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时间:2022-08-03 23:53:54 期中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秋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组织与阅卷情况

秋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本次期中考试,于11月10—12日进行,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共设12个考场,每个年级设4个考场,学生分年级交叉就座,学生座位最大限度地拉开,杜绝了抄袭现象的发生。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统一集中订卷等方式加大对考试纪律的检查,在考试期间发生的违纪现象大为减少,阅卷采取的是初中分学科集中安排教师,确保教师流水批阅试卷,同时采取交叉复查的方法,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卷来源及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为学校统一订购试卷,试题难度总体中等偏难,部分偏易。试题质量虽然一般,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很适合我校学生。

三、考试成绩分析:

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

各年级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低年级各科的均分均较好,优分人数多;个体差异较小,说明在培优上还有巨大潜力,但是特别突出的有,领头效应强。高年级语文数学较好,英语较差。

四、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方面:

从期中考试中,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1)、就高年级来说,我们的学生均衡发展还不够突出,与我们的目标还有距离,需要在教学中逐步提高,使我们的的学生更均衡发展,争取在最后的毕业考显现其优势。

(2)、需要进一步提高擦边生的成绩,促使更多的同学进入第一梯队。

(3)、学科中的差科问题相当突出。期中考试中,每班同学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科,差科成了制约我们的同学提高总成绩的“瓶颈”,需要我们去补差。

(4)、有的课容量比较小,而且很少有知识的拓展。

(5)、课堂讲课时学法指导少,学生活动少,有的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6)、个别老师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沟通交流少,甚至和部分学生形成对立面。

班级管理方面:在平时的检查中经常能够看到,早上不到6:30,有的班主任老师就已经来校进班了,督促学生进行早读。下午上课前早早地来到教室;课间值班,确实付出了很多。无论什么时候都能看见班主任的身影,班主任老师都能按时到班督促学生。所以,至今为止,初三年级整体情况不错,学习风气比较好。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个别班纪律不稳定,有时班主任老师跟紧了,好一些,班主任老师不在时,纪律就比较乱;还有个别班级就是老师在教室,教室里的纪律也不好,学生自我管理比较差。

(2)学生学习抓得不紧,学习主动性差,还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无所谓态度严重。主动问问题的学生少;学生学习方法较死板;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能有效学习;课后不复习;运用知识不够灵活;缺乏主动性,对老师的讲解分析不加重视;学生对难题缺乏信心和攻坚精神;学生缺乏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3)、班级两极分化严重,导致老师上课两头不能兼顾。

教师方面:

1.教师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平常的教学常规检查中。

2.结合平时课堂的反映及考试成绩比较,成绩较差的教师表现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无计划性,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规划。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三是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差。

3.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练习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

4、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

5.教学管理上缺乏创新意识,粗放型,经验型、时间型的管理还在主导着我们的教学。

6.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植于我们的课堂上效果不明显。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很普遍。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有一些教师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

7.学科组内互相学习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单兵作战,相互保守,取长补短根本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

五、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意见

(一)重视尖子生的培养,把尖子生的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做。 学校定期召开尖子生培养的专门会议,如学生会议、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解决好尖子生培养遇到的问题。科任教师承包本学科的优生层,培养优生群体;班主任抓全员优化;形成学校、年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态势,促进学生的群体优化。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实行分层教学,确保尖子生在打实基础的前题下,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教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要对教学管理各方面检查和反馈的程序等都要明确,不能有盲点。重视抓基础、抓常规、抓平时、抓落实,在务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务实上花功夫。针对本次考试存在的问题,要落实好以下几点:

1.落实好学科互相学习制,缩短学科内教师差距问题。关键在落实上下工夫。

2.抓实课堂检查制度,解决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对于听评课,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和对象,提高听评课的针对性。同时提高对教案检查的频率和力度,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教案检查的高频率保证教师备课的高效率、高质量。

3.完善质量分析制度,使分析成果落实到教师、学生的具体行动上。 继续降低工作重心,转变分析方式。建立至下而上的质量分析制度,即:教师、学生作好个人的分析,班主任做好班级质量分析主题班会,各学科开好教学诊断,突出学科点评。特别要强化任课教师对学生学科的分析,分析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学科,分析到每一个知识点,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通过这种由下至上的方式实施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从教学及教学管理的角度,诊断出现阶段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归因,反思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4.强化包干制度,抓薄弱,促平衡。 强化薄弱学科教学,促进学科均衡发展,切实解决木桶效应的问题。

5.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我校要落实好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工作,但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任何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持之以恒,严格训练,不然将事半功倍。

(三)、深入扎实开展教材、课标、课堂教学的研究。 许多学科教师都普遍感到课时不足,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矛盾很大,许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上拿不准等等困难。面对这些困惑和困难,教师也要通过认真学习新的课标,深入研究新的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 通过系统的研究,提高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来解决这些矛盾。

成绩的差异只是过去,只要我们齐心协作,持之以恒,成绩肯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2015年11月

秋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篇2]

一、组织与阅卷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于11月10—12日进行,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共设12个考场,每个年级设4个考场,学生分年级交叉就座,学生座位最大限度地拉开,杜绝了抄袭现象的发生。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统一集中订卷等方式加大对考试纪律的检查,在考试期间发生的违纪现象大为减少,阅卷采取的是初中分学科集中安排教师,确保教师流水批阅试卷,同时采取交叉复查的方法,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卷来源及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为学校统一订购试卷,试题难度总体中等偏难,部分偏易。试题质量虽然一般,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很适合我校学生。

三、考试成绩分析:

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

各年级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低年级各科的均分均较好,优分人数多;个体差异较小,说明在培优上还有巨大潜力,但是特别突出的有,领头效应强。高年级语文数学较好,英语较差。

四、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方面:

从期中考试中,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1)、就高年级来说,我们的学生均衡发展还不够突出,与我们的目标还有距离,需要在教学中逐步提高,使我们的的学生更均衡发展,争取在最后的毕业考显现其优势。

(2)、需要进一步提高擦边生的成绩,促使更多的同学进入第一梯队。

(3)、学科中的差科问题相当突出。期中考试中,每班同学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科,差科成了制约我们的同学提高总成绩的“瓶颈”,需要我们去补差。

(4)、有的课容量比较小,而且很少有知识的拓展。

(5)、课堂讲课时学法指导少,学生活动少,有的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6)、个别老师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沟通交流少,甚至和部分学生形成对立面。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实行分层教学,确保尖子生在打实基础的前题下,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教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要对教学管理各方面检查和反馈的程序等都要明确,不能有盲点。重视抓基础、抓常规、抓平时、抓落实,在务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务实上花功夫。针对本次考试存在的问题,要落实好以下几点:

1.落实好学科互相学习制,缩短学科内教师差距问题。关键在落实上下工夫。

2.抓实课堂检查制度,解决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对于听评课,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和对象,提高听评课的针对性。同时提高对教案检查的频率和力度,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教案检查的高频率保证教师备课的高效率、高质量。

3.完善质量分析制度,使分析成果落实到教师、学生的具体行动上。 继续降低工作重心,转变分析方式。建立至下而上的质量分析制度,即:教师、学生作好个人的分析,班主任做好班级质量分析主题班会,各学科开好教学诊断,突出学科点评。特别要强化任课教师对学生学科的分析,分析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学科,分析到每一个知识点,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通过这种由下至上的方式实施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从教学及教学管理的角度,诊断出现阶段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归因,反思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4.强化包干制度,抓薄弱,促平衡。 强化薄弱学科教学,促进学科均衡发展,切实解决木桶效应的问题。

5.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我校要落实好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工作,但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任何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持之以恒,严格训练,不然将事半功倍。

(三)、深入扎实开展教材、课标、课堂教学的研究。 许多学科教师都普遍感到课时不足,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矛盾很大,许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上拿不准等等困难。面对这些困惑和困难,教师也要通过认真学习新的课标,深入研究新的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 通过系统的研究,提高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来解决这些矛盾。

成绩的差异只是过去,只要我们齐心协作,持之以恒,成绩肯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2015年11月

【秋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期中考试质量的分析报告(精选20篇)06-06

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范文04-02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精选9篇)11-30

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精选10篇)11-11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反思(精选5篇)04-14

2023高中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通用10篇)11-15

数学组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范文11-22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通用5篇)05-27

期末教学质量分析总结报告10-02

初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和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