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滩野外实习报告

时间:2022-08-03 06:16:33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金石滩野外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金石滩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5年5月10日。

实习地点:大连金石滩滨海国家地质公园。

实习地段地理位置:辽东半岛最南端,大连市东北沿海地带。

地层岩性:金石滩的地层主要由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和砂岸页岩组成,为沉积岩。具有典型的滨海盐湖“萨布哈”地层代表。外观呈土黄色、红色、青灰色等多种颜色;主要成分有粘土矿物、方解石、有机物质(动植物化石)等;岩石的构造主要是层理构造,由于长时间的风化、海水侵蚀等地质作用,岩石沿层面碎裂开来;岩石的结构多为非碎屑结构,岩石颗粒较细,泥状结构较多;岩石的时代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等。

地形地貌:金石滩的地形地貌特色鲜明。由于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和砂岸页岩组成的沉积岩的广泛出露,组成了沉积岩条带。加上板块活动、火山喷发、断裂挤压等作用下,使大连地区的地层岩石、产生一些断层、断裂、褶皱等构造地质体。岩石在海水的长期冲涮、浸蚀、溶蚀作用下,形成了一些海蚀溶蚀地形地貌,有海蚀阶地、海蚀柱、海蚀礁、海蚀洞、海蚀沟、海蚀槽等。金石滩这里属丘陵地貌,山无高山,崖无陡崖,因此,山水相连处横生的溶洞,林立的石柱,显得尤为壮观。

地质露头:地质露头是暴露在地表的岩石。金石滩地区的露头多在陡崖和海岸出现,且具有较明显的露头线。

岩层产状: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由于金石滩地区受古地质作用影响比较明显,因此岩层的产状较为复杂。

金石滩地区地质构造形态特征的分析

褶皱:褶皱是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的一种地质形态。古地质作用在金石滩造就了一个典型的褶皱地质构造。褶皱的要素有核部、翼部、枢纽、轴面等。它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背斜是两

翼岩层以核部为中心向两侧倾斜,形态是岩层向上弯曲;背斜核部出露的岩层时代相对较老,而翼部相对较新。而向斜的特征与背斜相反。

上图平卧褶皱是由于地层发生倾覆进而受到垂直挤压,或者先形成褶皱而后发生地层倾覆而形成。

这处体量巨大、保存完好的岩层剖面是典型的背斜褶皱,而且看上去轴面倾斜,又像是倒转褶皱。距今约2.5亿年以来的板块碰撞作用形成的,因外形像一个巨大的大连电视台台标而得名。

节理:节理是地质构造的又一常见形式。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当作用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破裂,形成断裂构造,如果岩石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则称为节理。

按节理的成因,节理包括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两大类。原生节理指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次生节理是指岩石成岩后形成的节理,包括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

右图中节理是次生构造节理,可能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产生挤压破裂而形成。

背斜

断层:岩层受力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的位移,这种断裂构造称断层。断层是地壳中最重要的一种地质构造,分布广泛,形态和类型多样,规模有大有小。

竖直断层

断层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断层要素,断层要素包括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等。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

海岸带侵蚀地貌条件及成因机制分析

海蚀地貌:在海岸带,有波浪、潮汐、海流、沿岸流等海水营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称海蚀地貌。在其形成过程中和形态结构上还受海岸带陆地地形、地质构造、海面升降以及河流、生物的影响,大连的海岸中,由海域作用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石林、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残丘等。

海岸侵蚀地貌条件:海蚀地貌条件主要有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气候因素等。

海岸侵蚀地貌成因机制: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海浪是造就海蚀地貌的最主要动力因素。潮汐导致的潮差直接影响了海浪和近岸流的作用范围。在一些地区,海洋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破坏作用。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等条件的使得海岸风化作用的形式和强度各异,形成不同的海岸形态,并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典型地貌地质现象分析

海蚀柱:海蚀平台上残留的锥状或柱状基岩,是海蚀拱桥因受长期侵蚀的拱顶下榻而成。残留的岩体于海岸分开来后峭然挺拔于岩滩之上。沿海居民常据其形状称呼,典型的海蚀柱有将军石、阿拉伯城堡、金蛙峰等。

我们可以观察到将军石主要是由于沉积岩构成,致密状,层理构造,且为平行构造,另外青黑色的石灰岩里,还能观察到白色的方解石,整个岩柱由上到下颜色变化分明,层面明显。

海蚀崖:海岸基岩在波浪的长期冲蚀和磨蚀作用下,在海平面处被侵蚀形成一系列的凹穴,穴上的岩石被悬空,受岩石自重和垂直节理裂隙的影响,在波浪继续掏蚀下发生坍塌坠落,形成近直立的岩壁,称“海蚀崖“,本处的海蚀崖由红色的薄层砂岩构成,俨然一堵赤壁丹崖。

海蚀平台:在地壳稳定的条件下,海蚀崖长期收携带泥沙的激浪的磨蚀而不断后退,并在其前方形成一个向海微斜的近似平坦的基岩台地,位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平台上通常发育有浪蚀沟、涡穴、洼地、海蚀柱和海蚀残丘等微地貌。大连海岸最典型的海蚀平台有玫瑰石滩、五彩石滩、将军石滩、相亲石滩、神龟石滩、万臣朝拜和龟背石滩等。

海蚀拱桥:海蚀拱桥又称海穹,是基岩港湾海岸的一种海蚀地貌形态,常见海岸岬角处。岬角的两侧基脚处的海蚀洞穴、受剥蚀作用不断扩大加深 海蚀平台 海蚀崖以至穿通所形成的拱桥状地形。典型的海蚀拱桥有恐龙探海、蟹将出洞等。这处的恐龙出海如果在经过几年在拱桥的位置由于海水侵蚀可能会逐年变细,最后发生断裂,所以需要人工加固来保证稳定性。

海蚀残丘:基岩海岸长期受海浪的不断侵蚀不断后退,在其前方形成了基岩平坦台地,其上常有坚硬的岩石未被蚕噬干净而残留,形成了四面环水的海蚀残丘。这里的海蚀残丘因其薄层状灰岩的特殊性,被海水雕凿成惟妙惟肖的刺猬觅食和大鹏展翅等地质景观。我们可以看到这块未被完全侵蚀的基岩中间已经被海蚀掉形成海蚀穴,而周边的岩石未被腐蚀,最终形成一个好似螃蟹钳子的海蚀残丘,故取名“蟹将出洞“。

剖面图:

地质条件:按褶皱类型分:岩层向上弯曲,核部为老层,翼部为新层,属于背斜。 按轴面产状分:属于倒转褶皱。

按枢纽产状分:属于倾斜枢纽。

该背斜是由地壳运动挤压地层形成,使得时代近的地层包裹着时代老的地层,是由距今大约2.5亿年的岩石板块碰撞而成。

实习感受:

如果说前三次的实验是让我们对岩石类型、地质构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这次金石滩实习就是让我们对地质整体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与认识。这次实习虽然坐车有些劳累,但是到了金石滩看到许多奇珍异景感觉精神焕发,神奇的“恐龙探海”、威武的“蟹将出洞”、天下第一大的“龟背石”无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眼界的渺小与知识的缺乏。同时我认识到自己尽管在课堂有所学习,对背斜、向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理论与实际总是有一个认识应用的过程,所以在真正的辨析地质构造和地形形态等过程中,自己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让我认识到地质学科不能仅仅在书本中吸取知识,更应该投身到实践中、投身到自然中去发现自然中的秘密,通过自己在实践中的摸索与成长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知识。

同时,作为一个土建工作者,我也认识到以后自己肩负的责任。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能创造许多美好奇特的景观,但是也会产生破坏一切的力量:地震导致岩层的褶皱与断裂,海蚀产生的各种崖壁。这在现在也许是一处奇特的景观,但是在当时也许是一场空前的灾难,而人类现在破坏自然地脚步在加剧。所以我们这一代不仅仅要注重发展,而且要在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取向平衡,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以及子子孙孙们都能享受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好、而不是灾难。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汲取大量的课内课外的知识,不只是为了取得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以后发挥自己的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需要多观察、多提问、多了解、多学习,这样我们才能对于一个没有老师指导而且是全新的地质结构中发挥自己的认知与分析能力去深入剖析建立自己的见解观。而图文并茂的报告就是对我们分析能力、利用能力进行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中尽可能找到关键点,合理进行判断,最终再通过自己合理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篇报告也许其中有我不了解完成不好的地方,真心希望老师批评指正,对我的知识错误有一个纠正,谢谢老师!

【金石滩野外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野外实习报告01-08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11-04

关于野外实习报告10-24

野外综合大实习报告08-04

野外实习报告15篇11-03

野外实习报告(15篇)11-05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04-28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04-01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10-02

植物学野外的实习报告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