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网校内日志分享最近使用,我感到很轻松有一种久违的平静,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从事的是我喜欢的事业我愿意为此奋斗,所以在我眼里科学家也就变成了一种普通的职业,科学院还让我比较深切地感受了中国学术界的种种怪
中科院一男生退学感言
人人网校内-日志分享最近使用
日志相册分享公共主页
人人农场连接网站沪江外语部落状态留言礼物商城VIP会员人人活动豆丁文档三国风云普特英语听力照片美容工坊
俱乐部大富豪武侠风云网页游戏集合网-活动集合论坛整蛊专家投票全部应用
管理我的应用
浏览更多应用
资料编辑
隐私设置
应用设置
帐户设置
邮件订阅
默认表情对不起,该表情为VIP专属留言表情,
开通VIP即可尽情享用。
立即开通
首页个人主页装扮好友应用
游戏站内信
升级VIP
充值邀请设置搜索搜索退出
分享我的分享当前分享返回分享首页分享中科院一研究生的退学感言
来源:张毅的日志
来到科院才知道,所谓的科学家们也不过是跟在国外大牛后面捡面包渣吃的一群人。小木虫上这篇文章写出好多科院学生的心声!
1.离开中科院将近两年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写一些东西了。我希望那些日益淡忘的记忆,能被长久保存下来。
2.
2006年1月,我正式向中科院某所递交退学申请。经历了种种煎熬,半年后,我终于搬出了青年公寓。实验的不顺,前途的渺茫,与老板的争吵,其他纠缠不清的种种,突然间都消失了。我感到很轻松,有一种久违的平静。
2006年整整一年,我的压力很大,但我过得很快乐。经历了阵痛之后,我成功实现了人生的转折:2016年4月1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归宿。这里没有封闭的实验室,没有没完没了的实验,每天不用面对老板不切实际的妄想,前途也似乎不像以前那么渺茫。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从事的是我喜欢的事业,我愿意为此奋斗。
3.痛定思痛,我常常想待在中科院的三年,到底给了我什么?
细细想来,其实收获还是很多的。除了变得理性和客观以外,科学院还彻底改变了我的许多价值观。
比如,现在我不再崇拜学术活动,而是只把它看成一种普通的职业,没觉得它比其他职业更神圣。尤其是现代的学术活动,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规范化,越来越依赖于大规模的投资和规范化的管理。科研活动也并不一定需要高智商,因为创新活动越来越规范化,创新也就变成了一种技能。既然是技能,理论上说,只要经过系统训练,谁都有希望掌握这种技能。所以,在我眼里,科学家也就变成了一种普通的职业。
科学家并不意味着聪明过人,而仅仅代表他有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有比较规范的思考方式,有理性客观的态度,能用一些实验(具体的
或抽象的实验模型)检验理论或假说。
4.科学院还让我比较深切地感受了中国学术界的种种怪现状。
怪现状之一:中国独特的科研基金审批制度是学术腐败的温床。
我们的科研基金大部分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科学家们需要向政府部门申请。在申请的时候,需要说明课题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以及可行性。审批通过后,拨付科研经费。
当然,我们毕竟是穷国,没有太多钱,所以只能严格审批,选择性地支持科研项目。这没有错,但也正是这一制度,催生了种种怪现状:
A.埋头做学问的,不一定有经费支持,整天跑关系的财源滚滚。这是很显然的事,政府有权分配经费,这一权力难免要寻租。
B.
科学界的拉帮结派。审批时,需要专家出具意见,又由于近代以来,科学研究分工越来越细化,所以一个课题,全国也就寥寥几个专家有资格出具审批意见。那么很显然,这些圈子的人脉就变得很重要,在这上面投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很值得的。结果导致帮派形成,你审我,我审你,互相吹捧,互相抬高,形势一片大好。最终把钱忽悠到口袋里。
C.
课题立项全是伪"高精尖",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猖獗。由于科研经费的有限,所以讲究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把大部分经费用在最有价值的课题上,这就导致科学家申请课题时,表面上个个都是高精尖项目,个个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但实际上个个都是虚张声势,一片浮躁。那些扎扎实实、不招摇撞骗的基础研究项目,逐渐被边缘化。
D.
探索未知世界之前,却要求先拿出地图。学术活动是创新的过程,创新是探索未知领域的。严格来说,探索是不能规划的,或者至少是不能非常具体地规划的。而我们由于审批时需要拿出科研项目的具体材料,所以就需要科学家们事先把学术活动规划好。这就好像探险家们在探索一片完全未知的原始森林前,先要求他们画出地图。这是很荒唐的。
E.
科学家也会傍大款。一些"小老板"(没有多少影响力的科学家),单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难申请到经费的。于是,他们就努力跟大腕们拉关系,申请经费时写上这些大佬的名字,美其名曰"共同申请",这样就比较容易拿到经费。实际上,这些大佬们手下课题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根本管不过来。经费拨下来后,就由着下面的人折腾了。
F.
一些比较有钱的科学家们拼命铺摊子。一些科学家在申请到经费时,不是埋头做课题,而是拼命买仪器,扩张实验室。我过去所在的实验室规模十分
可观,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的实验啥都能做。这是为啥呢?其实仔细分析很简单。实验室成规模后,就比较容易申请到课题了,一年立好几个项,有做遗传的项目,有做发育的项目,有做免疫的项目,这个项目申请不下来还有那个,风险分散了,经费就有保障了。
5.怪现状之二:重立项,轻验收,很多课题不了了之。
立项时轰轰烈烈,验收时马马虎虎。因为验收时还是专家评审,而这些专家其实都是圈内人,你评我我评你,互相都得给面子。不管做得怎样,只要能发几个文章就行。
6.怪现状之三:研究生培养制度。
我们现在的培养制度,是以论文为硬指标的(少数地方目前有改革)。论文已经成了指挥棒,老板需要论文给评审专家交差,学生需要论文毕业。不同的是,老板需要高水平的论文,有利于自己升官发财,或者混个院士啥的。学生则是能毕业就行,这就是矛盾。但一般因为具体科研活动需要学生去做,所以大部分文章都是刚好够毕业就行。谁都明白做个大文章谈何容易,有很多课题,理论分析就得五六年。而且,探索未知领域,本身有风险,一般学生不敢冒险,万一五六年后课题做不完,或者做不成功,毕业就困难了。所以,我们的文章数量多(因为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数量多),质量普遍不高,或者简直可以说很低,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研究生的宝贵年华。
7.我们的科研害了谁?
害了老板们。我们的好多科学家,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他们在国外做得很好,发的文章都很有水平,为什么回来以后,就难以拿出国际水平的成果?
害了研究生们。我们的宝贵年华,我们的纯真梦想,都在一片浮躁中慢慢耗荆逐渐变得呆头呆脑,谨小慎微,没有眼界,没有胆量,没有开拓精神,没有创新精神,也没有了为科学奋斗终身的激情,只是盼着毕业。这样的生活不是在做科研,而是在生产论文。
8.我们的科研帮了谁?帮了美国,帮了英国,帮了日本,帮了德国。
我们的科研活动,每年消耗大量的仪器、试剂、以及其他实验耗材。而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进口的。就拿生物学来说,大部分仪器都是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大部分试剂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价格高得惊人,我们买的数量也很惊人。而这些东西都在热热闹闹的所谓科研活动中消耗殆荆投入是看得见的,产出却没踪影。就拿生物学领域来说,全国每年能发三五篇顶级杂志的文章,就高兴地庆贺半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同时,我们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人,我们的很大部分博士毕业之后,都到了美国做博士后,说白了就是廉价劳动力,为美国的科研殚精竭虑,耗费青春,等到"人老珠黄",再回国混个教授当当,又淹没在中国科研的滚滚洪流中。
源地址: http://www.oh100.com 来源:张毅的日志|
分享5548|浏览47589评论|分享|赞|举报
表情*验证码:
同时评论到原日志我的其它分享热门分享
朗咸平--不建议现在的年轻人读研究生对于内地的研究生我有什么建议?我认为,现在找工作&...鲁迅语录——精辟到让人感叹,是历史惊人相似还是我们止步不前?
男体99个秘密清单(男人必看不可哦),我为我老公留着,很赞显示更多
美国人教你这样用Google大前提:英文Google→ http://www.oh100.com 第一...
【超赞】好多隐晦的笑话,能看懂说明你到层次了!!>我都看懂...我们还是用“呵呵”来结束对话吧!!!真的冷淡了,我们都变了...显示更多
8元兑换100元低金券
雅诗兰黛全新精华眼霜
如何给网站添加快捷分享
关于|开放平台|小部件|手机人人网|自助广告|招聘|客服|帮助|隐私声明|友情链接|糯米网|京ICP证090254号千橡公司2016
我的应用我的应用
最近使用
我的收藏编辑日志相册分享拖动进行排序浏览更多应用日志相册分享大,大,更大-全屏看照片,人人桌面0关闭李奇亮的状态李奇亮的状态
老师们教师节快乐!马滢滢09-0922:29谢谢,你也同乐哈哈回复0在线好友(56)在线好友
付程充李响周磊『木瓜』张宇丁小飞李林刘光宇谭颖汪洋王卫秀刘泽畅任勍Mark林华奇葛菲曹一鸣何宇晨メ汪い丽王欢胡啸王雨薇R赵旭张望^peep^王冠华应肇诚缪奇川徐飞涂晖张依阳李一帆纪晓梦王迪任放闫禹涵。。丫咻邱梁思思【宅女】亢婧王晓龙张金龙@alvin宋一展夏裎靰孙清清李杨王小焕刘俊岐陶教授郭萌陈项南冯雪钰严潇然张晓培许勤张庆一Ellen姚遥高梓源郝君李丽3提醒
没有提醒聊天和提醒设置
收到新消息播放提示音
已启用聊天和提醒功能关闭回顶部点击此按钮返回页面顶部
中科院一研究生的退学感言2016
中科院一研究生的退学感言2017-08-2100:44|(分类:默认分类)
来到科院才知道,所谓的科学家们也不过是跟在国外大牛后面捡面包渣吃的一群人。小木虫上这篇文章写出好多科院学生的心声!
1.离开中科院将近两年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写一些东西了。我希望那些日益淡忘的记忆,能被长久保存下来。
2.2006年1月,我正式向中科院某所递交退学申请。经历了种种煎熬,半年后,我终于搬出了青年公寓。实验的不顺,前途的渺茫,与老板的争吵,其他纠缠不清的种种,突然间都消失了。我感到很轻松,有一种久违的平静。
2006年整整一年,我的压力很大,但我过得很快乐。经历了阵痛之后,我成功实现了人生的转折:2016年4月1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归宿。这里没有封闭的实验室,没有没完没了的实验,每天不用面对老板不切实际的妄想,前途也似乎不像以前那么渺茫。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从事的是我喜欢的事业,我愿意为此奋斗。
3.痛定思痛,我常常想待在中科院的三年,到底给了我什么?
细细想来,其实收获还是很多的。除了变得理性和客观以外,科学院还彻底改变了我的许多价值观。
比如,现在我不再崇拜学术活动,而是只把它看成一种普通的职业,没觉得它比其他职业更神圣。尤其是现代的学术活动,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规范化,越来越依赖于大规模的投资和规范化的管理。科研活动也并不一定需要高智商,因为创新活动越来越规范化,创新也就变成了一种技能。既然是技能,理论上说,只要经过系统训练,谁都有希望掌握这种技能。所以,在我眼里,科学家也就变成了一种普通的职业。
科学家并不意味着聪明过人,而仅仅代表他有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有比较规范的思考方式,有理性客观的态度,能用一些实验(具体的或抽象的实验模型)检验理论或假说。
4.科学院还让我比较深切地感受了中国学术界的种种怪现状。
怪现状之一:中国独特的科研基金审批制度是学术腐败的温床。
我们的科研基金大部分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科学家们需要向政府部门申请。在申请的时候,需要说明课题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以及可行性。审批通过后,拨付科研经费。当然,我们毕竟是穷国,没有太多钱,所以只能严格审批,选择性地支持科研项目。这没有错,但也正是这一制度,催生了种种怪现状:
A.埋头做学问的,不一定有经费支持,整天跑关系的财源滚滚。这是很显然的事,政府有权分配经费,这一权力难免要寻租。
B.科学界的拉帮结派。审批时,需要专家出具意见,又由于近代以来,科学研究分工越来越细化,所以一个课题,全国也就寥寥几个专家有资格出具审批意见。那么很显然,这些圈子的人脉就变得很重要,在这上面投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很值得的。结果导致帮派形成,
你审我,我审你,互相吹捧,互相抬高,形势一片大好。最终把钱忽悠到口袋里。
C.课题立项全是伪"高精尖",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猖獗。由于科研经费的有限,所以讲究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把大部分经费用在最有价值的课题上,这就导致科学家申请课题时,表面上个个都是高精尖项目,个个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但实际上个个都是虚张声势,一片浮躁。那些扎扎实实、不招摇撞骗的基础研究项目,逐渐被边缘化。
D.探索未知世界之前,却要求先拿出地图。学术活动是创新的过程,创新是探索未知领域的。严格来说,探索是不能规划的,或者至少是不能非常具体地规划的。而我们由于审批时需要拿出科研项目的具体材料,所以就需要科学家们事先把学术活动规划好。这就好像探险家们在探索一片完全未知的原始森林前,先要求他们画出地图。这是很荒唐的。
E.科学家也会傍大款。一些"小老板"(没有多少影响力的科学家),单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难申请到经费的。于是,他们就努力跟大腕们拉关系,申请经费时写上这些大佬的名字,美其名曰"共同申请",这样就比较容易拿到经费。实际上,这些大佬们手下课题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根本管不过来。经费拨下来后,就由着下面的人折腾了。
F.一些比较有钱的科学家们拼命铺摊子。一些科学家在申请到经费时,不是埋头做课题,而是拼命买仪器,扩张实验室。我过去所在的实验室规模十分可观,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的实验啥都能做。这是为啥呢?其实仔细分析很简单。实验室成规模后,就比较容易申请到课题了,一年立好几个项,有做遗传的项目,有做发育的项目,有做免疫的项目,这个项目申请不下来还有那个,风险分散了,经费就有保障了。
5.怪现状之二:重立项,轻验收,很多课题不了了之。
立项时轰轰烈烈,验收时马马虎虎。因为验收时还是专家评审,而这些专家其实都是圈内人,你评我我评你,互相都得给面子。不管做得怎样,只要能发几个文章就行。
6.怪现状之三:研究生培养制度。
我们现在的培养制度,是以论文为硬指标的(少数地方目前有改革)。论文已经成了指挥棒,老板需要论文给评审专家交差,学生需要论文毕业。不同的是,老板需要高水平的论文,有利于自己升官发财,或者混个院士啥的。学生则是能毕业就行,这就是矛盾。但一般因为具体科研活动需要学生去做,所以大部分文章都是刚好够毕业就行。谁都明白做个大文章谈何容易,有很多课题,理论分析就得五六年。而且,探索未知领域,本身有风险,一般学生不敢冒险,万一五六年后课题做不完,或者做不成功,毕业就困难了。所以,我们的文章数量多(因为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数量多),质量普遍不高,或者简直可以说很低,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研究生的宝贵年华。
7.我们的科研害了谁?
害了老板们。我们的好多科学家,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他们在国外做得很好,发的文章都很有水平,为什么回来以后,就难以拿出国际水平的成果?
害了研究生们。我们的宝贵年华,我们的纯真梦想,都在一片浮躁中慢慢耗荆逐渐变得呆头呆脑,谨小慎微,没有眼界,没有胆量,没有开拓精神,没有创新精神,也没有了为科学奋斗终身的激情,只是盼着毕业。这样的生活不是在做科研,而是在生产论文。
8.我们的科研帮了谁?帮了美国,帮了英国,帮了日本,帮了德国。
我们的科研活动,每年消耗大量的仪器、试剂、以及其他实验耗材。而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进口的。就拿生物学来说,大部分仪器都是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大部分试剂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价格高得惊人,我们买的数量也很惊人。而这些东西都在热热闹闹的所谓科研活动中消耗殆荆投入是看得见的,产出却没踪影。就拿生物学领域来说,全国每年能发三五篇顶级杂志的文章,就高兴地庆贺半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同时,我们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人,我们的很大部分博士毕业之后,都到了美国做博士后,说白了就是廉价劳动力,为美国的科研殚精竭虑,耗费青春,等到"人老珠黄",再回国混个教授当当,又淹没在中国科研的滚滚洪流中。
较旧一篇:穿越时空的危险阅读(47194)|评论(979)|分享(355)评论|分享|赞
2个人觉得这很赞!
刘志
徐可达举报
尹相宇2017-08-2108:31
我觉得这些问题美国基本都有。拉帮结派是peerreview的必然结果。功力主义也是一样,graphene火,nanowire火,那么能做的都去做,因为这样就可以发paper。URu2Si2晶体在去年的Nature能找到4篇paper不能不说不令人震惊,可见都在跟风,目的就是申请经费过日子。美国的老板每天做的事情就是review和写proposal,有自己自己做科研的?
科研这东西比的就是钱,钱多了就做的出来。真正牛叉的东西都是天才做的,大家就是混混饭吃呗,谁也不比谁高
中科院一研究生的退学感言(转)----何止于中科院!!
中科院一研究生的退学感言(转)----何止于中科院!!
1.离开中科院将近两年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写一些东西了。我希望那些日益淡忘的记忆,能被长久保存下来。
2.2006年1月,我正式向中科院某所递交退学申请。经历了种种煎熬,半年后,我终于搬出了青年公寓。实验的不顺,前途的渺茫,与老板的争吵,其他纠缠不清的种种,突然间都消失了。我感到很轻松,有一种久违的平静。
2006年整整一年,我的压力很大,但我过得很快乐。经历了阵痛之后,我成功实现了人生的转折:2016年4月1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归宿。这里没有封闭的实验室,没有没完没了的实验,每天不用面对老板不切实际的妄想,前途也似乎不像以前那么渺茫。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从事的是我喜欢的事业,我愿意为此奋斗。
3.痛定思痛,我常常想待在中科院的三年,到底给了我什么?
细细想来,其实收获还是很多的。除了变得理性和客观以外,科学院还彻底改变了我的许多价值观。
比如,现在我不再崇拜学术活动,而是只把它看成一种普通的职业,没觉得它比其他职业更神圣。尤其是现代的学术活动,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规范化,越来越依赖于大规模的投资和规范化的管理。科研活动也并不一定需要高智商,因为创新活动越来越规范化,创新也就变成了一种技能。既然是技能,理论上说,只要经过系统训练,谁都有希望掌握这种技能。所以,在我眼里,科学家也就变成了一种普通的职业。
科学家并不意味着聪明过人,而仅仅代表他有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有比较规范的思考方式,有理性客观的态度,能用一些实验(具体的或抽象的实验模型)检验理论或假说。
4.科学院还让我比较深切地感受了中国学术界的种种怪现状。
怪现状之一:中国独特的科研基金审批制度是学术腐败的温床。
我们的科研基金大部分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科学家们需要向政府部门申请。在申请的时候,需要说明课题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以及可行性。审批通过后,拨付科研经费。当然,我们毕竟是穷国,没有太多钱,所以只能严格审批,选择性地支持科研项目。这没有错,但也正是这一制度,催生了种种怪现状:
A.埋头做学问的,不一定有经费支持,整天跑关系的财源滚滚。这是很显然的事,政府有权分配经费,这一权力难免要寻租。
B.科学界的拉帮结派。审批时,需要专家出具意见,又由于近代以来,科学研究分工越来越细化,所以一个课题,全国也就寥寥几个专家有资格出具审批意见。那么很显然,这些圈子的人脉就变得很重要,在这上面投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很值得的。结果导致帮派形成,你审我,我审你,互相吹捧,互相抬高,形势一片大好。最终把钱忽悠到口袋里。
C.课题立项全是伪\\\"高精尖\\\",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猖獗。由于科研经费的有限,所以讲究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把大部分经费用在最有价值的课题上,这就导致科学家申请课题时,表面上个个都是高精尖项目,个个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但实际上个个都是虚张声势,一片浮躁。那些扎扎实实、不招摇撞骗的基础研究项目,逐渐被边缘化。
D.探索未知世界之前,却要求先拿出地图。学术活动是创新的过程,创新是探索未知领域的。严格来说,探索是不能规划的,或者至少是不能非常具体地规划的。而我们由于审批时需要拿出科研项目的具体材料,所以就需要科学家们事先把学术活动规划好。这就好像探险家们在探索一片完全未知的原始森林前,先要求他们画出地图。这是很荒唐的。
E.科学家也会傍大款。一些\\\"小老板\\\"(没有多少影响力的科学家),单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难申请到经费的。于是,他们就努力跟大腕们拉关系,申请经费时写上这些大佬的名字,美其名曰\\\"共同申请\\\",这样就比较容易拿到经费。实际上,这些大佬们手下课题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根本管不过来。经费拨下来后,就由着下面的人折腾了。
F.一些比较有钱的科学家们拼命铺摊子。一些科学家在申请到经费时,不是埋头做课题,而是拼命买仪器,扩张实验室。我过去所在的实验室规模十分可观,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的实验啥都能做。这是为啥呢?其实仔细分析很简单。实验室成规模后,就比较容易申请到课题了,一年立好几个项,有做遗传的项目,有做发育的项目,有做免疫的项目,这个项目申请不下来还有那个,风险分散了,经费就有保障了。
5.怪现状之二:重立项,轻验收,很多课题不了了之。
立项时轰轰烈烈,验收时马马虎虎。因为验收时还是专家评审,而这些专家其实都是圈内人,你评我我评你,互相都得给面子。不管做得怎样,只要能发几个文章就行。
6.怪现状之三:研究生培养制度。
我们现在的培养制度,是以论文为硬指标的(少数地方目前有改革)。论文已经成了指挥棒,老板需要论文给评审专家交差,学生需要论文毕业。不同的是,老板需要高水平的论文,有利于自己升官发财,或者混个院士啥的。学生则是能毕业就行,这就是矛盾。但一般因为具体科研活动需要学生去做,所以大部分文章都是刚好够毕业就行。谁都明白做个大文章谈何容易,有很多课题,理论分析就得五六年。而且,探索未知领域,本身有风险,一般
学生不敢冒险,万一五六年后课题做不完,或者做不成功,毕业就困难了。所以,我们的文章数量多(因为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数量多),质量普遍不高,或者简直可以说很低,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研究生的宝贵年华。
7.我们的科研害了谁?
害了老板们。我们的好多科学家,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他们在国外做得很好,发的文章都很有水平,为什么回来以后,就难以拿出国际水平的成果?
害了研究生们。我们的宝贵年华,我们的纯真梦想,都在一片浮躁中慢慢耗荆逐渐变得呆头呆脑,谨小慎微,没有眼界,没有胆量,没有开拓精神,没有创新精神,也没有了为科学奋斗终身的激情,只是盼着毕业。这样的生活不是在做科研,而是在生产论文。
8.我们的科研帮了谁?帮了美国,帮了英国,帮了日本,帮了德国。
我们的科研活动,每年消耗大量的仪器、试剂、以及其他实验耗材。而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进口的。就拿生物学来说,大部分仪器都是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大部分试剂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价格高得惊人,我们买的数量也很惊人。而这些东西都在热热闹闹的所谓科研活动中消耗殆荆投入是看得见的,产出却没踪影。就拿生物学领域来说,全国每年能发三五篇顶级杂志的文章,就高兴地庆贺半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同时,我们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人,我们的很大部分博士毕业之后,都到了美国做博士后,说白了就是廉价劳动力,为美国的科研殚精竭虑,耗费青春,等到\\\"人老珠黄\\\",再回国混个教授当当,又淹没在中国科研的滚滚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