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刚语录
1、爱因斯坦援引劳厄的话,说“当一个学生离开学校时,如果把老师教他的知识都忘光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这时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教师在他身上教学的真正成果。”这就是说,真正的成果,是知识之外的东西,是能力,更是能力之上的智力素质。
2、 在德育的实践上,我们提出:(1)诚实,正派,正直。(2)树立远大理想,要为人民多做贡献;(3)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使别人更幸福。
3、在教学上发展智力素质,我们的主要做法有:(1)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八方联系,浑然一体,造成学生总是浮想联翩思潮如涌的思维状态;更着重向哲理观点和升华,高屋建瓴;(3)课堂上,造成学生超前思维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态势,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互相传染聪明才智;(4)题不在多而求精,一题多解,多解归一;(5)从初一开始即进行问题研究,写论文;(6)各科都少留作业,数学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当然不收作业,保证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左右,6年如一。
4、让神圣的课堂永远安静。我们班纪律严明,不但课上,就是自习时间及课间,教室内也不要有声音,目的是不妨碍同伴的学习或思考。
5、我当班主任,和同学们相约,建设一个优秀的集体,为人民练一炉好钢。
班主任的言行和对孩子们的真诚。《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段话,“是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德才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几取人之术,若无圣人君子而予之,宁予愚人,勿予小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6、要建立先进的观念。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
第一、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教学,都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的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问为什么,寻找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它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在系统中进行教学,还有这样一层意思:濡染学生,使之养成“联想总是油然而生”的思维习惯。清华大学学生陈硕,“孙老师讲课最吸引人的地方,要数他广阔的联想,从东周列国讲到解放战争,从拿破仑讲到斯大林,从尼克松访华讲到雅各宾 派专-政,无一不显现他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头脑。这些看似和数学毫不相干,其实它们和数学和其他学科都有着深刻的联系,所谓同出一辙。学科间本无明显界线,它们总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只有掌握其中的规律,才能把握内在的灵魂。做到知识越学越少,真正的从必然王国迈入自由王国。”
第三、更着重向哲理观点升华。人类历史上,大凡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以及军事家,政治家等等,无还同时是哲学家、思想家的。尽管他们在哲学上的成就不像他们在各自学科领域中的成就那样耀眼,但他们都是站在哲理的高度,站在思想的高度,进行观察,进行思考的`。
因为,科学是从各个学科科学中抽象出来的更本质更普遍的科学。把握住它,便可能也才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深入本质,切中要害。
这便是聪明的最高层次--深刻与准确的养成过程,或者说,是形成“聪明”的核心。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归纳、研究对象的特点,从中抽象出更普遍的规律,随时用它们指导新的学习,或解决新的问题,同时又对这些规律作修正或补充。这样,几经上下循环,上升到对哲理的领悟。
第四、教师要造成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条件,造成学生总是想在老师的前头,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如果学生只会因袭老师,历史将会凝滞。人类能有今天的进步,从教学的角度年,是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结果,也是许多优秀的教师,自觉不自觉地,促成自己的学生不断超过自己的结果。正因如此,科学才有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才不断进步。
我把舞台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侧。当导演,引导学生把一堂堂演绎成一场场攻克一座座山头的战斗。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去归纳,去证明,去总结,去完成。有想法的同学到讲台上来,到黑板上来讲,我则审时度势,从造就一个大的头脑和眼前的实际出发,不时点语引句。但不要提示,因为提示是把练习跳高的学生托过横竿去,学生此刻需要的是,纠正错误动作和发展弹跳力。
【孙维刚语录】相关文章:
观孙维刚事迹的心得体会08-07
王沂孙语录03-03
孙宏斌语录05-13
孙俪的经典语录05-10
倾听李玉刚语录05-26
赤木刚宪语录05-14
管建刚语录05-13
孙瑞雪经典语录摘抄01-28
孙犁的名言语录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