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文言句子翻译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依乎天理批大导大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
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文言句子翻译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被攻破(而)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比较秦国(因诸侯受贿)所得到的土地,跟(它用)战争胜利而夺得的土地,它实际多到百倍。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想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犯他们就越厉害。
5、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用土地(来)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7.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况且燕国和赵国处在秦国(把其他诸侯国)消灭得差不多完了的时候,可以说是智力穷竭,国力危弱,战败而被灭亡,确实是不得已的。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应当与秦国相抗衡,结局或许还不能轻易预料。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本来)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所以)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被(敌人)蓄积起来的威势所胁迫啊!
10、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假如凭着这样大的国家,却蹈袭六国灭亡的旧事,这样(治国者的胆略与智慧)又在六国之下了!1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想要吞并六国也不能吞下埃1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庖丁解牛》(以下句子及上课勾画句子)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现在宰牛的时候,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2、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顺着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大的空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没有拿刀去尝试,更何况那些大骨头呢?3、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去割筋肉;一般的厨工师一个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去砍骨头。4、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那牛的骨头有间隙,而刀刃没有厚度;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刺切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这对于游进的刀刃一定有很大的余地,因此用了十九年而我的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5、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即使这样,每当碰上到筋骨交错的地方,看见它难以下手,就谨慎地为之戒备,目光因此而集中,动作因此而缓慢下来。
6、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我提起刀站着,因为这一成功而四下环顾,因为这一成功而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擦拭好了刀把它收起来。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蜀地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出现虹呢?
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娇媚动人。(她们)久久地伫立着,望着远方,希望被宠幸。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头,乱丢乱扔,连续不断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攻破;楚人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成为了焦土!6.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7、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如果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自己的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百姓,那么秦就能传递三世甚至传到万世都作君王,谁还能灭掉秦国呢?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
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为它哀叹却不以它为鉴,那么又要让后人来哀叹他们了。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在这种情况下,项羽于是上马独骑一匹马,部下骑马跟从的壮士有八百多人,当夜从南面突围而出,疾驰而逃。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我听说汉军用千金和万户封邑悬赏我的人头,我送给你这个人情吧。1、原装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兴亡的道理了。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
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那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胜利归来再把箭收藏到祖庙。
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5、《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6、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语文高中必修4文言重点句子翻译
10、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恐怕要责怪你吧
1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这是社稷的臣子,为什么要讨伐呢?
12、且尔言过矣。
况且你的话是错的!
1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老虎猛兽从柙(笼子)中出来,龟玉在盒子中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1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所以远方的人不归顺,就采取措施加强文教德化吸引他们来,已经使他们归附了,就要使他们生活安定。
《寡人之于国也》
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五亩大的宅院,把桑树种上去,五十岁的人可穿丝织品了。
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重视学校的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就见不到老人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岁的人穿丝绸、吃肉,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却不能称王的,从未有过埃
《劝学》
1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凭借船的人,不是擅长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达到千里远的方法;不积累细流,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方法
2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劲的筋骨,向上吃尘埃,向下喝黄泉的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过秦论》
2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诸侯感到恐惧,聚在一起结盟来谋划使秦国实力得到削弱的方法。
2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天下民众像云一样集合在一起来响应号召,担着粮食像影子一般跟从着他。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一个人发动起义而一个帝国就毁灭了,自己死在别人手上,被天下人耻笑,为什么呢?
《师说》
2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播道德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
2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富贵贫贱,无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因为这吧?
2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道句子的停顿,不解决疑惑。
2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更贤明。
《晏子治东阿》
29、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很好啊,你治理的东阿!
《季氏将伐颛臾》
1、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2、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
3、颛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4、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
5、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寡人之于国也》
1、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2、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3、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荆
4、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
5、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6、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7、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劝学》
1、有学问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2、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
3、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4、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5、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6、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7、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埃
《过秦论》
1、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诸侯各国相斗。
2、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辈的旧业,沿袭前人留下的策略
3、各诸侯国惊恐害怕,集会结盟来想方法削弱秦国,不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志士能人,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结为一个整体。
4、就派大将军蒙恬在北方筑起长城守卫边防,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5、于是秦始皇废除古代帝王的治国方法,焚烧各学派的著作,企图使百姓愚蠢糊涂。
6、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象云那样集合拢来,象回声那样应声而起,担着粮食,如影随形体那样紧紧跟着。
7、但是秦国靠不大的地方,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已经有了一百多年了。
《师说》
1、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出生比我早的人,他闻知道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
3、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
5、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6、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7、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8、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9、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
10、,《诗》、《书》等六经经文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习过,又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
八下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7、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无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10、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1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12、好读书,不求甚解:
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1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已经喝醉了就离开,态度率真,来了就喝,喝完就走。
14、不以千里称也:
不以千里著称。或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1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
16、食之不能尽其材:
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9、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0、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跑去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1、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2、色愈恭,礼愈至:
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2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2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25、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6、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27、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8、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9、卷石底以出:
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3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1、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印在水底的石上。
3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非常轻快敏捷。
3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3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38、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情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埃
3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4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性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间,就为他的君主担忧。
4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埃
4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4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看见)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
4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46、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归城,宾客相随。
4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4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4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0、云归而岩穴暝: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51、晦明变化者: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
52、伛偻提携: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5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54、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洗过一样。
55、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
56、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
57、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了喜悦的气息。
58、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
59、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