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报社专业实习报告
实习中,我们学习的知识虽然不是很多,但通过实习我们可以更好的去了解自己的不足以及专业知识的缺乏,出国留学网 实习报告 栏目为您提供《新闻 专业报社实习报告》最新范文,希望对您大家有所借鉴!
德国 著名诗人歌德的诗句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这一点。两年多的新闻理论学习固然重要,而如何将这些“灰色的”理论应用与实践是我们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一个多月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基本的新闻业务操作,也让我体会到媒体从业者的艰辛,还有为人处世的法则。
11月12来到武汉晚报,被幸运地安排在“胡俊工作室”实习。一个被誉为武汉晚报“焦点访谈”、连续多次被评为武汉新闻名专栏的团队。由记者胡常峰老师指导。“胡俊工作室”的团队和群工部实际是一个部门,两张牌子。做群众工作的部门当然少不了接访接待、舆-论监督、还有鸡皮蒜毛之事,这一点,我有心理准备。
新闻纪律与新闻策划
安排下来的当天,还没坐定,接待大厅电话就响了。老师让我下去接访,我茫然了,该怎么问,又问些啥。原来是一位朴实的农民工,而且腿部残疾。在汉打工的他想通过媒体表达他对照顾他们家多年的街坊的谢意。我认真地询问、记录。听取了大致情况后,向老师汇报。老师听后向部门主任汇报,感觉料子不错,让我们操作。但街坊邻居又是具体怎么帮的,我却没有问出来,老师说这就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了。在出发的路上,我跟老师说,我们会不会又挖出一个道德楷模来,因为中央对道德楷模表彰结束不久。
我们来到了汉口单水池,农民工原来的租住地。不过现在已是一片拆迁的废墟了。找到救助农民工多年的街坊,我们却遇到了难题——不受采访。因为拆迁补偿问题,他们正和政府闹矛盾。助人的好事不让采,他们拆迁的问题倒希望我们媒体舆-论监督。当时还想,今天没白来,一石二鸟,一下就搞了助人和拆迁两条稿子。没想到,老师当即出口:拆迁的稿子不碰。
这就是当下的新闻环境。和我们聊天的街坊理解,我也理解了——作为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应努力保持社会安定和谐。在课本里,我们也更多的讲记者所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而迟迟没有受到保障新闻自由的熏陶。这或许也是在社会变革中的一种现象,一种好心的无奈。随后,我还听到老师更多的新闻纪律的教诲:
拆迁的稿子不碰
涉军的稿子不碰
计划生育的稿子不碰
涉及食品安全的稿子,没有质检部门同意不碰
……
新闻人原来也有如此的苦衷。列出以上种种,并非发泄不满。一个初“入道”的人,关键是要遵守道规。感谢老师的教诲,新闻无学,但新闻有纪,新闻纪律的红线不能踩。在没有突破体制包围的前提下,我们也就只能如此保守地前行。
这就是我实习的第一课,新闻纪律。或许外界不为所知,但事实如此,真实的媒体生态。光鲜的背后其实有时他得低下头。
去汉口单水池的第一次采访,经过老师、我以及受恩的农民工的劝说还是接受了。只是最大的施恩者,街坊梅太去世了。我们多方核实,记下了梅太助人的一些细节。但没有最好的当事人,该如何去找我事先设定的那个道德楷模,我们又该如何操作?
采访之后,如何去写出来,这又是个难题。老师看着梅太的遗像,灵机一动,让受恩的农民工手捧遗像环望即将拆迁的老屋,这该多好!农民工欣然接受,并由我们相片记录。
11月13日,晚报头版倒头条《昨日,外来打工汉子陈忠拄着双拐,手捧街坊梅老太遗像依依泪别老街——难舍14年邻里情》刊发。并被编辑标以“和谐武汉共建共享”的专栏题字。这可比我的什么道德楷模的主题想法高明多了。听主任说,这是一偏有望获奖的稿子。原来新闻也可如此产生。在保障真实这一“生命”存在的前提下,我们还有自己回旋的余地。只是我们的回旋在不违背采访人的意愿前提下,农民工手捧遗像是在我们的建议下“自愿”的。由此,我在想,新闻能否策划,这叫不叫新闻策划?
这就是我实习的第二课,新闻策划。实习老师也未就我的问题给出答案。就我个人理解,新闻策划尚可,策划新闻不行。我们让受恩农民工手捧遗像环望老屋固然是我们为了更好表达主题,或寻找更好行文方式而做出来的,但受恩农民工对梅太的恩情却是真实的,他手捧遗像的主动也应是真心的。媒体作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提供者,总要思考让自己的产品出新出奇,吸引眼球,进行新闻策划无可厚非。以上是第一次参与信息产品生产的一点浅薄见解与心得。没想到,一次小小的采访,可以让人思考许多新闻理论以外的东西。
琐碎小事复杂采访
不仅新闻人,或许很多普通市民都对民生小新闻很不屑。什么断水断电、物业纠纷等这些简单的小事,一个电话不就解决了。其实未必。11月13日,又是一位来访表达谢意的料。家住汉口的张大爷在乘坐712公交的时候,下车时突然晕倒,结果被一女孩扶救送往医院。大爷为了证实事情发生还带了医院的病历报告,事情的详细经过其感谢信 也有提及。我做了详细记录,没想到还是被老师问住了,有没有联系当班司机、有没有问目击人、有没有查712路线路走向、医院检查是怎么回事、施救女孩当时穿着、情态。一个简单的消息竟会如此的复杂!我始料未及。老师的理由是,虽然这条消息很小,但你也必须按新闻生产的每道“工序”完成,绝不可只听一面。
后来我通过114查询712路公交的电话,并联系当班司机。好不容易找到那个时间点的当班司机,却被告知,他们并不知情。因为大爷称其是在下车的那一刻晕倒,司机不知情可以理解。从我个人主观判断,大爷的事情也应该是真实的,只是我们仍无从完全核实。后来我还是敲出《小姑娘救人不留名老大爷来信表恩情》稿,但未提交刊发,这或许还有新闻价值过小的原因。
还有一次独立外出采访,让我深刻感受到小事虽小也要“兼听”的重要。没有采访到多方面的新闻当事人,极有可能新闻有假,挨官司。在汉口好家园小区,一位70多岁的匡大爷关于和邻居房子公共面积的纠纷问题。按照匡大爷的说法,邻居侵占其公共面积,危害权益。为了核实情况,老师让我独自来到小区,现场查看。邻居通过建铁门确实占了公共过道,我随后采访小区物业受阻。当时主观判断,老爷子的权益应该真是受侵害了。随后,我向后方老师汇报,物业不接受采访。“不行,想办法采访到物业。否则,就以‘物业拒绝采访’见报威胁。”在外开会的物业主任打的半个小时赶到。原来事情并非大爷所述那样简单,在早些时候,老爷子就将自家大门外扩,并侵占邻居空调机位,这是之前所未知的。随后,在邻居口中也核实了此事。如果邻居和物业执意不受采访,这篇报道就有可能出问题。大爷是亲临报社投诉的,我们早早就主观判断其事真实,结果却是我和老师都所未料到的。
这就是我实习的第三课,多方核实。即便一篇极小消息的出炉,也要完成其生产的每道工序。否则将会危及“真实”这一生命。
媒体的力量
在群工部,难免会有各类投诉、揭黑的线索。经常和老师开玩笑说,晚报的舆-论监督报道是不是都让我们一个部门给做了。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参与的揭黑报道有:探访招聘 陷阱发表《尚未见面就称面试录取招聘陷阱卷走打工女500元》、深入四六级作弊公司内部暗访发表《考级临近,作弊公司搅乱校园》、调查街头滥发名片发表《每天发5000张名片能挣80元——狂发名片者竟“策反”环卫工》、协同工商部门探访粉条黑作坊发表《苕粉加工厂竟建在猪圈旁》、揭露短信诈骗发表《无需抵押交3000元就能贷3万? “地下钱庄”玩短信诈骗被曝》和《手机用户,又出来一种短信新骗局——说是退钱给你实则搞你的钱》、调查信用卡盗用,暗地与律师周旋发表《消费2000元却惹来2万元催款 方小姐莫名背债还要“背污”》……
这只是揭黑、反骗的一些报道,每天还有各类其他种种纠纷、投诉。通过一段时间实习,我时常问自己,媒体作用有多大,这些问题媒体能够解决吗?媒体的作用是不是被夸大了。因为有很多读者是出于无奈,有告卖当劳店大欺人,工商部分不管找我们;有告交-警乱罚,投诉无门找我们;有告开发商侵权,不找法律找我们……而这些我们也很无奈,有时我们也犯软骨病,有些部门也是得罪不得的。当一个社会正常解决问题的渠道堵塞了,我们是该修补社会的肌体了。媒体的力量不过如此,而不要将其他部门只能都转嫁与媒体。没有新闻法律的保障,很多空间媒体也伸展不开。
这就是我实习的第四课,媒体无奈。当过多的诉求想通过媒体表达时,我们应该想想疏通我们表达的渠道。媒体人也应该有清醒地认识,实在一点,“势利”一点,择其能做而做。媒体的力量不过如此。
小结
实习,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有社会的复杂,比学校复杂得多。各种微妙的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时间虽短,也让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就业之路做准备。千淘万漉虽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
【报社专业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报社实习报告05-05
报社的实习报告05-19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06-24
报社的实习报告范文09-06
报社编辑实习报告08-04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15篇05-10
报社工作实习报告02-28
新闻实习生报社实习报告08-04
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01-20
毕业生报社实习报告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