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结

赴港学结

时间:2021-11-24 18:02:16 学习总结 我要投稿

赴港学结

2015年7月20---8月18日,我应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邀请,在云南省外事服务中心、云南民族大学对外交流合作处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因公出差到香港中文大学学习参访。这次时间近一个月,又能亲耳聆听中大崇基学院神学院老师们的课程,特别是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精心安排我们参访香港各大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场所与著名景点场所,故而有时间与机会深入接触认识香港社会、文化、教育与宗教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时值暑期,虽然天气炎热,但此次暑期班学习,与老师和同班同学们一起相处,其乐融融,感动与感触颇多,收获也颇丰。

三个感动:

1、服务意识。总体而言,香港人由于多年市场化与国际化的熏陶,服务意识较好。无论是餐厅、课堂还是地铁、商场,体现出的高效、热情、大方、自信都值得开放才30多年的内地学习与借鉴。除了极少数地方与人由于特殊原因或个别地方与此不符,但总体给人印象甚好。与此相关的规则意识、效率意识、环保意识皆体现出来。

2、开放意识。香港从100年前被英国殖民起就确立国际自由港地位,因此百年来培养了香港人一种向往自由追求开放冒险创新的意识。勇于开拓、善于学习借鉴别的国家与地区,成为港人的明显特征。这也是内地认识香港需要多加关注的。

3、敬业精神。无论是我们接触的大学教员、保洁员还是商场销售员,总体感觉香港的敬业精神可嘉。做一行,就干好一行,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感触:通过一个月的学习与体验,对以下几点有关学术研究方面的感触颇多颇深。

1、资料收集。

香港的基-督宗教研究起步早,开放早、比较与国际接轨。如香港中大、道风山基-督教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建道神学院高校或学术研究机构等皆早于大陆开展基-督教的研究,且相比大陆,香港基-督教教会发展与积极主动参与香港乃至内地社会建设、服务紧密相连。

这次我们有机会去了香港浸会大学,这里有关中国基-督教的资料很多,感受很深,这里50年前至今就注重收集资料。50年能够坚持如一日做下来,这在内地的高校是比较少的。

做学术研究,首先最重要的还是积累资料,没有一定的必需资料的积累,何谈学术研究与创造。这是第一个深刻的感触。

2、外语与开放。由于百年来国际自由港的开发开放,香港学术界很早就与国际学术界接轨而联系紧密,这首先体现在其英语的普及化。在学术研究取向上,也是紧跟国际前沿,特别是在基-督宗教的研究中。这可以从多数教授的欧美学术背景、学习经历与成果上,看出来。

此外,探讨的问题也皆具有开放性。如邢福增作为政教关系的专家,开放的谈中国内地政教关系而不避讳。温伟耀等教授作为有基-督教背景的学者,而开放的研究中国哲学文化乃至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内地学者所少见的。  

3、创新与综合。作为中国人,又作为很早就开放的香港人,百年来就已经在向全球学习,并自觉的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汇,从而创造了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的香港多元包容开放文化与香港制造。这也是作为内地人应该向香港学习的。

当然,参访学习期间,也耳闻与亲见部分媒体与人士鼓噪香港“占中”等不和谐音符。过度的商业化、市场化与自由化,也先天的带给香港一种世俗、短视与功利的特征。香港与内地的和谐相处与携手发展,需要两地人民共同珍惜与创造。

一个月的学习研讨,虽然短暂,但却留下了一生的美好记忆。感谢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给于的资助与机会,感谢云南省外事服务中心、我所在工作的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对外交流合作处等相关部门领导与老师的支持,特别是刀老师周到热情细致的服务,使我感动。香港的经验与教训、成就与不足,值得我们作为边疆后发省份的云南大力借鉴。

赴港学结 [篇2]

到香港协青社学习青少年服务,我期待已久,七天安排紧密的课程让我们有些筋疲力尽,但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欣慰。在培训中能够从多层面接触香港社工,他们专业服务经验和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协青社这所机构也是很成熟的`机构,对青少年的服务一直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对我影响很深的活动:

课堂教学,老师讲课时最大的亮点是不断提问,令我们的思维跟着他走,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阿豪老师讲的“小组领导技巧”时,有两次角色演绎,将戏剧和游戏贯穿到课堂上让人耳目一新,同学们都被这种新鲜的教授方式吸引。杨卓华老师讲的“关系建立及试探性行为处理”的“初步接触”一课时,当他提问到假如青少年提出有一个很刁钻的问题你会怎样答?于是我们答了许多的答案,老师否定后再给我们一点启发,课堂上又再次活跃起来,一个个生动而有趣的答案最终令老师满意,那堂课让我难忘。

深宵外展是我的一个实习项目,主动出击是协青社外展队的主要任务,晚上11点至凌晨6点,外展队跑遍香港的公园、7-11便利店、屋屯等的每一个角落,主动寻找通宵流连在外、无家可归或离家出走的“夜青”,把他们带回危机介入中心作进一步协助。在七天的课程当中,深宵外展是最累的,但也是经历最多,学习东西最多的。周日晚上,我跟着外展队四处奔走,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在公园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着“夜青”的身影,在我的眼中他们对工作从没半点马虎。当社工发现“夜青”时首先跟他们热情打呼、闲聊、时不时还运用起身体语言,不一会的功夫就和“夜青”们像朋友一样熟了。看上去很简单谈话过程,但其实包含着社工的许多专业知识与沟通技巧的充分运用上。用得最多的是优势视角,我们真诚地去表扬他们,赞许他们能帮助自己得到信任。

蒲吧,虽然我没有去过,但是路过浦吧的时候能感觉到蒲吧足够吸引年轻人。蓝球、街舞、桌球、涂鸦、音乐室、排球、滑板、游戏机等甚至都吸引我了,24小进开放,提供一站式娱乐设施及社工辅导服务,为“边青”“夜青”提供一个安全的聚脚点,同时亦为社工创造了机会及空间去接触他们、了解他们,并提供协助。在我们实习期间这里举行了一次街舞大赛,看到了很多热情、技术娴熟的舞者。协青社提供这样一个场所让青少年发挥自己的潜能,彰显自己的个性,也是对青少年成长的需要的回应。

历奇训练是着重个人参与以及团队合作,通过训练导师的指导获得训练过程中的乐趣和对他人的信任。我们的训练导师叫“阿乐”,指导起来很熟练:鼓励沉默的组员表达自己,在任务提前完成后以谈论香港文化避免冷场。城市之峰挑战时,阿乐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让组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指导,在小组后期自己的领导者角色淡化。

男危机中心专门收容一些因为家庭关系问题长期不愿意回家的青少年。和这些青少年的接触我发现危机中心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所,这里有男青年会喜欢的网络和电视游戏,纸牌,桌游,棋类甚至还有钢琴,在男青年处理好和家人的关系之前在这里生活会有像在家里一样的温馨。协青社的社工有负责日常生活的有负责但同时我也发现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12岁的小学生和高中生住在一起,高中生会教他们一些这个年纪还不应该接触的知识。

我的收获:

对优势视角的理解更深一步。优势视角是对传统社会工作理念的冲击,传统社会工作认为来求助的案主是有瑕疵,有病理,有问题的人。面对这些朋克风、夜青、纹身,我们很容易认为他们是有问题的人。在协青社的几天,我们发现每一个社工都不会这样轻易地给青少年贴上“有问题”的标签。协青社对边缘少年的看法和社会上大多数人不同,看到青少年非常夸张的朋克发型,大多数人就会认为,这是街上的混混,协青社只会觉得这些青少年夸张的行为只是想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爱或者喜欢这种文化。优势视角不仅要求不能把案主当做有问题的人,对辅导关系也有要求,社工和案主的关系由专家关系转变为陪伴关系。社工不应该是权威, “你不能……不要…….你应该……”说这些话的可以是案主的父母、老师,但绝对不是社工,社工是和案主同行的人,让案主知道自己会陪伴他,会鼓励他会和案主一起面对困扰。

社工不是救世主。社工也得承认自己的能力会有不足,当“边缘青年”不理睬我们时,不要郁闷“我是不是不够好”。社工更不能代替受助者去解决问题。社工一定要相信,受助者解决问题的力量一定是受助者本身,不要把自己当救世主,我们只是陪伴者,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受助者发挥他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相信受助者的力量。

以服务对象为本。通过观察服务对象的特征,找到服务对象感兴趣的话题,社工做一个倾听者就已经能让受助者释放内心的焦虑。不仅要找到服务对象感兴趣的话题,还要关注服务对象的需要。协青社完善的服务设施就是很好的证明,唱歌,跳舞,篮球,全都有,如果想有个地方自习,这里也有自习室。

真诚。从这一次学习,我知道了“你真棒”真的很苍白,这样的鼓励,很空洞,受助者不会因为这样一句不痛不痒的赞美而保持好的改变。真诚的赞美和千篇一律、没有内容的赞美是不同的。我们听到“你真棒!”和听到“难度很大耶,你是怎么做到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不敢承认自己虚荣,不敢承认自己很贪吃,不敢承认自己做了错事,不仅社工要通过自我剖析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短板,还要协助回避问题的受助者认识到有问题。

通过今次的学习,我更坚定了将来要坚持从事社工这项助人助己的事业,我会将所学到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来服务社会。

【赴港学结】相关文章:

赴德学结06-03

赴澳洲学结06-03

赴 交流学结06-03

赴临沂学结06-03

赴台学结06-04

赴厦门学结06-04

赴青岛学结06-04

赴新加坡学结06-04

赴辽宁业务学结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