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学结
在此文的开始我提到:同步的精髓是指按照母语的学习规律和要求学习包括英语和其它任何外语,因为任何语言的学习规律大体是相同的。您是如何学习中文的,就如何学英文吧。请把英语当作第二母语来学,而不要把它当着第一外语来学。在这一章我将带着大家循着母语的学习轨迹悟出英语和其它外语的学习规律。
回想一下我们从不会说话到牙牙学语再到会读会写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母语是先从听说开始的,婴儿在出生后,他的双耳就不断受到自然环境的刺激直到能说话。小孩刚说话时,吐词含糊不清,但他会毫不气绥地不害羞地不断跟大人学说话。记得我外甥在刚会说话时老是说不清“舅舅”二字,好像过了一两年才把它说清楚。在整个过程中他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耐烦。小孩在学说话时也没有像我们初学英语时先学书写、音标和语法再练听说,或练听说和学书写、学音标和语法同时进行但以学音标、学语法和读写为主,而是既不“过问”书写、拼音也不过问语法。结果是在学龄前孩子们就能较自如地用母语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大人及同龄人交流,尽管他们不识字、不懂拼音也不懂语法。
如果小孩患先天性耳聋或在孩提时患后天性耳聋,那么由于大脑缺乏声音刺激,导致不会说话或说话有障碍,即所谓的十聋九哑。如听力无问题,但不开口学说话,口语也不会好。我父母从老家江苏来上海定居已有40余年,自然听得懂上海话,但他们至今还不会讲上海话。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从不开口学上海话。学会说话而不去学识字和写字,就会成为文盲。如果让大家在是做“聋哑”还是做“文盲”这两个选择中任选一项,我想大家都会选择做文盲。在现实生活中,文盲遇到的麻烦肯定少于聋哑人遇到的麻烦。退一步说,作为上海人如果你识字而听不懂上海话又不会讲上海话,那么你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聋哑人在生活中面临的窘境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那怕他不是文盲。
在上小学时,孩子们都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识字、写字、学拼音、学语法。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直是以同步规则在学母语,即先听说后读写,然后就是听说读写全面提高。而且在读写上面花的时间远较听说为少。我们决非只是在上语文课时学中文。母语的学习发生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们在数学、物理课上学母语,我们通过听广播、看电影、看电视学母语,我们在读小说、报刊和杂志时学母语,我们在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们谈话时学母语,我们在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学母语......在小学至高中的语文学习中,我们除了以听说读写方式学习中文外,还花较多时间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熟记成语、典故、俚语。对于生词、词组和成语,我们均是无条件地接受之,无论是发音、书写还是释义。好像还没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吧:为什么不能用“管它四八三十二”来代替“管它三七二十一”,也没人会问为什么大家的“大”发da,而指医生的大夫中的“大”却读成dai?总之在中文学习中,我们是抱着非常宽容的态度,无条件的接受前人总结出来的那些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化和规则。
拼音和语法在母语学习中起何作用呢?我认为拼音和语法只是学习中文的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拼音可指导学生读生词和写生词,小学后一般就不再教拼音和用拼音了。语法的作用是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说话和写作。高中毕业后我们大都不再学语法和考语法了,除非你大学或研究生的专业是语言文字和相关专业,你从事的职业与语文教学和文字研究有关。
我们高中毕业后,一般情况下均能在各种场合较熟练的应用母语,以满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需要。虽然我们很少有机会再上语文课,但我们学习母语的进程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这一进程一直与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相伴随。但进程的快慢却因人而异,语文老师、新闻工作者、作家等会较一般人更重视中文。他们从事的职业要求他们不能像常人那样仅仅满足听得懂和看得懂,还要有扎实的口头和笔头功夫。运用语言时,我们很少用拼音也不死抠语法,而是凭多年培养出来的语感正确使用母语。我们往往用“出口成章”来形容某人口才好,用“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形容某人文笔好。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和阅读时往往是通过“顺不顺耳,顺不顺口,顺不顺眼,顺不顺手”来判断句子有无语法错误。笔者早已将上小学时学的拼音忘得一干二净,但并未感到不懂拼音对我使用中文有何影响,同时我在写作、翻译、修改文稿和讲座时都是凭语感在使用通顺地道的母语。由此可见,拼音和语法只是我们学习母语的一个阶段。经过多年的语言学习和应用,凭着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对母语的直觉,我们的母语水平已基本能胜任平时的需要。
学习和应用母语的过程是如此,学习和应用英语和其它外语也不例外,一定是听说领先于读写,先听后说。因为违背语言规律学英语,才导致聋子英语、哑巴英语、语法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提倡宁可先做文盲,而不先做聋哑,能听能说后再扫盲。在学习母语时,听说领先于读写,也就是说读写滞后于听说。同时说也滞后于听。如果大家认可胎教的科学性,那么小孩在出生前就已受到外界声音刺激。如果我们以6岁健康儿童的听说能力为下一步学习读写的标准或起点,那么我们至少花了6年时间才能说。为什么听与说要等6年才“相会”呢?因为婴儿的大脑、牙齿、口腔面部肌肉等与说话有关的器官需要时间发育和发达,婴儿还要花时间多听,多模仿以便能听得懂、说得清。
现在为数不少的中国孩子是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文的,即从8、9岁开始学,也有5、6岁就开始学英文的。这样以来,我们不难发现学习英语的起点高于学习母语的起点。一是与语言有关的器官已基本发育,二是孩子们都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并且在与它人用中文沟通时无太多的语言障碍。
如果拿中文与英文的文字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中文是象形文字;英文是拼音文字;中文是由各种笔画和偏旁部首组成的;英语是由26个字母排列组合而成,因此英文较中文容易记忆、识别和书写。我们由此可得出:在英语学习中,读写滞后听说的程度较汉语学习中读写滞后听说的程度为小,在语言学习初期,同步规则更适用于英语。
而且如果拿中国字与拼音的关系和英文单词与音标的关系加以比较,我们还发现汉字对拼音的依赖性高于英文单词对音标的依赖性。通常汉字和拼音不会以书面形式同时出现;英语单词与音标也不会以书面形式同时出现。我们请一位不懂英文的中年人和一位年龄相当且不懂中文的英国人做个小测验。首先分别教他们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在教中国人音标时我们还按英语国家教本国孩子那样教他26个字母中每个字母和几个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和规律。然后分别用中文的“饭店”和相应的英文“hotel”来测验双方的拼写能力和发音能力。我们用中文说“饭店”再让英国人写饭店,结果肯定是他写不出。或让他看着“饭店”这两个字,请他读音,结果是他肯定发不出音。同样我们用英文说“hotel”,让中国人写出来,结果是他可能不会完全拼对,但至少能写出“t”和“l”这两个字母或更多。或让他看书写的“hotel”再请他读音,结果是即使他读不准,但很可能会把“t”和“l”的音读出来。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和教学时不要花太多时间在音标上,甚至不学音标也不妨大碍。关键是要设法用耳听正确发音再即可模仿,同时总结和掌握英文单个字母和多个字母组合在英文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其实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在音节组合和单词发音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在拼音中m+ing读“明”,与英文单词“swimming“中的“m+ing的ming”发音相似。所以我们可以说拼音对学英语特别是发音和拼写有帮助。说到中英文的句子结构特别是句子中各成份的顺序,我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英文语序要么与中文语序完全一致,要么与之完全相反。有时也有部分相同部分相反的情况,故对国人而言,英语不会很难学,甚至比中文容易。
上面提到语法在母语学习的作用,我强调语法是学习语言的一个手段和过程,在母语学习中我们经历了一个由无语法到学语法再到无语法的过程。第一个无语法是语言学习的最初阶段,是实实在在的无语法;第二个无语法是在有一定语感前提下的无语法,其实此时语法以隐性形式存在,因为我们对语言已较熟悉,一般情况下不需动用它。英语语法的学习也要有无语法阶段。但相当多的人在学英语时,没有两头的无语法阶段,只有中间的学语法阶段,而且学了多年英语,就是抱着语法这支拐杖不放,老是形不成语感,只会做语法题,而在使用英语时又无法下意识地遵循语法规则。例如在我修改客户出国材料时,时常在他们书写的英文里发现很多语法错误,因此我可以说这种没有语感的语法是无法无天的语法,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根本派不上用场。
要想让语法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就必须像学母语一样,经历无语法、学语法、无语法三步曲。在学语法时,除记语法规则外,还应象学数理化那样,将语法现象用公式的形式进行总结、记忆和应用。最好是通过记典型句子来熟悉语法,不要花过多时间对语法和英语惯用法刨根问底,而要无条件地接受之。同时培养类似母语的语感。笔者在多年英语学习实践中,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故能得心应手地在对外交流、出国咨询、口译笔译、英语教学方面使用英语。
在此我还要提一下在中英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的辩证关系。我在上面提到从语言学习的自然过程我们发现听说发生在前,读写发生在后。学会读写后,要想把中英文或其他语言学得更好,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应该使听说读写同步发展和提高。口才好的人通常文笔也好,文笔不错,一般口才也不差。听说读写这四种技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无论学什么语言,听说读写均要抓,特别是千万不要只抓读写而忽视听说。因为包括汉语、英语在内的任何语言的生命是声音。没有声音只有文字的语言是无生命力的,用语言学家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声音的语言等同于已消亡的语言。
在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通常是听说滞后读写,从文字理解词语意思较从声音理解词语意思容易。经常是听不懂英语单词或一句话,但把它们写出来却认识。这是语音与语意脱节造成的。原因是我们很多人只重视英语文字的学习,而忽视了声音这一语言要素。这里的声音是指外界正确英语语音加上英语学习者模仿英语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会出现只重视英语文字的学习,而不重视英语语音的学习呢?我想除了英语环境外,最主要的是很多朋友并没有按母语学习的自然规律来学英语,他们把英语当着一门功课和学问来学,只在上英语课时学英语,学校考英语我就学英语,学校考什么我就复习什么,考试中无口语测试,大家就不练口语。也没把英语当成一门工具来学,没有想办法在学英语时如何用英语。我们也没有用当时我们学说母语的劲头来学说英语,相当多的人因为一次读不准就失去了耐心或怕别人笑话而不勤开口。因为功夫不到家,英语学得不熟悉,故很难建立我们在使用母语时建立的“条件反射”,也无法达到说母语时“嘴比脑快”的境界。
还有几种现象我也想在此进行探讨。
现象一是有时对一个单词或一句话,学员们听不懂,把它们写下来,他们又看不懂,既然如此他们当然听不懂了。故要想提高听力,还要提高阅读能力。一般而言,我们对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大于听力理解能力。两者成正比关系。要想提高听力就要提高阅读能力。这里所说的阅读是有两种声音的阅读(外界声+自己声),是同时启动眼、耳、口、脑的阅读,而不是单一的用眼、用脑的无声阅读,也不是只有自己的声音,口耳未同步启动的阅读。
现象二是很多英语好的朋友如英语专业大专和大学毕业生,非常注重英语听力和阅读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但忽视说和写方面的训练。只满足于听得懂和看得懂,并未花功夫将听懂和看懂的英语信息储存在大脑,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应用,提高说和写的能力。很多英语较好的朋友对较简单的口语和阅读文章很是轻视。他们并没有仔细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你能将你听得懂看得懂的简单英语在实际生活中活学活用嘛?二是英语的使用如同母语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多是简单而纯正的英语。要想提高说和写的能力,除重视之并用心记外,还要换一下角色。如把自己从学生的角色换成英语教师或英文记者的话,那么您一定会重视说和写。我对这点深有体会。在从事英语教育前我不太重视背好的语句和文章,只满足于听懂和看懂。作了老师后我有压力要用英语授课,要举例句帮助学员理解生词,故我特别注意在听懂和看懂的前提下多记多背,将好的素材为我所用。
现象三是在听外教讲座、看原版电视教学片或听我讲课时,有些客户和学员认为英文内容较难、程度高,自身英文水平较差,感觉很费力、跟不上,故中途放弃听课和学习。只要回想我们孩提时学母语的情景,他们就不会这么做。我们在学母语初期,置身于大人中和生活中的各种语言环境中,所闻所见的并不是我们都能理解的,但我们并无放弃的念头,而是以强烈的好奇心继续学,直到弄明白为止。其实语言学习不同于其它功课的学习,教材或授课内容有难度以至听不懂、跟不上正是要继续学的理由而不是放弃的理由。语言是可以采用填鸭式教学法授课的。现在很多小孩能讲大人话却不能解答高中数理化问题这一现象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学一些较难的英文有助于加快学习进程。
现象四在我与客户和学员交流时我发现让他们用英语表达一个并不复杂的中文句子时,有几种情形:一是说出的英语又好又快,几乎是脱口而出;二是完全说不出;三是沉思一会,说出来的英语不是有语法错误就是不地道。好像还没有发现这种情形,想了一会儿最后还能说出地道正确的英文。这一事实充分说明英语学习需要“熟悉工”。正所谓与其把语言分成难易两类,还不如把其分为熟悉和不熟悉。
现象五是许多朋友只在课堂上学英语,而不会像学母语一般,利用课外的一切机会,从生活中学、在玩中学。
综上所述,要学好外(英..)语,我们一定要按照母语学习的规律学,用学母语的劲头学,以学习母语的标准来学。如果用违背母语学习规律的方法学英语,我们终究会学不好这门国际化语言的。
汉语学结 [篇2]
年 月 日,是我人生中一个转折。在那一天,毕业五年的我踏进美丽的华东师范大学,我圆了重返大学的梦。这次重新进入大学的心情比我第一次进入大学时更加的澎湃。这一次我不是一个大一的新生,而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培训的内容十分的实用,分别有汉语国际推广形势教育、外事教育;汉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中华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家汉办优秀汉语教材、教学资源及新汉语水平考试等。每个内容都以一定数量的名家专场讲座和针对性操练的形式开展,通过集中强化培训和操练,让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充实对外汉语教学知识,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能尽快适应赴任国生活、融入当地社会、具有处理各种问题的应变能力的汉语国际推广复合型人才。通过将近一个月时间的培训,我对外派汉语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一、角色的认定
培训前,大部分学员认为国际汉语教师的作用限于教授汉语言知识,通过培训,我们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角色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认识到国际汉语教师不仅要教汉语,还要根据需要介绍传播中华文化;不仅要通过文化活动介绍传播中华文化,更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示中国文化,因为自己就可以充当一本活的教材;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不仅是一名汉语教师,更是一个中国人,也是一个人。因此做好一个人是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才有其他的角色承载。
二、对开展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的认识
国家汉办许琳主任主围绕我国汉语推广事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问题给我们上了生动而富有启发意义的一课,大大提高了我们这些学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吃苦耐劳的决心。他们的讲话使我们明白:语言的传播和国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彼此推动的;世界主要大国无一不在大力推广自己的语言文化;我们大力推广国际汉语教学不仅是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是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学员们对自己即将从事的汉语推广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三、对外汉语教学知识的提高。
华东师范大学请到了诸多名人名家为我们做专题讲座,为我们创造了零距离接触相关领域的致高点,使我们有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领略大家风范和学术精粹,使我们受益匪浅。叶军教授的第一堂课,为我们的培训拉开了序幕,让我了解了国外的基本课堂形式和第二语言习得。达婉中教授送的一句非常经典的话:“educatingtheinternationalleadersoftommorrow!.”wendyda用她几十年的对外汉语研究与实践经验给我们揭开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每个儿童都有可能成为明日的“领袖”,前题是我们作老师的要有培养领袖的胸怀。这对我们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挑战,老师的正确引领是可以让孩子们树立超越自己的信心。有了这种思想武装后,用充满趣味的活动课堂来吸引学生走进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充满魄力的汉字世界。达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世界各地平凡的人用自己最真诚最真实的工作获得世界上最高特殊时,给我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汉语的吴中伟教授给我们汉语语法课。吴教授的课上得很精彩,他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我们汉语语法问题。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法课充满了思考与反思。汉语虽然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从小学学语文到高三,整整十二年,可是当吴教授问起诸如“了”字用法、“把”字句、“是……的”、“……过”等平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且是时时刻刻在嘴边说的一起词语的语法教法时,我们被问得瞠目结舌,吞吞吐吐,能意会却不能言传。在那一刻我真的感到非常的惭愧和无助。让我深深地懂得了,要作为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我还有很大的差距的,也提醒了我要从那方面来着手学习。黄金城和毛世桢两位教授真的让我领略都了专家的精彩,让我明白了我们在课堂中是不应该直接地讲解汉语语法要点,我们应该去想方设法设置情境让学生明白并正确运用汉语词语。同时我们老师们要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加强教育法、语音等各方面的积累。
四、培养我们更好地适应国外的工作和学习
紧张而激烈的拓展训练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堂受益终生的课。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了“生命”的重要性。素质拓展训练就开发了我们的潜能,它强调团结协作,集体精神,同时还具有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炼团队的深层次的内涵。它也提醒我团队的优势,个人英雄主义的鲁莽与冲动是不好的。总之这次拓展训练给了我一次难忘的经历,我将会把这次拓展活动中所学到的一切转化为适应国际汉语教育的职业素养。
还记得那位为我们王荔班主任工作讲座的时候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她的讲述中,让我感受到我们以后的很多未知的困难。从第一次坐飞机,飞机就出了故障,下飞机箱子又丢了,linemanager一开始就将她们丢掉好几天。文化的不同,环境的陌生,心灵的孤独,都是我们必须独自去面对的,让我那份喜悦逐步的沉淀了下来。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的领导王阿芹博士给我们讲积极心理学-幸福的科学。通过今天该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通往幸福的道路就在我的眼前。王老师让我们在轻松的形式中认清了自己,让我了解到自己有一颗坚强的心,积极地心态能够去和克服国外的孤独。
五、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即将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备的一个能力。此前多数学员误以为只有跨国交际才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只要存在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就会出现,因此跨文化交际不仅发生在国家之间,更发生在不同民族之间,就可能发生在国门内。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民族及宗教方面的问题。让我们明白了在向外国人说明中国的情况时尽量少说空洞的辞令,提倡讲述身边的故事,因为这样外国人爱听,更乐意接受。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做到既不要仰视发达国家,也不要俯视欠发达国家。因为我们自己国家的盛衰历史和今日的崛起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可以改变的,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都有各自的长处值得我们学习。要打造良好的中国人形象,目前中国人在国际上给人的总体形象依然不令人满意,因此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打造可爱、可敬的中国人形象,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人的消极看法。
六、对中华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判断
这次培训让激起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探究欲望。中华才艺课把我么这批学员带入了中华才艺的殿堂。我们学会了太极、剪纸、中国民族舞蹈和书法这四门必修才艺外,让我们突然发掘到了很多以前想学却没有学到的技能。
总之,近一个月的培训给每位学员带来了思想素质、组织纪律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全方位提高了公派汉语教师和孔子学院(课堂)教师对汉语推广事业的认识、端正工作态度、提高汉语教学能力及跨文化交际的水平,这次培训给我们这批学员带来的收获不小。在紧张而有意义的培训即将结束,我面对美丽的华东师范大学思绪万千,我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向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逐步靠拢。我们面前的路并不平坦,但是我们坚信若干年后的我们绝对会为今天的我们而喝彩。
汉语学结 [篇3]
语法是学习语言的“拐杖”,踏着“前人足迹”过河—;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我们大都不注重对汉语语法的学习;本课程目前共学习了五章;第二章绪论;底是指什么?给我们指出了语法真正的科学说法;语法;第三章语素研究;第四章词汇研究;第五章短语;学习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我发现该课程有很强的;言事实结合起来,用生活中活生生的语言材料来支撑观;经过将近九个星期的学习,总体来
语法是学习语言的“拐杖”,踏着“前人足迹”过河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学结报告 本学期开设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将要告一段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继先前《现代汉语》和目前《语言学概论》学习之后的一门专门针对现代汉语语法学习的专业选修课。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我们大都不注重对汉语语法的学习,表现的过于“轻视”、淡化。所以语法大多成为我们的一大盲点。这门选修课的开设,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专门学习语法的机会和平台。其实,语法学是语言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它是不能忽视的,而且还是学习语言的拐杖,特别是作为汉语言文学的师范生。任何一门语言都有它的规律。语法就是对语言结构规律的总结和研究。我们掌握了语言的规律,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以至于在学习生活中,才不会闹出一些不可避免的笑话和错误。
本课程目前共学习了五章。第一章汉语语法简史。汉语语法学的建立,通常以1898年《马氏文通》的出版为标志。第一章简要的介绍了汉语语法研究起步晚的四个原因以及汉语语法学自1898年建立到现在的四个阶段;重点介绍了汉语语法研究一百年来成长发展的历史,并指出汉语语法研究一百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第二章绪论。绪论一章分为七个方面来说:关于语言,分别从语言的功用、语言的本体、语言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来认识语言,从而全面的理解语言的定义;关于汉语,明确汉语的重要性和汉语存在的历史,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来分析汉语的特点;语法到
底是指什么?给我们指出了语法真正的科学说法;语法和语音、语义,指出了语法和语义分别对语法的制约和影响;关于语法单位,简单的介绍了语法的四种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及其意义与作用;三组概念关系,简述了语法学中适用于语素、词、词组和句子的三组关系(自由与粘着、定位与不定位、简单与复杂);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分析指出句法结构中的语法结构关系与语义结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
第三章语素研究。介绍归纳了语素名称演变的简况;重点从音节、意义和功能三方面介绍了语素的分类、确定语素的原则和方法以及需分清的三种界限;简单的介绍了词根和词缀;最后讨论了有关语素研究的若干问题。
第四章词汇研究。简述了词的构成(单纯词、合成词、准词);从词与语素的区分、词与短语的区分讲了词的确定;简单介绍了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所列的形态、句法类型以及陆志韦在《汉语构词法》中分析建立的新的构词法类型体系;词的语法分类,讲了分类的两个角度(结构和功能)、分类的标准、分类的层级;接着讲了词类划分的五个标准;讲了词的跨类(兼类和活用),对兼类词的词性判定提出四种判定方法。
第五章短语。分两节来讲(短语的特点和分类、短语的变换个辨识),重点讲了短语的特点、词与短语的区分以及短语的变换。
学习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我发现该课程有很强的系统性,前后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要将语言规律的理解和语
言事实结合起来,用生活中活生生的语言材料来支撑观点,从而更好的掌握语法知识,而不是一味地去背一些概念和名词。“汉语语法研究,始终指向一个目标,这就是:汉语语法事实的客观规律性。”(邢福义)要认真领会、掌握语言学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注意把握知识的内在体系,自己头脑中要形成一个清楚的轮廓、脉络。
经过将近九个星期的学习,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目前的学习,只是跟随老师走,自己还缺乏一些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些不明白的问题不求甚解。“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的师范生,想要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认真上好语文课,传承中国文化,一定要重视汉语语法的学习,千万不能忽略语法的学习;前人研究汉语语法,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真正做到学好并掌握语法;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就像接力赛,需要一棒一棒的传递,也需要一棒一棒来通过努力达到目的地。前人留下的接力棒,我们需要接过来并且要加倍努力进行传递,这样,才能完成这次接力的任务,才有可能争取成功。
以上就是我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这门课程这学期的学结报告。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旨在揭示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它以当代人口头使用的活生生的语言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学习语法,掌握语法规律,领会分析语法现象的方法技巧,提高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语法打下基础,同时为以后的语文教学作好铺垫。
【汉语学结】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学结06-03
古代汉语学结06-05
汉语拼音学结06-06
小学汉语实结11-23
对学结06-03
日语学结11-25
对标学结06-03
对excel的学结06-03
蹲点学结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