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历史学结
中历史学科国培学习,已经过一个多月,从最初的不情愿、挣扎,到拼命加班加点赶着完成规定任务,再到闲暇之余悠然的回味,才发现这次学习原来不知不觉中已给我带来了丰厚的礼物。品味之下,提笔挥洒,与众同仁共同分享。
一、古语有云“书,非借而不能读”。
国培紧张的学习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时的自我进修,往往是手头收集很多的资料,如书、专业网站、视频资料等直接属于自己的“家财”,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细嚼慢咽、蜻蜓点水似的,浅尝即止。虽说先进的理论知识、优秀的他人经验也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深化理解,但往往耗费了较长的时间才有所突破。而国培就象借来的书,要赶着还人家,只好拼命的快速学习、迅速的强行记忆,努力的完成培训任务,在一个非常集中的时间段内,在强大的监督制约下,囫囵吞枣的完成了任务。由于受客观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快速、大量的对知识结构进行了更新,就如同遭受到“头脑风暴”一般,接收到了观念轰炸。对于那些原先只是停留在自己的模糊层面上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认识把握,在国家的远程培训之中无形的解决了。尽管不能亲自面对面地与专家进行相关的研讨,但依然通过网络远程培训领略到了各位专家、学者所带来的学术前沿理论,以及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阐述。视频中所展示的经典课例,开拓了学习者的眼界,领略了发达地区教师的风采,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与优势,对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行在路上,做自己内心想做的,做令自己快乐的,做让自己精神富足的!
专家在线答疑,视频中所展示的专家讲座、经典课例虽然解决了教师心中不少的困惑。但我感触更深的是通过本次培训,我更加坚定了作为一线的教师与其照猫画虎学习别人的皮毛,不如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教学尝试,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区孩子们真实的需要,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因此立足课堂教学,深入研究学生,努力实践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技术,不断反思改进才是有效提高学生成绩,提升教学效能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才能在教学中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本地区学生的教学方法。虽然我们湖南桃江的条件并不是那么先进,但这并不能成为放任教学责任而无所作为的借口,相反更应该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主动进行自我改造,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共同体,陪伴孩子们共同学习、成长。
三、心灵的富足是一种美,这种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是一种把生命融入诗意的壮举。
国培短暂而充实的学习,使我对教师有了全新的解读。以往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怀揣着“师道尊严”严格的要求着学生,这是一种神圣。但在新的时代,就如同歌词中所唱到的“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一样,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断的与时俱进,不断的自我更新。换个角度看“师道尊严”,其真正的含义应解读为:师有“道”了,才有为“尊”的本钱,学生才会尊重教师,此时的教师也才能够真正“严”起来,并让学生自愿接受,而不是手捧着标准苛求学生,自己仅仅是一个法官而已。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警示的是——学习是为了成为人师而做出准备,而教师的行为、举止等是世人学习的规范和榜样。这不就是“师之道”么,不正是 “为人师表”的真实含义么!作为教师,需要通过高尚人格的展现,而非空洞的语言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塑造终身学习、适应社会进步、与时代和谐发展的新公民。
四、经历无边的虚无才知道存在有限的意义,让我们远离喧嚣,脱离浮躁,将生命真正沉潜下来,带着最初的激情,怀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上路吧。
韩愈在《师说》中解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韩愈是将教会“做人”放在首位的。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追求的是快餐式的功利,教育似乎也沾染了些许的功利,失去了她本然的面目。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却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重视团队的力量,重视共赢。因此,现代教育也必然要在经历无边的虚无之后才知道存在真正的意义,远离喧嚣,脱离浮躁,回归本源,越发重视“做人”的教育。这也就是现在许多学校提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教育理念的原因了。
每一个生命的降生,都是一份礼物,都是一份希望,都是一份梦想。教师要做到的是保护好孩子那份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进取心、勤奋感,不断的激发孩子们内在的潜能,保证他们不断的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带着最初的激情,怀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信心十足的上路吧。
教师要做好这些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培训,学会与他人合作、无私的分享,保持与学生之间和谐、互信的关系,共存、共生、共赢。
回顾这次培训,虽然在组织方面还有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规律、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给予了参加培训的教师们一次难得的、丰厚的体验,收获颇丰。只告诉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正如汪老师说的“快乐是一种心态”,让我们在快乐中工作吧!
国培历史学结 [篇2]
通过这次“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我们认识了新课程实施中历史课程的一些全新理念,了解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知道了课程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原则与策略。目前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很多时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在学习中,我们的老师表现积极,学习踊跃,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整个学习过程中,大家能够自觉的参加网络学习,自觉参加评论,自觉上交作业,让我们看到了学员对知识的渴望,通过学习,明确了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否则就要被时代淘汰。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通过这次网络培训学习,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根本性改变。都能把这次“国培”中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来,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教师深刻的认识到努力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认识到教师要勇于探索创新,让教师职业生命充满活力,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利用时间,安排时间,也就是学会“四个不停”不停的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多视角的引领,全时空自主,多行套的互动,学与思,做与学,做与写,做与研的结合,动态角落与静态思考相结合的网络教研活动的方式。
通过培训,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使我体会深刻。
1、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让我把埋头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需要远见卓识。每位专家精彩的视频讲座,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高的认识。
2、通过学习理论,不断应用实践。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论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今后我要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历史教学工作。
3、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
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的扑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上。
4、以课例研究为载体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培训过程中每一位专家都付出了艰辛个努力,一次次的课例视频讲座,我们都有极大的收获。一次次的课后交流,我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结成智慧的结晶。短短两个月的学习时间,大家共同的心声却产生了共鸣:收获多多,感悟多多,每一天都与精彩相伴,每一刻都与精彩相约,每一秒都与精彩共舞!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学员们在繁忙的工作后依然勤勉踏实,满腔热情的在这个平台上播撒智慧,。通过这次“国培”远程学习,使我走上了初中历史教改路上的又一个起点,我将迎着教改的春风奔向教改的阳光大道。
国培历史学结 [篇3]
2015年我参加了新思考高中历史教师国培,在整个培训学习中,我接触到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感觉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专业技术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这是参加工作以来第二次接受那么长时间、那么系统化的国培。 在这次培训中,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通过培训,我对教学理念,历史教师的个人修养,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体现教育“以人为本”。
现代的教师应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的引领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但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有的信的思路,希望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真的实现因材施教,力求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
二、提高专业素养,加强课程改革。
经过这次的培训,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业务素质。还学习了一些技能,并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每一天 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如,我们的教学观摩活动,课堂大点评,展示了我们各个学校的新课堂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交流中共同进步。所以,对于这种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
三、更新教育理念,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观摩活动中,各位同行采取同课异构,采用各种课堂模式,完成新课程教学。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每堂课都精心准备,彰显精彩,印象非常深刻,让我受益匪浅。
四,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历史修养。
更新专业知识是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现代社会是学习的社会,随着新教材走进学生观念中的“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的学生从影视等各种媒体中获得的正确或错误的信息实在太多,若老师死守有限且过时的知识,要想在素质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下,面对现在的学生群体,欲自如地为人师表,实在是勉为其难的。 新教材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智育”的含义,它不仅是指知识,还应该包括方法,技能,能力。真正明白在电脑已可代替人脑来储存大量信息的时代,历史教学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决不是大量史实的记忆,历史教学不仅只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掌握认识历史知识过程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用历史意识考察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用历史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不能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是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应该认识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是考自己的主动性。
培训只是一个开始,在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必将成为我们每一个历史老师的新的使命!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国培历史学结 [篇4]
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第二阶段工作室专题研修历史学科于4月20日——5月6日进行,我有幸参加了本次远程培训,我选择的是金溪二中徐建业老师创办的工作室学习交流,此时此刻,我真的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感谢江西省教育厅创办这样一个学习平台,感谢徐建业等老师的辛勤劳作,是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通过短短的十天的集中培训,我很荣幸拜读了徐老师工作室的个人随笔、成果展示、研修日志、学习资源、走向幸福、研修交流,315课堂实录、成功即教育、盘点世界历史等等,收获了很多新知识,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与优秀教师一起讨论交流,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收获不少:
一、提高了自身的计算机水平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培训计算机水平含量比较高,专家们老师都使出浑身解数教学员们怎么完成此次研修,很多老师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
二、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并用之实践。
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之为我的教学工作服务。在培训中,我把自身对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变得更加有心。
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三、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觉得历史课枯燥乏味,缺少学习兴趣。如果在授课中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习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这次培训室我认识到,历史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里面的知识丰富多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有必要,让他们自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培训马上结束,学习仍将继续。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通过本次学习我更明确了今后的方向,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的信念!
国培历史学结 [篇5]
在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教师培训学习。首先我要感谢领导给了我这个普通的教师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前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河北师范大学每天为我们安排了风格不同的名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期间总共听了十几场讲座,实践课程听课体验。
在国培计划的开班典礼上,智学博士做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的演讲,其中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智学博士的演讲非常精彩也充满了激情,同时也用一种灵活通俗的方式解答了很多令我困惑的问题,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说的他的一段自己在中学阶段辍学的经历。我想只所以辍学肯定是厌倦学习同时没有目标造成的,后来是什么力量鼓舞着他从一名农村的辍学生成长为博士呢?他的回答是音乐,在他辍学的那段日子里,他跟随着母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田间劳动,生活找不到一线的希望,正是他热爱的音乐慢慢为他疗伤,慢慢的唤起了他的梦想和激情。从辍学的阴影中慢慢走出,重新走向课堂,走向大学,走向博士。他的这段经历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思考。智学博士提到的中学时的厌倦学习而辍学的经历和他提到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是一个同样的问题。
国培计划培训的课程设置非常的科学和合理,我想他背后的设计人员是非常的专业和智慧的。它安排的课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确实是非常的实用,他极大的提升了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科教育理论水平,极大的提升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及创造性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使大家真的成为具有专业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能力、高尚师德的现代教师和区域教育发展的骨干。
我们培训的第一课,破冰训练就设计的非常合理和专业,他使我们学员从陌生到相识到合作。我想任何一项事业要想成功就需要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破冰训练恰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破冰不仅教师之间的坚冰,同时也破除了教师与国培计划之间的坚冰。他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国培计划的智慧和善良。
42中的田丽霞老师做的《班级管理中的辩证法》的报告也使我受益匪浅。其中她提到的两个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故事说星云大师在访问朝元寺时,在往美浓路旁,看到一个横列的招牌,从左读去,是“吃小和尚”,看后直嘀咕什么名字不好取,要取这个?下午从朝元寺回佛光山时,再注意这个招牌,从右读去:“尚和小吃”。才恍然“尚和”是个地名,人家取尚和小吃并没有错呀!只是因不了解真-相而误会罢了。在世间有很多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并不见得是真-相,怪不得佛陀常要教诫我们: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同样一个问题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眼前就会豁然开朗。另一个说的是独臂运动员的故事,虽然他是独臂但他却是某个项目的世界冠军。唯一能打败他的方法就是抓住他的那个失去的断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候我们的劣势正好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只要你换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
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高岚副局长的《学习是教师解决教育过程问题的唯一途径》给了我很多思考。其中这三条给了我很深的印象:(1)每天你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心全力。终于,你吃惊地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2)台湾财经和教育界典范人物李模先生在回忆录《奇缘此生》中,讲述了一个改变人生态度的故事。他的名言“拿别人的薪水,学自己的本事”,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3)广大普通教师如何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成长呢?我以为,做一个有特色的教师或许才是广大普通教师的成长之路。作为教师,同样需要有一样拿得出手。拿得出手的那一样,就是你的特色。
河北师范大学李毅玮教授的《如何提高教育智慧》报告深入浅出,她通过许多教育实例的阐述,使我们充分领会了教育智慧的重要性,也受到了很大启发。同时李毅玮教授也非常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她提到:(1)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大部分人是属于这种为“忙碌奔波型”的人。“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其实它只是“幸福的假象”,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就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2)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3)“其实每个人都在完全的幸福和完全的不幸之间的中间地带,没有完全的‘幸福’和‘不幸’。幸福应该是一个不断的、更幸福的过程。同时她又告诉了我们快乐的十七种方法。这些教育智慧和快乐方法真的对教师的帮助很大。
在2015年10月13日的上午,首都师范大学的尹少淳教授做了《对美术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的思考》的精彩演讲,对于他的思想他的演讲我的感受真的是高山仰止,愧不能及啊。他对于美术教育的思想的高度犹如在泰山之颠,珠穆朗玛之顶峰啊。他运用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手段,把美术教育的这篇大文章,按他自己说的庸俗易懂的娓娓道来。三个多小时的课程感觉一晃就过去了,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以下是对我影响最深几点:(1)杰出的艺术家是能够创造独特性图式的人。(2)有些人毕生象河流流过草地一样毫不费力地遵循着本地社会情况和人们所指示的轮廓线和途径前进。另外一些人的一生却像向前冲击的瀑布那样,打破各种障碍,并且刻画出社会历史山峰的新形势,只有少数几个人在重大意义上影响着人类进程。大多数人起着比较细小的作用,他们采纳别人已经构成的观念、发明和生活方式。(3)艺术不能用美来衡量,美是19世纪以前的美术创作的基本追求。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郭兴良、孟庆军老师为我们做了连续五场的《美术鉴赏》的课程,两位老师讲课的思路清晰、语言精练、充满激情,讲的非常精彩。他的课程使我们对于中外美术史有了一个更加宏观的、哲学的认识,同时拓展了思维领域,增强了多元多视角的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真是受益匪浅啊。
还有河北省教科所的齐龙腾老师,石家庄市教科所的张丽霞老师,他们关于美术课堂教学的课程。河北师大教育学院房玉辰的手工课程。28中校长边志学的《师生关系与教学质量》的课程。河北师大美术学院陈志永老师的《美术课件制作》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针对如何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的课程。也非常的实用和实际的。
另外还有天津教科院副院长刘金明的《学科渗透心育》的课程,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江雪梅的《学生管理中法律问题》的课程。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发展心理研究中心杜俊鹏教授的《网络痴迷问题行为预防与矫治》的'课程。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郑金洲的《课堂变革中的理念与行为》的课程。这些课程涉及到教学中心理学运用的问题,法律运用的问题,对于网络痴迷学生的教育问题,对于课堂的重要性和变革的问题。这些课程对于我们美术教学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他是美术教学的一个横向拓展的课程。
另外还有这些实践课程,如分别到石家庄市20中、6中、12中实地考察并听取了学校老师精彩的七节观摩课。还有培训中心安排的录像观摩课。学员们自己分组精心准备的同课异构课程。这些课程既提升了学员的实践能力又开阔了视野。
所以我说国培计划课程的设置非常的科学和合理。通过这些关于美术学科的横向的、纵向的、联合的知识体系和教育尖端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提升了我们的知识结构、教育思想和对外拓展能力。
无论是这些报告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特级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高山仰止。他们“以学定教,关注学生促进发展”,“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的教学观给了我深深地震撼,他们课堂上那种浑然天成,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脑海里回映还是特级教师上课是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形象生动的讲解,令人如沐春风。我想这些充分体现了他们平日教学基本功相当过硬,所以才会达到现在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必须是着眼于未来,采取科学的方法应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努力使自己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给自己定好位,必须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
总之,在课改的浪潮中,如果一个教师能够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就能够很快地成长起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最受欢迎的好老师!
这些就是我对于国培计划和课程学习后的一些感悟和反思。
国培历史学结 [篇6]
参加此次“国培计划”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参加的历时最长、形势最正规的脱产培训学习,说它历时长是因为它将有4个月的培训学时时间,说它正规是因为它有正规的教学课程,有组织、有领导,学习的内容涉及面广。授课的有各大名校的教授、学术权威等。可见“石大”对此次国培计划的重视。
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学习、吸纳、借鉴的过程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拓展自己,,使自己在不断地登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度去看待问题,理解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当然有些学习是在你的工作中无意识地学习并掌握到的,而有些学习是我们有意识的主动地去理解、接受的。我认为后者的效果、速度、程度会远远高于、快于前者。所以每当有学习的机会时,我都愿意积极主动的要求参加。我希望抓住每一个提速自己教学能力,提升自己思想理论高度,提高自己看待问题,阐述问题,拓宽自己素养内涵能力的机会。
本次培训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有拓展我们视野的:“西方历史视野下的个人主义”、有带有学术研究提升我们理论高度的“西方历史学理论与方法”、“20实际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对我们现有的历史知识面延伸的“世界近代史专题”、“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中国历史教学设计”、“中国历史学业评价与考试命题”、“明清史专题”、“隋唐宋元史专题”;有对世界历史发展研究的“中国历史学理论与方法”、“20世纪中国史”、“中国历史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评析”;有亲临实景感受历史变迁的“博物馆学知识与实践(乌市情景教学)”、“考古知识与文物解读(乌市情景教学)”;有对我国现阶段和今后长期教育发展展望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国历史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评析”;有提高教师素质的“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等等。真的可以再提升和拓展、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授课的教授有来自兰大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希隆,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丛日生,有北大教授贺卫方等等,能与这些大家、专家、教授面对面,能亲耳聆听他们阐述自己对中外历史发展中具有代表性事件独到的见解,是我们每个学员难得的机会和荣幸。让我们这些生活与我国偏远落后地区且植根于我国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真正在思想上、理念上、思维方式上、教学方法上都能提升一个高度,能与我国教育理念发展接轨,能了解我国教育发展动态,同事把我国教育发展植根于世界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中去,从中找出我国教育与世界教育发展的差距与不足,积极汲取世界教育发展的优点及可取之处,改革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这样的高度;也有从基础出发,讲授名家怎样从普通教师一步步锻炼成长起来成为教学能手,教研专家的点滴事实。农七师教研室唐长根主任的《做一个名师》就是这样的。他的讲解植根于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的实施、发展、实践、挫折、失败、经验、成果等方面出发阐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作为名师应具备的素养。既有成功的事例也有失败的个案,让我们感觉到这些个案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也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上。比如唐老师讲的有些学校为了防止教师有旧教案所采取的不同措施:有上交旧教案的做法、有把旧教案剪去一角的做法、有让教务处批注日期的做法等等,总而言之这一系列的做法就是为了杜绝教师再用旧教案。而有些学校则是鼓励教师用批注日期备课法来备课,调动了许多教师的备课积极性,游得教师甚至在一课的教案上出现了三四个日期。这样从基本功做起,日复一日,久而久之,何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不高呢?因为这已不是在简单的备课了,而是透视出你对教师这个职业认知态度,是你对自身素养培养的严格要求,是你做事的严谨态度,同时也是你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对自身知识素养、品格素养、人格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这样的做事态度,这样的教学态度能不让我们每一位学员感动吗?课可见,基本功是在平时的点滴中积累起来的,同时我也相信在我们的学员中也不乏这样的教师。
我们历史国培班一共有30人,可惜有3名学员不知什么原因放弃了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们来自兵团各个师、团场。在学习中大家相识、相知。在学了近一个月后,大家彼此已经能叫上名姓了。能相识是我们的缘分,能相处是我们的情分。在学习中大家彼此交流增进了友谊。
受益最深的感悟是:一个人就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吸纳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不断的充实自己、更新自己、更新自己、超越自己。因为通过聆听各位教授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地讲解剖析国内外历史的发展、演变的优劣,使我们的思想境界突然变得开阔了许多,对许多历史事件也有了更深层次和更高空间的理解。比如马建川教授讲的《如何理解政府管理》中,对国内外政府管理的历史发展规律;政府机构存在的许多问题做了比较客观系统全面的阐述,从中我们逐渐理解和明白了国家管理制度也是在逐渐完善的过程。暂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当出现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就是政府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
王俊峰教授的《e世代学生心里健康教育》讲座,给我们分析讲解了当当学生的心理状况、价值观取向、人生态度、生活理念等,以及当今现实社会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以及负面影响,而我们应该逐渐的去理解并融入他们之中,因为我们也只是人类历史长河发展中的一个过客。对于上辈,我们也曾经叛逆过、对抗过。时过境迁,现在我们也成了他们的上辈,成了实施教育的宣判者,他们又成了反叛我们的一代,我们不去理解融入又能怎样呢?当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其实改变自己就是让自己去理解融入这个变化太快的新e世代,想想真是受益匪浅。乌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孙梅老师首先从我国高考入手,谈到高考这个指挥棒指挥着中国的基础教育。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类似胎教这样的早期教育便在孩子还没出生时就开始了。当孩子一出生就无意识的踏上了各种学习的战车,投入到各种学习的“战斗”中,父母也因为社会上和周围各种各样的比赛、竞赛、评选、海选,打着“爱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把孩子推上了这列永无归期的战车。于是孩子就开始了不断的学、学、学,父母还在不断的推、推、推。孩子的天真、活泼、好动、爱突发奇想、奇斯妙问的天性被扼杀了。早早的被各种特长学习、晋级比赛所禁锢。孩子的“特长”有了而天性没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国目前教育的这种现状。
听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丛日生的《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精神》专题讲座后,对中西方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各种差异又有了新方面的透视,即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精神。
我认为不管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是通过实践的、积累、发展、改进、创新、演变、变革,才到了今天的中西方文化,也才有了中西方文化的个性差异。透过目前的中西方文化来评论孰优孰劣,我认为过于笼统,过于偏激也过于教条。因为,中西文化能发展到现在必定有它存在的空间和推进它发展的推手。只是在它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地吸纳,不断地摒弃,去其糟粕,吸纳不同文明的精华,才使中西文化蕴含着这样博大的内涵和丰富的精髓。即使这样,也不是说中西文化都是完美无缺的。因为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习俗习惯的不同,使中西文化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差异。比如:中西文化对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都有许多差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中西方文化的联系也越来越频繁、密切,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也越来越凸显。西方文化的一些观念也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化中,中国人也开始慢慢地从观望、靠近、理解、接纳、受用西方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能接纳说明中西文化中有共性、有空隙、有需要填补、补充、完善地部分。那么,西方针对中国文化是不是也像中国人接纳西方文化那样大度呢?西方文化为什么能很容易的渗透到中国文化呢?是它的强势?是它的先进?还是它的优越性呢?很值得我们反思。
【国培历史学结】相关文章:
国培 学结06-06
国培学结06-06
国培培岗学结06-06
高职国培学结06-04
个人国培学结06-04
国培顶岗学结06-06
国培集中学结06-06
国培化学学结06-06
国培跟班学结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