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是一次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会,也是一次坚持既定科学思路、凝神聚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落实会。主要任务是,总结2015年工作,部署2015年任务,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力推动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2015年经济工作回顾
2015年,市委带领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落实全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战略部署,坚定不移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各项事业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实惠较多的一年,取得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651.8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增长1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18.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22.8亿元、利税101.6亿元,分别增长18.5%、20.9%和10.9%。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15亿斤,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3.1亿元,增长3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90.4亿元,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2亿元,增长17.5%。
(二)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财政总收入实现141亿元,增长2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4.5亿元,增长34%,首次迈上百亿台阶。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22.3∶41.8∶35.9。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514亿元,增长20%。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占规模以上工业69.5%。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绿色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5%。畜牧业产值170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7.5%。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82.8亿元,增长12%。
(三)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坚持软硬环境并举、整治建设并重,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在“硬环境”建设上,修订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和滨水城市建设规划及劳动湖南扩、齐齐哈尔新站区域、黑龙江将军府复建等专项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中汇城一期、劳动湖南扩工程开工建设,中华东路升级改造、卜奎大街新建工程顺利完成,齐富嫩江大桥和齐富公路竣工通车,齐扎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深入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城乡环境更加整洁有序,荣获省级卫生城称号。开展城乡绿化攻坚战,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40%。加快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依龙镇整镇推进取得明显进展,24个省市两级试点小城镇完成投资5亿元,首批9个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在“软环境”建设上,实施领导干部包保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活动,及时解决了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企业民主评议活动,围绕行政审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资源管理、征地拆迁补偿等制定出台了20余项制度规定,优化了行政审批流程。
(四)发展基础更加坚实。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既为当期发展提供了支撑,又为今后发展积攒了后劲。2015年实施重点项目201项,其中超亿元项目154项,超10亿元34项,超百亿元5项,总投资2050亿元,完成投资209.9亿元。中国一拖(黑龙江)东方红工业园大马力拖拉机如期下线,新能源汽车即将下线,中恒生物医药产业园完成前期基础工作,中粮玉米深加工项目味精和淀粉生产线投入生产。园区建设“15211”工程进展顺利,在建项目31项,总投资612亿元,完成投资61亿元。齐齐哈尔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工建设了中北引扩建配套灌区工程和泰来引水工程,改造续建了卫星灌区、音河灌区、江东灌区节水配套工程。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国内资金3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分别增长30%和20.4%。
(五)发展成果更加惠民。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25元,分别增长12%和26.1%。全市贫困人口由上年的42.7万人减少到36.3万人,下降了15%。深入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1万人。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1.8万人和17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61万人,参合率99.7%。“两改”工程扎实推进,拆迁棚户区156万平方米,建设回迁房2万套、140万平方米;改造泥草房3.6万户、308.5万平方米,农村砖瓦化率达到70.6%。倾力打造“孝亲敬老之城”,被命名为全国首个“国际老年友好型城市”。
在肯定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牵动发展的战略性大项目还不多;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破除,重点领域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对外开放层次不高,招商引资实效性需要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任务繁重;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中梗阻现象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下大气力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经济工作任务
2015年是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实施翻番战略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任务,创新举措,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从宏观形势和外部环境看,挑战与机遇同在。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等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外向型企业出口受到较大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我市一些骨干企业面临诸多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更加突出,房地产等行业受到波及,短期内财税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都将给经济加快发展带来挑战。但我们更要看到经济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技术改造,继续加强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支持等,为我们的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民生改善等创造了有利条件。省委省政府坚定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高速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在抢抓机遇中赢得更大发展。
从我市自身发展条件看,潜力与差距共存。近年来我市的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登上百亿元台阶,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成功引进,为加快发展积累了后劲;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粮食连年增产,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为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通过两年多的抓项目、促发展工作实践,广大干部得到了历练,积累了经验,全市上下形成了人心思进、凝神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铸造了加快发展的新优势。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市仍处在破瓶颈、打基储增后劲的阶段,优势产业还处在成长期,体制性、结构性问题仍很突出,提速度、扩总量、转方式、优结构依然是主要矛盾和重点任务。在发展速度上,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与省内兄弟地市相比,我们的优势也不十分明显。在经济结构上,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产发展不强,仍没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二产内部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特别是地方工业还比较弱小;三产发展滞后,对经济贡献率较低。在基础条件上,由于投入不足,加快发展的硬环境有待改善;投资软环境也不尽人意,办事流程不优,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特别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有待加强。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认清工作的差距,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以不气馁、不懈怠的精神和劲头,努力推动全市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今年全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部署,以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为基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强化农业基础,加快工业振兴和三产升级,培育壮大装备、食品、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医药六大产业,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工作,推动全市经济再上新台阶。
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集中打好六个攻坚战:
(一)全力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认真落实全拾产业项目三年攻坚”战略部署,坚持“全党抓项目、全民搞招商”总要求,把项目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务求实现更新更大突破。今年全市重点推进项目204个,计划总投资2037亿元,年度完成投资221亿元。要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紧紧围绕自身资源、产业前沿和比较优势,采劝内生”与“外联”相结合,坚持“多、优、大、高、新”原则,多元谋划储备一批拉动作用强、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重点做好一拖东方红产业园配套基地、鑫泰石化500万吨炼化技术改造和60万吨乙烯、呼伦贝尔40亿立米煤制天燃气利用、五洲国际建材博览城、龙江铜业铜产品加工、华锐富拉尔基风电产业园等项目谋划。要加快项目引进建设进度。要以抓进度为核心,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对储备项目要抓推介。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宣传,重点瞄准国际国内500强,主动出击、定向争取,努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在谈项目要抓促成。已经接上头、有意向的项目,要紧盯不放,促其早日达成协议并尽快落地。对签约项目要抓开工。把一季度作为项目前期工作季,抓紧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论证选址、备案审批、征地拆迁、资金落实等前期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所有已签约项目必保在3月底完成一切准备工作。早日促成中恒生物制药产业园、北钢高强度建筑用钢生产线新建工程、昊华10万吨环氧氯丙烷、铁锋现代物流园区、北苑物流中心、中粮富华玉米深加工、龙江花园水库、讷河凯迪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开工建设。对在建项目要抓推进。计划竣工投产的项目,采取倒排工期等措施加快推进。着力抓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北钢锻造产品升级技术改造、腾翔铸锻造基地、鹤城科技汽贸城、扎龙温泉旅游名镇、泰来油气开发、依安陶瓷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对投产项目要抓服务。着力抓好一拖大农机、中粮玉米深加工、昊华“双三十”等项目服务,积极帮助解决资金、原料、营销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其尽快达产达效。要提升园区建设速度。深入实施“15211”工程,以齐齐哈尔国家高新区为引领,加快推进“一区五园”建设,加快建设富裕轻工食品工业园、依安陶瓷产业园、龙江梅里斯合建的齐西经济开发区、讷河希望工业园、甘南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克东蒲峪路工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将园区整体打包招商,促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行经济指标拆分统计、税收按比例分成、项目计入县区指标等既定政策,鼓励和支持经济联动、园区联建、项目联引,促进产业加速集聚与经济统筹布局。要坚持市级领导包保大项目的办法,对重点产业项目要明确负责领导和进度计划,组成专门班子一抓到底,使每个领导有责任,每个部门有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抓产业项目工作机制。要坚持服务大项目建设的成功做法,推广服务一拖大农机等项目的经验,引导各部门和广大机关干部积极投身项目建设,营造最佳的项目发展环境。要坚持考核机制不动摇,以奖惩分明的严肃考核,把全市各级干部的兴奋点引导到项目建设上来。我们明确的三年为一个考核周期,今年适当时候要进行总结,表彰三年来引进项目的功臣,同时对抓项目不力的干部进行组织处理。
(二)全力打好工业振兴攻坚战。积极应对宏观形势挑战,努力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体实力。要坚定不移推动结构优化。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把握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难得机遇,以项目建设为牵动,着力壮大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煤油化工三大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强与大企业总部联系,引导和推进大型装备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对农畜产品资源进行精细化、系列化开发,做大做强乳、酒、肉、粮等经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抓好太阳能、地热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发育纳米材料、碳材料、复合材料等产业;借助医药产业基础,培育发展新医药、生命科技等相关产业。装备工业和食品加工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三新”企业数量比上年增长10%。要坚定不移促进集群发展。坚持走模块型、组合式、集群化发展之路,围绕骨干企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壮大产业集群。依托一重、北钢、齐轨交通、一二机床、中国一拖、中粮集团、飞鹤乳业等龙头企业采购链和销售网,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鼓励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产业集群。重点培育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富拉尔基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园建设。装备制造集群企业户数比上年新增10%以上。要坚定不移支持全民创业。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依靠规划引导、龙头带动、园区集聚和上市融资,推动非公经济加快发展。扶持“专、精、新、特”中小企业快速壮大,重点抓好中小企业园区辟建,支持帮助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落实培育措施,实施重点扶持,着力促进30户有潜力的民营中小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三)全力打好现代农业建设攻坚战。以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合作化、产业化为重点,加快齐齐哈尔特色现代化大农业建设进程。抓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玉米、水稻等高产粮食作物和绿色特色作物面积,粮食产能稳定在200亿斤以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抢抓政策机遇,推进龙江花园水库枢纽及灌溉工程、尼尔基直供灌区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旱改水步伐。加快装备现代大农机,新组建大型现代农机作业合作社40个,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0%,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马铃薯主要作业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科教兴农,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大力推广种植、养殖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抓好兴十四现代农业园区工程和县、乡、村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还要依靠科技,我市要重点抓好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不断提升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科技种植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推广克山、讷河经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土地规模经营达到1320万亩。抓好植树造林、沙化、碱化、退化土地(草原)和水土流失治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大力发展劳务产业,扩大外埠劳务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向小城镇转移,力争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
(四)全力打好三产升级攻坚战。把握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基点调整的机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第三产业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要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业。重点打造“一带、两点、三区”。大力推进齐扎公路沿线旅游节点建设,把湿地观鹤、温泉休闲度假、特色经济与文化产品展示相结合,打造精品旅游带;加快昂昂溪俄罗斯风情小镇和铁锋扎龙温泉小镇建设,打造黄金旅游点;推进将军府原址复建,修缮历史文化建筑,进一步完善劳动湖、明月岛等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加强碾子山自然山水、梅里斯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着力打造都市文化观光区、山水生态旅游区、近郊休闲度假区。全年旅游业收入比上年增加20%以上。二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改变物流主体弱孝仓储运输方式单一、物流网络落后的现状,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引进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发展现代物流龙头企业。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能力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支持齐齐哈尔综合物流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专业物流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构建“一个物流园区、多个物流中心”的物流结构体系。三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开发工程,以大开发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进一步挖掘整理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鹤文化”产业品牌,提高对外影响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抓强马戏杂技、文艺创作等传统创意产业,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引导文化创新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文化会展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关东文化节、梅里斯库木勒节、碾子山登山节、富裕漫画节等活动品牌的打造。积极推进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设,适时启动工人文化宫改造、市图书馆新馆运行、将军府复建等工作。四要统筹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支持科技研发、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会展经济,办好绿博会、小交会等优势特色展会。支持各类融资平台建设,培育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鼓励支持企业上市。加快发展市政公用事业、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以及社会化养老服务业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五)全力打好城乡建设攻坚战。按照“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繁荣、铸造特色文化、突出滨水园林、改造新建并举、建设宜居鹤城”的建设总思路,加快城乡建设步伐。要高标准编制城乡规划。发挥规划先导作用,在修订完善好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同步编制好城区道路、园林绿化、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地下管网、经济园区等专项规划及不同地段、不同区块的控详规划。要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严肃性,推进城乡规划的法制化工作,完善规划法规体系。要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区主次干道和巷道改造,推进合意大街、军校街等7条重点街路建设,围绕新城建设启动城市南环路建设项目。积极推进“三供两治”工程建设,把主城区集中供热作为重点,加快启动城南热电联产一期工程,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供热质量。加快城区供水工程建设,推进城区污水管网扩建二期工程,完成城区垃圾处理厂建设。加大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力度,适时启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工作。大力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污染防治,支持农村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要加快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举全市之力推进新城建设。加快建设公安指挥中心、中级法院审判中心、一重总部和研发中心、哈齐铁路客运新站、公路客运站等15个公建项目,完成主要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高端住宅及配套开发、星级酒店及酒店式公寓、新型时尚商业步行街、一站式购物公园、综合商业展示交易中心等项目,迅速集聚人气,打造新的城市综合体。同步推进劳动湖南扩、齐扎公路文化旅游节点及扎龙景区、中华路总体风貌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打造全市靓丽风景线。要提升城市管理效能。以创建“三优文明城市”为统领,学习借鉴黑河、大庆等地的先进经验,在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的“大城-管”体制,完善公安、交通、市政和城-管“四位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管理的群众化、全面化、精细化、制度化、市场化、信息化。要强化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城市管理专项会战,搞好物业管理年活动,大力整治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牌匾广告及私搭乱建等行为,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六)全力打好改善民生攻坚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问题,集中精力办好利民惠民助民30件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要积极扩大就业。制定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公共服务,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要完善社会保障。以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为契机,推动我市“新农保”和“城居保”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到80%以上。对城中村、近郊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给予农民的.城乡社会保障,要充分考虑、有机衔接。推动失业保险由县级统筹向市级统筹过渡,全年参保力争达到48.5万人。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并提高年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且不低于5万元。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农民受益水平。要救助困难群体。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帮扶救助力度。建立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实施第三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推进开发式扶贫,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2万人。要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泥草房和低温楼改造力度,拆迁棚户区75万平方米,建设棚改回迁房67万平方米;建设廉租住房300套、公租房400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57万户;改造农村泥草房3.17万户,改造低温楼50万平方米。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重点推进中心城区5个城中村改造。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教育普及程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好“校安工程”和“薄弱学校建设工程”,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30所,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47所、“校安工程”30.8万平方米。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抓好文化惠民工程,全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等158处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对公众开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市、县两级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消除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注重培育典型,抓好讷河、建华、龙沙等七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推广好成功经验。
三、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做好今年全市经济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强化发展共识。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慢依然是我市面临的主要矛盾,大项目、好项目少是发展慢的主要症结。我市之所以没有进入全省十强、二十强的县(市),主要也是差在没有更多的立县(市)大项目上。为此,全市上下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项目建设为第一抓手,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推动发展上来,用到谋项目、引项目、建项目上来,做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全力以赴。
(二)要破解发展瓶颈。困扰我市发展的主要瓶颈是资金、土地、人才三大难题,必须认真研究,全力破解。要破解资金瓶颈。深入研究国家政策,积极跑省进京,努力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资金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深入开展银政、银企合作,争取更多信贷支持。运用现代融资手段,依靠增资扩股、发行债券、借壳上市等方式解决资金难题。特别是要抓住国家政策机遇,鼓励扶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准金融机构的发展,下力气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根本途径,定向定位,引大联强,破解资金难题。要破解用地瓶颈。目前,全市上下工业用地、建设用地普遍趋紧。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家土地政策,灵活变通执行,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系,做好土地调整和用地申报审批工作,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要盘活各类已批未用地、破产关停企业占地、金融部门封存土地等存量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使用效益。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着力引进占地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无污染的项目。要做好依法征地工作,积极探索租地、与农民-联营联建利益分成等办法,解决用地难问题。要破解人才瓶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结合,通过技术入股和兼职聘用等方式,广泛吸引创新型人才参与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作用,培养我市发展建设急需的产业技术工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使用评价机制,对在科技、研发、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对重点引进和培养的高级人才给予专项资助,对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培训给予补助。
(三)要优化发展环境。环境建设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必须在全力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坚持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努力打造最优的发展环境。在政策环境上,对上级政策要用足用好用活,制定地方政策要简明管用,执行政策要不走样、不打折。在金融环境上,要加强银企对接,支持地方银行做大做强,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灵活的资金支持。在市场环境上,要加强经济秩序治理,保护合法利益,促进平等竞争。在服务环境上,要引导各部门和广大机关干部树立强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继续实行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对“站所队”和政府部门背对背评议制度,严肃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不良行为。
(四)要形成发展合力。各县(市)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唱响经济工作主旋律,打好经济建设攻坚战。各县(市)区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全盘抓,主管领导要负全责、具体抓,班子成员要齐上手、配合抓,形成人人出力、真抓实干、加快发展的良好格局。发改、规划、建设、环保、国土、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要建立高效顺畅的运行协调机制,开辟绿色通道,消除各种梗阻。金融部门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树立银企互信、银企共赢思想,在信贷融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纪检监察和政法机关要切实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坚决查处干扰经济发展的违纪违法行为。新闻媒体要主动宣传政策、宣传典型,积极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发展的社会氛围,从而形成内有合力、外有推力的良好发展态势。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实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让我们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组织和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鹤城而努力奋斗!
【工作会议讲话】相关文章:
1.工作会议 讲话
2.开学工作会议讲话
3.领导工作会议讲话
6.党群工作会议讲话