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消除贫困日

贫困村扶贫工作汇报

时间:2017-10-19 19:11:43 世界消除贫困日 我要投稿

贫困村扶贫工作汇报

xx村位于大王镇以北,大冶湖南岸,北靠马家湖,东靠大湾湖。版图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1207亩(其中水田600亩),林地100亩,养殖水面50亩,村民生活贫困,人年均收入5200元。7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属典型的湖区贫困村。全村6个自然湾,7个村民小组,523户,2443人,现有贫困户121户381人,占总人口16%。

根据我村实际,将入户调查、摸底登记的121户贫困户分成三大类,依托引进休闲农业企业,针对每一类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精准扶贫方案:

1、因病、因老的54户有部分劳动力的,利用企业资助和扶贫帮助,发放鸡、鸭、羊、豚喂养,由春台生态园老板按订单约定的价格回收,确保收入稳定。

2、对精神病、呆傻的23户丧失劳动能力的,以企业资助和扶贫资金为股本入股农业企业、确保每年获得固定红利。

3、其余44户,是因病致贫的,读高中、大学的小孩多,但有劳动能力、无就业岗位的,帮助引导就业培训帮助寻找企业就业,实现增加收入脱贫。

为使精准脱贫落到实处,村委一班人将压实责任,强化“五个一”工作措施抓落实:

1、每一个村干部负责两个组,结对帮扶10个贫困户。

2、每一个党员和退休老干部负责结对帮扶两户贫困户。

3、每一个贫困户制定一个扶贫明白卡,明确帮扶信息。

4、每一个季度检查一次,督办结对帮扶工作落实情况。

5、给每一个贫困户落实一个就业岗位。

贫困村扶贫工作汇报 [篇2]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为目标,认真做好规划、落实措施,从整治“脏、乱、差”入手,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随时关注应届毕业生网的工作汇报栏目更新,你就能知道更多与有关的知识哦!

一、村的基本情况:

穿洞村位于禾丰乡东北部,北与城关镇群兴村、鱼上村接壤,东、南与南江乡毛家院、龙广村毗邻,南连禾丰乡长红村,西连禾丰乡田冲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3公里,距xx县城7公里,贵开高等级公路、开哨县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全村国土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2883亩,其中田958亩,土1925亩,辖14个村民组,共558户2086人,其中少数民族473人,占总人口的23%;全村共有党员64人,下设4个党小组,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等基层组织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正常行使职权。2011年全村实现了“脱贫摘帽”,农民人均纯收入423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

20xx年9月16日,省委书记栗战书曾到穿洞村暗访调研。同年10月1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亲笔批示省政府督查室“四帮四促”帮扶穿洞村。10月14日,省委棠委、xx市委书记李军回访穿洞村,要求全村上下更加紧密团结,抢抓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省、市主要领导的殷切关怀和期盼,给全村老百姓极大的鼓舞,积极投入到经济发展中,穿洞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理清了发展思路。村党支部通过调查研究,结合穿洞村实际情况,制定了穿洞村“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目标。“遵纪守法讲诚信,干净整洁房屋新,寨寨花开树成荫,水电路气加通讯,读书看病不出村,永跟党走不变心,人人都是好标兵。”已成为新时期穿洞新农村建设的理念和目标。

二是加大农业产业调整力度。20xx年以来,依托村农产品专业种植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全村老百姓发展无公害蔬菜、果树、特色生猪等种养殖项目,目前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亩,果树600亩;生猪养殖年出栏1500头。

三是村容村貌极大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xx年,以“100村庄整治”为契机,我村对208户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垃圾集中处理池3个;新建花池580﹐;组织村民种植行道树500余株。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让群众感受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带来的实惠,从而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工作合力,有利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四是转变工作方式。一是抓教育,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借助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了果树种植、生猪养殖、厨师培训等技术培训。修缮了农家书屋,购置书架2个,共有藏书500余册,种养殖技术光碟200余张,为群众学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供了方便之门。二是抓创建,淳化乡情民风。在“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五好”家庭评比,开展了讲公德、除陋习、树新风、争做文明穿洞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全村有2户被评为市级“十星级”文明户,2户被评为“五好”家庭。如今全村群众思富,民心思进,呈现出民风纯正,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

二、村的贫困状况:

穿洞村属省级一类贫困乡二类贫困村,2015年村人均年收入为3800元,村集体收入1万元。主要贫困原因:

水资源严重缺乏,特大干旱灌溉用水及人畜饮水困难。

2、土地能力差,广种薄收,耕地质量差,工程性缺水较为突出,农业发展仍停留在传统耕作上。

3、没有一家驻村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存在重大困难。

4、危房还存在一部分,极少数人家还居住60年代建筑的房屋。村落住房总体布局混乱,人畜混杂,部分村民组村容村貌不好,人居环境差。

5、村民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和自立精神,长期以小农经济为经济支柱,存在找机会短期致富的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

6、村卫生室建设落后,医疗设备欠缺,缺乏医疗技术人员,群众看病困难。

7、部分村民组交通条件差,影响制约群众生产生活。

8、村文化室有待进一步建设,群众文化娱乐条件极差。

三、产业发展情况:

(一)种植业

1、烤烟种植500亩,计划交售1100担,完成数量300.011担,占完成任务的32.61%。

2、蔬菜种植500亩,由于生产技术的欠缺,管理不善,计划交售750吨,实际交售200吨。

3、玉米制种种植面积1500亩,计划交售20万斤。

4、果树种植面积100亩,现未产生效益。

帮扶措施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是整修村农田排灌渠道和修筑机耕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山地利用价值。

(二)加强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民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为目标,认真做好规划、落实措施,从整治“脏、乱、差”入手,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一是对旧蓄粪池和乱堆放的垃圾进行清理,植树绿化,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健康生活水平;二是对村道和涵桥进行检查,改善村道路交通环境,为村民出入提供便利;三是投入资金扶持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开展住房改造。对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住房,视不同的实际状况,采取不同措施,制订改造方案。

(三)加强对贫困户的扶贫工作力度,加快脱贫步伐加快脱贫步伐。 按照上级关于“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要求,积极协调筹集资金,帮助贫困户提高生产技术,发展生产,加快脱贫步伐。一是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启动资金及生产物资。二是为村贫困户、种养能手举办技术培训。要他们充分认识到要脱贫致富,不单靠“需血”,更重要的是靠“造血”,因此根据村实际情况,从提高农民种养技能和种养观念入手。

存在的问题

多年的扶贫工作不仅改善了我村的面貌和贫困群众的风貌,也为我村发展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但严峻的现实还是不容我们乐观,据统计我村仍有贫困人口103人,仍有230于人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群众需要搬迁。特别是扶贫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解决。

一、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数量上的限制,仍有3个村民组未实施道路路硬化工程,这些未实施整村民组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投入不足等问题。即使已经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的村民组,因资金太少仍然存在有限的扶贫资金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一难以调和的矛盾。特别是项目经费存在尾欠,留下了不同程度的遗留问题,这些遗留的债务有的欠农民工工资,有欠工程队材料款,有的欠移民后扶款,有的欠村干部在信用社的贷款等。因为集体经济缺乏收入,债务无法化解,导致村干部工作很难开展,并严重影响基层稳定。此外,产业扶贫资金相对欠缺。因为现阶段整村推进扶贫的重点是改进落后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但产业扶贫包括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培训还不够,规模效益不明显。有的不仅不能发挥很好的产业效益,反而劳民伤财。因为产业扶贫欠缺,贫困村发展后劲不足,往往扶一轮贫后贫困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扶贫资金和农业开发项目资金难形成合力

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多年来不断加大农村水利、交通、能源、农田改造、农业开发等基础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专门增设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就现阶段而言,扶贫资金侧重支持外延发展摸式,而其他农业资金则侧重支持内涵挖潜模式,共同目标都是促进农业增量、增效,农民增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中央财政每年投入农业开发项目大部分与扶贫开发项目接近,甚至类同,但由于管理办法、管理部门不同,难以形成合力。条块分割、资金分散导致了农业缺口项目、拼凑项目难以避免,极大地影响了财政农业投入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

三、扶贫政策自身设计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政策执行难以到位

一是扶贫补助标准偏低。比如移民搬迁扶贫,我省补助的标准是每人3500元。现在农村即使盖100平米的平房,最低也需30000元,仅靠这点补助,贫困户依然无法搬迁。这样导致移民扶贫项目偏离贫困区域和目标群体,如有自筹能力的农户才能搬迁获得补助,而一些特困农户却由于无法自筹搬迁以至不能获得扶持。二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扶助标准偏低,加大工作压力和工作难度,使一些项目在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上采取“报长建短”、“报大建小”、“报新建旧”或者降低建设标准的方式;三是扶贫项目除扶贫培训、扶贫到户贴息贷款无需缴纳税费外,其它项目基本上都要缴纳税费,且存在重复收取税费问题。一些扶贫项目实施时所需的物资如水泥、钢材等,采购已缴纳了应征税额,但却因报账时必须按工程总造价到税务部门开具大额发票,又得再缴纳一次税费。扶贫项目税费收取不规范导致了扶贫资金的流失,干部、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四、整村推进与农民个体脱贫不甚协调

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确立从指导思想上是要实现整村脱贫,形成整村致富的氛围。但我村的收入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整村推进的扶贫项目中几乎一致是修路、建沟渠、打井等基础设施的扶贫工程,但对贫困户个体的脱贫扶持似有不足。目前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对绝对贫困户的扶贫力度在弱化,这个问题不受到重视,整村推进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且会造成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这与整村推进的宗旨是相悖的。这是因为整村推进中基础设施改善的受益度与农户经济基础成正比。相对富裕的农民更有机会利用基础设施改善的机会发展家庭经济。

五、贫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参与程度比较低

虽然这几年我村积极探索参与式扶贫,但实际工作中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政府行为,参与只是被动的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决策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挖掘,这种状况会造成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扶贫项目在实施和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群众监督;二是由于贫困群众对政府组织实施的项目责任感不强,因此缺乏对这些项目进行后续管理和维护的积极性,造成了扶贫行为的短期性和扶贫资源的浪费;三是扶贫项目的设计脱离了贫困农户的'实际需求,影响了扶贫的效果,这同样也造成了扶贫资源的浪费。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政府部门对扶贫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管理习惯于包办代替,排斥群众参与;二是政府长期的包办代替,养成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三是当前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家里的基本是妇女、老人和孩子,由于劳动力不足,很难组织群众参与。

六、下步打算

1、实行分类指导,做到瞄准式扶贫,有的是放进行扶贫。按照现行模式,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是一个很好的分类指导方式,不断与上级领导部门协调,加大资金投入额度,以保证我村项目建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项目短期内发生巨大变化。对贫困农户贫困人口的脱贫进行分类指导。在科学确定贫困对象的基础上,加快"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基本生活靠农村低保,脱贫致富靠扶贫政策,真正体现“真扶贫、扶真贫”。

2、建立健全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国家、省、市、县、乡对我村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巩固存量,力争增量。同时,提高一些扶贫项目的扶助标准。由于我村余下的贫困区域的生产生活条件都比较恶劣,在这些地方修建基础设施如道路、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难度非常大,而且当前项目建设所需物资、劳务价格也不断上涨,项目单位投资越来越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资金标准,尽量按实际投资安排项目资金,减少甚至取消到户项目要求农户特别是特困农户自筹的资金,减轻贫困群众负担,统一规范扶贫项目税费收取。针对当前扶贫项目税费收取名目繁多、税率不一、管理混乱等现象,建议上级尽快统一规范。扶贫资金扶持的都是贫困区域和弱势群体,因此除国家硬性规定不能免除的税费外,所有扶贫项目尤其是直接扶持贫困农户的项目,都应免税。

3、做大做强扶贫产业,为贫困群众稳产增收打牢基础。做大做强扶贫产业,首先要扶持做大做强扶贫龙头企业,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对对我村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和覆盖面及落实有关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抓好扶贫龙头企业与我村优势产业及贫困农户的对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促使企业与农户形成互相依赖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实现贫困农户和企业共同发展、共同促进。

贫困村扶贫工作汇报 [篇3]

一、xx乡的基本情况

全乡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40个村民小组,5459户、20725人(其中:农业人口17778人),耕地面积17814亩。经筛选识别,全乡贫困村识别4个,分别是太白村、金坛罐村、和平村、峰顶山村,贫困户识别867户、2444人。按贫困属性分,全乡因病致贫的贫困户628户、1713人;因残致贫的贫困户15户,42人;因学致贫73户、95人;因技术致贫71户、230人;因缺劳动力致贫65户、204人;因缺资金致贫57户、134人。2015年全乡已脱贫118户、325人,2015年全乡预脱贫88户、275人。

二、市区帮扶亮点

1、热心走访群众。以同亲人拉家常的方法,市驻村组多次深入和平村、峰顶山村、太白村、金坛罐村走访老党员、困难群众、残疾人、五保户家中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意愿。同时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掌握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明确工作时限,实现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2、主动争取项目 。在深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驻村工作组针对贫困村的气候、区位和地貌等条件,因地制宜,在和平村种植优质水稻11773亩;在金坛罐村新栽植塔乐科血橙120亩;在和平村、重胜寨村种植万源优质秋洋芋500亩;在和平村新发展青脆李500亩,优质魔芋300亩,核桃200亩;在重胜寨成片种植晚秋蔬菜300亩,新建了江友蔬菜专业合作社。同时抓好重胜寨村500亩蔬菜基地和50亩葡萄基地、高石口村150亩猕猴桃基地巩固发展和太白村、金坛罐村和万家观村850亩乌梅的管护。主动抓好畜牧业发展,在太白村新建梨园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实现年销售鸡10万只。在金坛罐村和重胜寨村建立畜牧小区2个,巩固和培育生猪养殖大户15户,全年生猪出栏可达到3000头,牛出栏100余头。

3、加强基本公共工程建设。驻村帮扶部门针对所驻村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农民群众最关注的事情抓起,从农民群众最希望办又无力办的事情做起,在交通、水利、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工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自2015年以来,共引进、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硬化村社道路39公里,全面实现了社社通水泥路,在太白村、万家观村、碉楼村新修泥碎石路6条共计5.7公里。整治金坛罐村和重胜寨村公路危桥2座,修建便民桥9座,新修生产路1.6公里,整治病害堰塘25口,整治维修渠道9条共计8000余米,投资18.5万元在金坛罐村新建提灌站1处,市交通局投资20万元,对太白村村组道路进行硬化,市教育局投资110余万重新翻修了和平村小学。同时,规划新建渠道7.7公里,新建饮水工程4处,新建清水池5口,和平村、金坛罐村、太白村共1600亩土地整理项目也在今年开始实施。

4、狠抓教育培训。市农业局和区农业局多次到我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创业指导、水稻新品种及机插秧技术、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商品有机肥及有机粮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化生产技术”等实用知识开展系统培训。自2015年以来我乡有2000余人参加了农业技能培训。

三、我乡工作措施

1、建档立卡到户到人。我乡按照“建档立卡”工作的要求,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867户2444人,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走基层、解民忧、聚民心”活动和“走基层、结穷亲、交富友”活动,在工行达州市分行对峰顶山村进行帮扶,区直工委对太白村帮扶,市纪委和区纪委帮扶对和平村和金坛罐村进行帮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乡机关、乡属各单位、村(社区)选派乡村干部、医生、教师、党员等共267名帮扶人员,组建了8个驻村工作队,每名干部至少帮扶3-5人,形成结对帮扶机制。严格帮扶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达州市达川区xx乡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必须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计划,做到“不脱贫不收队”。

3、加大对非贫困村社扶持力度。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非贫困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非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并按照贫困村的标准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帮扶政策,明确责任人。

4、强化监管,确保扶贫资金专项到位。我乡严格执行国家扶贫专项资金管理措施和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的规定,在资金使用上,严把“选项、立项、申报、审批、发放、效益”六道关,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一公开”(即不准挪用、不准挤占、不准截留、不准优亲厚友,坚持上榜公开);在资金管理上,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建立健全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在资金监督上,实行项目资金动态管理,镇乡村及各扶贫项目均指定专人负责,总结资金使用情况,发挥财政监督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保证了扶贫项目资金的合法、合理、有效使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以来虽然我乡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基本公共工程依然相对薄弱。从基本公共工程上看,我乡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较多,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水平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本公共工程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二是人口素质较低。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认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脱贫难度较大。三是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目前,我乡的扶贫资金主要是依靠扶贫办项目资金和各市、区直帮扶单位的支持,贫困村筹资较为困难。四是返贫现象比较突出。目前我乡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另外,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稳,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又重新返贫。

五、下步措施

1、加大项目建设。继续扶持扶贫重点村开发项目建设,使重点村的基本公共工程得到进一步完善,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得到增加和提高。

2、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确保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和培训一门技术,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3、加大资金投入。由于公路等基本公共工程建设和救灾减灾投入巨大,历史债务较重,用财力不足,要靠自身力量还清历史债务极为困难,建议能综合考虑乡级担当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分别给予帮助支持,化解历史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