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子翻译教案

文言句子翻译教案 | 楼主 | 2017-07-08 13:19:03 共有3个回复
  1. 1文言句子翻译教案
  2. 2文言句子翻译教案
  3. 3第72998号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廓清疑点梳理文言翻译中的常见错误,译文前面开辟了四个窗子障壁围着院子或绕着院子砌上围墙,如在原句上圈出古今异义词然后翻译全句,如在原句上圈出不需要翻译的字然后翻译全句。

文言句子翻译教案2017-07-08 13:17:43 | #1楼回目录

文言文专题—句子翻译

一、目标引领

能流畅地翻译文言句子

二、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领悟句子翻译的各种技巧

廓清疑点:梳理文言翻译中的常见错误

三、学法引领

思想方法:理论到实践,翻译文言句子。

四、学程引领

学程之一:考纲链接

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体现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要求。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准确、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力求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是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学程之二:技巧指点:翻译5字法

一、加。即加字法。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一)单音节变双音节。如:(翻译下面句子)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项脊轩志》)

译文:前面开辟了四个窗子,障壁围着院子(或“绕着院子砌上围墙”)。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二)同形异义词取古义。如:(在原句上圈出古今异义词,然后翻译全句)

1.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2.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赤壁之战》)

上述四例中,(1)“妻子”,今义指男子的配偶,即爱人(女方);古义为妻子和儿女。

(2)“绝境”,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宣言”,今义是表示政见的公告或声明;古义指公开扬言。(4)“不过”,今义为转折连词,古义是不超过的意思。

二、减。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此外,有些词语只有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如一些语气词、发语词、助词以及表敬称或谦称中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无法译出,可删去不译。

如:(在原句上圈出不需要翻译的字,然后翻译全句)

1.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3.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4.备盗之出入也。(《鸿门宴》)

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

第1页共4页

6.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

(1)“利害”只有“害”的意思,没有“罚”的意思;(2)“异同”只有“异”的意思;(3)“作息”只有“作”的意思;(4)“出入”在课文中只有“入”的意思;(5)“饥穰”只有“饥”的意思;(6)“深浅”只有“深”的意思。

三、乘。(一)古汉语中,倍数表达一般是在基数词后加“倍”字,如果是一倍则单用“倍”表示,“一”省略。如(翻译下面句子)

1.“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谋攻》)

其中,“十”“五”后拾倍”字:“倍”,表示“一倍”。

(二)古汉语中,如果还有并举两数,那么就以其乘积表数了。如(翻译下面句子)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三五”之积为十五,“三五之夜”指阴历每月十五的圆月之夜晚。

2.“年方二八”,“二八”即十六岁的花季年龄。

四、除。古汉语分数表达形式,绝大多数出现在表比较的语境中,结合语境来概括。(请翻译下面句子,注意数字的翻译)

1.“秦地,天下三分之一。”(《汉书。地理志》)“三分之一”的分数形式,从古代延续至今,已保留下来了。

2.“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十”为分母,“一”为分子,“十一”即十分之一。

3.“方今大王之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即不足吴楚的十分之一。

4.“大都不过三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三国之一”,即国都的三分之一。

5.“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治平篇》)“十之一二”,即“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二”。

五、留。古代汉语中的各类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朝代、官名、年号、度量衡单位和数量词等不必翻译,直接保留,只有不译不明白时才翻译出来;古今词义一致的,也无须翻译。如:(在句子上圈出不需要翻译的词语,后翻译整个句子)

1.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战国策。齐策》)(人名)

2.战于长勺。(《左传曹刿论战》)(地名)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朝代)

4.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官名)

5.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起义》)(年号。秦朝的第二代皇帝胡亥)

6.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三国志。魏书﹒武帝传》(量具名)

学程之三:关键提示

文言语句翻译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1.捕捉关键词语。一个句子的主要意思往往凝聚在一个或几个词语(实词、虚词)上,只要结合语境准确解释这几个关键词语,整个句子的翻译就迎刃而解了。

2.注意通假活用。文言文中通假字和词类活用比较普遍,找出通假字,看出词类活用,对正确翻译句子十分重要。

3.转换古今句式。文言文翻译时,语序倒置的要还原,省略的要补出,判断句要加“是”,被动句要找出标志词并翻译成“被”。

4.巧译修辞手法。文言文中也使用比喻、比拟、借代、互文等修辞手法,要根据其特点灵

第2页共4页

活恰当地翻译。如:与现代汉语常常用“好像”“犹如”等词构成比喻句不同,文言文往往直接用词的比喻义。又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用金子修筑的长城,若保留比喻,可译为“像钢铁般的城墙”,若不保留比喻,可译为“坚固的城墙”。还有些词语有借代意义(如“布衣”代平民,“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等)。

5.结合语境翻译。大多文言词语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考生在翻译古文语句时,要善于结合具体的语境,对文言词语作出恰当灵活的处理,以求整个句子翻译的准确通顺。

学程之四:失误举例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可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2.以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误译: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

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误译: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9.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

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误译: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误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学程之五:作业布置

1.完成《核按钮》上相关练习

2.完成下一次的导学案

文言句子翻译教案2017-07-08 13:16:31 | #2楼回目录

文言句子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

强化“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争取字字落实”的原则和“翻译六字诀”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内文言语句翻译的合作探究讨论,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温故知新: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3、是寡人之过也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导学达标:

一、教师指导文言文丢分的原因:

古代专有名词强行拆开翻译,古今异义词不分,漏译,误译,无实义的虚词该删的不删,该补出的内容没有补出,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或者增添的不恰当等等。

二、教师讲解:

1、文言文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

学生应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2、文言翻译应达到的标准:“信”、“达”、“雅”。

(1)信——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

(2)达——要求明白通畅,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玻

(3)雅——要求造句考究,文笔优美。

3、文言文翻译的“六字决”:

①留:(保留法)——人名、地名、帝号、官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译: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

②删:(删减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夫赵强而燕弱。

译:赵国强而燕国弱。

③调:(调序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2

④换:(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璧有瑕,请指示王。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⑤补:(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得通顺。

包括: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今以钟磬置水中。

译: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中。

三、现场演练:

1、学生练习翻译文句

2、小组讨论解决

3、学生汇报翻译情况,师生研讨解决疑难

4、教师作重点知识指导

请学生朗读短文《身无长物》: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①“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②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③“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翻译划线的三个句子。

①你从东边来,所以应该有这东西,可以拿一条给我。

②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拿自己坐的那条竹席送给他。

③您老人家不了解我,我做人,身边没有多余的东西。

教师指导:

该文段的语法知识点。

如:①坐六尺簟:坐于六尺簦②东:名词作状语,从东边。③可以:古今异义,可以拿。④去:离开。⑤所坐者:所字结构,所坐的竹席。⑥悉:了解。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翻译文: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

解析:画线句的翻译,难点在“物色”一词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将“物色”理解成动词“寻找什么人”,但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个词在介词以的后面,应该是名词,所以这里应理解成人的形貌外表。

四、练习巩固(自主解决,师生研讨,巩固所学知识)

1、将下面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父母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译文:范乔同乡在腊月除夕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范乔假装没听见,那个同乡惭愧地把偷砍的树归还给他。范乔前去明白的告诉他说:“您在节日里拿点柴,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为什么惭愧呢1他通情达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

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

译文:唐太宗命令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视察了三年,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埃”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应分别取用它们的长处。古代达到盛世的君王,难道都是向其他时代借用人才的吗?我们正担心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可以冤枉现在人没有才能呢呢?”

六、教师归纳总结:

七、布置作业:

第72998号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专题复习教案2017-07-08 13:17:43 | #3楼回目录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兰溪市兰荫中学胡日辉

【教学目的】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计】

1、本课以学法指导和能力训练为重点,帮助学生归纳系统的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直译),并指导其应用。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翻译六字诀”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本设计重在让学生易于掌握,便于利用,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以温故提问的方式导入)

1、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

第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__、_____、_____。(信达雅)

第二: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直译意译)

(①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

②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2、提问:文言文翻译的“六字决”?

①对:一般指把原名中的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或多音词。

②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③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④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⑤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⑥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前四种方法是用于解词,后二种方法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

二.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步骤:

(一)总体分五步: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

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第五步:调整至答卷

(二)分步解析: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这一步其实是很重要的,告诉学生,翻译的第一步要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一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抠,会出现前后不照应、句意不通顺等毛病,而且也这样容易走入死胡同。初次读句,只要理解句子的大意就行,这为下面推断词义打下基矗

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

这一步是关键,因为挑出来让学生翻译的句子,一定有几个得分点,突破这些点是解题成功的关键。另外,每一位学生由于情况不同,在这些句子中总有几个字是他们一时难以断定词义甚至根本不知词义的“生词”。在这一步中,要让学生用笔把这些字圈出来,然后逐个解决。具体解释词语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下面的方法:

1、通过字形推知字义。(如:缧绁)

2、通过组词来解释词义。即以文言本字为核心,多组几个相关的词。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词义,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推知词义。(如:公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其中“择”字的解释可以结合句意,参照下文的“除”字来翻。)

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有很多情况下,因为没有看出句子中所隐藏的特殊句式,导致很多学生翻出来的句子很乱,不合现代文的句子规范。所以,翻译句子一定要把语序理顺。告诉学生,要掌握以下几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①主谓倒置句②宾语前置句③状语后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⑤省略句⑥被动句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这一步可以在草稿纸(考试时可以在试卷上)上先大致草拟一下答案,结合上面几步连词成句。

第五步:调整至答卷

这最后一步即把第四步的草稿再作调整,然后誊写到答卷上,这样既可以保证答案的思路清晰,又可以保持卷面清洁。

总结规律:①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②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借助上下语境推断;借助语法结构推断

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一)“留”字诀

☆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参考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

师生归纳该句翻译特点: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课堂练习:

①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②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二)“换”字诀

☆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参考译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课堂练习: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三)“删”字诀

☆指定学生翻译下面的一个句子: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的特点:删减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

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课堂练习:

①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②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四)“补”字诀

☆指定学生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②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得通顺。

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如①句;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如②句;

课堂练习:

①《书》曰:“谦受益,满招损。”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③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④子曰:“隐者也1()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⑤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⑥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五)“调”字诀

☆指定学生翻译下面句子: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调序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课堂练习: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②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宾语前置)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宾语后置)

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⑤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译:历史悠久的千古江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孙仲谋的地方了。

四、布置作业

(见附卷)

五、教师归纳总结:

《文言文句子翻译歌》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

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附卷:

课外综合练习

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5年福建高考试题)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③纺:系

①范氏富,盍已乎!(2分)

译:

②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分)

译:

③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分)

译:

2、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

矣。”(2005年广州市一模)

①②③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

译: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

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①曾子衣敝衣以耕。

译: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译:

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译: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日:"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选自《大唐新语》)

注:①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以()御史出②还次()蒲州驿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①时人莫之知也。

②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回复帖子
标题:
内容: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