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医学考研经验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学考研经验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医学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1、看真题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要说中医综合的复习,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真题。今年考试时我发现起码有一半的考题都似曾相识,可惜当时不注重背答案,做起来还是很茫然。因此诸位学弟学妹要注意了,咱们中医综合的考试重题率是很高的,或者即使不是原题重现,考的知识点还是差不多的。因此那种希望从头到尾把课本看的很熟,来一个我打一个,来两个我打一双,这种方法,当然不是不对,但是太累了,效率不高。你在这一科上花的时间太多,势必会对别的科造成影响。
做真题就相当于有老师在给你划重点。因为咱们复习,课本往那一摞,觉得好多啊,但其实他要命题,基本上还是有限的那几个地方。因为一是这些地方重要,二是这些地方好命题。因此先把真题上涉及的知识点都掌握了,考试就有底了。
怎么做真题呢?首先弄一本口碑好的真题,因为现在市面上的很多真题答案错误百出,会给我们造成很多困扰。我没法给出建议哪一本比较好,因为今年我所做的,以及我同学做的、从网上下的真题,错误都挺多。勉强说来240分的真题部分错误相对少一点,但它的预测题错误很多。
真题有错误不要紧,因为最终你还是要通过这个真题去找书上的知识点、去掌握它。从这个意义上讲,买一本错误百出的真题也未必是坏事,因为这可以督促你积极对照课本找答案,所以不必在真题质量上太过纠结。不仅要掌握这个知识点本身,还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相类似的知识点。比如中基某一年考到五行配属五脏的问题,问肝为什么属木。看到这个题,就应该想到把心脾肺肾都看了。结果过了两年脾和肾也考了。这就是相类似的知识点。又比如考某舌象是什么病,下面四个选项。做题时不仅要把正确选项记住,还要掌握其他三个选项中的病,各自的舌象是什么。
如此一来,照这种方法做真题,凡是真题上涉及的知识,都能掌握了,就很厉害了,因为这个信息量已经很大了。
尤其是有的同学一看真题,其中涉及到经典(主要是内经)的原文,觉得很恐怖,怎么考研的范围这么广啊,内经原文都考。但一年一年看下来,发现考来考去就那么几句。最经典的例子:
1、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等等五句;
2、是故多食酸,则筋急而爪枯等等五句;
3、太阳之脉,其终者等等六句。今年考了个“久行伤筋”,明年可能就考“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视伤血”。这些都是可以联想到的。
另外在复习真题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一点,是错过的题要反复做。我和我的同学都有这个经验,发现当时怎么错的,过一阵子再做,错的一摸一样,那当时那一遍就相当于白做了,因为说明那个知识点还是没有掌握。我们的整个复习过程,就是发现自己哪里不足,然后掌握它。如果当时做错的现在还错,那当时就相当于做了无用功了。
要是能将真题以及涉及的知识点都掌握,我觉得60%的分数拿到没有问题。
不过还要注意,中基、中诊重题率相对较高,中药、方剂、中内重题率就低了,因为这几科内容很多,命题点很多,但大致方向是一致的。比如方剂喜欢考功用,今天考这个方子的,明天就考那个方子的。做真题就是要从真题中把握命题规律。
当然了,真题全部掌握不代表万事大吉,每年都有新题,上面也说过,只能保证60%的分数。但是真题熟练掌握的,很容易就能把握命题方向,真要看起课本来也能抓住重点。事实上,真有决心和毅力将真题熟练掌握的,通常复习的都比较好。
PS:每年考试情况可能不一样,今年真题的重题多,明年就不一定了。但最关键的还是通过真题抓重点。
2、具体每科的复习经验
至于每一科具体而言如何复习,我的建议是:先抓重点,再看其余。
中医综合一共考六本书: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针灸。
我当时用的就是老牛耕地的办法,每本书都从头到尾的看。现在看看,吃力不讨好,费时间效率低,看过的很难记住,而且严重影响了英语和政治的复习。如果再让我复习一遍的话,我会采取抓重点的方法,即每本书先把重点的地方看全看好了,这就抓住了考试的重点,对于考试就有底了。这相当于有了骨骼。有余力的,再往上面填血肉。
(一)中基
这本书我的感觉是做真题很重要。基本上每年都有很高的重题率。它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真题上都有。这科我没啥好的经验,所以就不多说了。
(二)中诊
上篇,舌诊、脉诊每年必考。这两部分必须看熟。
脉诊——先背过后面那个表格,即7版教材118页那个表格。每种脉的脉象、主病,以及浮脉类有哪些,沉脉类有哪些等等,都要记清楚。但是死记硬背容易忘。不好理解的需要借助前面的讲解。比如促、结、代脉。
这个表格背过了就有底了,再看其他的。主要有:
1、脉象的胃、神、根各自的含义,就一句话,很容易记住。
2、《脉经》《难经》《景岳全书》《医宗金鉴》中寸关尺各自代表什么,有一年考了《难经》中右寸主肺与大肠。
3、120页相兼脉主病。
4、121页各种真脏脉,这个虽然临床上n多年都碰不上但是考研特别喜欢考。十怪脉、七绝脉(这两个名词书上没有,看真题解析),各自的脉形、意义。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可以看真题的解析,一般的真题书上都有。
5、妇人脉与小儿脉。内容都很少,看一遍就差不多能记住了。
看完了这些脉诊就差不多了,不放心就再从头看一遍,看到有什么觉得可以命题的点就记一下。但这些重点要记住。
舌诊——这部分是看起来最晕的,没别的办法就是要好好看。看的时候最好抄下来,左边是舌象,右边是意义,要抄的很细,比如淡白舌,不仅要抄书上的临床意义一条。下面的淡白光莹、淡白湿润等,也都要各列一条。然后就是看着左边想右边,看着右边想左边,直到看熟为止。整本中诊最难复习的部分在舌诊,所以这部分要花时间。
上篇诊法除了舌脉外其他部分的命题点也都很多,看真题就差不多有个脉络了。
中篇的辨证,当时我们学的时候,老师有很好的笔记,我是照着老师的笔记复习的。其余没什么好的经验,就不多说了。不过我感觉,这一部分对于以后中内的复习很有好处,所以推荐大家背目录,尤其是脏腑辨证那一块,把每个脏腑的证型都记住,整个中医复习的框架就有了。
(三)中药
中药实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活儿,因为它不但内容多而且考得细,因此常看课本是正道。而且很麻烦的是,中药是前五科中真题的重题率最低的。
至于要应对考试,我有以下建议,那就是“七步走”。
第一步,把每味考纲上规定的药的功效一条背过,滚瓜烂熟。这是整个中药复习中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做好了中药复习一半的任务就完成了。最好先背目录,哪一位药属于哪一类,这样会省一些事。
第二步,根据考纲,背相关药的来源。背的时候看着目录,把要背的药标记出来,然后看着药名,想药的形态,它的用药部位是什么。一般背部位就够了,至于植物所属的科属,很多年前年考过一次,再没考过,可以先放一放。
着重要鉴别的是根和根茎、种子和果实。比如女贞子是果实、地肤子是果实、马钱子是种子,等等。
其实来源历年考的就少,但考纲上既然规定了还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来源并不难记,如果学过中药鉴定学就更easy了。基本上看过一遍,把不好记的、容易混淆的抄下来,再看一遍,就差不多了。
第三步,背药性。这个个人情况不同,量力而为。要说明的是药性这东西每年最多一道题,而且常常是有中医基础的人都能做对的,所以在药性上花的时间要慎重。四气的话喜欢考特殊的,比如川楝子在大队辛温行气中唯独属寒。归经的话似乎(只是似乎哈)喜欢考理气药。另外也喜欢考这样的:某一大类药有特殊的归经。比如补血药多归心肝经。
第四步,背应用。
应用的内容非常庞杂,看起来无从下手。但仔细看看命题,其实他的命题点有规律可循。因此我有如下建议:第一遍看应用的时候,拿着红笔划重点。
画什么重点呢?
1、特殊应用
有了第一步的基础,背应用应该不难,要拿着功效对照下面所列的应用,一般都很好理解。而且每种应用后都会出代表方,可以凭此代表方加深记忆,又可以兼复习方剂。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特殊的应用,比如金银花治痢疾,苍术治目盲,考试最喜欢考这个,中规中矩的反而考得少。
2、特殊话语
比如,“之要药”“不论寒热皆可配用”“善于”,以及一些特殊评价,如“血中之气药,气中之血药”,这些通常都是一味药区别于大队同类药的特殊之处,相当于它们的个性,要十分注意。
这样画完重点之后,平均每味药都有一两句话,后来再看的时候就要着重看这些。
第五步,背用法用量。
用量的话喜欢考贵重药、有毒药、芳香药、动物药等,总之是非常规药量的用药。我看的时候就是把这些药都标出来,然后抄下来背。抄下的大约占需要背的药(考纲上规定要背用法用量的)三分之一。背的时候也不用死记硬背,背过在哪个区间就行了,比如麝香是0.03-0.1g,那就是在0.01-0.1之间。蟾酥在0.015-0.03g,也是这个区间,但比麝香还少。一般考试就考个大概,在哪个数量级上。
煎服方法哪些是重点也很清楚,不必多说。
第六步,使用注意。
第七步,鉴别用药。
如果前面的功效应用都背好了,这个就不难,看一遍就够了。
这七步是针对各论来说的。我的经验是按这七步走,即先背所有的来源、再背所有的药性、等等类推,而且最好看着目录背。而非看一味药,就把它的来源、药性之类的全都背了。这样一是容易晕,二是容易漏。但不同人方法不同,我仅仅是个人感觉。对于基础不牢且时间充足的同学,还是先把课本从头到尾大体看一遍,再按照这七步走比较稳妥。否则没有基础一上手就开始背,要记住比较困难。
各论部分真题的重题率是比较低的,因为知识点太多了。但总论部分就要借助真题了,而且真题重题率很高。因为它的命题点就那些。不多说了,对着真题找重点就行了。
其实学习中药就像认识一个一个的人,他们的名字长相性格脾气、适合干什么事有什么活儿可以让他们干,以及各自还有的特性,等等。每位药都是完整有个性的,等着你去了解去熟悉,每多看一点,就对每个人有更完整的了解。而非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孤立的,很枯燥的等着你去记忆。就好比徐大椿《医学源流论》里“用药如用兵”的比喻,作为医生要调兵遣将,当然要对手下的士兵有所了解。带着这样的心态看中药,可能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吧。
(四)方剂
复习方剂的时候我很痛苦,因为一翻开课本,好多内容啊,这也觉得应该看,那也觉得应该看,最后弄得头晕脑胀,啥都不想看了,就把书扔了。过一阵子翻翻真题,又看看课本,才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
哪几个地方呢?
一、组成+用法
二、功用
三、主治
这三个地方的内容,可占到命题的80%以上。
至于有的时候还会考到某方中某味药配伍的意义。我当初就是被真题中的这种题吓到,以为方解全部要看,结果看的晕头转向,还什么都记不住。
后来发现,这种题考的并不多,而且即便看了,也未必有效果。因为一是不同教材说法都不一样,有的我看过了,一样做不对。二是出题人一般水平是比较高的,不会出争议性很大的,凭借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做对的。三是有一定重题率。
所以看方解这一部分可以放一放,把上面所提到的三个地方先掌握,再来看这部分。具体的一些地方下面会说到。
转过来再看这三个地方,就会发现内容并不多。今年要考的方子是240多个,每个方子就这么两三句话,比中药少多了。
因此对于方剂的复习,我的建议仿照中药,也分这几步走。
第一步,背方歌。
第二步,背功用、主治。
需要强调的是,这两步都是要背到滚瓜烂熟,一字不差才可以。方歌不用说了。功用一条,考试常常考原话,而且经常把很相似的几句放在一起,因此试图从组成中推出功效的做法并不稳妥。至于主治,第一句即主病当然要背熟。后面的症状不用背,但也要看熟,能认出来是哪种病哪个方子,因为考试常常是把这一句拿出来让选方子。另外有的方子在症状之后还偷偷摸摸的来一句:“以及”“亦治”看得快的很容易漏过去,殊不知考试会从这里命题。比如开窍剂的那几个方子。
第三步,在方歌上标注。
背过方歌不算完,因为还有很多重要的事等着呢。因此要在方歌上将相关的东西标出来。标什么呢?
1、药名
虽然方歌上有药,但这个药不够清楚。我把容易混淆的列在下面。
枳——枳实、枳壳
桂——肉桂、桂枝
地——生地、熟地
前——白前、前胡
丹——丹参、丹皮
姜——生姜、干姜、炮姜、高良姜(厚朴温中汤)
草——生甘草、炙甘草
香——木香、沉香、檀香、青木香等,
蔻——白蔻仁、肉豆蔻、草豆蔻(厚朴温中汤)
牛膝——川牛膝、怀牛膝
荆芥——荆芥、荆芥穗
瓜蒌——瓜蒌仁、瓜蒌实
萸——山茱萸、吴茱萸
大腹——大腹皮、槟榔(实脾散)
贝母——川贝、浙贝
木——木香、青木香
冬——天冬、麦冬
芍——白芍、赤芍
可能还有遗漏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上述列举的,以前9个比较重要。这是我标注的。教材不同可能方歌也不同。
2、遗漏的药
方歌中的药不一定是全的,比如苏子降气汤。因此一定要对照课本以及下面煎服方法,把遗漏的药标注在旁边。
3、特殊药量
考试要考药量的话,一般考经方的,比如旋覆代赭汤。经方中药量特别大的要注意,比如吴茱萸汤中的生姜,小柴胡汤中的柴胡。
另外就是特殊的比例。不会很多,顶多十个。我想起来的: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当归=5:1;当归六黄汤中黄芪:他药=2:1;麻杏甘石汤中石膏:麻黄=2:1;左金丸中黄连:吴茱萸=6:1;大补阴丸滋阴药:降火药=3:2;等等。这些特殊药量也要标注在方歌上。
4、特殊煎服方法
比如今年就考了小柴胡汤去滓再煎。
再发表一下评论,我觉得这几年对经方的考察越来越频繁了。比如药量、煎服法、还有最让人头疼的加减法。基本每年都有经方的题。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经方啊。
每一首方子需要标注的都不太多,直接标在方歌上即可。标注完了以后,在把方歌背完的基础上,就把标注的这些再背过或熟悉。
做完了这前三步,基本上方剂部分80%的知识点就有了。
剩下20%的分数,要想通过看课本的方式全部稳妥的拿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课本内容太庞杂。但是有选择的看书做题,拿到这20%的大部分是没有问题的。
这20%的命题点在哪里呢?
1、君药;
2、某些药在方中的作用;
3、方子的治法,比如培土生金,金水并补;
4、加减法;
5、病机,很少很少考,考了的也是一看就会的。
针对这几条,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真题。如前所述,方剂的真题重题率相对较低,而重题的部分大多是在这几个方面。所以复习这几个方面最先做的是真题。
做完了真题,这几个方面60%的分数拿到也差不多了。
还不放心的,可以照以下方法再复习。
针对君药,有余力的可以把每个方子的君药背过。应该不难背,因为大多数在方名中就有。至于那些君药和方名不一致的要着重注意。如炙甘草汤。这些真题上都有。
针对某些药在方中的作用,真要仔细看书,跟大海捞针差不多。不过看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下特殊的。我个人觉得看真题比较好。
针对方子的治法,可以看方解的最后面。一般一个方子就一两句话,能把这句话和方子联系起来就行。
针对加减法,我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关注一下经方的加减法。可是有一年还考了二陈汤的加减法,真是没办法。
病机很少考。
复习方剂时很痛苦。其实考完之后回过头来想想,给方剂命题的老师也挺难的,尤其是想出点新题,很不容易。方剂不像中药,随手拈来都是题,还不重样。方剂的命题点就那么多,要想在方解上出点新题,又怕争议太大,所以只能在出过的题中找。因此大家复习也不要压力太大,从重点入手就好了。
个人感觉方剂是最好复习的一科,因为命题什么的很有规律。
方剂的部分就说这么多吧。这里只是说了我的经验,未必对每个人都实用。而且我复习的也不是很好,现在不过是回过头来,想,要是我那时怎样怎样复习就好了。所以大家看看便罢,不要太在意。
PS:我复习所用的教材是“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蓝皮的,方歌可能与五年制教材不一样。
(五)中内
中内也是很头疼的一门课。我同学评价说——“常看常新”,意思是每一遍看都跟新的似的,先前复习的很容易忘。
这门课,很靠能力,死记硬背一般不好用。比如他出哪一种病哪一个证型的治法是什么,要是全都背过,不是要人命吗。但话又说回来,要是能力比较好,一看就能分辨出来。
关于这门课,我不敢多说,唯恐动辄得咎。因为系统庞杂,我若说得太简单,就怕同学遗漏。所以仅仅简单说说经验。大家不要太在意我说的。
(六)针灸
这门课很特殊,因为它是从07年才开始考的,而且知识点很多,所以几乎没有重题率,一年一个样。
但是大家也不要害怕,因为他所考的都是最基本的内容。对于针灸专业的同学来说不费吹灰之力,基本不用复习。对于非针灸专业的同学,凡是上过针灸课的,也很容易知道重点在哪里。
对于他的考点,大家要以考纲为准。因为不同的学校以及专业教材可能是不同的,而命题者所依据的似乎是绿皮的七版五年制教材。有的教材可能还有头针耳针等内容,但这些考纲上没有,是不考察的。
还有这科与中基的经络部分是相通的。中基强调经络循行,这里强调腧穴,所以要把二者融会贯通。
对于他的考点,考纲上说的很清楚了。其实内容并不多,该死记硬背的好好背过就行,我只发表一下个人感想。
1、关于最后一部分内科病症的治疗,真要好好复习起来,可能会占去针灸复习时间的一半还多,但他最后考试时涉及的分值不超过10%。而且内容那么多,复习完了不一定能记住多少。而做题时,基本还是靠能力。所以这一部分不要死记硬背,大体看一遍没有太磕磕绊绊不能理解的地方就行,真有余力了再回过头来好好看。真正占分的地方在前面,而且并不难复习,都是最基本的。
2、腧穴总论、各论、针灸治疗原则等一看就是重点。这里提醒大家不要忽略刺灸法之类。不要看着他长得不那么严格就觉得不是重点,事实上每年都命题。因为命题时似乎都是有分值分配的,每个章节必须出多少道题。我今年就吃亏在没好好看刺灸法,涉及的题就做错了。所以提醒师弟师妹千万注意啊。
3、十二经腧穴主治概要那个表格灰常灰常重要啊,一定要背熟。此年年必考之处,兵家必争之地。
4、关于腧穴的主治,背起来也真是很让人崩溃的。参考内科病症治疗部分的看法,以融会贯通的理解为主,有时间再好好背。真正命题的大头在2、3点所提到的部分。这些部分复习起来需要的精力占整个针灸复习的50%不到,分值却在80%以上。所以对于复习的同学,尤其是时间比较紧张的同学,一定要学会抓重点啊。
关于中医综合的复习就说这么多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经验,何况我自己考的也不是很好,只是回过头来反思,如果再让我复习一遍,我会这样复习。因此以上的东西大家不要太在意。学习贵在自觉,从自性中领悟,外在的经验只能作为助益,真觉得有用,就把它融入到自己的计划中。我写这篇东西,只是为了强调抓重点的重要性,对于准备考试而言,我所说的东西,大多是重点,而非全部,所以多看书永远是正道。
3、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下:
一、每个病的证型。我当时是仿照方歌的方式,变成歌诀来背的。比如癃闭:“膀胱肺肝浊脾肾。”当然我编的不好,个人会有个人的方法。这样看起来似乎繁琐,还不如靠理解来背诵。实际上背多了就知道,病与病之间很容易混淆,而编成歌诀来记不容易忘。中医内科学一共才51个病,每个病一句话,再加上是自己编的,很容易记住的。
二、每种证型的代表方。把每种证型的代表方抄下来,左边一列,右边一列。背的时候看着左边想右边,把每种证型的代表方记住。注意写代表方时不是把明显列出的那个方子记住就行了,底下的加减法中常常有大量的信息,会列出一些方子。这些方子是近年来常考的地方,所以抄代表方的时候一定要把下面提到的也一并抄上,并且弄清楚适用范围。
注意,我以上所说的两步仅仅是记忆的方法,但实际考的时候,他常常是列出一系列症状然后让你辨证选方。所以一定要看书,能辨出证来,否则上面的就白背了。
三、每种病(不是每个证)的病机、治法。病机一句话,加上所涉及的脏腑。治法一到三句话不等。都是要好好记忆的。
与其他科不同,方剂中药死记硬背的东西背过了,80%的分数就没问题了。但这门课,以上三步走完了,顶多能拿一半的分数。
还有大量的命题点在哪呢?我大体列举一下。
1、历史沿革。
这个每年至多考一道题,但是知识点巨多无比。
真要复习的话,不要信考纲上列举的那几个。不要以为那些就是范围,实际上考到的没有几个是从那个范围中出的。所以考试所覆盖的范围其实是整本书中所有病的历史沿革。
真要想把这个分数拿到手,只能看和背。多看书,直到看熟为止,再重点记忆。我当时吃亏在在这个上面花时间太多,所以大家要把这个部分往后放,有了余力,比较从容的时候再看这个。
2、病因。
这个考得不多,但也会考。死记硬背是没用的,只能靠理解。注意特殊的,比如瘿病的水土因素,心悸的感受外邪。看病因病机的时候,每一条都跟这个病联系一下。比如心悸的几个病因,你就想象,一个人过度劳累,心悸了,好理解。情绪不对了,心悸了,好理解。感受外邪怎么心悸呢?对了,风湿性心脏病就是个例子,好,这个也理解了。这样做题时再碰上相关选项就能选出来。
3、病机。
除去上面所说病机一句、涉及脏腑一句外,病机中的命题点还是很多的。比如预后转归就常考。多看多理解啊。
4、诊断。
考得不多。
5、辨证。
常考的是辨证的纲领。
6、每种证型所列治法。
这个考的也很多,和病机不相上下。复习这个我觉得没办法,死记硬背完全不可能,只能理解。有一个不成熟的窍门是参考对症的方子理解。比如今年的一道题,记不清了,大概是出了一组症状,问治法。底下的四个选项很相似,光靠分析难以选出。我就想起这个证不是血府逐瘀汤主治么,就按照血府逐瘀汤的治法选了,回去对照一下果然是。
总之,这门课多看书是正道。看书看得熟了理解了,才算复习好了,死记硬背的那些不够用。其实我们要上临床,自然要对每种病有全面透彻的认识,多看点有好处。
由于这门课复习时确实没总结出多少规律,再加上没把中内书带回来作参考,所以这一部分写得很不好,大家看看就行,别太当真。大家多看真题,从真题上总结命题规律。这门课可命题的点很多,因此重题率相对较低,大家不要指望通过做真题掌握知识点,而是要通过真题把握命题的规律,关注没考过的知识点。当然,真题都是要掌握的。
医学考研经验总结
考研已经过去2年,只写一下自己的经验。
先说一下前提:本科,211高校。学习成绩从大一开始处于班级中等到前40%。不是学霸。
实习到8月。正式复习时间:九月到考试前。
实习的好处:
1、实习确实可以让你对各个科室有个了解,更好的选择自己今后的方向。
2、实习可以让你和学校的师兄或者老师有更多的接触,可以了解到各个科室的前景、钱景及各大高校的一些情况。(个人觉得非常重要,这是你获得你想报考学校和导师信息来源的最佳途径)
3、实习的过程接触的病种,会让你回去查找书籍,将知识进行串联,对于考研有很大的帮助。
考研前期准备:
1、想好自己为什么考研,可能这是支持你撑到考试前唯一的信念。
2、查找你想报考的专业和高校,以及该专业和高校历年的分数线和录取情况。最好能和想报的导师联系一下(私以为通过邮件是最恰当的)。
3、找一个或几个好的研友,这点和@亦行提到的观点一样。这种不宜多,2到3个就好。因为怕碰到后期有人会放弃。
考研准备正式开始:
1、如@亦行所提到的学神很佩服,但我不是,所以我自己的经验是不易开始太早,因为到后面真的觉得自己很累很累,准备了那么久还是有那么多的知识点、考点没准备好。当时记得考试前一月做西综模拟,200不到,当时真的很想放弃。
2、英语:每天阅读理解3篇左右。“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的练习一个是积累单词,培养解答的感觉和思路。同时可以让你养成联系上下文去猜不认识的单词意思,考研阅读总有一些单词不那么常见或者完全不认识(至少与我确实这样)。
3、政治:考后觉得自己这一块损失太多。因为参加了一个学习班,就是一群人看教学视频,全部学完以后觉得自己选择题正确率已经很高了,后面就一直没太在意选择题的训练,只练习后面的解答题。考试前一月做模拟题时才发现这个问题,补救的不够及时。考试后核对答案也确实在选择题上丢失很多分,政治也和班上同学差十几分左右。最后一个月每天背诵一些解答题的答案,到时候答不上就把自己背诵过的搭点边的答案给写上去。多少有点分不是。
4、西综:这个是最难的,因为知识点很多,必须花很多时间去一遍遍重复的复习。我当时课本过了两遍,老贺的过了两遍(生化除外,因为分值有限,同时一直是我的薄弱点,所以把几个循环好好记了一下)。后来结合模拟题把薄弱的病生和内科几个知识点反复记了两遍。
(题外话:记得当时9月份就有人已经把课本过了3遍以上,好震惊。考前一月也听说有人模拟题都250以上,更是叹为神人,也让自己自卑。最终后来分数出来也不怎么样。所以不要盲目和他人进行比较,有神人的存在也有扩大的“神人”存在。)
考研前一月:
这一月主要是对之前自己做的一些笔记进行回顾,每天按考试的时间安排模拟题练习,提前进入考试状态,一定要闭卷、掐表练习。调整好心态,做错的查查原因,做对的也可以翻翻解析。
考研进行时:
考完一门,不要去想答案的事情(非常重要)。好好准备下一门的考试。要记得你每一门只要过了分数线拼的就是总分,只有后面的考好了才能将前一门落下的分补回去。
记于最后:
1、8、9月份和几个同学每天晚上去跑步,锻炼了两个月,身体好多了。或许这个也帮了我很大的忙。
2、整个考研准备阶段,基本一周只休息半天(不要过多的放纵自己,觉得看不进去书还不如休息一下,待休息好了再好好看。你觉得看不进去了可以换一门,如阅读一些英语短文、看会儿政治什么的)。每天早上7:30前起,晚上1:30睡,中午一般休息一会儿,中途困了就眯十分钟左右。整个过程很枯燥,枯燥到最后都很烦躁,所以我不推荐太早去做准备。
3、最后一个月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身边有1人就是因为觉得支撑不下去了,放弃了。其实那时我和他一起做西综,他还比我稍高一些。
4、对自己的基础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哪些科目比较薄弱,多花点时间。针对分数分布,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相信自己,相信付出总有回报。
医学生考研面试经验分享
一、初试及复试内容
初试是医学生考医学综合,全选择题,生物与药学生考生物综合,全选择题,我是考的生综,讨论得出应该比医综简单,但两者都很重细节,自己看招生简章,不再赘述。
复试,我们是八号上午报到缴费80,下午五点半开始考试,一直到晚上八点半,先后是英语听力二十分钟,公共听力,比四级难点,先对话后面是短文的那种,只读一遍。
专业英语三十分钟,三大段,基本没人翻译完,一段近10到15行,不涉及太难的专业词汇,但是是医药学方面的一些情况概述,注意基础词。
接着是专业技能笔试,五十个选择题,感觉很多我都没见过,可能生物方面的做的比我好,我学药的,这个内容简单,但面广,注意基本实验室操作和DNARNA蛋白质等的分析鉴定电泳等,还有等电点,共三十分钟。
最后是专业课笔试,这个很基础,6个简答,2个论述。每年卷子不一样,但像胆碱,有机磷中毒,镇痛抗炎,中枢,心血管,肿瘤,这些大点,我想每年也跑不了的,看那些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根据那个出的,无关的一般不怎么出。都很基础,看重点,机制,应用,不良反应。
二、面试
貌似最得关注的话题。实话说南医大的面试,确切说是我们的,很随和,我都没问专业问题,晕,自我介绍因为第一个是汉语,后面我们都用的汉语,只是我英语很差,老师让我用英语又说了一段,听了下发音就行了。面试就问你爱好啊,愿意服从调剂么,你是什么学习风格。基本很和蔼,紧张也没事,说,对不起老师,我有点紧张,老师也就笑笑。记得一定一定要表达你狠喜欢这专业,成绩差可以学嘛,不要否认什么,但也要积极的表示会改正努力,基本没啥。面试完在外面等半小时就出结果了,当场宣布,很公开公平。
三、导师
又是万恶的联系导师问题,其实我没怎么联系,发了封邮件没回,也就算了,你喜欢什么专业方向可以在学校网站上看到,院网站的科系设置里,想联系就早点,到跟前了老师一般不回邮件了。有的导师喜欢有医学背景的学生,觉得基础好,我这样的其实有点吃亏。最重要一点:老师喜欢英语好的!南医大重英语啊!奇葩的是面试前还有个英语文献翻译,和笔试那个很像啊,三段,但更专业些,五个考试,三个外语,自己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