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

测控毕业实习报告

时间:2021-11-23 17:00:44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测控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目 录

测控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1实习目的及意义 .............................................. 1

2实习任务及要求 .............................................. 2

3实习时间及地点 .............................................. 2

4实习情况及完成情况 .......................................... 2

5实习产品的功能及指标参数 .................................... 3

5.1多晶硅还原炉电源 ....................................... 3

5.2全数字化多晶硅高压起动电源 ............................. 4

6总结与体会 ................................................. 5

7谢辞(致谢)................................................ 5

8参考文献 ................................................... 6

附录1:相关实习产品照片 ...................................... 7

1实习目的及意义

生产实习是本科生实践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我们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毕业实习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是我们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后进行应用时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它对于培养我们的能力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使我们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与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之间的差别。通过实习,我们可以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思想与业务距离,为我们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基础。

我们在校三年学习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基础理论后,走出校门,到电子类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习,其目的是要求学生能把所学过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着重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拓宽知识面,达到对学生进行工程师基本素质的训练及进行爱国爱岗教育的目的。本次生产实习,是我们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实践认识,了解现代企业的管理与生产流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测控技术、自动化仪表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宽广的专业知识,并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这次的实习,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使我对课题有了新的认识,同时通过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观察,也锻炼了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任务及要求

1. 第一周,进入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认知实习,了解公司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参加讲座,初步了解公司主要产品结构、功能特点及其性能。规范、有序地进入生产工艺车间,了解各部门的工作内容。

2. 第二周,进入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参观实习。认真学习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参观公司展览厅,了解公司概况。进入检测计量部门,认识了解各种检测工具及方法。有序参观主工艺生产车间,了解重型机械生产、测量方法。

3实习时间及地点

实习时间:2012年2月20日~2012年3月2日(2周)

实习地点:德阳二重 英杰电气

4实习情况及完成情况

安全教育:在实习开始时,学校组织我们到公司由专业人士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讲解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在实习中所要遇到的种种危险和潜在的危险等等。

组织参观:在实习开始时,学校组织我们对实习单位的参观,以便了解其概况。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到其它有关车间去进行专业性的参观,获得了更加广泛的生产实践知识,和更加准确理解了工厂的运作模式。参观中我们着重了解了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先进工艺方法、先进工装、先进设备的特点以及先进的组织管理形式等。

车间实习:我们在车间实习是生产实习的主要方式。我们按照实习计划在指定的车间进行实习,通过观察、分析计算以及向车间工人和技术人员请教,圆满完成了规定的实习内容。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进行车间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结合了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习的要求,将理论与实际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也更加的促使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与研究。

实习日记在实习中:我们将每天的工作、观察研究的结果、收集的资料和图表、所听报告内容等均记入到了实习日记中。随时接受老师们的检查与批改。

5实习产品的功能及指标参数

5.1多晶硅还原炉电源

规 格: 适用任意4、8、12、18、24、36、40对棒

产品备注: 专为多晶硅还原炉拉晶设计

产品类别: 多晶硅还原电源

产品简介:多晶硅还原炉电源专为多晶硅还原炉加热设计。系统控制核心采用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KTY1S-HY全数字控制器,同时系统配置了快速信号采集装置、西门子PLC(SIMATIC S7-400)及高品质功率器件,保证了整机系统的可靠性。系统控制采用了光纤触发、串并联控制与叠层控制技术,相对国内现有普通还原系统,本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功率因数高、谐波低的优点。

性能指标:1.多晶硅还原炉电源采用叠层控制具有高功率因数、高转换效率、低谐波等优点。2.多晶硅还原炉电源对硅芯采用串并联技术,有效解决多晶硅还原过程中电压电流变化范围宽的问题,提高变压器和利用效率。3.多晶硅还原炉电源使用了快速信号采集模块对硅棒电流、电压信号进行快速高精度检测,真有效值控制。4.多晶硅还原炉电源系统柜控制核心采用全数字功率控制器,通讯功能强大,控制精度高,使用灵活,并采用光纤触发,输入、输出接口隔离,通过电磁兼容试验,抗干扰能力强。5.多晶硅还原炉电源使用高品质器件,性能稳定可靠。技术参数:

输出:光纤触发控制,调节功率柜输出功率,移相控制、恒流运行、多电压叠层输出

参考尺寸:H×W×D:2200×800×2000(mm)

温度:5~45℃

湿度:15%~80%RH无水珠凝结

振动:<0.5G无剧烈振动冲击

还原电源功率柜:

输入:一套电源由1~2台变压器单独供电,每个功率柜提供多个不同电流电压等级的电源接口,电源电压波动:±10%,频率:50/60Hz

输出:电压 100~2500V 50/60Hz,电流 0~3000A 50/60Hz

温度:5~45℃

湿度:15%~80%RH无水珠凝结

5.2全数字化多晶硅高压起动电源

硅芯冷态电阻率很大,采用高压击穿、中压继续加热的原理启动硅芯,启动过程快速可靠,对硅芯无污染。高压启动系统由高压启动与启动维持电源(选配)组成,两电源协调完成硅芯启动击穿与维持假加热过程。电源核心采用TCUS1控制器接受本地或远程给定,采集硅芯电压电流信号,调节晶闸管触发控制角,实现高压启动、维持过程中硅芯电源限制,电流闭环控制。

技术参数:

输入:功率电源 1AC380V 50/60Hz 50~150KVA,控制电源 1AC 220V 50/60Hz

输出:电压 1AC 0~12V 50/60Hz,电流 0~75A

参考尺寸:原边叠层:H×W×D: 2200×1400×1400(mm),次边抽头: H×W×D:2200×1200×1200(mm)

温度:-10~45℃

湿度:15%~80%无水珠凝结

振动:<0.5G无剧烈振动冲击

6总结与体会

生产实习是二重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业务骨干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生产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变电所的主要结构、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使用的主要工装设备;产品生产用技术资料;生产组织管理等内容,加深对变电所的工作原理、设计、试验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变电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从事这方面的研制、设计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7谢辞(致谢)

首先感谢实习单位及实际单位的老师给我提供这次实习机会,在这里我充分理解见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的重要性,在大学期间我学到的知识是朦胧的概念吗,从未亲身体验,然而通过这次实习使我身心得到锻炼,在现场我们要拿出百分百的精气神,全身心投入工作,虽然以后的道路很长,但我仍会继续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再次感谢实习单位和老师的指导!

8参考文献

[1] 康光华.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

[2] 康光华.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

[3] 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徐惠民、安德宁.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 第1版.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

[5]张培仁.基于 C 语言编程 MCS-51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刘迎春、叶湘滨.现代新型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7]何希才.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