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24 06:32:16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关于谷城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县人大棠委会组织农工委于8月中旬深入到有关单位和乡镇,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走访座谈和查阅资料,对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一、主要成效

谷城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自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实施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明确思路目标,制定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推进,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格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呈现出快速、健康、有序推进的良好势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1、高点定位,精心谋划。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带领县直部门和乡镇、部分村的有关同志到鄂州、钟祥、沙洋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县实际,高点定位,顶层谋划,围绕“试点建成亮点”、“新社区建成样板区”的思路,制定出台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在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建设50个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的总体目标。县农业部门立足全县实际,把制定试点规划作为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与县规划设计院一起,深入全

县第一批建设的13个试点,对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全面规划设计。目前全县已投入资金2亿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第一批13个试点的规划均已制作完成,部分试点已拿到规划并按计划动工建设。

2、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石花镇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当作全镇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有专班、有专人、有专项资金,倾全镇之力将小坦山村打造成全市亮点;城关镇成立了工作专班强力推进,通过各种方式自筹资金150万元保障格垒嘴村试点建设,目前党群服务中心已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他服务设施也都在建设当中;城关镇邱家楼社区按照“政府引导、政策优惠、分批改造、两年成景”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由湖北华盟集团投资兴建高标准住宅小区12万平方米,形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居住一流的新型现代化住宅小区,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将全面完成小区住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体中心、便民超市、幼儿园、卫生室、绿带公园、物业管理、垃圾收集、车库、公厕和公共活动广场等建设。盛康镇高起点规划,将4个村、1.5万人集并为一个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从而大大节约社会成本,服务广大农民。茨河镇陶湾村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为基础,规划土地300亩,容纳人口规模1500人,依照山地自然形成的波浪式群落和文化旅游特色而设计的汉派风格规划,建设240平方米以上的二层小楼270户,1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并规划好

了通讯、路灯、给排水、排污、公厕、健身小广场、停车场、绿化带、环形公路等公共配套设施;紫金镇孙家沟村在没有项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县直工作队、镇、村齐心合力筹集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超市以及附属基础设施已近完工,同时,借助修建高速公路拆迁机会,调整20余户不符合规划的搬迁户进入新社区。经济开发区胡家井社区新规划集中居住社区占地面积120.3亩,规划设计集中居住的多层社区居民楼10栋,建低层别墅168座,现一期、二期工程已完成,入住率达到50%,居民活动广场已动工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已选址,正在设计中。五山镇堰河村先后投资600万元建立了堰河接待中心,新修、硬化百日山旅游公路15.4公里,维修硬化破损道路4000米,投资20多万元新建了污水处理站、生态厕所,投资120万元新建了堰河茶艺馆,投资40多万元修建了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完工。

3、政策驱动,突破瓶颈。为突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资金、土地等方面的瓶颈,县委、县政府围绕拆迁安置、土地收储、资金筹措、社区建设、产业发展等具体问题,研究制定和优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全县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政策驱动。在资金投入方面,一是由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倾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试点社区给予奖励扶持。二是统筹县直

各单位项目,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土地使用方面,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优先列入年度计划,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二三产业发展用地,依据挂钩指标,按城区每亩不低于8万元提取专项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专款专用,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试点社区采取政府投入、乡镇自筹、农民参与、社会共建等多种形式、多种模式筹集建设资金共计7000多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效突破了“两难”瓶颈,为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顺利、有效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劳力支撑。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大员上阵,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新形势下全局工作、群众工作、“三农”工作的大事来部署,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全县24个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强有力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划分了片区,实行了县“四大家”相关领导包保、工作专班包保和部门包保责任制,动员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了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工作专班常年抓的长效工作机制,明确了县直各单位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职责,为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全县形成了各级主要领导

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参与,亲自抓落实,营造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截止目前,全县先后召开2次棠委会、3次现场会、3次专题会、4次领导小组会、5次督办推进会议进行研究部署、高位推进,保证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存在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设模式创新不够。资金和土地问题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瓶颈,目前虽然制定了一些措施,但是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与其他好的典型相比我们的运行机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部分试点还主要依赖于上级单位的支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资金投入和土地使用模式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创新。二是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部分农民群众甚至基层干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还十分片面,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拆房盖房,穿衣戴帽”,个别乡镇新型社区试点村建设行动滞后,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工作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三是资源整合还不够到位。个别乡镇对市、县投放的项目和资源,存在分配不集中和分散现象,没有按照谷发[2012]16号文件的要求,将资金和资源围绕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村建设进行分配倾斜,而是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分配,造成新社区试点建设资金不足,亮点不亮。

三、几点建议

目前,全县已确定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50个新社区,2017年重点建设13个,其中石花镇小坦山村、五山镇堰河村按照市要求今年必须完工,迎接验收;其他试点村工作任务也很重。县人大棠委会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领导。继续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保持高度重视,并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各乡镇以及县直相关部门的实绩考核内容之中,各责任单位要按要求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路线图,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保障工作顺利进行。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和项目整合,集中力量支持新社区试点的建设,全县各职能部门要加强联系,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新型农村社区试点的建设。

二是进一步强化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集约用地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尊重农村实际,尊重群众意愿,科学规划,合理规划,建设部门和乡镇、村要认真研究,详细调查,选准选优最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力争规划实用性强,易操作、宜居宜业。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坚决杜绝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避免无序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是进一步强化创新。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省内外、市内外、县内外农村新型社

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创新思路,不断探索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新模式。充分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借助社会资源,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市场运作的方式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难题,去除“等、靠、要”的思想。切实解决“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把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篇2]

按照《濮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对我市农村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通知》要求,我县及时组织县委农办、住建局、产业集聚区办公室等部门及有关乡镇召开座谈会,对全县推进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情况

濮阳县共辖6镇14乡,1005个行政村,总人口108.6万人,县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耕地135万亩。2017年,全县GDP完成192.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61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43元,城镇化率达到39.32%;柳屯镇、文留镇跻身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部分明确指出: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市建成区内现有城中村,加快转变为城市社区,同步推进社会组织形态转变,使村民真正转化为市民。选择工业集中、基础好的文留、柳屯、户部寨、庆祖四个乡镇优先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到2012年,在县产业集聚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不宜居住的村庄

以及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十二五”期间建设40个新型农村社区。

2011年初,县委成立了由县政协主席曹雪生任组长的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领导小组,负责产业集聚区内23个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工作。结合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5年内拟投资47.6亿元,对涉及的23个村庄实施拆迁,并进行集中安置。该社区的建设以实现中心村聚集为目标,采用投资开发模式运作,规划设计教育、商业、医疗、娱乐等功能齐全。总体设计为南、北2个分区。南区规划在县城濮阳师范东侧、南环路以北、国庆路以南区域,北区规划在濮台铁路北侧、大庆路东侧区域。建成后,南北区共可容纳10万人居住,其中,安置城关镇管辖的大屯、裴西屯、张庄、谷家庄、铁炉、邢庄等15个村,拆迁5000余户、近20000人。安置房建设计划今年9月份实施,拆迁安置从2012年开始,至2017年底全部完成。

二、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状

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濮阳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据“全面规划、示范带动、启动社区、整治环境、整合涉农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从经济基础发展较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确定了城关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庄等社区提前发展,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形式主要以中心村聚集、一村一社区型、

融入城镇型为主。五星乡安寨村属于典型的一村一社区型,安寨村已启动“和谐新村”建设,全村共192户,890人,1309亩耕地,新型社区共规划8栋楼房,现已启动建设2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30余亩,节约土地用于村内招商引资;城关镇大屯社区属于融入城镇型发展,依托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整合可利用土地用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由开发商统一开发,村民住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施工”,目前已做好前期规划,正在与开发商洽谈;户部寨乡宗郭庙村属于中心村集聚型, 投资类型属于投资开发型,有三个自然村庄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建设“新宗村花园”社区,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村民筹资2000万元(含拆迁补偿款),土地流转资金1237万元,村民房屋拆迁费用按照一亩4万元的标准进行赔偿,资金用于新型社区建设,入住新户只需补齐差价,如果资金不够,开发商先给予垫付,在以后的食品工业园区就业后偿还。在原村庄宅基地上规划新型社区,占地面积130亩,分三期建设完成,采取先建后拆滚动发展的模式,稳步推进的方式实施,目前已开工建设14栋楼房。

三、具体做法

目前,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全面铺开,并开始形成强力推进的局面,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的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规划布局。按照就近合并、

中心聚集、节约资源、利于发展的原则,全县1005个村庄,规划后形成城中村115个,中心村107个,基层村374个。二是抓好典型培育。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原则,重点抓好以城关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村等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从实践中探索总结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有序推进。三是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各村实际,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以农村经济合作社为平台,发展特色设施农业园区。如:五星乡安寨村鑫龙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昌泰甜瓜种植合作社,众利禽业合作社的成功运作,有效流转土地,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经济基础。

(二)注重把握“三个结合”。坚持“有序、有效、有力”三个原则,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是与推动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政府领导引导、村级自主自愿、社会多元投入,把市场化运行机制导入农村新型社区开发建设,解决好基层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与保护基层利益相结合。坚持政府着眼服务、基层着眼发展,通过新型社区的开发建设,使基层组织在加快发展的资本积累和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上得到实惠,积蓄后劲。三是与促进民生改善相结合。坚持民本为上、民需为先、民生为重,在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引导农民积极趋同、参与新型社区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改造空心村、搬迁偏远村、趋聚中心村、建设新农村。如:户部寨乡“新宗村花园”的建

设,村两委与濮阳市卫都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有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节约宅基地420亩。节约土地经政府审批后用于兴办食品工业园区,安置本村及周边村农民就近就业,既推动了企业发展,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三)着力强化“三个支撑”。一是强化组织支撑。既要发挥好党委政府的领导核心作用,也要发挥好基层“两委”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要发挥好驻村帮扶、企业帮扶的辅助推动作用。二是强化民心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制约点在于民心是否趋同认可、是否主动接受参与,因此,必须善于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促进解放群众的思想观念,赢得民心支持。三是强化投入支撑。重点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支持,在物质上帮扶,在服务上用心,在环境上改善,在设施上用力,想方设法加大公共设施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

(四)积极推动“二个变化”。一是新村功能社区化。通过多村合并、中心集聚,防止了公益设施的重复性投入,可以高标准实现水、电、路、卫生室、文化广场、幼儿园等设施建设。二是居住环境生态化。通过高品位规划,提升农村环境容貌综合整治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型社区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存在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困难较多,全面高标准的推进该项工作,实现较大突破,还面临着不少

困难和问题。

(一)新型农村社区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社区的建设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投资来源,包括节省土地产生的补偿资金、群众交纳的资金、村集体积累资金、争取到的政策扶持资金四部分,其中集体积累资金多数村为空白,群众缴纳的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基本明确,但土地置换补助资金要等到土地复垦验收后合格才能到位,时间滞后。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很多涉农单位,这需要一个综合协调部门来协调涉农单位的项目资金集中向社区有序投放,如:村内道路、用电、排水设施、文化广场、广播电视等建设,要统一规划,集中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因而社区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仍然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农民收入偏低,拆迁有一定资金压力

以五星乡安寨社区、户部寨乡“新宗村社区”为例,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社区户型以110平方米、120平方米两种户型不等,每户造价在10万元到12万元之间,农民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大部分农户弄够接受的支付能力为5万元左右,如果多余5万元,则很难承受。就算可以承受也不能一次性拿出全部资金,这就需要贷款然后慢慢偿还,但国家没有出台关于农村建房贷款的渠道,因而资金压力较大,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高标准社区尚未成型,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从目前来看,我县新型农村社区才刚刚起步,效果不明显,目前多

数社区还处于规划阶段,公共配套设施还没有到位,群众看不到入住社区带来的好处,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便捷的服务,对多数群众来书还是模糊概念,示范带动作用不强,效益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工作。

五、几点建议

(一)整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将财政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中建设道路、文化广场、用电等各项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支持效果。要研究制定文件,明确由党委农办统一协调管理,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实行全程监控,使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确保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

(二)切实完善规划,确保有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行合村并点,以建设楼房为主,是广大农户远离农田,对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必须把好规划关,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细化详规,确保严格按照规划实施,确保建设质量。对规划要高标准,严要求,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为确保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三)实施重点突破,强化示范带动。对已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从中选取部分具有较好条件的社区,作为全县社区建设的示范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完成新型农村社区的高标准规划和布点工作,因村级财政十分困难,

建议规划费用由政府负担,规划标准要找有资质、有经验的设计公司去做。在社区建设中要严把建设质量关,确保每一个农村社区都建成精品工程、亮点工程,以此带动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一支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这是重要的组织保证,一是上级党委、政府要积极给予支持,从人、财、物上要给予村庄大力支持。二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选好用好一个综合素质过硬的村党支部书记,要有思路,会工作,能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先进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将以“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学习和借鉴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迅速掀起建设高-潮,全面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篇3]

按照《濮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对我市农村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通知》要求,我县及时组织县委农办、住建局、产业集聚区办公室等部门及有关乡镇召开座谈会,对全县推进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情况

濮阳县共辖6镇14乡,1005个行政村,总人口108.6万人,县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耕地135万亩。2017年,全县GDP完成192.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61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43元,城镇化率达到39.32%;柳屯镇、文留镇跻身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 《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部分明确指出: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市建成区内现有城中村,加快转变为城市社区,同步推进社会组织形态转变,使村民真正转化为市民。选择工业集中、基础好的文留、柳屯、户部寨、庆祖四个乡镇优先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到2012年,在县产业集聚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不宜居住的村庄以及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十二五”期间建设40个新型农村社区。

2011年初,县委成立了由县政协主席曹雪生任组长的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领导小组,负责产业集聚区内23个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工作。结合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5年内拟投资47.6亿元,对涉及的23个村庄实施拆迁,并进行集中安置。该社区的建设以实现中心村聚集为目标,采用投资开发模式运作,规划设计教育、商业、医疗、娱乐等功能齐全。总体设计为南、北2个分区。南区规划在县城濮阳师范东侧、南环路以北、国庆路以南区域,北区规划在濮台铁路北侧、大庆路东侧区域。建成后,南北区共可容纳10万人居住,其中,安置城关镇管辖的大屯、裴西屯、张庄、谷家庄、铁炉、邢庄等15个村,拆迁5000余户、近20000人。安置房建设计划今年9月份实施,拆迁安置从2012年开始,至2017年底全部完成。

二、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状

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濮阳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据“全面规划、示范带动、启动社区、整治环境、整合涉农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从经济基础发展较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确定了城关

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庄等社区提前发展,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形式主要以中心村聚集、一村一社区型、融入城镇型为主。五星乡安寨村属于典型的一村一社区型,安寨村已启动“和谐新村”建设,全村共192户,890人,1309亩耕地,新型社区共规划8栋楼房,现已启动建设2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30余亩,节约土地用于村内招商引资;城关镇大屯社区属于融入城镇型发展,依托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整合可利用土地用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由开发商统一开发,村民住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施工”,目前已做好前期规划,正在与开发商洽谈;户部寨乡宗郭庙村属于中心村集聚型, 投资类型属于投资开发型,有三个自然村庄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建设“新宗村花园”社区,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村民筹资2000万元(含拆迁补偿款),土地流转资金1237万元,村民房屋拆迁费用按照一亩4万元的标准进行赔偿,资金用于新型社区建设,入住新户只需补齐差价,如果资金不够,开发商先给予垫付,在以后的食品工业园区就业后偿还。在原村庄宅基地上规划新型社区,占地面积130亩,分三期建设完成,采取先建后拆滚动发展的模式,稳步推进的方式实施,目前已开工建设14栋楼房。

三、具体做法

目前,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全面铺开,并开始形成强力推进的局面,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的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规划布局。按照就近合并、中心聚集、节约资源、利于发展的原则,全县1005个村庄,规划后形成城中村115个,中心村107个,基层村374个。二是抓好典型培育。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原则,重点抓好以城关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村等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从实践中探索总结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有序推进。三是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各村实际,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以农村经济合作社为平台,发展特色设施农业园区。如:五星乡安寨村鑫龙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昌泰甜瓜种植合作社,众利禽业合作社的成功运作,有效流转土地,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经济基础。

(二)注重把握“三个结合”。坚持“有序、有效、有力”三个原则,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是与推动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政府领导引导、村级自主自愿、社会多元投入,把市场化运行机制导入农村新型社区开发建设,解决好基层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与保护基层利益相结合。坚持政府着眼服务、基层着眼发展,通过新型社区的开发建设,使基层组织在加快发展的资本积累和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上得到实惠,积蓄后劲。三是与促进民生改善相结合。坚持民本为上、民需为先、民生为重,在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引导农民积极趋同、参与新型社区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改造空心村、搬迁偏远村、趋聚中心村、建设新农村。如:户部寨乡“新宗村花园”的建设,村两委与濮阳市卫都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有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节约宅基地420亩。节约土地经政府审批后用于兴办食品工业园区,安置本村及周边村农民就近就业,既推动了企业发展,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三)着力强化“三个支撑”。一是强化组织支撑。既要发挥好党委政府的领导核心作用,也要发挥好基层“两委”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要发挥好驻村帮扶、企业帮扶的辅助推动作用。二是强化民心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制约点在于民心是否趋同认可、是否主动接受参与,因此,必须善于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促进解放群众的思想观念,赢得民心支持。三是强化投入支撑。重点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支持,在物质上帮扶,在服务上用心,在环境上改善,在设施上用力,想方设法加大公共设施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

(四)积极推动“二个变化”。一是新村功能社区化。通过多村合并、中心集聚,防止了公益设施的重复性投入,可以高标准实现水、电、路、卫生室、文化广场、幼儿园等设施建设。二是居住环境生态化。通过高品位规划,提升农村环境容貌综合整治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型社区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存在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困难较多,全面高标准的推进该项工作,实现较大突破,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新型农村社区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社区的建设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投资来源,包括节省土地产生的补偿资金、群众交纳的资金、村集体积累资金、争取到的政策扶持资金四部分,其中集体积累资金多数村为空白,群众缴纳的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基本明确,但土地置换补助资金要等到土地复垦验收后合格才能到位,时间滞后。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很多涉农单位,这需要一个综合协调部门来协调涉农单位的项目资金集中向社区有序投放,如:村内道路、用电、排水设施、文化广场、广播电视等建设,要统一规划,集中使

用发挥最大效益。因而社区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仍然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农民收入偏低,拆迁有一定资金压力以五星乡安寨社区、户部寨乡“新宗村社区”为例,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社区户型以110平方米、120平方米两种户型不等,每户造价在10万元到12万元之间,农民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大部分农户弄够接受的支付能力为5万元左右,如果多余5万元,则很难承受。就算可以承受也不能一次性拿出全部资金,这就需要贷款然后慢慢偿还,但国家没有出台关于农村建房贷款的渠道,因而资金压力较大,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高标准社区尚未成型,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从目前来看,我县新型农村社区才刚刚起步,效果不明显,目前多数社区还处于规划阶段,公共配套设施还没有到位,群众看不到入住社区带来的好处,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便捷的服务,对多数群众来书还是模糊概念,示范带动作用不强,效益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工作。

五、几点建议

(一)整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将财政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中建设道路、文化广场、用电等各项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支持效果。要研究制定文件,明确由党委农办统一协调管理,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实行全程监控,使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确保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

(二)切实完善规划,确保有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行合村并点,以建设楼房为主,是广大农户远离农田,对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必须把好规划关,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细化详规,确保严格按照规划实施,确保建设质量。对规划要高标准,严要求,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为确保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三)实施重点突破,强化示范带动。对已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从中选--------------------------------------取部分具有较好条件的社区,作为全县社区建设的示范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完成新型农村社区的高标准规划和布点工作,因村级财政十分困难,建议规划费用由政府负担,规划标准要找有资质、有经验的设计公司去做。在社区建设中要严把建设质量关,确保每一个农村社区都建成精品工程、亮点工程,以此带动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一支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这是重要的组织保证,一是上级党委、政府要积极给予支持,从人、财、物上要给予村庄大力支持。二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选好用好一个综合素质过硬的村党支部书记,要有思路,会工作,能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先进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将以“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学习和借鉴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迅速掀起建设高-潮,全面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01-3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11-24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01-31

社区调研报告01-04

新型社区调研报告01-28

新型农村社区建议08-02

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02-06

社区调研报告15篇01-21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