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结

高三备考会学结

时间:2021-11-24 20:28:05 学习总结 我要投稿

高三备考会学结

10年的高考已经结束2个月了。经过11个月的紧张备考,我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也如愿进入了我向往已久的北大。不得不说,我是通过了长笛和文化课的两方面努力才踏进北大校门,没有第一步的专业课特等奖签约一本录取,和第二步文化课的冲刺努力最终考取超过一本线的成绩,我无法进入这座高等学府,所以我并非一步登天。

作为一名特长生,我学习长笛以有10个年头了,练习无疑占据了我相当部分的业余时间,有时候也会不可避免的占据学习的时间,尤其是加入了乐团之后,我想这样的事情是每个特长生都会遇到的。但是,有一点我想要强调,有特长的同学千万不可以把这些作为不想学习或者成绩不好的借口,因为这会成为阻挡你进步的一道坚固的屏障,我想也许就是从有这样的想法的那一刻,作为特长生的我们就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同时,学习成绩差、听课不认真、自由散漫...等等的不好的评价便“接踵而至”。我从来没有这样做甚至想过,因为我不相信也不能忍受自己比别人差,更不愿变得特殊,这样的特殊并不是个性和与众不同,而是一种低头服输。

我是在寒假过后才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备考的,因为之前的时间都在兼顾学习和特长。由于我就读的是区重点学校,进入高三以来在班中的学习成绩一直在中等偏上的位置(但是离一本线还有一段距离),但是真正全部进入备考状态比其他同学晚了几个月,所以父亲找到了专攻北大课题组对我进行辅导。不同于其它家教机构,这是一个以研究为主,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应试能力进行挖掘和指导的课题组。通过在那里的学习,我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成绩提高了80分,最终以超过一本线35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好了,切入正题。说道备考方法,其实就是学习方法(在高三这个背景之下)。好的学习方法是大家从初中就被要求养成的,但是我认为到高三才能谈得上养成,之前的几年只算作积累。方法是针对完成一件事情而言的,当平时的学习习惯真正用在了去准备一个考试的时候才形成了学习方法,而它,将是你完成准备高考这件事情的途径。

总体来说,一名文科生在高三这一年中主要做的事情应该是背书,史地政是考试中的重头戏;不可掉以轻心的是语文和英语,他们可能成为优势也可能在这一年变为你的劣势;最应该用心去攻克的就是数学,数学才是文科的分水岭。

下面,我会把我在高考前最后3个多月的时间里的做的事情和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第一,我列出了每个学科在这段时间中应该完成的复习内容;

第二,我根据这些事情,制作了一张详细的时间表;

第三,严格按照时间表做事:

数学:找一本参考书认真做完(当然是每天做一点);每次考试之后要认真改错;不会的题及时问老师

语文:按照话题收集作文素材;对基础知识再次巩固(就是做很多基础题);每周练习写作和阅读

英语:做2015年高考真题;完型填空练习;单选分类练习;阅读练习(注意:英语是必须每天做题的,但是短期内提高不会很快,坚持就是胜利!)

历史:根据历史书自己整理大事年表(网上的都不全,这个一定得从刚上高三就开始弄了);每天作选择题;考试错题、主观题的总结;做典型主观题训练答题方法

地理:看书至少1遍(插图也要重视,最好有地图册在手);地图记忆(这点非常重要!地理有很多东西都是要强记的);专题复习(就是按照学校老师的方法分块复习);主观题的答题方法训练(在专题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兼顾了)

政治:必须跟好老师上课的进度,记好笔记;选择题每天15道(就用“五三”或者“三二”之类的);每天落实知识点(这得安排出富裕的要背、默,落实在笔头上)知识体系的梳理(最好是背着自己默写,建立起每部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审题训练(每次考试之后就将大题逐个分析设问,写下思路);答题方法训练(这个要通过考试之后的总结和专题训练)

文综:三科的综合练习机会更要重视哦~

第四,其实,在北京,高三并没有那么苦,因为我们还有音乐可以作为消遣和调节,有同学一起并肩作战,偶尔根据情况也可以小小的放松一下滴(但一定要快速收心,万万不可耽误了学习大事)!还有,这一年千万不要在吃的方面亏待自己。大家也不要在这一年太过注意形象了,精力要多点在学习上才好,再说高考之后有整个暑假都可以钻研打扮呢!高三的简单生活,我想大家会“爱上”的!

第五,我在高三才领悟到,文科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得勤快,笔要勤,脑子要勤,腿儿更得勤(咱有问题得及时跑办公室问老师),我想,当高考之后看到那么多笔记、总结和卷子的时候,你会在心里对自己肃然起敬!

就说这么多啦!希望没有太罗嗦,呵呵~希望这些话对现在正在紧张辛苦的备考高三学子们能有帮助!也衷心地祝你们能够在每次考试中都取得好成绩,最终以一个最好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

都是一家之言,有不对的地方也希望大家指出,多多指教哦!!谢谢阅读!

zcc

2015.8

高三备考会学结 [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方法和思路。一轮复习的重要性自然不必细说,同时,它又是一项系统、复杂、艰难的工程。如何行之有效的做好一轮复习工作确实需要做一番深入的思考的总结,本着落实市一轮复习会议的精神,针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文言文复习,我谈一下我们在教学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尝试,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指正。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居重要位置。相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文言文试题平稳,得分相对较易,因此是考生高考得分的一大亮点,也是考生在高考总复习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环节。那么,在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应该怎样进行文言文的复习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明确文言文的考试要求

在进行系统切块复习前,教师务必先整体讲解文言高考要求、高考选材以及历年高考相关情况,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使复习更具有方向和目的性。

(一)总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根据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总体要求在降低)。浅易的标准:1.词汇:以文言常用词(或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为主。2.语法结构: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3.体裁:叙事为主,写景、抒情、说明及一般的说理文次之。4.内容:较少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5.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所以古白话不在其列)。

(二)具体的考点要求:

具体考查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信息筛选,要点归纳,中心概括,作者观点的概括分析评价。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直译,字字落实)。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最后一题会涉及)。

(三)高考文言文试题的选材

1.近年来高考文言阅读材料多从经典史籍中选取。字数在四五百左右。

2002年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主人公李广;2003年所选文段为《旧唐书》人物传记和《资治通鉴》司马光的评说的组合文段。2004年全国一卷所选《后汉书·孟尝传》。2015年山东卷所选张惠言的《周维成列传》。2015年山东卷所选《史记·儒林列传》。2015年山东卷所选文段为《晋书·王戎列传》。

近几年所选文段均是人物传记,文面浅易,一些疑难生僻字句都有适当处理,或加注解。选材多为廉吏、义士、忠臣、勇将;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当然这些材料,也潜伏着变革的可能。

二、文言文备考的具体策略  

(一)狠抓课堂,力图纲举目张。

现在高三复习在不自觉中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似乎除了大量“做题”,并没有其他行之有效的办法,有的甚至严重忽视了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做题”进行复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感觉有“抓头”,而且短期内也似乎较容易见到成效,但与目前高考的趋向有些背反。高考要求的实质上是能力,而能力则又是综合指数的体现,大量的题目操练,却篇篇顾此失彼,或者以偏概全,更何况在这种形式下,知识是零散而不是系统的,训练是间歇的而不是连续的,因而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探索就是要力争改变这一现状,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纲”,尽量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目”全部张开。

就课堂教学来说,要完成以下任务:

⒈沟旧通新,归纳串联。由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比较重视文言文的学习,但有一点,就是平时的学习较为重视的是基本词句的理解,仅仅就课本上单独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现象作个别解释,这些远不是系统的,在学过之后学生很难说具备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旧有的知识系统化,目的是“温故而知新”。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归纳串联。在语文知识体系中,较能归纳的是文言知识。所以,第一步是系统归纳。将所有重要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常见通假字、文学文化常识进行归纳,使之系统化、规律化。第二步,是新旧串联。将旧有知识与新知识钩联起来,是复习中要完成的根本任务,具体做法是⑴将旧有知识延伸拓展,发现其新的内容。⑵将旧有知识与课外知识相联结,突出能力的形成和培养。⑶在训练过程中,要时时引导学生关涉旧有知识。

⒉网络知识,系统分类。知识如果不能形成网络,便是零散的,而支离破碎的知识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非常不利的。从系统论角度看,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就文言文的知识看,是很适宜将其网络在一起的。在网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是必要的,而且也只有在分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达到系统的目的和要求。

分类标准如下:

(1)文言实词(大约100个),归纳出常用义项,尽可能多的将课文和练习题中的例句找出来加以印证。

(2)文言虚词。重在体会语境、语气,培养语感。

(3)文言句式。对几种文言句式,找出有代表性的句式,对其规律进行总结,并进行延伸,以使学生在新语境中能够识辨。(4)词类活用和通假字。

(5)文学文化常识。

⒊迁移训练,点拨技巧。

高三复习过程中,进行“做题”训练是必要的,关键是教师对此如何认识。如果目的不明,或为练而练,效果是不容乐观的。我认为,训练的目的在于“迁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能力层级中的“应用”,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以点拨为手段,为迁移为追求,以技巧为保障。

(二)要专门练一练文言文翻译

翻译文言文不是能读懂文本就可以轻易做到的。因为心里边明白不等于嘴上能够说出来,嘴上能说出来不等于笔下能够写出来,它还涉及现代汉语的书面表达能力问题。这也正是高考将文言文翻译题改成主观性试题的考查目的之一。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更不能曲解。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地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是虽然忠实原文了,却译得别别扭扭,让人难读或难懂。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作到忠实于原文,还能够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要作到信、达、雅,还有个原则要遵循,即所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条原则的意义在于,遵循它可以避免文意上的随意增减和曲解,尽可能贴近原文的意思,这样才有“信”可言:而只有那些无法直译出来的地方才用意译的方法弥补,借以作到“达”,趋向“雅”。有的同学翻译文言文只满足于“大概其”,甚至把对文句的解释当作翻译,这样不行。翻译文言文要做到逐字逐句落在实处,特别是那些关键词语要仔细斟酌才能落笔。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做一些专题训练显然是不行的。训练题目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题就从课文中选取。原因是,课文经过反复诵读,文意几经揣摩,已经读通读懂,谙熟于心,剩下的就是语言转化工作了,也就是用现代汉语把心中的感悟忠实地传达出来。这样的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样做比随便碰到什么文本就拿来翻译要强得多。其中道理很简单:虽说心里明白的不一定译得出,但心里不明白的一定译不出。学过的课文心中已经明白,拿来翻译,才好作到信、讲究达、追求雅。这样的练习做过一些以后,翻译的决窍就摸索到了。凭着这样的本事再去翻译生疏一些的文句,才不至于不得门径而入。

在文言文翻译上,同学们常常表现为“眼高手低”,许多人自以为文意读懂了,翻译成现代汉语就不在话下了。其实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就以“其李将军之谓也”这个句子来说,直译出来是“大概说李将军吧?”,这样的译文在实词和虚词的理解以及句式的把握上都没问题,但是这样翻译连“信”都不足,因为译文没能把原文所包含的信息全部传达出来。原文上句是“《书》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前后联系起来看,标准答案给的“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才把原文的意思比较充分地传达出来,既“信”且“达”。答案给出的次选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呢?”也无可挑剔,从意蕴方面看,似乎后者反倒好一些。

要具体的翻译方法上,在平时就要训练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九字法,即“留、补、删、换、调、选、译、固、意译”的方法,明确知道哪些词可以照抄,哪些词必须准确的翻译,哪些内容需要补充上,甚至哪些词就是得分点。

三、掌握必要的文言文应试策略

高考试卷,不仅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考查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掌握必要的应试技巧,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文言文中,有哪些答题技巧呢?

实词释义类题目答题技巧:

1、从解题方法上看,最简单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2、如果设置选项的实词中有学生不熟悉的生僻词,那么对这个词的解释一般就是正确答案,它只不过是干扰项罢了;反之,如果设置选项的实词是常用词,题中给出的解答又正好与现代汉语的常见用法吻合,一般情况下,这类选项有可能就是错的。

3、有的实词词意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

虚词用法类题目答题技巧:

1、掌握虚词的关键,是要熟记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2003年的考试说明中要求我们掌握的18个虚词的基本用法一定要记住。

2、一定要利用每组中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3、要牢记文言虚词的固定格式。如“孰与”“然则”“奈何”“其……之谓也”等等。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

1、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将几个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来判断正误。建议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2、要注意审题,例如如果题中问的是“全都直接表现某某人热爱国家、不畏强敌的言行的一组是哪项”,有些考生往往忽略“直接”或“言行”这样的重要词语,造成所答非所问。

归纳概括题答题技巧:

1、注意区分“作者观点态度”还是“所述事件的内容”。主观臆断,这是做此类题目的大忌。做任何判断都必须有依据。

2、要尊重原文,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不要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

3、有时作者的思想观点分散在全文各处,需要适当的概括综合,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作者观点态度的全貌。遇到这种情况,切忌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4、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曲折,这就要注意挖掘有关词语的隐含信息。

高三备考会学结 [篇3]

2015年的高考已经成为了过去时,但在这其中的经历又是那么的令人难忘,2015届学生毕业了,与他们共同奋斗了三年的我,对自己在这三年,尤其是高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些感悟,在此做简要的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文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虽然这届学生是自己从高一带上来的,但毕竟到了高三最关键的时刻,还是感觉压力很大,因此,在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中,我从来都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丝毫不敢有所懈怠,惟恐出现任何差错,辜负了领导的期望,影响了学生的前途。如今高考尘埃落定,回顾这一年的教学轨迹,深深浅浅,得失兼杂。深入反省之后,在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的问题上得出了一些浅薄的体会。

一、教学情况回顾:

(1)紧扣学情和新的高考要求组织复习,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夯实,重视在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认真研究考纲和本学科的考试要求,注意收集、分析相关的高考信息,收集和筛选各地相关高考模拟试题并加以改造,针对学情精心编制平时练习,尽可能地提高题目的新颖度和信息含量,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复习效率。

二、试卷分析

1、今年的语文试题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考点稳定,题目平实。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在题型、题量上与去年一致,试卷结构、题型分布显示了较强的平稳性。绝大多数题目的命题思路也都是大众化的,拐弯抹角的题目基本没有,这不仅方便考生答题,也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

纵观今年高考语文试卷,除了第一大题第三小题a选项中提及到了有关甲型流感的内容外,并没有出现像预想的那样,试题中融入很多的新课程改革东西和热点问题。

第二个特点是紧跟生活,审美育人。

今年语文试题给的材料比较新颖,让人觉得这不仅是一套具有选拔功能的试题,更是一种阅读体验,是考生了解社会生活的窗口。比如第Ⅰ卷第二大题是有关中国古代文化的文章——《甲骨文的解秘》,第十二题的《次石湖书扇韵》属于宋诗鉴赏,第十三题的默写名句,第五大题的阅读理解和鉴赏《彩色的荒漠》。今年的现代文阅读,是继2015年《总想为你唱支歌》、2015年《阳光古道苍凉美》后,第三次有关大西北的文章,考查与社会生活同步,暗合国家关注大西北的政策。还有第三大题的文言文阅读和第七大题的写作对考生做人、做事、情感和成长的积极关注,这些让人觉得,高考不仅是一次考试,还是一次审美和教育的体验。 

第三个特点是尝试创新,明确要求。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中名句名篇的考查定位明确,既考虑教学的实际,以课内为主,又重视课外引导,体现了一种先进的语文教育观。但今年课外的选文会难住一部分学生。

语言表达一向是语文考试改革的“试验田”,今年有了实质性的变化。针对“沈阳全民读书月”的标志进行创意解说,是道新题型。图表题多年未考,但每年都是复习重点,考生对此并不陌生,只是做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2、重难点浅析

今年高考语文卷总体来说难度适中,给人感觉比较平实、平易、平稳,考试题型比较平稳扎实。与平时常见的训练题相比,难度基本持平。和以往的试卷保持一致,2015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仍然是由积累理解、鉴赏运用、写作三大板块构成,设置题目21个,主客观题的计分模式还是采用30分+120分,各个考点及分值的分布也均沿袭了传统的考法。

与往年相比,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变化最大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名篇名句默写,常见的出题方式是:给出两道题目,让考生任选一道作答。两道题目中,通常一道是课内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另一道是课外的名篇名句。往年,考生只要掌握了课内的名篇名句,即可将此题拿下。今年的名篇名句默写,第一题考查的篇目是《论语·子罕》、《蜀道难》,第二题考查的名句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和《离骚》。两道题目中,《论语·子罕》是课外的名篇,《离骚》虽出自教材,但却不是背诵篇目,考查的也并非考生非常熟悉的名句,这无形之中给考试增添了一定难度。

今年的语文考试第一卷,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其中的成语使用题有一定难度,该题考查了春秋鼎盛、崇论宏议、明日黄花、寻根究底4个成语的使用。考生对前面两个成语感觉比较陌生,这可能会是考生的一个失分点。

文言文阅读题沿用了去年高考的考查方式,主要是考实词理解和文意理解,难度不大。科技文阅读的阅读材料读起来相对较难。

今年的阅读材料读起来不轻松,这是今年的难点。科技文阅读材料,是一篇关于甲骨文解读的专业论文。与学生熟悉的自然科学论文不同,这是一篇社会科学论文。学生反映,文字材料不太容易读懂。

诗歌鉴赏篇目,是姜夔的《次石湖书扇韵》。乍一看,诗歌读起来比较容易懂。但是,考生对诗歌中个别字句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如最后一句“藕花多处别开门”中的“别开门”,很多考生不理解它的含义。

散文阅读,选文是当代诗人、作家雷抒雁的《彩色的荒漠》,4道考题体现了清晰的命题层次和角度,题目的设立都非常规范。这些题目都需要考生准确把握题干信息,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排除干扰项,通过贴切的表达,显示得分点。

语言运用历来被称作是语文高考的"试验田",是语文试卷"稳中求变"的"变"字所在。此类题目复杂多变,较为成熟的题型包括综合改错、句式变换、归纳信息、图文转换、改写仿写等不一而足,而且题目轻巧、灵活、多变,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已出现的题目如撰写对联、拟写标语、写请柬、拟广告等,成为语文试卷的一大亮点。今年的语用题考查更为开放、灵活,18题的材料选自赵树理的名篇《小二黑结婚》,侧重对人称代词合理使用的考查,且巧妙涉及衔接与连贯,又包含深厚的文学色彩。19题要求从构形角度说明"沈阳全民读书月"的标识的创意,既是图文转换题目的沿用,又传达着对全民阅读的呼吁。20题的仿写,仿句内容平实、句式特点明显,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考查了考生对句式的把握,又启迪考生思考现实人生。这些题目的考查方向清晰,又集文学底蕴、时代气息、人生哲思于一体,实为语文试卷增色不少

作文题继续延续了近三年高考作文出题的思路,是材料命意作文。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出的不错,既贴近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又和我们国家社会的实际息息相关,命题的开放性和含蓄性都确保了学生们有话可说,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分度。立意是否全面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条理准确,文体是否明确,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有文采,这些都是可以将学生的作文等级区分出来的。

总体上来说,今年的语文卷关注现实生活,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没有什么新奇的题型,而是扎实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运用的基本能力,实实在在地体现了语文的实用本色。

三、高考复习反思:

把握学情、考纲和信息是前提;计划周密,步步为营,题题落实是关键。我一直认为加负是一种失败之举。一味地题海战术,四处抓题,只会和学生一起陷入两败俱伤的深渊。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常常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得不偿失。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消化吸收、补充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最忌在高考前夕还四处抓各地模拟题或重点中学的试题,然后照单全收,当珍宝似的发放给学生,反复叮嘱学生去做,其实这只能向学生显示老师的底气不足,人云亦云,反而造成学生的集体恐慌。另外,学生水平不同,重点中学的试题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望着一撂的提纲,我就是在这种劳而无功的失败情绪中度过。因为我弱化了学生自学的能力,消磨了本该可以运筹帷幄的宝贵时间。所以我常常在这两个问题上自省:

(1)、为什么高考语文知识和考点越来越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

(2)、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子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

我们把知识嚼得稀巴烂了才喂到学生的嘴里,这些精神食粮对年轻的学生来说是食而无味,脆生生的食物会更具诱-惑力、新鲜感、挑战性的。比如本备课组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言文实、虚词的整理和句段翻译上,并出了大量的配套练习和测试题,但因把学生所有的语文课堂时间都剥夺在讲评上,而课后学生又不可能全身心地用在语文的复习和训练中,所以学生自主知识消化的时间丧失了,结果一两个月消耗战下来,虽然老师用心良苦,但学生在文言文上似乎没有一点长进。指导方向对了,但教学手段却错了,而这样的错误依然在继续。

正确之举是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牢牢掌控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地考查。

首先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给课堂留一些空白,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

其次是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教学重在引导。汉语言内蕴深广,语文课堂上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九牛一毛,我认为语文教学管理的生命在于“导”,在于“启”,即引导学生投放精力,安排时间,催生主体欲望,激活学习激情。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这才是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

第三、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去学。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

四、 备考建议

1.搞好语文基础备考

语文备考任务只分布在几个板块上:对常用字的音与形的精确识记,对常用词、成语、熟语的准确辨析,对常规标点符号和病句类型的准确辨析,读懂浅易文言文并完成相应的题型要求,读懂常规的科学文并完成相应的题型要求,读懂古典诗歌并完成相应的题型要求,读懂文学作品并完成相应的题型要求,读懂题目的要求并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这些构成了高考语文的主体内容。没有庞杂的知识体系,也没有复杂的变化形式。只有几个核心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而这些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又依赖教学和备考的几个关键环节。

2.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

在高三语文极为有限的备考时间里,大量的知识体系、方法体系的讲解充斥课堂,挤占了宝贵的备考时间,而真正需要时间形成的能力与素养无法落实。高考语文考查的直接目标是能力和素养,非知识、方法。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必须有大量的时间和活动是直接针对能力的训练,这如同体育项目,长期的训练是第一位的,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讲解要以训练为前提。

过去的三个学年里我完成了一次循环教学,教学相长,在引领学生成长进步的同时我自己也有了不同的感受,总结过去的意义在于面向将来,我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带上2015届的经验与教训、思考与实践继续努力。

高三备考会学结 [篇4]

经过高三一年的努力,我们顺利的完成了长达一年的高考备考工作。从学生高考成绩反馈看,我们这一年的高考备考是比较成功的。下面总结一下这一年我高考备考的一些经验。

一、比较好的做法

在整整一年的高考备考中,我不断的探索各种的复习模式,借鉴其他学校、其他学科的复习经验,经过不断的实践,我把比较好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进入高三时我们就制定了科学而详实的复习备考计划,并将教学计划及时告诉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每阶段的学习要求,使学生既知道教师怎样教,也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学,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整学年的的复习计划――把高三复习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轮复习:考点复习,注重基本理论,务实基础(从2015年暑假补课22015年底,时间约7个月。)在这一轮复习中,我们主要是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也就是对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认真梳理每课考点,以及整合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构建知识体系,进一步落实基础。(1月到4月20日),帮助学生克服不敢分析、分析不全面的缺点,开拓思路。

第三轮复习:综合模拟测试阶段,让学生总结、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应试能力。4月20日到5月底为综合复习阶段。熟悉各种题型的解法和解题技巧,找出每一个学生的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不缺陷。

(二)巧用学案,提高备考的成效

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很多的复习资料都难以满足我们复习的需要。因此,我们备课组就分工合作,根据学生的水平、可以接收的难度和进度,结合高考的各种能力要求,编写学案。我们把学案设计分为:高考考点、学习目标、易错点释疑、构建知识体系、考点填空、热点分析、巩固练习(基础练习、经典回顾)、错题收集、学习疑难等部分。通过学案的使用与落实,调动学生明确高考复习的目标,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也可以是老师更有计划的落实教学,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狠抓基础。

1、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老师上课前要求学生自己根据预习,在学案的相应位置以每一知识点为依据把与这一知识点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知识体系,便于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2、加强默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复习一些的知识点,每一节课抽默1-2个的知识点,从而促进学生的看书、背书。

3、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助,促进学习。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默写,效果比较好,但占据了不少的课堂时间。因此,我们采取了小组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要求每6个人为一小组,设立一位小组长。每天,每一位同学都要一课书的相关知识点,组员到小组长处背,组长到科代表处背,科代表到老师背。老师每天抽查一些同学,如堕不过关就处罚整个的小组,这种方法就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对学生也起到了促进自己学习的作用。效果比较好。

(四)加强题型训练,把握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政治科的高考试卷主要有:选择题、材料题,老师必须根据每一种题型的特点,让学生把握其解题的方法。在这几种题型中,我们重点训练了材料题,在解题方法指导时,从教会学生分析题目入手,把握问题和材料的关键词,找考点,落实解题步骤,注意技巧性的东西,克服怕做题的心理。

(五)培优、扶差、促临界

1、培优:采用个别辅导和重点关注的方式。在课堂上、作业、测试卷,都注意这些学生各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并针对其薄弱环节,课后利用早、晚自习及其它空余时间对其个别辅导、指导、并提供适当的辅助资料。测验卷面批面改,指出存在问题,规范答题,知道答题的方法,追踪心理变化,帮助调整心理状态。

2、扶差:要尊重学困生,理解他们学习的困难和处境,给予启发,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关注他们点点进步,多表扬,让差生也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成就感。落实基础,通过默写让学生一点一点的过关,为考试做原始的积累,以提高高考成绩。

3、促临界:让中等学生确立高考分数目标,确立一个自己的竞争目标,强化竞争意识。强化的主动学习性。梳理知识。加强应试心理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特别是发挥不稳定的学生。

(六)强调合作,科学备考

高考复习对每一位老师来说备课的工作量都很大,因此,备课组的老师要加强合作,力求提高备考的质量的'同事,减轻任课老师的负担。在这一年的高考备考中,我们政治备课组都强调集体备课,在一起研究、探讨备考问题的同时,对相关备考资料的整理又进行分工合作。在备考过程中,我们着重这几方面开展研究。

1、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复习备考中对教材的处理,让学生既能听得懂,又能记得住,用得上;结合问题立意研究框架结构,按问题立意的要求整合知识结构,防止脱离现实问题把教材看成一个僵化的知识系统;研究教材与时政热点的结合点,把握分析时政热点的特定角度,防止脱离教材漫无边际地分析现实问题,把热点问题弄得过于繁杂。

2、深入研究题型特点。指导学生怎样分析背景材料,怎样分析设问的指向性,怎样规范做答。我们在今年的复习备考过程中,将近三年的高考政治主观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帮助学生弄清答案要点的来龙去脉,以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

3、深入研究上一年的高考试题。每年的高考,都强调稳中有变。我们利用具体备课时间,研究了上一年高考试题的“稳”和“变”,并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把握主动权。

4、研究考试说明。我们在研究考试说明时,非常注重把考试说明中的考点纲要(特别是提法的变化)与教材框标题的表述进行对照、比较。弄清哪些是框标题的综合,哪些是框标题的扩展、哪些对框标题的表述作了修改,由此明确考试的重点。

二、存在的问题

1、后进生的关注度不够。由于学生的总体基础比较差,尖子生不多,在备课量大,工作繁重的影响下,对后进生的关注度不够,未能转变部分后进生的厌学情绪,导致了整体的平均分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对学生的监督力度不够。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如果老师监督不到位或着辅导力度不够,他们就容易放松学习。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老师整理的一些好的资料、专题、试卷等,由于落实不到位,未能发挥其最佳的效果。

3、复习资料较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我们对学生的期望比较高,把一些重点的资料都整理出来,发给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备考。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兼顾多个科目,应付不了繁多的资料,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4、学生答题的条理性差,字体马虎潦草。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强调学生答题的条理性,要求他们的答题思路要清晰,字体要工整,但很多的同学都不能做到,因此,要建议从高一抓起学生答题的基本功。

以上就是我年高考备考的经验总结,其中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希望通过我们科组老师的不断实践,总结出更多好的备考经验,提高备考的成效。

2011年6月

高三备考会学结 [篇5]

经过一学年努力,我们高三英语备课组教师在学校和备考实施中心的领导下,团结协作,大胆革新,扎实工作,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在2011年高考中英语成绩稳中有升;尖端生加工有所突破(房山英语文理单科状元均出在我校)并为完成我校预定的“保持各个率有所提高,并能增加新的亮点”目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回顾一年走过的历程,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研读考纲,制定了科学的备考方案

为了适应新的高考要求,我们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和《北京卷考试说明》,认真分析了北京英语试题特别是2015年试题的变化。明确了高考的命题方向,总结了他的试题规律,在认真分析考点的前提下,我们制订详尽的备考计划和备考策略。我们还请专家顾问反复论证,全组统一了认识明确了备考的方向。备考计划和备考策略制定确保了高三的备考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了很多盲目性,为取得优异成绩创造了条件。

二、合理的整合了课程资源;却是提高了备考实效

大家都知道,高考是考察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高考的命题是以《新课标》的要求和《考试说明》为依据的,而不是根据那套教材为依据的。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高三的复习是把课本在复习一遍,还是另辟蹊径,为此我们高三组进行了专门的讨论。经过反复论证,我们决定自己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备考模式。我校虽然集中了房山区优秀的学生,但由于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很是薄弱,英语学习习惯很差,再加上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加大了备考的难度。学生往往词汇量偏差,有的学生到了高三中考的词汇都过不了关,然而《新课标》和《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找我3500词。面对如此学情,为了解决学生词汇与阅读的瓶颈和提高备考效率,我们科学的整合了课程资源,编写了约200万字的《北师大良乡附中英语高考备考学案》。现在《学案》已经编写完毕,并经过时间,证明有效。该《学案》是把《考试说明》对语言知识的要求:包括语音、3500词汇、24个语法项目、68个功能意念及24个话题,按照24个话题编写的。一共分24个单元,每个单元的选材都围绕着该话题展开。每个单元由分为5课:分别是《听力篇》、《语言知识篇》、《阅读篇》、《语法篇》和《写作篇》五个篇章。我们把3500词按照话题分配在各个单元的篇章中,24个语法项目合理的分配在各个单元中。所有单元在选材中兼顾《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11大类68项的功能意念项目;本着先学习单词接着体验运用的原则编排。选材上既要注重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还要兼顾学生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养成。材料要按照话题选材,本着从词汇、短语、句子到语篇的原则。确实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学以致用,享受学习的过程。同时,也丰富了我校英语资源库的资料。这一年我们的高三老师付出的太多太多的辛苦,在这里我要对他们真诚的说声谢谢。赵丽丽老师身体不好,加之特殊时期不能用电脑,但也克服困难找别人帮忙,完成了四个模块的任务。丁会军老师家中的孩子小,只能是在孩子睡着了加班加点;王育松老师为了编写学案,把孩子送到她妈那里晚上不让孩子回家;赵二虎老师了大量的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编选教材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高三英语组的老师付出了巨大的艰辛。说实话,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曾经也动摇过,但是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还是坚持下来了。最后我们成功了。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功劳是大家的。首先应感谢年级组的支持,也感谢为我们学案的顺利实施付出了艰辛努力的文印室的老师们,高考成绩里面也有他们的功劳。

三、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高三组共七人两名高级教师、四名中级、一名初级,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有丰富的指导高三教学经验的教师。有聪明能干的教学处校长李俊和年级组长魏绍成。有扎实能干赵二虎,还有年轻热情充满活力的赵丽丽、王育松和丁会军。经过实践证明这个团队构成合理,他们不仅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善于反思、总结、及时调整的能力,而且有创新的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这个团队在王本全老师的率领下齐心戮力,在2011年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集体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资源整合中要求老师更应当团结协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一开始,我们就把任务分配下去,各个老师根据不同的话题查找资料,形成一个较为粗糙的材料,接着利用集体备课的平台讨论完善,使之成为一个可行的学案。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精诚合作,促进了团队的建设增进了友谊并且去报了备考的计划的落实与实施。通过集体备课,听评课的活动,教师们取长不短,共同发展。其中,丁会军听课最多,几乎每周听课达到5节。这一年,我们是很辛苦,但是我们过得也很充实很快乐。通过这次编写教材的活动,大大增强了我们团队的凝聚力,我们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四、分层教学,全面提高

面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为了使尖端生有更大的提高和学困生、边缘生有更好的发展,我们本着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时,做了充分的考虑。对于高端学生,重点处理较长的阅读和作文方面的指导,对他们主要是方法上的点拨。要求这些学生的作文向高分靠拢,帮助他们分析高考一档文中的亮点。认真对比与高分文的差距,使之完善。指导学生润色的技巧,如:如何使句式多样?如何增强文章的逻辑关系?等。为了学生能写出好的文章老师帮助他们认真反复修改,耐心的指导,有时一篇文章修改五六次。通过面批面改,使写作的提高更有针对性。对于学困生,有些问题在课堂上不能全部理解,我们在课下找时间单独辅导,反复讲解,直到学生明白为止。对于这些学生,主要是以鼓励为主,他们写作文应当是最问头疼的事,这样老师帮助他分析三档、四档文,鼓励他们只要是能写出图中提供的信息就能得分,甚至及格。对于这部分学生,作文主要以简单句为主。在高考复习阶段,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对学习成绩的提高非常重要,这也就是所谓的非智力因素吧。只有他们充分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学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为了解决学生记忆单词乏味的问题,我们通过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对他们进行刺激,如我们在会考前搞的快乐单词五十天的竞赛活动就很有意义。我们还利用北京市英语竞赛的契机,对高端学生进行过专题训练。

五、利用好顾问和专家资源,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

今年我们除了参加西城教研活动外,还去海淀参加教研活动。通过外出学习,我们开阔了视野,避免了自身的不足。如我们把我们一考场的作文请海淀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帮助诊断,更好的把握评分标准。一年来,我们请李俊和老师为学生上课五次,指导老师备课10次;在考前请王京华老师做了冲刺前的辅导,使我们避免了很多弯路,也为学生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备考效率。今年,我们高三组王本全和魏绍成还为房山做了试卷讲评课的示范课,得到了与会老师的好评,尽到了示范校教师的责任,促进了房山区的高三备考。在教研组展示活动中,赵丽丽、王育松、赵二虎、王本全、丁会军为房山区备考做了专题讲座。

六、大胆预测,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所谓的预测,就是一个老师对当年高考考点的认识,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我们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把握考点尤为重要。因此,我鼓励老师们大胆预测。如:在专项复习时,我们借房山区教研展示活动的时机,分工对高考的考点进行研究,把北京卷曾经考过的点列出来,还有没考过的点列出来,认真梳理加工。常考的点、新增的点和年代久远的点作为重点处理。编辑或创作自己认为可能考到的点。每人出10各小题。经高考的验证,王本全、赵丽丽、赵二虎、魏绍成各命中3题;丁会军、王育松命中2题。二轮的完型专项,我们重点做的是记叙文和夹叙夹议的文章,和今年高考完形相似。作文重点制作的情景作文,根据图画写故事。最后我们把开放作文的话题做了归纳,分成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重重点准备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几类,写出了较为实用的观点,帮助学生理顺逻辑关系。因前几点都在高考中考过,所以重点准备的方法-论,今年高考命中。情景作文我们在最后重点训练的是看图写故事和北京高考类似。老师通过预测的成功可以提高自己的信心,与成就感。

七、备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时间安排不太合理

由于《备考学案》是第一次使用,是现编先用,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时由于老师工作量大,没有及时完成,还有印刷没有及时到位,或者量把握的不好,开始阶段耽误了不少功夫。后期阶段,显得仓促。

2、学生兴趣的保持:由于今年实施的备考学案的宗旨是把复习课当做新授课上,学生开始兴趣盎然,但到了一半以后学生显得疲惫,如何保持兴趣是应当解决的问题。

3、词汇问题和阅读问题还是解决的不充分

词汇方面虽然,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但由于学生特别是末端学生不重视,最后想突击所以效果不好。阅读方面:现在高考重点考查的是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生一直是于都习惯不好对材料一知半解,这是限制他们发展的瓶颈。英语学习的特点主要是自主学习,有时老师每天布置阅读练习内容,但检查督促不够或者检查时学生有弄虚作假的行为,造成没有学习主动性的学生阅读水平始终没有起色。

4、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不充分,开朗的学生能够主动找老师探讨问题,内向的同学和老师接触少,后进的学生会有较多的弱科,学生的自由时间有限,找到这些学生进行辅导比较困难。

5、今年在21和24话题复习时学生暴露出背景知识欠缺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八:建议

1、高三备考应当以阅读写作为主线常抓不懈;语法重点突出实效淡化理论。

2、发现为题及时分析并采取补救措施。

3、写作辅导至少使每个学生都到面批面改的机会,争取是每个学生至少写出一篇高分文。

4、关注边缘生,分层教学。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一年来,我们高三协作组团结一致,戮力同心,克服了种种困难,较好的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今后我们要百尺竿头跟进一步。

【高三备考会学结】相关文章:

高三备考学结06-04

高三暑假学结06-04

高三三年的学结06-04

高三一年的学结06-04

高三学结范文06-04

高三学生学结06-04

高三三年学结06-04

高三第一学期学结06-04

高三学生学结报告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