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学案,颅脑依赖肠脑中的绝大部分物质进行运转和控制活动,例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学案)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学案)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①、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或修饰成分入手。
③、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④、从相邻句入手
⑤、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⑥、从分析其表达的感情入手
例1、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层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行线路。结肠炎、过敏性肠综合症等都与肠脑内产生的问题有关。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如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肽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
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绝大部分物质存在于肠脑之中。
B.颅脑依赖肠脑中的绝大部分物质进行运转和控制活动。
C.肠脑中具有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所需相同的绝大部分物质。
D.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
例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的第三自然段
“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注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是什么意思?
例3、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为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问:划线句子的意思是
例4、“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一句是全文结尾处高度评价马克思伟大人格的一句,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例5、如何理解“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阳台上的遗憾》韩少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庆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帝国文化道统的稀薄和涣散。但是,建筑外观上的南北之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很讲究家族封闭与合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座,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倘若在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一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例6、老艺人说的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的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力用程式手法、舞蹈行为,逼真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为,就会使人忘却对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环境布景阻碍不了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儿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的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个”真景逼“是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不是自然主义里所谓逼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真”“神”“美”在这里一体。《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如何理解“戏曲的布景就在演员的身上”这句话?
1
例7、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
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
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病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
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一般,
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节选)
问:文章开头说“那个炊烟袅袅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根据文意
简要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例8、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路,许多人走不到向往的尽头,而树的一生像一
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我不曾想这是为什么,但我明白,树
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风雨,它坦然地以一种坚毅面对一树同样的叶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
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我想,这也是关于
每一棵树的名言。很多时候,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你怎样理解“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例9、佩蒂说:“建造一座新的纸浆厂要耗资10亿美元,而且它要求木材供应源源不断。如有ALCELL
工艺,只要耗资3.5亿美元就能建造一个工厂,并使工厂不停地运转,所需木材供应量较校”他又说:“那
意味着一个工厂一天生产350吨而不是1000吨纸浆。”林业产品分析家邓肯森说:“从环境方面来说,它比较
清洁,而且小型厂这个概念将会使建造新纸浆厂变得较容易。”这种工艺取得成功,它将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
纸浆。
问:第四段中,佩蒂说“一天生产350吨而不是1000吨纸浆”,他要说明的是()
A.纸厂规模的缩小B.纸张成本的降低
C.生产流程的简化D。纸浆产量的减少
例10、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
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
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
表述。
例11、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
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梦想和真谛啊!
文段中“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阐述的形象而美丽,结合
本段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例12、鲁迅《祝福》开头用大量笔墨描写鲁镇年终祝福的盛况,以及家家户户忙碌于“恭请福神”的情
景,然后写道“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今年自然也如此。”这句话有何深意?例13、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式它在
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散布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地走下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
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腾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2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
例14、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我那时只有十岁呀。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我真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春天的梦》
“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例15、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只是觉得,树在中国北方像流窜深山的小股残匪一样悲惨。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秋光里的黄金树》节选
问:结合原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含意是怎样理解的。
【小结】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三注意“”三想到”
三注意: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
三想到:“一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二想到”是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三想到”是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2、关于句子的作用,应该注意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思考:
思想内容方面:(1)联系本句的含义。
(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结构方面:(1)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点明主旨,领起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2)语句位于文章的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衬托作用,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渲染烘托气氛,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对环境等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气氛。
(3)语句位于文章末尾。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含蓄地表达主旨。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3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学案二
现代文阅读学案(二)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
曹庆渠苏恒房树斌刘群
一.教学目标
现代文阅读考点(1)理解
二、解读新考纲
Ⅰ、《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规定如下: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的是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的句子。考查的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Ⅱ、08江苏文学类文本《说明》理解(简略)
08江苏试题的难度有所增加:
现代文阅读的要求表述变化较大,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三个能力层级,八个考查点。能力要求去掉了原来的“理解(B级)”,增加了“探究(F级)”。
⑴阅读理解的层次提高了;(去掉了“理解”B层级,增加了“探究”F级)
⑵试题的综合性提高了,解答试题的思维活动量也就增加了;
⑶阅读材料本身的复杂性、生疏性、隐蔽性,造成了理解的困难。
三、对07高考文学类文本选料的思考
文本的选择是现代文阅读命题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文本的人文价值及难易度关系到试卷的水平、风格、检测的信度与效度,也体现了语文新课程理念、教学导向。
1.吴锦强调文本的选择有两种:
一种是象征性、比喻性(带哲理性)的散文材料。如07年广东的《泥泞》,07山东的《灯光的温情》,04江苏的《草堂·诗魂》,06年江苏的《烟雨牛鹭图》(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不要污染环境,更不要污染人们的心灵)。
一种是记叙日常生活的(比较平淡的),如07江苏的《麦天》、07宁夏卷的《叶圣陶在四川》。―――复习时应注意这两类散文,这两类散文同样重要。这两类散文在表达上、内涵上有区别,命题同样也有区别。
2.07年现代文大阅读,选文特点:融时代性与经典性为一体综观
⑴从作者看:
18套试卷的选料,命题组的选材视野大多倾向于当代较有名气的作家、诗人,甚至有年轻新锐,时代感很强。是现当代名家名作,以当代作家的作品为主。
李存葆,(天津卷《雪野里的精灵》,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2002年8月)46生,当代作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沈红,(北京卷《湿湿的想念》)沈从文的孙女,中科院学者。
吕锦华,现任苏州市人大常委,苏州市文联副主席。
赵本夫,(重庆卷《告别三峡》2003.2.14)《钟山》主编。力作《天下无贼》。
叶延滨,(山东《灯火的温情》)48生,当代作家,《诗刊》常务副主编。
许俊文,(安徽卷《乡村的风》)安徽蚌埠当代散文家。
杨闻宇,(湖北卷《日月行色》)兰州军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
赵丽宏,(四川卷《焰火的变奏》)散文家,诗人。51年生。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朱成玉,(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读者》2016第一期)74年生。发表散文百余篇。
王生平,新华社记者,《哲学研究》杂志副主编。
雷抒雁,(江苏卷《麦天》)当代诗人、作家。曾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陈祖芬,43生,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文联副主席。
蔡家园,(浙江卷《泰山之恩》)《今古传奇》编辑部主任。
只有湖南卷(鲁迅1881-1936《忆刘半农君》),全国Ⅱ卷(矛盾1896-1981《海南杂忆》)(63年),辽宁卷(臧克家1905-2004《炉火》)(84年),江西卷(汪曾祺1920-1997《泰山很大》),四位名家都已去世。
⑵从作品内容看:
仍将以具有人文性、情感性的哲理散文为主,融时代性与经典性为一体。文本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融,其内容主要是揭示积极健康的人生感悟,或彰显真善美,或凸显时代精神,或对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作深层思考。对学生有陶冶与引领作用。
07全国1卷《总想为你唱支歌》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一块戈壁石,大西北环境的恶劣突出了人的顽强意志,表现了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的精神。
07北京卷《湿湿的想念》作者用质朴的文笔表现了沈从文的纯净;通过重点描述故乡的风景和水边的生活对沈从文一生的影响来表现一种真善美的人生。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07天津卷《雪野里的精灵》通过描绘小花纤小柔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赞美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并告诫人们要善待弱小生命。
07重庆卷《告别三峡》以百万移民告别故土的难以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说明三峡人民虽安土重迁,但为顾全大局而奔赴他乡。
07辽宁卷《炉火》揭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07安徽卷《乡村的风》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对故乡纯朴的风物人情的赞美,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07广东卷文学类文本为迟子建的《泥泞》。《泥泞》抒写了对泥泞的热爱之情,引导考生思考人生苦难、民族生存的艰难。(实用类文本《访钢琴演奏家傅聪》,虽属访谈,但内容涉及做人,“做人,才做艺术家”给考生以人生的教益。
07浙江卷《泰山之恩》作者审视泰山深忧锁闭的心态,揭示泰山赢得尊重的深层原因,寄托了美好的祝愿。突出了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进而对民族文化、民族命运作更深层的思考。
07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揭示只有故乡、只有母亲的爱,才是永恒的归宿。
07四川卷《焰火的变奏》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
07山东卷文学类文本《灯火的温情》,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苦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和坚持。
07江苏的《麦天》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通过麦天的前后变化: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等,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的可喜变化。
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这个“时”就是现实,做为参加高考的学生,同学们应该关心我们的社会和身边的事件,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广泛阅读、欣赏各种文学艺术,从而提高我们鉴别和赏析能力。
现代文阅读主要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进行考查。它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而不是一种泛读或消遣娱乐型阅读。
四、教学环节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的是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高考经典题
例1:07全国2《海南杂忆》
15.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
例2:07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
答:
例3:07北京《湿湿的想念》
19.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4分)
答:
例4:07天津《雪野里的精灵》
20.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6分)
答:
例5:07湖南《忆刘半农君》
17.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
答:
例6:07江苏《麦天》
17.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6分)
答:
例7:07山东《灯火的温情》
20.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答: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内容上和结构上)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的句子。考查的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高考经典题
例1:07全国1卷《总想为你唱支歌》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07重庆卷《告别三峡》
15.“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答:
16.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答:
例3:07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12.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
1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这个世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一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1)为什么说“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
答:
14.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
答:
例4:07广东卷《泥泞》
17.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5分)
答:
例5:07山东卷《灯火的温情》
21.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
答:
例6:07浙江卷《泰山之恩》
21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7分)
例7:07湖南卷《忆刘半农君》
20.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5分)
答:
例8:07四川卷《烟火的变奏》
17、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6分)答:
(三)练习巩固
1、06北京卷《给“书虫”当夫人》
19.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6分)
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答: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答:
2、06重庆卷《说村落》
17、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4分)答:
3、06广东卷《夕照透入书房》
16.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4分)答:
4、06湖南卷《在山阴道上》
16.“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06全国卷1《阳光的香味》
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
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
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
6、06北京卷《给“书虫”当夫人》
21.文的结束句“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深化了作者给书虫“当夫人”的感受。联系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7、06天津卷《造心》
19.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4分)
答:
8、06重庆卷《说村落》
15、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2分)
答:
9、06广东卷《夕照透入书房》
17.文中出现了三次与“说”相关的描写。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⑴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的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5分)
答:⑵“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2分)
答:
10、06福建卷《泪与笑》
13.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14.“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
得一活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4分)
答:
11、06浙江卷《平面的生活》
19.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通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1)四个动作分别指:
(2)“秘密”是指:
(3)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
12、06山东卷《文赤壁》
16.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
(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
(2)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测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13、06辽宁卷《杨柳》
19.“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4分)
答:
14、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
18.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6分)
①童话
答:
②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答:
15、06安徽卷《行吟阁遐想》
15.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
答:(2)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
②③16、06湖北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17.“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17、06四川卷《乡村的瓦》
14.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学案
赵集中学九年级语文阅读复习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2016年1月5日星期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学案
年级:九年级课型:针对弱点复习课
主备人:陈海飞审核人:倪凯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理解文中的关键性语句,能品味重要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内涵和作用。
②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训练规范答题,尽量做到少丢分或不丢分
学习重点: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训练规范答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课前热身:
(一)、投影近淮阴区近三次月考,和淮安市近五年中考部分试题,看看这些题目的失分情况。
(二)、展示2016中考对理解句子能力的要求
(三)、展示本节课目标,解析“理解”。
三.快乐课堂:
(一)、重温经典《水井在前院》第一次月考题目再现
1、读一读自己的答案;说说没得满分的原因;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整体感知要点)
16.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5分)
(二)、我是老师
1、请看对下面这句话理解的答案,判别其是否恰当,试着给其打分。
16.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5分)
答案(一):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答案(二)总结了全文,体现了母亲的勤劳和善解人意,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答案(三)体现了母亲的贤惠和对女儿深深的爱,体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学生交流。
3、给出范例参考:
4,补充穿插:修辞等其它角度
(三)方法归纳
1、请根据以上探究,说说解答这类型题目的一般思路。
2、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些答题要点来组织答案?
赵集中学九年级语文阅读复习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2016年1月5日星期日
(四)夯实目标,提升能力
(湖北省中考试题)你遗失了感动吗
①我问学生:“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
②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1
③“那么,你们曾经被别人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零零星星的再次回答:“没有,老师1这个答案,让我心情沉重起来。我难以置信。真的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动吗?
④“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也不曾让你们感动吗?”
⑤“天天读书,周末补课,晚上自习,哪有时间感动呀?”⑥我的心,仿佛被什么敲打着。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
⑦清晰记得,多年前的那个正月十五,我提着行囊走出家门,对母亲的絮叨保持抵制的
沉默。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我坐上车,催促母亲赶紧回家,她却忽然记起了什么,让我等等,立刻转身回家。不一会,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我一只热乎乎的热水袋:“刚灌的,焐着就不冷了。”车子发动了,我一直没有回头,抱着热水袋,泪水流了一脸。
⑧那天,我第一次懂得感动,懂得了风雪中的母亲。
⑨我曾经待业,想读书,又没有钱交电大的学费。一位好友来看我,不厌其烦地劝我振作,陪了我一个下午。临走时,她将一张50元的票子(那时可不是小钱)搁到桌上,看见我的惊愕,她微笑着说:“不要拒绝,去买书吧,快乐地生活。”
⑩感动就这样悄悄延伸。
第⑥段中画线句子“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的含义是
什么?。四.学有所获
思考通过这节课,相信同学们收获了不少。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学会了什么方法?对于此类题,你还有什么困惑吗?
本节课我解决的问题:本节课我学会的方法:我对此类题还有哪些困惑
五.课后作业:
1.阅读【湖北中考题】《母亲的三句话》,完成第1小题。
2.阅读【河南中考题】《父亲不写信》,完成第2小题。
六.自我归纳,反思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