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村污水处理调研报告(通用10篇)
在当下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污水处理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污水处理调研报告 1
一、xx美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现状
近年来,我镇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建设成两处美好乡村,分别为20xx年省级美好乡村和xx村和20xx年省级美好乡村xx中心村。
为改善美好乡村生活生产条件,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xx村建设中,我镇投资700余万元,新建污水处理能力2200吨/日污水处理站一座,选用A2/O法处理工艺,并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2740平方米,位于我镇xx村境内。在xx中心村投资70余万元,新建污水处理能力200吨/日污水处理站一座,该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
二、xx美好乡村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1、污水设施改造标准过低,明污转为暗污。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建了漂亮的公厕,部分农户家中也有了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目前大部分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改建后的设施真正达到无害化标准者甚少。所谓的“三格式”,实际为直排式。生活污水绝大部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了河道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任意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和井水,从明污转为暗污,致使一些河道和水塘成了天然的集污池。
2、少数铺设污水管道的农村,一般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污水由明渠或明沟形式任意排放,而且沟渠的排水断面普遍偏小,常被垃圾堵塞,街巷污水漫流,严重影响周围环境。随着我镇农村居住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产生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这已给我镇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带来严重的危害。“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洗衣灌溉,90年代发黑致癌,新千年代熏臭无奈!”这是老百姓对河道水塘水质变化的感官评价,也是河道水塘水质逐年恶化的见证。水体的污染,使流域水环境的保护雪上加霜,并直接或间接地严重威胁着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3、布局不够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在农村由于水资源相对丰富,节约用水的意识相对不强。而且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注重形式、应付检查者居多,治标不治本。各行政村缺乏系统整体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设施不到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冲洗厕所座便器的水都是自来水,然排出去的水却是污水。特别在一些地区,由于属于砂石土壤,极易污染地下水或下游的河道水。生活污水原本就是最稳定的水资源和最好的有机肥源,当用水和需水量增加时,污水的产生量和可再利用量的潜力也更大。中国有句俗语“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今,却把这些供应最稳定的宝贵的“肥水”当作“废水”排向了河海,成了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三、xx美好乡村污水处理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设镇村污水处理设施
针对我镇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经济状况各异等特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案的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既要结合各农村特点,兼顾农村之间较大的差异性,又要考虑到城市与乡村发展的非均衡性与高度关联性,强调城乡发展的整体性、互补性和协同性,合理建设镇村污水处理设施。首先应当确定其生活污水的处置方式采用分散型、集中型或是分散型与集中型的有机结合。若为集中型处理,则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管道收集系统。对于少数镇周边村,距离污水管网较近的',即可纳入城市排水体系统一处理。即村庄内所有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统一接入邻近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村庄污水,达到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统一管理方便等效果。对于其他大多数行政村,应从资源化利用角度出发,采用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合理的处理方法,尽量减少基础投入和处理成本,有效提高污水资源利用率。如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可采取分散处理模式,即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以稍大的村庄或邻近村庄的联合为宜,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处理村庄污水,以达到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等效果。而对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镇村企业或旅游业发达、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单村或联村可采取集中处理模式,即对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村庄全部污水。
2、就地处理,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秉着“投资节省、技术成熟、工艺简便、运行成本低、运行过程简便、便于维护保养、符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原则,农村生活污水要以就地处理为重点,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降低处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我镇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形特点,参考省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经验,生态净化沼气处理、地埋式无动力厌氧处理、厌氧与人工湿地联合处理、利用管道密封厌氧处理等技术。其具有就地处理及排放,排污管网费用省,运行费用低(基本为零),不需专人管理,不耗能,不占地,投资分散,资金易于筹集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处理后出水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以回用。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大大地改善居住环境卫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3、引污入地,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沼液)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首选有机肥料。其一部分可就地直接回用,作为肥料用于园内绿地,既解决了绿化灌溉必需的水、肥问题,还可杀灭一些危害植物的害虫。其余的可作为生产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优质液态复合肥的主要原料。在农作物需肥水季节,可将生活污水生物消化转化的废液,用地埋管送到农田、果园、蔬菜大棚等处,通过地下渗灌等方式,为农作物提供氮、磷、钾和有机营养物质。在农作物不需肥水季节,将污水厌氧消化废液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生物处理和深度净化,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进入农田各种支渠,渗入地下,涵养农田水分,或进入生态湿地、人工湖等贮存,供干旱时使用。这样,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充分利用,有效保护农村美丽的家园不受污染。同时也科学合理提高污水有机肥料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养分资源的浪费,既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还可以降低化肥的使用,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财政扶持,促进农村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处理
生活污水是我们身边廉价而稳定的水资源。生活污水资源化是缓解蚌埠市水资源紧缺,防止水污染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民心工程,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大力推动,更需要农村居民的主体参与和自觉行动。目前,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的相对薄弱,要村一级筹措资金进行生活污水治理难度极大,因此,希望上级政府能够及时制订和出台有关激励政策,大力扶持和发展污水资源化处理产业,并在多方筹集资金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调研报告 2
科学处理农村垃圾污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从4月份开始我校组成专题调研组,利用两个月的时间,采取实地察看、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重点走访了王坟镇的20个村,与112位村民进行了座谈,就我市的农村垃圾、污水的处理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将这项工作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特别是结合我镇实施的生态文明镇建设,在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在我市尚未形成。
(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
(三)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在我市还是空白。
(四)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还处于试点阶段。
(五)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乡镇财政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用于垃圾、污水处理的建设资金难以落实,垃圾、污水的处理问题成了纸上谈兵。如按照现行的“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置”要求测算,一般沿海地区农村垃圾收集成本约为30─40元/吨,转运费用约为35元/吨。垃圾的处置成本也颇为昂贵,一般焚烧1吨垃圾需花费100元左右,填埋1吨垃圾也需要70元左右。以仙溪镇为例,一年用于垃圾收集、运送和处置的各级资金投入就需130万元。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农村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重发展,轻环境。一些领导干部在搞经济建设、抓工业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没有把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问题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二)重城镇,轻农村。长期以来环境整治的重心放在了城镇,很少虑及农村、山区。
环卫设施建设得不到重视,农村环境整治不够重视,垃圾、污水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与处理。
(三)重应急,轻长远。
(四)农村自身的不足。一方面,众多农民环保意识差,不懂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对农村“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如我们到一个乡镇调查,看见沿溪堆放了好多垃圾,在与村民的'座谈中问到什么是处置垃圾最好的处置方法时,得到的回答居然是发洪水,洪水一来,溪边的垃圾就被冲干净了。另一方面,目前我市许多行政村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内公共事业资金缺乏,对配备保洁员,建垃圾池、填埋坑及进行村庄整治力不从心.
四、几点建议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昭示了加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作的必然性,群众健康生活的迫切需求催生了加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作的紧迫性,农村生态环保要求凸显了加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建议:
(一)尽快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所
(二)加快污水无害化处理进程
(三)尽快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和以市为主、乡村为辅的污水处理机制
(四)搭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多元融资平台
(五)建立完善环境卫生保洁的有效机制
农村污水处理调研报告 3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体安排部署和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体要求,我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调研计划,带领水务、林业、河长办等部门在在全范围内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及河长制工作推行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辖区有水库2个,其中花鱼水库为者海镇部分群众饮用水源地、毛家村水库为会泽县城饮用水源地。全乡有主河道2条,其中迤扯河全长19公里,从花鱼水库流入毛家村水库,途经闸塘、凤凰等9个行政村;发落河全长3千米,从华竹、发落村流入毛家村水库。有村级河流沙沟48条,安装河长制公示牌9个。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三大体系”,建立健全管护机制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按照工作要求,全乡共设立乡级总河长1名、副总河长1名、河长11名,设村级河长39名。乡级河长充分发挥总督导、总调度作用,各级河长定期赴责任河(湖)巡河,巡河情况及时上报河长办。20xx年以来,乡级共巡河200次,村级共巡河1420次,整改问题11个(起)。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认真落实河长会议、信息报送、工作督察、考核问责与激励等制度,形成乡党委政府负责、乡河长办牵头、各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格局。20xx年以来,通过落实提示单、交办单、督办单“三单”制度,印发提示单16份、交办单20份、各类通报20次,有效提示乡村级河长跟踪、处置河湖事宜,有力促进河长制工作落实落地。
三是完善责任体系。制定出台河长制工作的实施方案,及时编制乡村级一河一策,印发河长制重点任务分解,细化工作任务,明确环保、农业、村建、水务、林业、交通、教育、卫生、畜牧、市场监管等部门工作责任,加大督查力度。20xx年来,全乡开展河长制全面督查2次、专项督查4次、暗访6次,形成问题清单,交办相关村委会和部门。
(二)落实“四大任务”,逐步改善河湖环境
一是严格水域岸线管控。张贴宣传海报18份,刷写永久性标语10条,发放宣传单550余份、宣传手册160余份,开展水域岸线整治12次,组织废物排查12次、“清四乱”60余次、沿河岸线整治10千米、拆除生态违法建设2处,同时充分利用河长巡查排查等手段,摸排水域岸线方面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集中力量整治违规违法行为。
二是强化水污染防治。围绕打好“碧水攻坚战”,全面抓好入河排水口监管,乡级总河长主持召开专题会和现场调度会5次,部署整治工作,全力开展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种植,狠抓群众生活用水直排整治,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削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全乡共建设垃圾处理厂2个、污水处理场1个,共关闭铅锌矿选厂1个、铜矿选厂1个、烧砖厂1个,现全乡无规模养殖场、无工矿企业和规模采石采砂场。
三是加强水环境治理。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设置饮用水源地警示防护设施,清理违法建筑和排污口、设立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充分调动村级保洁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岗位人员全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带动广大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提升,杜绝污染物排入河流、沟渠。
四是推进水生态修复。开展河道沿岸绿化造林15千米,主要交通道路绿化植树30千米,实施退耕还林1000亩、植树造林1000亩,治理河流沙沟3.8千米。投资30余万元开展清河行动20次,清理淤泥8.3万立方米,河道垃圾8立方米,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保护与发展关系处理难。xx镇地处花鱼水库、毛家村水库水源保护地,辖区内工贸企业、加工业、养殖业等落地建设难,严重影响全乡经济社会发展。
(二)保护与整治经费争取难。xx镇全乡辖区均为水源地保护地,在河长制和水源地保护工作中,乡财力短缺,无法支付乡村组三级的保护、整治等工程建设支出。
(三)农业种植面源污染整治难。在传统的农业种植中,广大群众使用的农药、化肥、地膜等均为污染物,污染整治工作收效不明显。
四、几点建议
(一)希望建立健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把水源地生态补偿项目和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二)希望在村组设立河长制工作公益岗位,确保有人管护、有钱管护。
农村污水处理调研报告 4
一、农村基本情况
市座落在省朝鲜族自治州东南部,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178公顷。所辖4个乡镇分别为月晴镇、长安镇、石岘镇、凉水镇,共计49个村、9294户。全市总人口xx万人,乡村人口为xx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1%,20xx年农业总产值11297万元。
市地处长白山余脉低山丘陵盆谷区,全市地貌大致可划分为低山地、丘陵地和川地三种,海拔高度均小于1000m。气候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毫米。
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情况
1、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情况。农村垃圾主要来自农村家庭、商业等,产生的垃圾都统一倒在村里的垃圾箱处,最后统一处理。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村家庭、学习、商业等,包括厕所冲洗水、洗衣服排水、厨房洗涤水、淋浴排水及其他排水等。生活污水含纤维素、淀粉、脂肪、油类、蛋白质等有机类物质,还含有硫、磷等无机盐类,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每人每日50~70公斤,生活污水量,可按用水量的60~70%计算。按此计算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641670吨,基本上是通过排水沟无序排放。
三、采取措施
垃圾无害化处理
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为契机,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我市申报的省20xx年第三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于今年3月成功获批。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拨付xx万元,地方配套xx万元,共涉及四个镇35个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0%,约2万村民受益。主要建设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防护围栏2520米、警示牌21个;新增垃圾箱547个、垃圾收集车56辆、垃圾运输车35辆、铲车35辆、新建垃圾分类站35座;建设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堆肥场9座,建设面积达6300平方米。
建设内容及标准:
1、垃圾箱。农户的垃圾箱根据需要和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垃圾箱或垃圾池可选;10户配置一个垃圾箱或30户配置一个垃圾池。不设置垃圾箱可每户配置一辆独轮手推车。
2、垃圾收运车辆。户分类垃圾至村垃圾分类间的运输,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清运车辆,每个自然屯或每100户左右配置一台垃圾收集车或人力清运车。山区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同一投资标准内选配适用的垃圾收集车。村垃圾分类间至垃圾处理场的转运,根据转运距离及垃圾产生量配置相应数量的车辆、装载设备,普通行政村每个村配置一台垃圾运输车、一台铲车。中心村配置一台垃圾转运车、一台铲车。
3、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处垃圾分类间。全部工程完工后,农村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往日垃圾成堆的.现象也将得到明显改变,村民们亦将开始告别脏、乱、差的日子,走进清新明亮的环保美丽乡村,实现好日子村民梦。
污水处理
由于地方财力不够,上级部门暂时没有专项治理资金,所以农村污水暂时无法处理。
四、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1、布局不合理,使农业生产与乡镇工业混杂一起,工业优先增长,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自然危害型,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出现了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却越来越突出的局面。
2、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不足,缺少相关政策及扶持措施。
五、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1、加快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和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健全监测网络,提高农村环境保护的保障能力。
2、全面开展农村环境问题调查各地应结合自己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因地制宜制定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3、研究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建立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
4、增加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强化环境监管能力。
5、创造千姿百态的田园化农村新风貌,在具体实施中做到政府引导,农民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农民的参与,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化能力。
农村污水处理调研报告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把村容整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标准,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农村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应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则是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内容。
一、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根据对全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调查,每年全市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80万吨,人粪尿使用总量约132万吨,使用率约为73.7%,其中还田总量约121万吨,还田率约为67.8%。人粪尿经化粪池处理量约为23.03万吨,处理率仅为12.9%。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这也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不作处理,处理率为零。据调查,我市农村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水质,一些养殖业发展比较多的村甚至是劣5类,农村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特别是莲都的碧湖平原、松阳的松古平原及我市其它小平原地区,农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浅表层地下水已不同程度的受污染。据20xx年10月市水利等部门对9县(市、区)乡镇水厂、村水厂(供水站)和未通自来水的农民家庭现状用水水质情况进行抽样检测,63个水样结果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四项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据分析,这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20xx年开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将其列入生态省建设考核任务中,并作为省级生态乡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核查的基本条件。市环保局于去年3月份在松阳召开了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技术培训会,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专门邀请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安程教授进行技术讲座。之后,市生态办及部分县(市、区)生态办又组织有关人员,到温州、瑞安、安吉、建德等地参观学习。结合丽水实际,市生态办提出了20xx年各县(市、区)开展一个村以上污水处理试点的要求,并将其列入生态市建设任务书中。从实施情况看,20xx年全市共投入500余万元在10余个村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试点,主要采取集中、联户或分户形式,结合氧化塘、人工湿地、生化处理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净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探索出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处理模式。如景宁县结合当地农村的地理位置,采用改造现有的排水沟,将生活污水与畜禽污水接入农户的化粪池,再用素砼管道,直接汇集污水进收集池,通过好氧池、兼性池、厌氧池、过滤池来集中处理全村污水;龙泉市、云和县采用管网统一收集,并以厌氧加湿地的方法进行处理;遂昌县和浙江林学院共同研究开发,采取生物改性竹炭吸附和微生物净化能力相结合的生产工艺进行处理;莲都区在小安村、老竹村铺设污水管网,采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进行集中处理;松阳县在大东坝以沼气为依托,结合改厕、改厨、改栏,进行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6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滞后,农村污水处理工作难度特别大,目前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
二是认识不到位,农村污水治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三是总体上还缺乏适合我市实际的处理技术。就我市而言,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目前,这方面成熟技术不多。
三、对策措施
我市绝大部分农村在山区,村庄主要以群落式分布,临水而居、依山而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村内也是地势高低不平。这些特点给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建设投入和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设施共享率却很低。此外,我市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原本几乎是个空白,再加上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居民收入低,这就决定了不能走发达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的路子,而要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丽水特点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子。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水环境是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灵魂",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目前,我市农村水环境质量普遍很差,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继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其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已占到全市水污染负荷的一半左右,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系到为我市发展工业腾出环境容量,为加快我市发展奠定良好环境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各地要加强领导,根据本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要制订和完善各项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发挥政府统一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建立起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机制。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借鉴本省兄弟市县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温州瑞安市每年安排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每个开展污水治理的村,85%的费用从生态市建设专项经费中支出。安吉县每年用于农村污水治理的经费不少于1000万。地级市除衢州等个别地方外,每年的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都超过1000万,其中杭州市达9000万,各地都在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经费。而我市虽然也建立了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但资金量小,主要用于监测监控设施建设,难以安排用于农村污染治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市"十一五规划"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议各级财政能够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开展。
3.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要按照生态市建设和"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部署,全面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生态乡(镇)、村建设。2006年要全面完成全市20个乡镇、25个村的'生态乡镇、村建设任务,以生态乡镇、村建设来推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二是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今年我市安排10个村,今后要坚持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办法,每年选择一批地处环境敏感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所在地或中心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三是以"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为契机,加快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村建设,争取每年建成几个。四是充分利用国债项目,开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结合"一池三改"方案,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今年各县(市、区)至少要新增一个村全面开展沼气建设,其中龙泉、遂昌、庆元、松阳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多增加3-4个村的沼气建设,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4.借鉴外地经验,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我省各地都有一些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经验和办法,如《浙江日报》曾报道用美人蕉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技术,刘希平市长为此专门作过批示。该项技术为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安程教授所设计,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流程简单,采用生活污水→化粪池→厌氧池→人工湿地(种植根系发达、喜湿、吸收能力强的美人蕉、水葱、菖蒲等植物)经"过滤"后排放的方法进行处理。建设成本的情况是,建设费用一般在800元/m3d,如果土地、工程开挖等由村民自行处理和投工投劳,一户大约所需费用在1000元左右,费用相对较高,但处理效果较好,建成后运行费用基本为零,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主要适用于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可以单户处理或多户集中处理)。目前,我市松阳县樟溪乡、缙云县的新川乡正在按此项技术开展试点,已建成的龙泉市的宏阳村、云和县的雾溪乡污水处理设施的原理与此基本一致。
5.着眼长远,合理规划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具有非均衡性与高度关联性,城乡一体化发展通常并不排除差异性,但更多的是强调城乡发展的整体性、互补性和协同性。
首先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统筹考虑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能纳入城镇体系的尽量纳入。
二要做好村镇建设的规划,目前我市农村普遍存在规划滞后,或规划不科学,杂乱无章等问题。要加强村镇规划工作,将污水垃圾处理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留有建设余地。
三是要结合丽水山区的特点,因地制宜,采用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畜牧业较发达的农村,采用沼气处理技术,结合改厕、改厨、改栏,综合处理畜禽粪尿和生活污水。积极推广生活污水湿地处理模式,充分利用农村池塘、水田的自净能力,结合农村景观建设,开展清淤清洁、养鱼养萍行动,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对农村新区和化粪池建设比较完善的村,可以增添污水净化设施,予以集中或分散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调研报告 6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威胁到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及生态平衡。本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当前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及访谈等方法,选取了东、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10个村庄作为样本点,深入了解其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及维护情况。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1、设施建设:调研发现,大部分被调研村庄已开始重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但覆盖率仍然较低。东部地区相对较好,部分村庄已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站;而中西部地区则多依赖简易生态处理方式,如氧化塘、人工湿地等。
2、技术应用:技术应用上存在较大差异,从传统的化粪池、沉淀池到较为先进的生物滤池、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均有涉及,但因成本、维护技术要求高,先进技术普及率低。
3、资金投入与运维:资金是制约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关键因素。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导致资金链紧张,运维管理不善,设施空转或效率低下现象普遍。
4、公众意识:农民环保意识逐步提升,但仍有不少村民对污水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参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维护的积极性。
面临的主要挑战
1、资金短缺: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资金成为首要难题。
2、技术与人才匮乏:适合农村的低成本、易维护技术开发不足,同时缺乏专业运维人员。
3、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激励机制,导致设施建成后缺乏有效管理和维护。
4、公众参与度低:农民对污水处理的认知和参与度有限,影响了项目的可持续性。
对策与建议
1、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引入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减轻资金压力。
2、推广适宜技术: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村实际、低成本、易操作维护的污水处理技术。
3、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运维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督考核。
4、提升公众参与: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农民对污水处理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参与决策、建设和监督过程。
5、加强科研与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相关科研的支持,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基层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
农村污水处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面对当前的挑战,需要政府、社会、科研机构及农民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资金保障和公众参与等多方面措施,推动农村污水处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污水处理调研报告 7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污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加。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农村污水处理现状,探索有效的治理途径,特进行本次调研。
调研目的
1、了解农村污水的来源、排放量和水质特点。
2、掌握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
3、分析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提出农村污水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调研方法
1、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和统计资料,了解农村污水处理的背景和现状。
2、实地考察:选取部分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走访,观察污水排放情况和处理设施运行状况。
3、问卷调查:向农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污水处理的认识和需求。
4、访谈:与农村干部、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和污水处理企业负责人进行访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结果
(一)农村污水的来源和特点
1、来源
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废水等。
养殖污水:农村家庭养殖和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污水。
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农田灌溉排水等。
2、特点
排放量小且分散:农村居民居住分散,污水排放量相对较小。
水质波动大:不同季节、不同生活习惯和农业生产活动导致污水水质波动较大。
可生化性强:农村污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可生化性较强。
(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
1、建设情况
部分地区已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但覆盖率较低。
污水处理设施类型多样,包括沼气池、人工湿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
2、运行情况
部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良好,但也有一些设施存在闲置、损坏等问题。
运行维护成本高,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
(三)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问题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接排放。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需要大量资金,而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管理体制不完善:农村污水处理涉及多个部门,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部分农民对污水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意排放污水。
2、原因
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
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污水处理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监管力度不够。
宣传教育不到位:对农村污水处理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农民缺乏环保知识和意识。
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通过PPP模式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二)加强规划和建设
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水处理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
选择适合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质量。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三)完善管理体制
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建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加强对污水处理企业的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开展环保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技能。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污水处理工作,对表现突出的农户给予奖励。
农村污水处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共同推动农村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做出贡献。
农村污水处理调研报告 8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污水直接排放,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情况的调研,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调研目的与方法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当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状况,评估处理效果,识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采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及数据分析等。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1、设施建设情况:目前,部分农村地区已建立起集中式或分散式的污水处理设施,但覆盖率仍然较低,且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村庄。
2、处理技术:常用的技术包括生物处理(如人工湿地、化粪池)、物理化学处理等,技术选择往往受限于资金、维护能力等因素。
3、运营维护:多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面临缺乏专业运维人员、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导致设施运行效率不高。
存在问题
1、资金短缺: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投资大,地方财政难以承担全部费用。
2、技术适用性:一些技术虽有效,但不完全适合当地条件,如水资源短缺地区的高耗水技术。
3、管理缺失: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村民参与度不高,导致设施易损坏且无人问津。
4、环保意识:部分村民对污水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环保意识有待提升。
改进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与政策支持: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增加对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的财政补贴,出台更多激励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2、推广适宜技术: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选取成本低、维护简便、适应性强的污水处理技术,如改良型化粪池、微型污水处理站等。
3、建立健全运维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村民参与的运维管理体系,提供技术培训,确保设施长期有效运行。
4、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通过教育宣传,增强村民对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的'意识,鼓励村民参与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督和维护。
5、探索多元融资模式:鼓励采用PPP(公私合作)、众筹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减轻财政压力。
农村污水处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综合施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技术应用,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公众参与度,可以有效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面临的挑战,为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农村污水处理调研报告 9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农村污水处理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特进行本次农村污水处理调研。
调研目的
1、了解当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情况。
2、分析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提出改进农村污水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选取了我区已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20个行政村作为调研对象。
调研结果
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始于20xx年,结合新农村建设逐步推广。目前,共有20个村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共建设污水生态处理池55只,实际投入工程资金约1550万元。污水纳管3570户,接入率约50%,受益群众8960人。
2.污水处理模式
调研发现,已治理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有三种模式:
生态绿地处理模式:以德立公司负责的氧化处理为主,排门、湖芳等大部分村采用此模式。
三格式分散处理模式:如和鸽、门浦、河头等村采用此模式。
直接纳管处理模式:如朱田村采用此模式,通过埋设污水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3.治理效果
尽管污水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治理效果并不理想。调研的20个村中,仅有2-3个村治理效果显著,大部分村存在以下问题:
化粪池改造难度大:农村造房子时建造的化粪池大部分是漏底式,改造难度大,且村民积极性不高。
地质条件影响:地势高、落差大、地质以沙石土壤为主的村庄,污水容易渗漏,治理效果不佳。
缺乏整体规划:大部分村在污水治理时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论证,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
4.资金与管理
资金投入大:农村污水处理资金投入大,全部靠上级补助。户均改造费用在3000元左右,部分村经济薄弱,难以承担日常养护费用。
管理不到位:部分村在污水治理后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导致设施闲置或损坏。
问题分析
1、村民意识不足:部分村民对污水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
2、地质条件复杂:不同村庄地质条件差异大,治理难度大,效果不一。
3、资金和管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
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与教育
提高村民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认识,增强参与意识。通过宣传教育,使村民了解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参与污水治理工作。
2.科学规划与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村庄的地质条件、经济状况和污水排放量,科学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污水处理模式,确保治理效果。
3.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
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污水治理,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4.强化管理与维护
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5.推动技术创新与示范
鼓励和支持污水处理技术创新,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在条件成熟的村庄开展示范项目,总结经验并推广至其他村庄。
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加强宣传、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管理与维护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农村污水处理效果,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共同努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污水处理调研报告 10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水环境,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本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当前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识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及水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xx省xx县的5个典型村庄作为调研对象,涵盖了山区、平原、近郊等不同地理类型,以确保调研结果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二、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1、设施覆盖率低:调研发现,多数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不足30%,远低于城市水平。
2、技术应用单一:已有的处理设施多采用传统的人工湿地、化粪池等简易处理方式,缺乏高效、可持续的技术应用。
3、运维管理缺失:部分已建设施因缺乏专业维护,导致设备老化、效率下降,甚至废弃不用。
4、资金与意识不足: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资金投入有限,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污水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主要问题分析
1、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维资金主要依赖政府,社会资本参与度低,资金链紧张。
2、技术选择不当:未充分考虑地域特性、污水成分等因素,盲目复制城市模式或采用不适宜的技术方案。
3、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激励机制,导致设施建设和运维难以持续。
4、公众参与度低:村民对污水处理的参与意识和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影响了项目的接受度和效果。
四、改进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政府应增加财政补贴,引入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拓宽融资渠道。
2、推广适用技术: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研究并推广低成本、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如微生物处理、小型分散式处理系统等。
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建立从规划、建设到运维的`全链条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实施定期监测和绩效评估。
4、增强公众参与和环保教育:通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村民环保意识,鼓励村民参与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督和维护,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5、探索资源化利用:鼓励探索污水资源化利用途径,如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农田灌溉、景观用水等,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
农村污水处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村民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机制完善和公众参与等多措并举,推动农村污水处理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农村污水处理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调研报告04-03
农村调研报告08-02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02-23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01-05
农村饮水调研报告03-13
农村情况调研报告03-27
农村调研报告集合12-19
农村体育的调研报告07-27
农村支教调研报告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