首期投入资金300万元,建成32座现代化蔬菜大棚,试种的第一造蔬菜圆满成功。如正常生产,年总收益可达150万左右。该基地已被省农业厅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同时被推荐为我市唯一的国家级标准化蔬菜园区候选单位。遂溪县与泰国正大集团加强合作,成立了遂溪县国龙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投入350万元,建成了年产2万头猪苗的遂溪县遂城镇牛路村现代化养猪场,将带动我市建立一批现代化种养基地。吴川樟铺镇三浪村养鸡专业户陈子茂今年投入200多万元,扩建一个种鸡和电脑孵化场,年孵化小鸡700万只。农业投资不断升温,将加快提升农业的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程度。
(八)整村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取得新实效。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等不靠,努力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采取分类推进、以点带面、各方协作、多方筹集资金等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雷州市实行成立机构、落实责任,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政策倾斜、多方扶持,落实资金、规范管理等举措,大力实施农村“安居工程”,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2017年底,共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茅草房、泥砖房)4万多户。2017年,计划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茅草房、泥砖房)6000户,目前已竣工5200户,在建100多户。廉江市高度重视“安居工程”的实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将石城镇十字路移民新村打造成了省级宜居村庄。日前,在中山市召开的广东省宜居城乡工作会议上,该村作为省宜居村庄创建20个指导点之一,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该村村长李德荣还受到了黄华华省长的接见。
二、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从今年以来我们几次调研情况看,我市农业农村形势总体不错,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及与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湛江农业还有较大差距,“三农”其他方面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
(一)土地确权和二轮土地承包不到位,影响了土地制度改革。一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不到位。目前,我市土地确权只到行政村一级,但土地所有权基本集中在村民小组一级,这种确权没有实质性意义。由于确权不到位,造成集体土地权属不清,从而影响土地承包经营,阻碍了农村土地改革。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不到位。相当部分农户虽长期在自己的承包地上耕作,但一直拿不到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较大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流转。三是二轮土地承包不到位,部分农村以农村家庭人口变化或其他理由,以村规民约的形式,擅自规定每隔几年就进行不同程度的承包土地调整,违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
(二)农村基层农业行政管理和服务机构不健全,影响了农村工作开展。县、镇两级经管队伍建设是推动农村改革的主要力量,但乡镇农经站在上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早已撤销,影响了农村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相对滞后,目前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所)虽然不少,但由于事企不清、人员普遍较少、工作经费不落实,大多以经营为主,服务功能不强。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影响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目前各级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总量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但滴灌、喷灌、微灌等现代水利设施建设跟不上要求,而且大部分原有的水利设施也年久失修,老化残损,农业抗灾防灾能力差,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雨养农业”束缚。如全市有效灌溉面积321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5.6%。渔业、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宜居村镇建设。
(四)品牌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水平还不高,影响了农业效益的提高。绿色食品和农业类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总面积不大;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仅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7.5%;畜禽养殖方式仍是散养为主,科学饲养水平偏低。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约为1:1,与发达国家的2-3:1相比,尚有不小差距,加工总量和深加工率均不足,产品相对单一,高附加值产品较少。
(五)农业组织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农民基本上都参加农民协会或农业合作组织。湛江农业合作组织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目前也只有5600多人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规模小、竞争力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高。大多数农民还处在单家独户面对市场的状况,组织化程度较低,种养水平不高,精耕细作不多。
(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压力较大,影响了劳均农业资源占有率的提高。目前,全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约210万,占67%,而发达国家比重均在10%以下;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仅占33%,比全省平均的71%低38个百分点。要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必须转移一半以上农村劳动力。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农业单位劳动力平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3.3亩,而人均耕地资源并不多的以色列、日本、台湾等农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单位农业劳动力平均占有耕地面积在15-30亩左右,与他们相比,我们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规模化程度都远远不足。
(七)转移支付不足,影响了县、镇财政运转。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得到巨大实惠,但我市县、镇级财政分别减收7.7亿元和3.9亿元,扣除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后,年缺口分别达5.1亿元和2.7亿元,县、镇、村政务运转出现了相当大的困难,事权与财权极不匹配,办公经费不足,影响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基层政权组织建设,造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相对不足,制约农村的发展。
三、对推进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几点建议
湛江拥有优越的土地、海域资源和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是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在不久前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粤西地区(湛江)现场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要求湛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11月16日,市委书记陈耀光率队前往遂溪、徐闻,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展开调研。耀光书记在调研中指出,湛江农业目前到了关键的发展阶段,必须统筹资源利用、合作机制、土地流转、城乡建设、相关第三产业这五大要素,对农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战略性思考,提升农业的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程度,通过产业化打开湛江农业长远发展的突破口,实现湛江从农业资源大市向农业经济强市的转变,同时带动新农村建设。要在全市建设一批现代化种养基地,探索一条符合湛江实际的农业产业化道路。
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努力争当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给广大农民带来真正的利益和长久福祉。下面,对如何贯彻省、市领导的指示,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着重提几点对策建议。
(一)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动力,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业农村科学发展。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举全市之力推进钢铁、石化、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加快实现湛江的逆势崛起、跨越发展,这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但强化“工业立市”战略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视农业,耀光书记的调研讲话充分显示了市领导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和重视,并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统一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从战略高度认识湛江农业在全省全市的重要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议重点抓几项工作:一是县、镇两级领导主要精力要放在抓好农业上,特别是对乡镇班子的考核,农业发展要占相当的权重。二是从人员调配上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地方党委要有棠委分管农村工作。三是统计部门应对农业资源和发展现状来一次全面深入的普查,摸准情况,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据我们调研了解,全市花卉种植面积有关统计数字为16万多亩,而有关专家估计不少于50万亩,应设法弄清准确数据。四是从机构编制、职能定位、业务经费等方面,加强农业行政管理和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五是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鼓励他们摒弃小农经济传统观念,树立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大胆调整作物结构,搞好冬种生产,走南闯北搞流通,走务农致富之路。例如,雷州22万亩洋田如果都能搞一造冬种玉米或西瓜等作物,那么将增加5亿元以上产值。
(二)以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手段,进一步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促进土地等农业资源向种养能手和农业企业集中。丰富的土地和海域资源是湛江发展现代农业的最大优势之一,要充分利用和保护好宝贵的耕地和浅海滩涂资源,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管理和指导服务,为现代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的实施办法和土地流转的实施细则,县、镇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纳入年度班子工作考核内容;明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制定农村承包土地利用规划,绘制承包土地分布详图,加强规范管理和指导服务;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到村民小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农户的“两个确权”工作,奠定土地流转的基础;县、镇、村三级分别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站、点,并建立土地流转信息网,对土地流转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免费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信息、政策咨询、合同鉴证等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组织者;建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各级财政加大扶持力度,给予适当资金补助。金融部门加强对规模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把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农重点。有关部门把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土地流转紧密结合起来,对土地连片流转实施优惠扶持政策。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有效模式,采取集体经济组织发动、大户联营带动、业主参与、土地股份制、委托流转、土地互换经营、土地转让经营等形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
(三)以打造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为载体,进一步推动精品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特色农业向精准、品牌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象建立工业园区那样,建立若干个现代农业园区,在规划、资金、政策、科技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在发展模式上,以特色农产品名优品牌为纽带,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海峡两岸农业试验区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布局园区;以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对园区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主体,组织农民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擎,推动产业化经营;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推广适度规模经营;以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以湛江农垦为重点示范单位,发挥农业“国家队”的龙头带动作用,形成“土地流转上规模、名优品种上水平、先进设施上档次、标准生产保质量、产品加工增价值、旅游观光添效益、品牌经营显成效”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园区内,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建成一批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引进企业精深加工生产线,建立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农家乐”等休闲旅游基地,发展精品大农业。近期,我市可重点建设糖蔗、水产、果蔬、禽畜、花卉、羽绒等现代产业园区,如湛江南国花卉科技园等。
(四)以建立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为引擎,进一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农民自愿建立,供销社、协会、龙头企业领办,农业种养大户带头联办等形式,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加强土地等集体资产管理,提高其运行质量和增值水平,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对农民的服务能力。
(五)以塑造农业品牌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做大做强海洋水产业、半岛热带农业、畜牧业三大特色农业品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做大做强农业品牌的“双引擎”。落实农业龙头企业优惠政策,扶持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农海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推进农海产品精深加工,争创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和知名度高的名牌农产品。实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品牌和绿色食品认证奖励政策,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与超市的对接,形成辐射全国的流通网络,打响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
(六)以标准农田及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雷州半岛扩大治旱、城乡水利防灾减灾、鉴江供水枢纽和雷州青年运河灌区改造、雷州半岛人工增雨试验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鼓励、支持农民建设和改造小山塘、小灌区、小机井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广以滴灌、喷灌、测土施肥技术为依托的精准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加快农田电网改造。加快标准化渔港和鱼塘建设。加强村与村之间公路及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建设。
(七)以开展政策性水稻保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根据省的部署,我市作为省确定的十个试点市之一,将于明年开展水稻种植保险试点,拉开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序幕。水稻种植保险保费每季每亩15元,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和种植户承担,其中省财政承担40%,即6元;市财政承担10%,即1.5元;试点县(市、区)财政承担10%,即1.5元;种植户自负40%,即6元。目前,我市已出台《湛江市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湛农办发〔2017〕1号),正在筹备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各项准备工作抓紧进行,争取开好头,起好步。
(八)以统筹资源利用为导向,进一步吸引各方投资现代农业。投资现代农业正当时,大有作为。在我市的农产品种养、加工、生态农业、新能源、安居工程等领域都有广阔的投资空间。我们必须广开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各方投资,特别是本地企业的投入,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筹集更多的资金,全面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如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号召,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农村有机垃圾,大力开发农村沼气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九)以农村安居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居住环境。大力开展宜居村镇建设,以整村推进安居工程为重点搞好“五改”[改水、改路、改房、改电、改灶(沼气)]。在制定村庄规划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推动、社会捐助、群众参与等方式,普遍开展农村卫生和居住环境整治,成片集群创建生态文明村和卫生村、镇,努力改善农村人文、生态和居住环境。
(十)以扶贫开发工程为平台,进一步解决好农村民生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要加强扶贫开发,落实汪洋书记的指示精神,把新时期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对接机制;摸清帮扶情况,制定帮扶措施,采取市直和中央、省驻湛单位与贫困村 “一帮一”结对共建,“万干扶万户”,分期分批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驻村协助抓好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等措施,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做好与深圳市合作对口扶贫工作,我市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物资保障,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对深圳市对口扶贫的贫困村给予资金配套,建立扶贫资金专户,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展开。同时,坚持产业扶贫与救济式扶贫相结合,大力发展生产,加快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现代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4]
随着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央和省市部署,我县自2017年2月起,坚持以“二十字”方针为目标,突出“建设新村镇、培育新产业、塑造新农民”这一主题,全面启动示范工程建设。
以下是有关我先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成效及做法
我县先后启动了两批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第一批确定的多个示范点到今年6月已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取得了新农村建设阶段性胜利;第二批选择的各示范村建设工程均已启动,村庄道路、改厕、下水道等硬件建设正在推进。主要做法有:
——抓村庄规划,绘就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我县先后投入大批资金,聘请省级规划设计单位,完成全县村庄布点规划和示范自然村村庄建设规划。同时,安排建设设计部门按高中低档设计多种户型,免费提供给镇村和农户选择。另外,对有建设规划的村镇,要求县土地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没有规划的,在规划编制尚未完成前,一律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
——抓凝心聚力,推进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2017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第一批示范村进行以奖代补,并出台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方案,确定县直单位对示范村结对帮扶。对于第二批示范村,目前已有多个单位出资用于示范村建设。各示范自然村均组建了“五老”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和村规民约,充分发挥了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理事、理财、监督”权力,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调动群众积极性。截止目前,全县大多数示范村都已建成水泥主干道和通户路,清理垃圾和杂草,拆除破旧圈舍及废弃房屋,示范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抓产业发展,夯实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创建国家、省、市名牌农产品以及绿色食品。二是推进“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建设。三是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抓和谐构建,解决新农村建设民生问题。一是实施村村通工程。去年建成村级水泥路数十公里。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投入大批资金,改造几乎所有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并且新建校舍。四是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大力投资改造和修缮多个镇卫生院,完善农村卫生网络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县86%的农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的状况。五是加强社会低保体系建设。提高了低保标准,发放农村特困救助资金。六是实施饮用水解困工程,解决了2万多名群众饮用水问题。七是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建沼气池。八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力培训,转移劳动力,是就业转移率达到新高。九是实施农机富民工程。全县新增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近百台,农机总动力大大提高,并且发放购机补贴,鼓励人民机器耕作。十是实施村村通广播工程。投入大批资金,用于村村通广播工程建设。 ——抓乡风文明,丰富新农村建设内涵。在各村成立“禁赌协会”,加强村“红白理事会”建设,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十佳文明家庭”、“十佳创业带头人”等评比,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引导人、教育人、感化人。与此同时,本着“政府倡导、社会支持、农民自办”的原则,将民间艺人组织起来,精心培育一支支生在乡土、长在乡土、服务乡亲的文艺演出队伍,发展业余剧团。大力兴建村级图书室和文体活动室,建设农村文体活动室,建设农民科技书屋,每个书屋配备数以千计科技书籍和一台电脑。
二、问题和不足
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试点村的面貌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一方面,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地方领导干部没有拿出足够精力来研究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无论从理论学习上、政策研究上,还是实践探索上,都缺少实际行动,表面的东西多,实际推进的措施少。有的是思路不清,到底怎么抓、抓什么心中没谱。同时,少数镇、村干部因对建设新农村认识模糊,遇到资金等困难时就产生畏难情绪,缺少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另一方面,农民主体作用没有真正发挥。有的示范村群众认为建设新农村是政府的事,认识不到自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依靠政府投入的问题,不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投工投劳,等靠要思想严重,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没有树立起来,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
二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尽管我县已建立了“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但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庞大工程,这些资金还远不能满足教育、文化、卫生、道路等方面的建设需求。与此同时,一些帮扶单位或因客观自身财力有限,或因主观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应付,截止目前,全县第二批示范工程县直帮扶单位中,只有极少数单位帮扶资金到位。
三是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当前,我县大多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把重点放在了“村容整洁”上,而对“村风文明”投入甚少,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一方面,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不足,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四是长效机制难建立。村庄整治建设层面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公共设施如何管理维护、村容村貌如何保持等问题,也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来管理。虽然我县在实践中摸索建立了一些机制,但还是初步的,不够完善,还必须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深入推进的长效机制。
五是发展生产办法不多。我县农业总体上看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中,只是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不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
三、对策与措施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内涵丰富、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既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和复杂性,稳步推进,又要有只争朝夕、迎难而上的开拓精神。如何抓好新农村建设,我认为需要把握关键、突出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要更加注重思想观念的更新。新农村建设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针对当前部分干部、群众在认识上的误区,要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防止出现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绪。要放手发动群众,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鼓励群众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调动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要更加注重工作方法的创新。在示范工程中,要继续坚持“三清三改三整顿”,但在方法上,要采取“捆-绑式”的“组合拳”,把群众意愿与政府引导有机统一起来。比如把改路与“三清三整顿”捆-绑,把改水与改厕捆-绑,等等。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势而为,不搞大拆大建。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过分堆砌和打造“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三要更加注重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农民固定在农村,固定在土地上,新农村建设必须与发展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让村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的有效之路。要加大城镇发展和经营的力度,积极创新摸索土地置换等手段和方式,结合推进村民与居民的无差异待遇,出台促进政策,积极推进失地农民保险,解决农民进城后顾之忧等政策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四要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建设。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盼望实事入手,认真抓好省、市确定的各项民生工程的落实,使民生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相得益彰。要继续加大村村通工程实施力度,大力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发展”活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要巩固和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覆盖面,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要继续推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五要更加注重生产发展。要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壮大主导产业,突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之路,培育知名品牌,提高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效种养殖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和支持农户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企业与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扩大规模、优化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六要更加注重新型农民的培育。要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示范村群众;通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现代新型农民,不仅是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生产经营型能手,更要是具体现代科学生活观念和卫生习惯的人,否则,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有可能是昙花一现。因此,要继续组织开展“文明进村、新风入户”为主题的乡风文明创建活动,在各村成立“禁赌协会”,加强村“红白理事会”建设,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十佳文明家庭”、“十佳创业带头人”等评比。力争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素质,推进农村全面进步。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产业发展上要有长期考虑,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开展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职能部门上下联动的方式,共同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现代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调研报告 农村建设11-24
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1-24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0-15
2018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1-24
新农村建设点调研报告11-24
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1-24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推荐11-24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06-30
芦山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1-29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13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