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吕梁农村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新的基本途径。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吕梁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工作部署,从吕梁实际出发,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双百推进、千村治理”工程,完成400个新农村的建设任务。一年多来,吕梁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一、吕梁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就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去年以来,吕梁市委、市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搞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狠抓组织领导,强化各项措施,着重从组织保障机制、投入机制、激励机制、产业发展机制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使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市、县两级都及时成立了由党委“一把手”担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切实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十条》、《全市新农村建设意见》、《全市新农村建设推进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各成员单位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进行了细化量化。市委书记聂春玉、市长动洪运、副书记张九萍、常务副市长丁雪峰、副市长王盛章等领导多次组织召开成员单位协调会,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坚持政府主导,搞好科学规划。
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吕梁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研究确定新农村发展思路,认真组织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吕梁市从2017年开始实施的新农村建设 “百村行动计划”。新农村建设“百村行动计划”将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产业发展为支撑、完善功能为重点,整合社会资源,集中一切力量,全力打造500个高标准新农村,使农村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农村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高,成为领跑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截至目前,全市新农村总数发展到1023个,其中试点村117个、重点推进村906个;共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1885个,农民人均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29.1平方米,累计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975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7年的2293元增加到2017年的3426元,年均增长16.5%。
3、强化政策措施,形成良好氛围。
吕梁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以财扶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不断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初步建立起了符合吕梁实际的运行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项目推进建设新农的良好氛围。
为了正确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市、县分别出台了《资源型企业帮扶建设新农村的决定》、《捆-绑涉农项目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和《整合支农资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目前,以煤焦、钢铁等为主的资源型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势头,成为吕梁市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亮点。中阳钢厂近两年直接投资上亿元扶持3个农村建设,董事长袁玉珠被当地群众称作“帮扶领袖”。据统计,全市共有11个县市的288户规模以上企业于247个村结对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其中试点村62个,重点推进村94个,其他村91个,共投资7.88亿元。
4、突出重点,示范带动。
根据农村自然条件、发展状况都不尽相同的现实,吕梁市从实际出发,对经济基础较好的工矿型、城郊型村,采用资源型企业帮扶、加速城镇化建设等做法,加快其高标准、率先发展的步伐;对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的山区型、农业型、移民搬迁型村,坚持量力而行,先易后难,以着力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为突破口,重点整治村容村貌。通过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的实践,全市形成了汾阳贾家庄、离石区严村、临县林家坪、孝以西王屯、中阳枝柯、方山马坊新村、石楼罗村等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县县有示范、乡乡有典型、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势态。
二、吕梁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
1、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不深,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的五句话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是一个有机阿衡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生产发展”是手段、是前提,“生活宽裕”是根本、是目的。现阶段吕梁市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也应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然而在有的县市、有的部门,尤其是一些村级两位干部对此理解不深,把新农村建设看作是一次运动,当作指标任务来完成,只重视“盖新房”、“刷白墙”这些形象工程和表面工作,没有把工作放在发展生产、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这个重点上来。
《吕梁农村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规划缺乏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只重村庄建设而忽视产业发展。
制定科学规划,对搞好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农村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以及产业特征各不相同,制定规划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有特色。调查过程中我们看到,大多数村的规划文本模式如出一辙,内容也大同小异,与农村实际情况极不相符,没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拿着规划无法下手。还有各家只注重村庄建设,而忽视产业发展。我们应该看到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就成了空中楼阁。这一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应及早纠正。
3、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制约新农村建设。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小资
本、小流通不仅难面对千遍万户的大市场,更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需要。村级基层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是新农村建设的投资主体。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发展生产的支柱,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目前,“空壳村”面临基层组织运转难、社会保障兑现难、村级债务华解难、公益事业建设难、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难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正在制约着农村的发展。
4、新农村建设发展极不平衡。
不同区域类型新农村建设发展不平衡,平川地区比山区农村起步早发展快;不同经济类型农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工矿型好于城郊型,城郊型好于集镇型,集镇型又好于农区型和移民搬迁型。发展快的在盖新房,发展慢的在“刷白墙”。
5、只重视建新村,忽视旧村改造,引发建新房与节约保护耕地的矛盾。 调查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试点村都建起了新房,有的甚至是搞开发新区,占用了很多土地(大多是耕地或是基本农田)。为了节约和保护耕地,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提倡以改造旧村为主,慎重对待建新村,建新房也要量力而行。
6、新农村建设存在资金短缺困难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由于历史欠账多,农村需求大量建设资金,就吕梁情况看,两级财政拿不出太多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农村建设资金,很难避免重复投资和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而且不同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集中投入,发挥应有的投资效益。
吕梁农村调研报告 [篇2]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吕梁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工作部署,从吕梁实际出发,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双百推进、千村治理”工程,完成400个新农村的建设任务。一年多来,吕梁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一、吕梁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就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去年以来,吕梁市委、市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搞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狠抓组织领导,强化各项措施,着重从组织保障机制、投入机制、激励机制、产业发展机制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使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市、县两级都及时成立了由党委“一把手”担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切实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十条》、《全市新农村建设意见》、《全市新农村建设推进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各成员单位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进行了细化量化。市委书记聂春玉、市长动洪运、副书记张九萍、常务副市长丁雪峰、副市长王盛章等领导多次组织召开成员单位协调会,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坚持政府主导,搞好科学规划。
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吕梁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研究确定新农村发展思路,认真组织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文水县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选定经济发展快,基础条件好的如武午、西韩等15个村,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力争建成高起点高标准示范村;选定基础条件一般的23个村作为重点推进村,重点突出产业开发,从全面治理环境入手,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其余村着力解决脏乱差,重点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了培育主导产业,增强经济实力,文水县紧紧围绕粮、畜、果、蔬四大主导产业,重点推进特色种植、特色养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四业并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产业兴县、产业兴村战略。
《吕梁农村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石楼县根据本县地广人少、村庄分散的实际,确定了“进镇、沿路、下山、出沟”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对全县4镇5乡,134个行政村,506个自然村作了整体规划,以移民搬迁为重点,计划利用五到七年的时间,把全县80%以上的人口集聚到1城5镇81个中心村。
离石区根据农村实际,结合吕梁市区建设总体规划,着眼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体发展战略,确立了以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围绕一个城中心、三条功能轴线、五个特色镇、92个重点村,构建三大区域经济圈,培育四大基地,壮大六个主导产业,建设开放互融新农村的总体发展思路。
孝义市坚持分类指导,一村一策,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根据农村的区位差异和发展差别,分成四种类型,采取不同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交城县根据立地条件和区位,提出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一方面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坚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集中培育煤化工、玻璃、冶炼铸造、无机化工等优势主导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发展特色林果业、无公害蔬菜种植业、肉牛养殖业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并支持和引导农村特色加工业,发展“一村一品”。
其他各县也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广泛征求多方意见,科学制定县域、乡镇、试点村、重点推进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到目前,全市共有1074个村铺开新农村建设规划,其中已编制完成306个,试点村完成89个。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规划资金1199.9万元。
3、强化政策措施,形成良好氛围。
吕梁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以财扶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不断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初步建立起了符合吕梁实际的运行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项目推进建设新农的良好氛围。
为了正确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市、县分别出台了《资源型企业帮扶建设新农村的决定》、《捆-绑涉农项目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和《整合支农资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去年,市县两级财政支农资金共安排7600多万元,整合涉农资金4.2亿元,重点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推进村倾斜。从今年起,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加大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要将财政支持的重点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并从能源基金中切出一块专项用于农村沼气建设补助,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切出30%,以及征收的新增建设用地收入主要用于西农村建设。
目前,以煤焦、钢铁等为主的资源型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势头,成为吕梁市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亮点。中阳钢厂近两年直接投资上亿元扶持3个农村建设,董事长袁玉珠被当地群众称作“帮扶领袖”。据统计,全市共有11个县市的288户规模以上企业于247个村结对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其中试点村62个,重点推进村94个,其他村91个,共投资7.88亿元。
吕梁市以“两区”开发为重点的农业项目全面启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全市“双百双千”农业项目涉及13个县市区,包括养殖业、种植业、基地建设和农副产品加工等60个项目,总投资39亿元。其中,省“两区”农业项目38个,涉及11个县区,总投资22亿元。目前,在38个“两区”项目中开工建设的29个,已竣工投产的2个,共落实银行贷款近1亿元,已完成总投资8亿元。随着这批农业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为吕梁市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4、突出重点,示范带动。
根据农村自然条件、发展状况都不尽相同的现实,吕梁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示范推动,狠抓了117个试点村和226个重点推进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经济基础较好的工矿型、城郊型村,采用资源型企业帮扶、加速城镇化建设等做法,加快其高标准、率先发展的步伐;对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的山区型、农业型、移民搬迁型村,坚持量力而行,先易后难,以着力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为突破口,重点整治村容村貌。通过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的实践,全市形成了文水县西韩村、汾阳贾家庄、栗家庄、离石区严村、临县城庄村、林家坪、孝以西王屯、柳林葛家庄、中阳枝柯、方山马坊新村、石楼罗村等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县县有示范、乡乡有典型、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势态。
二、吕梁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
1、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不深,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的五句话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是一个有机阿衡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生产发展”是手段、是前提,“生活宽裕”是根本、是目的。现阶段吕梁市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也应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然而在有的县市、有的部门,尤其是一些村级两位干部对此理解不深,把新农村建设看作是一次运动,当作指标任务来完成,只重视“盖新房”、“刷白墙”这些形象工程和表面工作,没有把工作放在发展生产、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这个重点上来。
2、规划缺乏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只重村庄建设而忽视产业发展。
制定科学规划,对搞好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农村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以及产业特征各不相同,制定规划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有特色。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大多数村的规划文本模式如出一辙,内容也大同小异,与农村实际情况极不相符,没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拿着规划无法下手。规划变成了村围墙上的一幅画。在调研中还发现,各家只注重村庄建设,而忽视产业发展。大部分规划缺少产业规划,有的在规划中提到产业开发,但也只是一笔代过。我们认为,产业发展规划应该是新农村规划的重中之重,应是浓墨重彩,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就成了空中楼阁。这一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应及早纠正。
在制定产业规划时还应要有前瞻性,既要考虑现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培育新的接替产业,特别对于资源型、工矿型农村,这点更重要、更紧迫。
3、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制约新农村建设。
农村集体经济曾在我国农村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实行承包责任制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功能弱化或者消失。这一现象在吕梁市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特别在贫困山区农村更加明显,存在“空壳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小资本、小流通不仅难面对千遍万户的大市场,更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需要。村级基层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是新农村建设的投资主体。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发展生产的支柱,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目前,“空壳村”面临基层组织运转难、社会保障兑现难、村级债务华解难、公益事业建设难、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难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正在制约着农村的发展。
4、新农村建设发展极不平衡。
不同区域类型新农村建设发展不平衡,平川地区比山区农村起步早发展快;不同经济类型农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工矿型好于城郊型,城郊型好于集镇型,集镇型又好于农区型和移民搬迁型。发展快的在盖新房,发展慢的在“刷白墙”。
5、个别地方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不高。
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存有“等、靠、要”的思想,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上面热、下面冷”、“干部热、群众冷”的现象。
6、只重视建新村,忽视旧村改造,引发建新房与节约保护耕地的矛盾。
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试点村都建起了新房,有的甚至是搞开发新区,占用了很多土地(大多是耕地或是基本农田)。为了节约和保护耕地,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提倡以改造旧村为主,慎重对待建新村,建新房也要量力而行。
7、新农村建设存在资金短缺困难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由于历史欠账多,农村需求大量建设资金,就吕梁情况看,两级财政拿不出太多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农村建设资金,很难避免重复投资和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而且不同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集中投入,发挥应有的投资效益。
三、对吕梁市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思考一:发展集体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由之路。通过调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率先富裕起来的村,大多是较好地坚持和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产业,生产生活设施得到改善,社会事业得到较好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富裕幸福。汾阳市价家庄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高度集体化生产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实行责任制以来,贾家庄因地制宜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成为建设共同富裕新农村的突出典型。
思考二: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特别是农村的产业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保障。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规划要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明确阶段性具体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推进,又要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充分考虑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对村庄布局、居住方式、基础实施布点所带来的变化;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既要重点突出,优先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又要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促进增加农民收入,防止把新农村建设变成新农庄建设。
思考三: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农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民群众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要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就必须在抢险的同时,把富民摆在重要位置,以发展农业产业来带动农民致富,带动新农村建设。
思考四:建设新农村必须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针对现阶段吕梁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第一,引导和鼓励兴办集体企业,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文水西韩村的经验充分证明建设新农村离不开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有稳定的、为民谋事的村委班子,二是要有村集体经济作基础。目前广大农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是最大的制约因素,没有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就不会有建设新农村的后劲。第二,广泛宣传,全民动员,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好的经验做法、宣传靠农业产业带动农民致富的典型,使之深入民心,充分启发和调动全市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其自觉行动。第三,要把试点工作的重点放在纯农业村上。吕梁市的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地下资源而且是僻远的纯农业村,总结离石严村、临县城庄等试点村经验,靠挖掘农业农村内部发展潜力,靠产业发展来带动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选择。第四,对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类型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不同的工作考核标准,以利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第五,超前谋划下一阶段新农村建设工作,现阶段试点村和推荐村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组织建设等各方面条件相对比较好,其他的大部分农村基础条件较差,下一轮的新农村建设将面临更大困难和挑战,所以必须超前谋划。第六,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长效投入机制。要通过政策资金引导吸引企业、社会、银行等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要规范企业投资行为,改善农村信贷环境,并且针对受灾农业的现状,研究探索发展农业保险,把保险引入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为农村生产发展保驾护航。
思考五: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发改委作为政府的经济综合职能部门,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支持新农村建设,制定规划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
【吕梁农村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调研报告04-03
农村低保调研报告11-23
农村消防调研报告11-24
新农村 调研报告11-24
农村少先队调研报告11-24
农村住房调研报告11-24
农村农业调研报告11-24
农村高中调研报告11-24
农村健康调研报告11-24
农村项目调研报告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