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研会上讲话
各位老师:晚上好!
从今天开始,我们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一行六人(语文教研员2人、数学教研员2人、英语教研员1人、幼儿教研员1人)将长住梅仙中心小学,和大家一道学习、工作,共同成长。
我们的到来,大家感到压力很大,我认为:压力不是坏事,把压力变成了动力,那就能推动教学进步;如果把压力变成包袱,那就不是好事,恰恰相反,会阻碍成长。我想,我们的到来的目的是对大家一个促进,一个帮助。我们将通过听课评课、参与备课、参与读书活动、参与特色班级的建设以及手拉手等形式,以达到发现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学习、一起教研,锻炼一批名师的目标。
这两天,我们已经到课堂里听了12节的语文课,在这12节课中,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作为梅仙中心小学的一员,咱们都是自家人,成绩留着慢慢地回味。我主要想摆一摆问题,目的是想让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少一些失误,多一些成功。
在这12节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
一、目标不明确:语文课的目标是什么?从大的方面来讲,当然是教书育人;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讲就是让学生在语文课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而语文的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语法、逻辑、修辞等,而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思等还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处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从小的方面来讲包括哪些字要会?哪些句子要理解?要学习本文什么样的表达方法等。这些目标中,不同年段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备课的一定要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否则就会偏离方向,如:在教学中《棉鞋里的阳光》和《月亮的心愿》的最后都有这样一个环节:你在家里,帮妈妈做了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很重要,跟育人关系密切,但育人不是贴膏药,它是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是在读书的过程感悟做人的道理,是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又如:在讲读完《月亮的心愿》之后,插入一个《乌鸦救妈妈》的故事,这是个课外拓展,为什么要课外拓展?那是因为课内的内容学得很好了,还有时间,拓展一些内容,让学生学得更好,如果文本没有学好,再去开发课程资源,那就等于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产生问题的原因:1、对“课标”不熟悉;2、备课时,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只是看《参考书》或《教案集》,没有认真思考在本课的教学时应该对学生进行哪些能力的训练、哪些知识应该掌握;3、教学目标只是写在教案里,没有印在脑子里。
建议: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应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纵向标准——各年段的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所教年级的横向要求——所教年级的各学科要求。
二、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根深蒂固。课堂看到更多的是老师的表演,不放心让学生训练;听到的更多是老师的讲解,不放心让学生自主地读书。有的教师在教学时,虽然关注了学生的朗读训练,但只是机械地教学生什么地方应该用什么语气读,什么词语应该读重音,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家知道:学生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形成,老师都是代替不了的,这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教学时为什么偏偏不让学生读?不让学生练呢?
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是教师自身不会读,不知道怎样才是“有感情地朗读”;其二怕在评课时被人说“课堂气氛不活跃”;第三是不知道怎样引导学生读书。
对策:1、加强老师自身的朗读训练,我师范刚毕业在中学任教的几年里,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朗读课文,哪怕是很长的课文,我都要很认真地读一遍,坚持几年,受益匪浅。因此,我建议:从现在起,每位语文老师,对自己所教的课文都要进行高声地朗读,一年后,全体语文老师进行一次“美文诵读比赛”。2、我推荐一个引导读书的方法:自读——悟理——朗读——评价——提高的教学方法。即:先让学生自己读书,说说读后的感受,然后再读书,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老师和学生共同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最后再读,读出感情。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先让学生读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想:(如洪水非常凶猛,把整个村庄都卷走了)学生对这句话有了理解,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读法,但要学生说出为什么这么读,因为不同的感受就有不同的读法)(读后进行评价,注意是否读出“凶猛”)评价后全班同学再一起读。这样读书是为了理解,理解了才能“有感情”地读。
三、教学过程中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在教学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回答问题完整的时候,老师只是给予肯定或者掌声鼓励;回答不完整的时候,教师便让学生站着,让别的同学来补充,这样教师只知道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却不知道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
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深,怕深挖下去,自己下不了台。
对策:追问学生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读书)如教学《棉鞋里的阳光》一课,“棉鞋里怎么这么暖和?”教师问:奶奶知道吗?(学生回答:不知道)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学生回答:“从‘咦,棉鞋里怎么这么暖和?’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学生读书:你再读读这句话,把奶奶的疑问读出来,教师再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然后全班同学再“有感情”地读。
四、提问不求效果,只求学生能回答。为什么要提问?就是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要回答问题必须经过思考,这个过程就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但是,在教学时,教师担心问题难了,学生不会回答,教师下不了“台”。因此,尽找一些无效问题来问。如读:“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拾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后问:他们随意不随意?(这问题值得问吗?)如果把这个问题改一种问法,他的行为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同学们想一想,这个词应该是?(随意)在教学中为了追求课堂的轰轰烈烈,诸如“是不是”“对不对”问题却不少,唯独没想到这个问答的过程却是在浪费时间!
对策:在备课时,在设置每个问题时,多想想为什么要问?不知道为什么就不要问。
问题摆出来了,谁在课堂上有这些问题,请你自己对号入座。知道了自己问题在哪儿,就应该努力去克服,我希望在第二轮听课的时候,让我看到多一点学生的读书,少一点教师的分析;多一点学生的练习,少一点教师的表演;多一点有效问题,少一点无效问答;多一点评价引导,少一点“谁来补充”。
第三,我想给大家一份作业: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六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大家长期关注其中的一个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及时反思教训,并时时记录下你的经验或教训。
【小学语文教研会上讲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03-23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09-27
小学语文教研的活动总结04-02
关于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03-30
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总结04-05
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总结09-16
最新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04-06
小学语文组教研工作总结05-23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个人总结03-02
小学语文教研教学计划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