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了解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全过程,掌握苗圃中各类用地的设置要点、区划原则及各类育苗区配置的依据,学会苗圃规划设计图的绘制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等内容。观察越冬防寒技术要领。
二、实习时间:
201*年11月24日
三、实习地点:
北京市昌平区大东流苗圃
四、实习内容:
在老师和苗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大东流苗圃,实地了解苗圃的总体功能分区,对苗圃的供水来源、灌溉系统、排水系统、道路系统、防护林等苗圃内辅助系统的构成和设置规范有了详细的了解。对苗圃内各种具体的生产设施如晒水池、泵房、全光雾插设备、生产车间、温室、大田的具体生产职能、结构组成和设置规范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在参观这些生产设施的同时近距离观察和学习了立体育苗,苗木假植和温室培养等植物越冬防寒和越夏避暑等现代苗木培养技术。此外在实际体验书本上传统的植物栽培方法的同时还对未来高度自动化的栽培方式进行了展望。
五、实习场地概况
1、整体介绍:
北京市大东流苗圃(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始建于1965年,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直属事业单位。占地2300亩,拥有现代化自控温室3万平方米,日光温室2万平方米,炼苗场2万平方米,球根花卉专用冷库3000平方米,办公楼2500平方米,中控楼2300平方米,组培车间626平方米,综合车间3000平方米。经过近50年的发展,苗圃(基地)已初步形成种苗、花卉和园林绿化工程三大产业,培育的林木种苗和花卉品种500多个,年产绿化苗木近200万株、花卉400万株/粒/盆,年绿化工程施工养护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苗圃集生产经营、科技开发、示范推广为一体,是我国北方优良种苗花卉生产示范的窗口,也是北京市绿化苗木的主产地。2、区位分析:
苗圃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大东流村南,六环主路横穿苗圃而过,交通便利,苗木运输方便,满足苗木的集散需求。苗圃处于温榆河生态走廊昌平段,不但解决了水源问题,也为给排水带来了很大便利,地势整体南高北低,利于排水;苗圃靠近乡镇,方便苗圃内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
3、总体布局:
苗圃由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组成。其中生产用地在占地面积上占有绝对优势,为主要区域。生产用地主要由“全光雾插”苗床、组培中心、综合车间、温室、炼苗尝大田等主要生产设施组成。办公楼、中控楼、住宅楼、停车尝晒水池、锅炉房、泵房、给排水渠、道路等辅助系统组成辅助用地。
苗圃整体规划以中控实验楼为中心,其他区域在四周环绕的的布局方式,中控实验楼,组培车间,综合车间等需要精细控制和包含昂贵设备的生产设施紧布在办公楼周边便于控制和进行安全保护,温室和炼苗场也位于苗圃中心区域便于管理和进行维护,其余为大田布置在苗圃外围。苗圃在晒水池、水净化池的设计上将生产功能和景观相结合,在综合管理区内营造出一处人工湖的景观效果在日后的苗圃设计中值得借鉴。六、各项苗圃用地分析
苗圃中生产用地包括“全光雾插”苗床、组培中心、综合车间、温室、炼苗尝大田等主要生产设施。辅助用地包括管理区、晒水池、锅炉房、泵房、给排水渠、道路等。
1、生产用地
生产用地面积一般不小于苗圃总面积的80%。主要分为“全光雾插”苗床、组培中心、综合车间、温室、炼苗尝大田等部分。
(1)“全光雾插”苗床
实习中参观了一处正在建设中的苗床。苗床位于苗圃中央核心区域内,紧邻管理处。苗床面积不大,采用“全光雾插”的现代化基本育苗手段。苗床底部用粘土砖垒成,不用水泥糊实便于透水透气;顶部为铁丝编织而成的网格,可以在夏日覆盖遮阴网以达到80%透光率。扦插池中盛放新换的干净的河沙或经过消毒的河沙以防止病毒或病菌传染。扦插池宽度不应过宽,应方便人在两侧进行扦插作业,以2.2米左右为适。
(2)组培中心
组培中心面积626平方米,分为培养无菌操作室、培养室、植物组织研究室、移苗室等操作室。在组培中心,我们看到在无菌操作室和培养室中在无菌环境下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克隆育苗操作和大量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在营养液中培养成的小苗。这些来自于性状优良的苗木的细胞,通过克隆技术,一个细胞就能培养成一株树,且完全继承母树的优良性状保证了大规模苗木生产的速度和质量。培养室虽然处于与外界严密隔绝的无菌环境中但不是密不透光的,相反为了保证适宜的光照培养室设置大面积的玻璃墙面用以保证光照同时培养室还需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洁净无菌无毒环境。
(3)综合车间
综合车间位于组培中心东侧。综合车间由一系列厂房组成,车间中放置着一些大型的机器,主要用于播种苗规范化生产。这些设备分别专门负责播种苗生产中的一道或几道工序,通过这些机械的相互合作可快速机械化的完成基质加工、播种播苗、苗盘清洗、密封包装等一整套生产工序。通过这种机械化设备可大大提高生产速度解放劳动力。这种机械自动化的苗木生产方式将是未来劳动力资源减少后必然大规模推广的高效生产模式。
(4)温室
温室占地三万多平方米,由三排温室和之间连通的走廊连接构成,整体呈“王”字形布置。在温室入口处,为了缓冲内外环境设置了入口小门厅避免温室内部直接接触外部空气使温室内环境受到干扰。三排温室之间相隔10米左右,这样每排温室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增加了温室的受光面,使每一排温室双面受光从而使温室受到的的光照更加均匀,另一方面温室之间足够的间隔使温室获得足够的光照时数从而保证温室内植物对光照的要求。在三排温室中央用一个大走廊连接不仅方便管理使人们不必反复进出温室同时也保证了温室内环境与外界之间充分隔开不必设置过多的入口小门厅从而避免了浪费土地。
温室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满足冬日花卉对温度的要求和在夏季高温时满足花卉对躲避高温的需求,因此温室设计的重点是冬日升温和夏日降温及通风问题。
温室中的风扇
温室中的水帘 温室中的鼓风机在温度控制方面,温室冬日升温的方式是通过引进热源而升温。比如通过利用深井中的温泉等地热资源将热水引入温室中来提高温室中温度,使用暖气给温室加温和在温室地下放置煤渣、炉渣等热的不良导体来保温。使用煤、油等燃料给温室加温的成本很高,因此有用森林中枯树枝等废料加工成小段作为给温室加温的燃料的做法。温室夏日降温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在温室顶棚加挂遮阴网以减少阳光的直射以降温。二是使用水帘降温,即在温室的北侧墙上加挂水帘同时在对面墙上安装风扇采用水帘和风扇共同工作时的空气流通来给温室降温。当水帘与风扇之间距离较远时在中间安装鼓风机增加空气流动保证水帘降温的效果。三是在温室的侧面铺盖塑料布遮光减少温室的受光面积。需要指出的是温室的降温和升温采用的方法普遍能耗高,生产成本很大,因此温室适用于经济价值高的高档花卉的培养。
在通风方面,由于温室相对密闭的环境,温室的通风比外界裸地要差很多。一方面,为了维持温室内独立的小环境必须控制外界气流进入温室内,因此在温室的出入口处设置有用于缓冲的小门厅;温室采用“三横一竖”的设计形态也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内外环境缓冲空间。另一方面,考虑到病虫害易在通风不利处发生,为了保证必要的通风,温室的南北宽度不宜大于40米。温室设置有由手动和自动控制的可打开的顶板用于夏日通风。同时使用沾有机油的黄色板来吸引昆虫并使昆虫被粘在板上从而有效控制病虫害。
由于温室的成本很高,为了提高温室的利用率,温室的苗床被设置为可横向移动的。当需要对植物进行操作时,通过移动苗床就可以产生空隙供人进行操作,这样就省去了苗床之间必须设立的空隙;苗床下面还可以进行嫩枝扦插,在苗床上空还可以悬挂植物进行栽植,实现了对空间的立体利用。
温室中的浇灌系统通过轨道悬挂在苗床上方由电力驱动,可进行大面积机械化浇水施肥。同一温室内的植物应是同一种植物这样便于统一养护。(5)炼苗场
炼苗场位于温室东侧,是在保护幼苗的前提下,采取放风、降温、适当控水等措施对幼苗强行锻炼,使其定植后能够较好地适应露天环境,提高幼苗成活率的场地。特别是在组培瓶中培养的和扦插的幼苗,如不经过炼苗很难在露天环境下存活。
炼苗场以金属网作外墙,使内外环境相通。场内的柱子间距3m左右,柱顶上有喷头,进行定期地喷水。炼苗场地面在两个苗行间铺设了黑色地膜,减少了人工拔草的成本。
(6)大田
大田是最主要的生产用地,根据苗木生产要求和各类苗木的育苗特点及苗圃地的自然条件, 将该区域划分为播种区、营养繁殖区、移植区、大苗区、母树区和引种驯化区。
① 播种区:
播种区是苗圃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有利的地段,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接近水源,灌溉方便,背风向阳,便于防霜。播种区位置距管理区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② 营养繁殖区:
营养繁殖区是培育扦插苗、压条苗、分株苗和嫁接苗的地区,对环境要求较高。繁殖区的面积约占育苗区总面积的7%-10%。
③ 移植区:
繁殖区繁殖的苗木,需要进一步培养成较大的苗木时,就移入移植区进行培养。此区应靠近繁殖区,约为育苗区面积的30-40%。
移植区要根据苗木生长状况进行分级,将同样生长状况的苗木种在一起,可以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和均衡性,使苗木生长状态统一,方便对苗木质量进行分级。在移植区中要扩大株行距,增加营养面积。
④ 大苗区:
大苗区是培养成形苗木的区域。要求土层深厚,土质一般即可,地下水位较低,平地或缓坡地段。约占育苗面积的50-60%。
考虑到运输出售方便,该区应靠近苗圃主干道。大苗区每隔一段距离就换一种树种,这样可以降低了病虫害大量蔓延的风险,同时不同树种的组合可以制造不同的季相观赏效果。在实习中看到有长成的常绿针叶乔木侵入了道路,在出售移栽时需要被-迫破坏道路才能移植。
⑤ 母树区:
母树区是采种和采条的区域。母树区占地较少,可利用零散地块,但需要土壤深厚、肥沃,地下水位较低。
⑥ 引种驯化区:
引种驯化区是为了丰富本地树种和研究新种的繁殖栽培技术及观察生长情况的区域。要求环境条件较悬殊,不需占用大块的平坦地段,一般宜在管理区附近,约为育苗面积的3-5%
2、辅助用地
辅助用地由管理区、泵房、晒水池、给排水系统、道路系统组成。辅助用地面积不能大于总面积的20%,一般大型苗圃的辅助用地约占总面积的15-20%,小型苗圃约占18-20%
(1)管理区
管理区包括办公楼、中控楼、住宅楼、工具仓库等辅助设施和管理区内的广尝运动场停车常管理区占苗圃总面积的1%-2%
(2)泵房
泵房中有水泵和发动机用于在需要时进行提水灌溉,每80-120亩设置一个泵房。水泵不能裸露放置在地上,否则有可能被窃或被损坏。
(3)晒水池
晒水池位于管理区办公楼旁,一方面可以收集雨水另一方面用于将地下水晒到地表水的温度再灌溉,这样利于苗木生长。该晒水池将使用功能和景观功能相结合设计具有了良好的观赏效果。
(4)给排水渠系统
苗圃的给水方式采用暗渠灌溉的方式,将灌溉的管子埋到地下,由高地势向低地势流水。每个耕作区都有出水口,在使用时接上水管就可灌溉。在使用漫灌的方法灌溉时要一畦一畦的灌溉。水源的引进方式为暗渠引水,渠分为主渠,支渠,毛渠。主渠、支渠为永久性渠,高程略高于地面;而毛渠是临时性的,略低与地平防止水土流失。
排水沟包括明沟,暗沟两种,分为一二三级排水沟以及截水沟。排水沟的污水要和收集的雨水相分离。一级排水沟设在苗圃的最低处,宽1米以上,深0.5-1米;二三级排水沟通常设在路边,宽0.3-1米,深0.3-0.6米。二级排水沟间隔40米左右。每个耕作区旁都设有排水沟,沟边种植植物起到美化作用。
渠道配置应与各级道路配合,排水沟与道路交叉时必须使用涵洞。渠道方向要与耕作区一致。各级渠道互相垂直,方便组织,便于灌溉。
(5)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分为一二三级道路和环路。一级道路为园区的骨干道路系统,设计满足各种车辆通行。路宽约6—8米,设在苗圃地中央以及管理区。二级道路与主干道相垂直,与各耕作区相连接,用于运输宽约4米,标高高于工作区地平0.1米。采用混凝土硬化路面。三级道路连接各个的作业道路,宽约2.5米,不硬化,供三轮车或拖拉机通过。环路是用以大型车辆转弯倒车方便而设计的,方便苗木运输。
七、防护林
离开大东林苗圃后又参观了一处紧邻马路的更老的苗圃。该苗圃的外围设置有防护林用于隔离苗圃内部和马路之间的联系降低马路对苗圃的影响。
八、实习心得
本次实习让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苗圃,将我对苗圃的理解从单纯的理论变为切身的实际体会,不仅对苗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切实看到了书上的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还了解了更多新鲜的现代苗圃技术同时也发现了很多在苗圃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以借鉴的优秀例子。在这次实习后我再也不认为苗圃是简单的将苗木种在地上的生产单位了,而是将苗圃看做一个集技术、生产、美化为一体复杂系统。在规划设计中,苗圃要生产出好的苗木要有全套的功能分区,各个分区各有侧重,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只有统筹规划好各个分区才能设计出好的苗圃。在苗木生产中,苗圃不是简单的将种苗种在地上就能长出好苗木,而是要经历一系列科学严谨的养护管理才能快速高效的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苗木。在美化景观方面,苗圃不仅仅是一处生产用地也是一处美丽的植物景观,通过对苗圃内设施的合理设计和苗木种类的合理配植就可以制造出美丽而独特的苗圃景观。
通过本次实习,让我对苗圃的规划设计和苗木的栽培养护有了更深的认识,亲身实践了课本上的知识。感谢老师为我们安排这次让我们获益匪浅的实习和老师精辟生动的讲解。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报告08-04
栽培学实习报告12-13
树木栽培实习报告09-07
栽培学实习报告08-04
作物栽培学小麦的实习报告08-03
金华佛手的特征是什么及栽培管理08-08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案03-09
管理实习报告08-24
管理实习报告06-10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案优秀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