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讲座心得体会
2015年9月17日,我们有幸又一次在一完小多功能厅听了全国著名的特级老师余映潮两节课和一个题为《研读小学语文教材》的讲座,触动很大,收获很多。
老师为我们上了两节课,让我们能更好地感觉余老师上课的各种技巧与如何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最让我难忘记的是余老师提出的“整体反复”概念,余老师强调要整体对话,反对单边对话,单边对话就是要让全体同学朗诵、思考、回答、领悟,就是以集体训练为主。单边对话强调了个体的活动,那种声色并茂的表演,确实吸引人,容易打动人,但整体效果不好。所以,余老师强调平时上课,应该以整体活动为主。整体活动的效果远比单边对话的效果好得多。
余老师还强调上课不要总是热热闹闹的,要安静,要有时间让学生思考。上课要真,要真让学生学到东西。余老师上课时,抛出问题后并不急于叫学生回答,而是给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充分思考的时间。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能充分地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自学阅读的习惯。他的做法令我想起平时自己的课堂,抛出问题后就急于让学生回答,生怕学生回答不出来耽误时间。我想造成学生的回答没有答到点子上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老师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结果学生想不到深层次的内容。我们以前听课评课也总是以“这一节课学生很活跃”为标准,现在要重新
思考了,学生很活跃,很容易想到的问题,是没有难度的,不值得提倡。也说明上课问的问题太多,太碎,总是让学生回答,这不是好课,应该有几个有深度的统领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领悟、回答。
余老师还强调要让学生成段地说。他说我们的学生朗读那么好,但却不会怎么说,尤其是成段地说,更谈不上。原因是我们平时缺少训练。要让学生静下来思考,要让学生成段地说,一口气说出流畅的语段来。
余映潮老师这一天留给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值得我们慢慢地回味。
余映潮讲座心得体会 [篇2]
9.19日下午我在我校报告厅聆听了余映潮教授为我们作的《高效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专题讲座。从这短短的半天培训中,我感触颇丰,我明白了,在教育这条路上,我需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我把这半天中我最有感触的地方总结如下:
第一:余教授的勇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与推进上,余教授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创新者。首先,他有明确的课型创新意识,他提出了“课型创新”的新理念并以朗读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教读课、品读课、辨读课、说读课、演读课、联读课等新课型的探究。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时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他多角度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中活动,在他的课堂上,有表情诵读活动、分层评说活动、反复品读活动、课文集美活动、读写结合活动、妙点揣摩活动、探求感悟活动、思绪放飞活动等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都能有机地得到安排,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他的关于“关于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板块式教学"实在是“灵动的版块,无限的创意”,余老师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结构呈现出若干“板块”的组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可以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
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第三:余老师的课很“活”
余老师的“主问题”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便于激活学生知识积累,我们要象余老师那样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去品析课文,同时自己又能做必要的讲析,那样,我们课就能上得有味、有趣、有效,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会乐在其中。我明白了上课不能随意连问,简单追问,习惯性碎问,而要问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第四:余老师的课没有花架子,没有高谈阔论的言语
他是凭借他的睿智和学识、他的恬淡与从容,他的经验和能力,“润物细无声”地把学生带进他创设的“问题王国”之中,学生在他的独具匠心地引导和无痕的点拨下,智慧的火花时时迸发出来,师生产生强烈的共鸣,问题被一一突破。
我折服于余老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折服于余老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环环入扣;折服于余老师有效问题的设计精练简化而能够统领全局的妙绝。同时,我还折服于他的睿智、踏实 ,他的从容、潇洒,折服于他的微笑提携后辈,诲人不倦,折服于他的精湛学养,高超教学艺术。
他的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大胆的探索,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扎实自己的基本功,勇于创新和开拓,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更加充满活力!
余映潮讲座心得体会 [篇3]
2015年12月13日,我们“语文名师研修工作室”18位成员与海港区全体骨干教师一起观摩了余映潮老师的作文指导、讲评课《学写一个人物群体》,阅读教学课《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同时还聆听了余老师题为《初中作文教学研究三谈》的讲座,历时一天,收获满满。
余老师的课,就像清水芙蓉,不加雕饰渲染,却别样鲜妍明媚。
此番已不是第一次听余老师的'课,整体感觉就是余老师追求一种教学的自然,一种语文教学的真味。听余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的课没有刻意安排的过渡语,没有对非预设话题的截堵,没有生硬的功利性的牵引,跟着学生走,由着学生走,但是又步步均在掌控之中。就像是羽毛球高手与新手的交流,学生什么样的球他都能接到,然后再巧妙传递给学生,在不断过招中建立学生的信心,又潜移默化地教给他们提高技艺的方法,让他们在自我感悟中成长。提起他的课,总让我想到这些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另外,余老师的课与之前听到的一些所谓优质课、课改课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去浮夸、无花哨,精备课、求实效”。
余老师的三节课的课堂引入均无导入语,直奔主题,为充分突破重点提供时间补给;余老师的课主体部分鲜明突出,重视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或说或写、或想或思、或答或评、或圈点勾画、或重随评随记,关注学生差异,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余老师的课,重视共性知识和重点技能的反复训练,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相关实例的支撑,重视教学资源之间的联动和互补,让学生“见其一懂一类”“知阅读明作文”,促进学生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余老师的课,结尾部分总是余音袅袅,于自然中巧妙地做好前后两节课的对接。朴素、清新却韵味无穷。
听余老师的课最大的收获就是应该怎么做才有机会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让我们的学生更轻松愉快地取得获取知识,提升技能。
首先,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生活中,接触过余老师不止一节阅读或作文课。回味余老师的课,每节课都是一个创新,每节课都有独特的一个或多个“知识能力”训练点,每节课都有大量的课内或者课外“阅读资料”辅助教学,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余老师的课总让人觉得“切入点巧”“训练点妙”“辅助材料恰切”,这些都来源于余老师对语文专业知识的“精”与“通”,对于初中语文教材乃至高中语文教材的“胸中有丘壑”,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多阅读勤积累”,来源于始终如一日的“端正认真的备课态度”。
其次,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多一些理性,要时刻保持一种研究的心态。
现在,关于“课改”,关于“语文教学”的新思潮、新理念层出不穷,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国家、地方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学习、借鉴的机会。肯定地讲,我们一定要多多学习借鉴人家的优点,改正或弥补自己的不足。但是,我们也应该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自问,这样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全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情。“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能盲听、不能盲从。好的理念、好的做法,要积极实践、大胆实践,但绝对不能盲目实践,否则难免会落得“邯郸学步”的下场。我不敢盲目认同余老师对小组合作教学的“全盘否定”,但我绝对承认“小组合作教学在当今个体差异性较大的语文课堂上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弊端。”
平时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失败的课例,多写一写反思;关于字词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一些饶有成效的做法,多写一写经验总结;对于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联合组内同事,一起登陆网站查查资料,论坛发帖找人帮帮忙,确立小课题集体研究研究。余老师,六十七岁高龄,都能克服克服年龄限制,与时俱进坚持做研究,我们年轻轻的有什么不能?
再有,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要有对“教育事业”对“语文教学”充满热情。
在67岁的余老师身上,我就看到了这种热情。因为热情,他把自己的闲余时间都泡在了“读书看报”“研究教材”“汲取营养”上,硬是把中学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精心备了一遍,并在历次讲课中不断修改;因为热情,他不辞劳苦,讲课、讲座、现场答疑,一天连轴转,仍不露倦容;因为热情,用自己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不甚好的朗读,放大情感效应带着学生夸张读文,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赢得学生的真心爱戴;因为热情,他将中学阶段作文教学按照不同标准分出那么多序列,每个序列的每个点又找寻到那么多课内外素材的支撑……试想,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拿出余老师现在这样的热情,那么我们势必也能爆发出我们的小宇宙。
总之,这次的学习真是收获巨大。因为我不仅仅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方面得到了启发和指导,更主要的是对于“语文教学”、“新潮教学理念”、“语文教学研究”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感谢余老师!
【余映潮讲座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余映潮讲语文读后感06-20
余映潮《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8篇)10-19
于映潮《变色龙》教学设计(通用5篇)03-01
余世维讲座观后感06-03
余世维讲座观后感11-23
看余世维讲座观后感03-31
参加余世维讲座后的个人感想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